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还没站稳脚跟,杨秀清为何着急北伐?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还没站稳脚跟,杨秀清为何着急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洞悉娱乐圈 访问量:4267 更新时间:2023/12/11 9:24:20

定都天京不到2个月,杨秀清就北伐,导致数万精兵阵亡,几十位将领殒命,这是太平天国权力博弈的缩影,没实际意义。

一、从当前局势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没必要北伐

1853年3月,60万太平军杀入天京,旋即东征,拿下镇江、扬州。5月,杨秀清调林凤祥、李开芳、黄益芸、朱锡琨、吉文元回京,负责北伐,率2万兵马直奔燕京。

定都天京不到2个月,杨秀清立刻抽调兵马北伐,令人很不解。许多认为,杨秀清北伐是迫不得已:阻止八旗精兵南下,减轻天京的战略压力;为太平天国西征服务,牵制北方清军。

如果仔细分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局势,“阻止八旗南下说”,还是“为西征服务说”,都站不住脚,或者说影响并不大。

先看“阻止八旗南下说”,八旗果真敢南下吗?1851年,金田起义时,太平军包括家属在内才2万余人,定都天京后,包括家属达到60万,时间不过2年2个月。

2万太平军,还包括家属,杨秀清就横扫清军。李星沅、赛尚阿、徐广缙、陆建瀛等钦差大臣督师广西、湖南、湖北期间,都不敢跟太平军硬碰硬,即便是号称能打的向荣、张国梁,也只是尾随罢了。

武昌之战、天京之战、镇江之战、扬州之战,八旗精锐与太平军对决,结果都是一败涂地。就拿天京之战来说,太平军攻打外城,所谓的八旗精兵,压根就不敢出来交战,而是躲在内城。

绿营战败,太平军攻克外城,旋即对内城发起猛攻。江宁将军率4千八旗兵马顽强抵抗,甚至连妇女、小孩、老人都上城助威,手持兵器,严阵以待。八旗拿出血战的勇气,结果全军覆没,被太平军一锅端了。

与八旗交战,尤其是在江南地区作战,太平军压根就不怕。此时,北方八旗能算精锐的,也就东北马队、蒙古马队,总计不过3万人。驻防京师的八旗,压根就不堪一击,后来太平军北伐,在河北一次冲锋,京师八旗就跑回家了。

八旗、绿营早已腐朽不堪,就算南下又如何,还不是送人头。要知道,僧格林沁后来击败北伐军,靠的是“围困战术”,打消耗战。林凤祥缺乏粮食,又畏惧杨秀清,不能临阵做决定,及时南下,才导致全军覆没。

僧格林沁搞定了北伐军,也没有去江南作战,而是留在淮河一带,与“捻军”厮杀。僧格林沁的马队,是清朝的看家之宝,不能轻易拿去跟太平军交战,要保存实力。

清朝看来,太平军要防备,地方实力派也要防备,一旦八旗马队损失惨重,清朝皇帝的权威何在?此情此景,与唐朝“安史之乱”何其相似,清朝必须保住自己的直属武装力量。

再看看“为西征服务说”,更是不存在,至少在北伐决策时不存在。杨秀清前后三次派兵北伐,出动的精锐士兵五万余人,猛将一大把,阵容十分豪华。

1853年5月,首次北伐,精兵2万,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黄益芸等猛将悉数上阵。这2万人马,几乎都是从广西、湖南出来,是老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是一流。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黄益芸,都是一流猛将。金田起义时,这些人就一直冲杀在最前面,夺取武昌、九江、安庆、天京、镇江、扬州,他们都是前敌指挥官,能力相当强悍。

北伐军开拔后一个月,杨秀清派兵西征,总计一万余人。这一万兵马,大多是新招募而来,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战斗力远不如北伐军。

西征主帅胡以晃,战斗经验不差,却不如林凤祥、李开芳,也就合格而已。西征的副帅赖汉英,这是洪秀全的大舅哥,纯粹是来镀金的。可以说,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西征军团都远不如北伐军团,何来“为西征服务说”。

二、太平天国权力博弈,杨秀清目光短浅,数万精锐阵亡

从当时的战略环境看,定都天京后,太平军来自北面的威胁并不大。太平天国的最大问题是没能立刻消灭向荣、和春、张国梁组建的“江南大营”3万清军,进而夺取江浙地区,充实财税。

