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临死前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让诸葛亮选择吗

刘备临死前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让诸葛亮选择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63 更新时间:2023/12/14 20:10:43

还不了解:刘备遗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是不是让诸葛亮自己做选择?

《三国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当然就是允许自立!

刘备临终时,给予诸葛亮废立与自立之权,这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的。而这恰恰是刘备帝王智慧的体现。真相就是,刘备对其子刘禅与诸葛亮能力对比的了解,然后迫于现实、以退为进;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然后,换取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

刘备的托孤,是史无前例、亦无后来者的。为何要给诸葛亮这样大的权力,甚至包括了可合法取代,原因是多方面的。

刘备是北人,以汉室宗亲,受刘璋之邀入蜀抵御张鲁为名入蜀,然后取代刘璋主蜀地。刘备统治的根据,凭得就是人望与军力。

而刘备称王蜀汉,大军主力可分为四大兵团。

(1)刘备的中央禁卫亲军。

(2)阆中的张飞军。

(3)关羽的荆州军。

(4)驻汉中防御魏国的边防军,由汉中太守魏延统领。

但是先失荆州,关羽身死,荆州军覆灭。

而后张飞遇刺而亡,阆中精卒万余人随刘备东征,夷陵大败,阆中军与刘备亲军大部覆灭。

伐吴之役,使刘备威望大跌。蜀军四大主力又丧其三。国家名将凋零,国势、军力大损,十余年间积攒之精锐老卒,二役尽失。

这时,夹于魏吴二强之间的蜀汉,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得到,已经是人心浮动,军民皆怀忧虑、暗潮汹涌。

而能力挽狂澜者,毫无经历磨炼的弱少年刘禅是万万不行的,非诸葛亮莫属,必须给予诸葛亮军政独断之权,方能让蜀汉军民从大败阴影中走出来,使国势转危为安,重新振作。

所以,命令刘禅以父事诸葛亮,完全听从诸葛亮,是蜀汉能重新振作的唯一办法。

由此,刘备必须为诸葛亮乾纲独断奠定法令基础,而在遗嘱时赋其自立之权,实际就是给自己子孙上了一个三道保险。

(1)有此遗嘱在,诸葛亮在一天,刘禅就决不会生出与诸葛亮争权之心。

这样,诸葛亮能毫无掣肘的放手施政,重新振兴蜀汉。

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物?

诸葛孔明偏居隆中一隅,就能将天下形势看透。而当时刘备还犹如丧家之犬,自己正日思夜想如何才能夹缝求生时;诸葛亮却能为他规划出联结东吴,图谋荆州,取蜀地,三分天下的战略宏图出来,且用事实证明了可行性。

这样的人,只要无掣肘,必能让蜀汉从失败中走出来,重振旗鼓。

所以,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是无以复加的!

(2)“君可自取”这样史无前例的遗嘱,实则是以退为进的道德绑架,促使诸葛亮当众臣之面立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现代人只看眼前,诚信沦丧,有人言而无信,还振振有词;有欠债不还,也能理直气壮。

而古人普遍看重身后之名,为了一句诺言而付与生死者,比比皆是。

所以,当诸葛亮身为蜀国皇帝之相父,军政第一人时,整个天下都在看着他,作出的承诺决不会轻易违背的。

(3)任何一个皇帝都是不甘心大权旁落的,万一刘禅受人蛊惑,要不知死活的与诸葛亮争权。那刘禅肯定是斗不过诸葛亮的。

而政治斗争失败者身死族灭,这是古代铁规矩。但有刘备遗嘱在此,诸葛亮取代刘禅却是合法的。那么,万一这种情况发生了,这样的“先帝厚恩”之下,刘氏子孙的性命就必得保全,也不用斩草除根了。

而诸葛亮独掌蜀汉后,联吴拒魏,劝农治兵并重,整军经武,平定南方,通过数年休生养息、奖励生产,迅速稳定了蜀汉政局。

又重新为蜀练出了十万大军,然后采取以攻代守的积极防御,以一州之地威慑大国,使魏国之强,也被迫熄了吞蜀之心,而对蜀采取了守势。

而诸葛亮执政期间,虽蜀国军政大小事,皆由其一言决之。然而诸葛亮威权如此,却不培养小集团,这是令后人无比惊叹的。

因为史上能把权臣做到诸葛亮这一步的,最后都是将帝位取而代之的。

唯独诸葛亮临终之际,又将权力彻底交还于国家,不负刘备之托。

所以,诸葛亮是千古唯一的权臣;而其忠义,也是千古第一,当之无愧!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投降清朝也不愿归顺李自成,吴三桂是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吴三桂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崇祯皇帝去世后,面对李自成的橄榄枝,吴三桂选择归降清朝,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由此,清朝得以突破山海关,入主中原,吴三桂无