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最好的策略是全力东征,摧毁“江南大营”,拿下江南。一旦得到江浙,太平天国的实力将会以几何级增长,还能截断漕运,夺取战略主动权。

其次,派主力西征,赶在湘军崛起之前,夺取长江中游产粮区,建立起一道战略屏障。此时,清军在上游的兵力不多,江南清军云集“江南大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都能轻易夺取。

没有全力东征,也没全力西征,而是分兵行动,在北伐方面投入过多,这是杨秀清的一大败笔,更是太平天国权力博弈的缩影。东王杨秀清派兵北伐,里面的“戏份”非常多,值得回味。

都知道,洪秀全是虚位元首,并没有实际权力,太平天国行政大权由“军师”掌握,分散在各路诸侯手中,彼此明争暗斗,没能拧成一股绳。

杨秀清,东王九千岁,可以代“天父”传言,进而掌握政权、军权、教权,俨然就是太平天国的掌舵者。但是,杨秀清底气不足,家族背景不强,麾下直属兵马不多,东王崛起靠“跳大神”。

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都是手握重兵,且身体强壮,作战非常勇猛。尤其是西王萧朝贵,他不但能打,还以“天兄”名义指挥军队,一度凌驾于杨秀清之上,两人矛盾很深。

杨秀清是“天父”,无奈身体太差,眼睛不好,萧朝贵“天兄”得以经常下凡训话。1851年1月,萧朝贵表演“天兄下凡”,让洪秀全、冯云山去胡以晃家中躲避,自己在金田号召兵马,发动起义,然后迎接洪秀全回来。

萧朝贵选择在金田发动起义,原因很简单,他的铁杆兄弟韦昌辉是金田人,家族背景强大,资金雄厚。金田起义需要的资金、粮食、武器、药品,几乎都是韦家操办;没有韦昌辉支持,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不久,杨秀清与洪宣娇(萧朝贵夫人)约会,东窗事发。杨秀清立刻表演“天父下凡”,说是为洪宣娇治病,驱逐她身上的湿气,也是搞笑。

不久,萧朝贵表演“天兄下凡”,处死杨秀清的岳父陈来,拉拢罗大纲,让杨秀清难堪。陈来私自拿罗大纲妻子的遗物,萧朝贵很恼火,以“天兄”名义处死陈来,直言:“如果自认为无罪,可以让天父审判”,活生生打了杨秀清的脸。

韦昌辉、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都是萧朝贵麾下悍将。太平天国初期,冲杀在前面的士兵,也是西王的兵马。萧朝贵负责军务时代,石达开都没表现机会,战功还不如林凤祥。

1852年10月,萧朝贵亲自督师,在长沙阵亡,但西王麾下将士很团结,并没投靠杨秀清,而是自成一体。杨秀清为了大权独揽,不得不防西王的势力,不让洪秀全有依靠。

萧朝贵是“天兄”,也是洪秀全的妹夫,萧朝贵阵亡后,西王兵马也不是群龙无首,至少洪宣娇还在,还生育子嗣,况且还有洪秀全。

太平天国首次北伐,精兵悍将都是萧朝贵的人,这就很能说明问题。“王爵”的韦昌辉、石达开,都没资格挂帅北伐,以及西征,也是杨秀清削弱对手的一种考虑,不希望他们建立战功,对自己构成威胁。

“长途奔袭燕京,不要攻取城池,以免耽误时间”,北伐的这种作战模式,无异于去送死。太平天国后方不稳,岂能支撑得起北伐。清军战斗力差没错,但太平军武器装备不行,攻坚能力弱,只要清军坚壁清野,坚守要塞,太平军都会被耗死。

1855年初,北伐军经过两年多血战,全军覆没,西王的兵马损失殆尽。如果算上曾立昌率兵增援北伐惨败,已经秦日刚第二次增援北伐惨败,太平军在北伐战场损失五万多精兵,几十位将领,元气大伤。

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列举太平天国灭亡的“十大原因”,北伐就占了3个,可知北伐代价之大。有意思的是,太平军北伐时,杨秀清很少出动东王的兵力,他们大多留在天京、九江、湖口、彭泽,占据要地。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标签: 杨秀清

更多文章

  • 没有天京事变,杨秀清继续掌权,太平军能否灭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太白史观标签:杨秀清

    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误北王、东王两家相互杀,此为大误”,认为天京事变爆发,是太平天国灭亡的重要原因。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北王、翼王、燕王等各大实力派相互厮杀,两万骨干死于内斗,拜上帝教信仰崩溃,太平天国从极盛转向衰败。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下,若没有天京事变,杨秀清继续掌握大权

  • 太平天国史:杨秀清处事不公平,被杖责50大板

    历史人物编辑:小渝美食标签:杨秀清

    1854年,陈宗扬、谢婉妹押赴刑场,死前痛斥:“东王不公平,卢丞相为何逍遥法外。”杨秀清无奈,只好让士兵当众杖责自己50大板,给民众一个交代。杨秀清凭借“天父下凡”,任意杖责韦昌辉等诸侯王,连洪秀全都被欺负,可谓是嚣张。那么,为何杨秀清连“本人”都要杖责呢?这事说来话长。金田起义时,包括家属在内,太

  • 杨秀清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洪秀全起了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杨秀清

    在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当中,东王杨秀清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人物,可以说如果没有杨秀清,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在冯云山被捕入狱之时,早已经土崩瓦解。更为重要的是杨秀清的军事才华,对稳固太平天国政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1853年,清政府为了剿灭刚刚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国政权,在南京的南北两个方向设置江北大营和

  • 杨秀清是烧炭工,他的军事才能到底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杨秀清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他的指挥能力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他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为何军事才能会如此高超呢?有人猜测,杨秀清虽然出身不是很好,但是他可能喜欢读书,对兵法非常了解,所以他才能用兵如神。可尴尬的是,根据史料记载,杨秀清不但不读书,对兵法也不是很了解。即虽不读书,罔

  • 从老实烧炭工到欺君罔上之徒,杨秀清经历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杨秀清

    时至今日,史学界对“天京事变”爆发的原因还未达成共识,但杨秀清的专权跋扈,目无王法,欺君罔上则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则毫无争议。事实也的确如此,若不是杨秀清锋芒毕露,处处得罪人,还经常藐视天王权威,很难想象一场兄弟相残的“天京事变”会爆发。其实,早年的杨秀清并非如此,他是一个非常和善之人,内心充满着

  • 李秀成对曾国藩说的这些话,杨秀清很高兴,陈玉成很不服气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杨秀清

    忠王李秀成被俘虏后,硬气十足,对九帅曾国荃的严刑拷打毫无畏惧,但却非常欣赏两江总督曾国藩。应曾国藩之请求,李秀成在狱中用七天时间写下了近五万字的自述,比较详细地道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对于《自述》内容,历来备受各历史爱好者关注,争议也很大,尤其是他对其他诸王的评论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极力赞颂。那么,若

  •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杨秀清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太平天国诞生自洪秀全的一场怪梦。洪秀全才能不高却自诩甚高,考秀才考了十几年。在第三次考秀才失败后,他大病一场,做了个怪梦,梦里他是天父的儿子,耶稣的弟弟,要下界拯救万民。他的个人梦荒唐而怪诞,却十分恐怖地一步步走向现实,终究成了全中国的一场梦魇。而这场怪梦的首席策划师,当属杨

  • 杨秀清是烧炭工,高超的军事才能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杨秀清

    杨秀清出生于广西紫金山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长大,没有上过学,识字不多。长大后在深山烧炭卖炭为生,接触到很多穷苦的烧炭工,也在附近的城市卖炭,见到一些世面。杨秀清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在战争实践中自学成才的优秀军事人才。杨秀清是农民出身,后因无地可种去烧炭为生,这就从狭小

  • 杨秀清如何成为天平天国的二把手,原来靠的是装神弄鬼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杨秀清

    清朝末期爆发的天平天国农民运动,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虽然其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但是其为清政府腐朽统治的垮台具有推动作用。很多人都对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杨秀清这个人。杨秀清原名叫杨嗣龙,祖籍在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一带),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

  • 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为什么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杨秀清

    说起太平天国,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农民起义。而且这次起义和其他起义不同的地方是这次起义有宗教色彩。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前期有个很重要的领导人就是东王杨秀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被天王洪秀全的处死。那么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会被老大给弄死呢,看了这哥们的简历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