  • 李继隆胆大包天不听皇帝的命令,赢得多场战争被后人尊为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继隆,宋朝,风云人物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一直都是皇帝说了算,皇帝的话那比山还重,要是敢违抗,差不多就是个死人了,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一两个例外。如果遇到明君,再加上抗旨有一定的原因,那好可以理解,饶过一命。可是要是遇上昏君,尤其是那种被别人捧得找不到北的那种皇帝,敢抗旨那就只有等死了,恐怕是天王老爷也救不了了。由此看

  • 让皇太极又爱又恨的关宁铁骑是谁打造的?最后被他拿下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袁崇焕,风云人物

    明朝,作为一个从建立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的王朝,诞生了太多战功卓著的军队和统帅,这些军队因明朝而生,大多也随着明朝灭亡而消逝在历史当中,但明朝有这么一支军队,先是为明朝而战,之后拥兵自重成为军阀,最后甚至“叛国投敌”助清兵入关,这支军队便是组建于辽东的关宁铁骑。一、敌人的敌人公元1616年,女真人努

  • 朱祁镇被接回后,朱祁玉还将他奉为太上皇是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祁玉,明朝,风云人物

    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最后兵败被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先逐以送还明英宗为名义,率军南进,企图趁机攻占明朝都城北京。在朝中大臣于谦等人的建议下,先以郕王朱祁钰监国,后奉其为帝,最终稳住阵脚打赢了“北京保卫战”。那么郕王朱祁钰称帝之后,为何要尊被俘

  • 历史上钟会在巅峰时期的实力如何?有多少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钟会,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魏国派邓艾、诸葛绪和钟会三路大军伐蜀,邓艾率三万多人,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钟会率十多万人,三人合力进攻蜀汉,最后蜀汉灭亡了。蜀汉灭亡前后,这三路大军也同力不同心,钟会先后找借口

  • 达摩祖师为什么会来到中国?梁武帝问了他哪3个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达摩祖师,南北朝,风云人物

    达摩祖师原名为菩提多罗,后改名为菩提达摩,乃印度人。达摩祖师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出家为僧后师从般若多罗大师,精研大乘佛法,成为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般若多罗大师嘱咐达摩道:“我灭度67年之后,印度将有灾难;彼时印度佛法会受到大破坏,你那时要去中国传法。到了中国后,先在北方传法,因为南方的人还不懂佛

  • 真实的刘裕是什么样的?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裕,南北朝,风云人物

    刘裕字德舆,今江苏徐州市人。刘裕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曾祖刘混作过京口县令,父亲刘翘为郡功曹,刘裕自幼丧母,父亲又早死,祖业败落,家境贫寒,年轻时代依靠樵渔、躬耕养家糊口,艰难度日,倍尝人间辛酸。刘裕曾因赌博欠债无力偿还,被京口士族肆意鞭打。这种生活经历,使刘裕比较了解社会下层人民的疾苦,对当时政治

  • 狄仁杰只是一个三品的官员 他哪里那么大的权力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狄仁杰,风云人物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大臣,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狄仁杰即使在致仕(暂时退休)的时候依然对于地方官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而狄仁杰在职的时候权力非常大,不仅对于地方封疆大吏能够随意吓止,还能随时对这些封疆大吏进行抓捕。就算是大将军王孝杰见了狄仁杰也要恭恭敬敬的,从剧中我们也发现,狄仁杰在面

  • 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简介: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粲(177年-217年

  • 岳钟琪到底是何许人也 为何会这么多人找他造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岳钟琪,风云人物

    为什么这么多人找岳钟琪造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能顺利继位,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另一个是川陕总督年羹尧。这两个人,一个被雍正亲热地称为舅舅,另一个是雍正的大舅子,都是皇亲国戚,都重权在握,也都是雍正的股肱大臣。可是,由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