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朝元老张廷玉,80岁还被乾隆抄家,晚年门可罗雀

三朝元老张廷玉,80岁还被乾隆抄家,晚年门可罗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耿金涛 访问量:2153 更新时间:2023/12/11 3:02:28

封建时期皇帝的地位最高,他做的决定任人都不能质疑,不管曾经为国家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抄家革职甚至失去性命,都有可能三朝元老,张廷玉80岁还被乾隆抄家晚年时期门可罗雀。

三朝元老

三朝元老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的年寿命比较短,另一方面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能被三位皇帝看中,其实是很难得的。清朝时期的张廷玉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张廷玉自幼读书凭借科举入朝为官,29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当时还是康熙在位,对于这个普通的进士并没有太多的看重,但张廷玉非有能力,在45岁的时候就成为了礼部侍郎,进入高阶官员的行列。

张廷玉在官场上非常努力谨慎,对于事情都非常的认真仔细,这种作风到了雍正时期更是被皇帝看重,雍正在位13年的时间里算得上是他的巅峰时期。雍正在位时期重用贤人,汉族官员也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张廷玉在这一时期官职快速提升,在朝中的地位也很高,甚至雍正还答应他配享太庙。临终之时,还将他任命为辅政大臣,辅佐乾隆。

不被乾隆看重

相比父亲来说,乾隆对于汉族官员态度不同,他认为朝中汉臣已经太多了,影响到了满清的统治,在心底深处对张廷玉也存在偏见。乾隆在位时期经过了祖父和父亲两代明君的积累,整个朝堂非常昌盛,国家也没有大的问题。

这让乾隆皇帝非常的骄傲自满,喜欢奢侈浮华,对于真正干实事的人并不是很看重,反而认为他们限制了自己的权利。张廷玉在朝中多次皇帝推荐他有才之人,但都被皇帝无视了。

在他看来这些贤臣入朝之后,有可能会进一步壮大张廷玉的集团。张廷玉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加上那时他年龄也比较大了,好几次向皇帝上书,希望能够告老还乡。乾隆考虑到对方是父亲留下来的辅政大臣。

如果在自己刚刚登基后没多久对方就离开,无论是他主动离开还是被逼迫离开,对于皇帝的名声都会有一定影响,所以并不愿放他离开。甚至直接呵斥对方:从古至今忠臣都是主动留在皇帝身边辅佐到老的。

言外之意,张廷玉如今想要告老还乡,算不得是什么忠臣。

80岁被抄家

张廷玉已经快要80岁了,仍然留在朝堂上,因为身体太差上朝的时候都需要别人搀扶,乾隆皇帝看到这位老臣的样子也有些担心,还专门召见他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他看皇帝态度有所转圜,再次请求告老还乡。

这次皇帝同意了,允许他在第二年春天就回家乡。但此时张廷玉又想到曾经先帝给他配享太庙的承诺,他就又询问乾隆此事是否还算数,乾隆对于先帝的做法本身就不是很满意,再加上对于汉族臣子存在偏见。

如今张廷玉几次三番提出配享太庙的问题,甚至还让乾隆给他写了一张保证书,这让乾隆对他越发不满,只是担心自己的名声,不敢对其下手。张廷玉在拿到皇帝给的保证书,第二天原本按照惯例,应该自己入朝向皇帝谢恩。

但他自己并没有去,而是安排自己的儿子去谢恩,让皇帝找到了由头,准备严惩对方。此事被朝中官员得知,其中一人先一步把消息告诉了张廷玉,张廷玉主动入宫向皇帝请罪,此事才得以平息。

没多久,皇帝的一个儿子离世,这个儿子还曾经跟随张廷玉学习,丧事刚刚办完,张廷玉又一次上书皇帝请求回家。乾隆十分不满直接列出了4条罪状,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准许他回家乡。

张廷玉终于能够回家养老,但没多久他的亲家因为贪污被皇帝严惩。皇帝认为张廷玉家族也有可能参与此事,于是就派了200多人来到他家中对其抄家,张廷玉早就得知了消息,知道皇帝不喜欢自己。

对于抄家的士兵并没有过多的阻拦,最后从这位三朝元老的家中找不到任何的财物,乾隆也知道自己想错了,此后再没有派人去打扰张廷玉,但经此一事,朝中官员也知道皇帝不喜欢对方,再不敢与他太过亲近。

晚年时期这位曾经的首辅大臣家门可罗雀,甚至当地的官员都要远离他,生怕受到牵连。

结语

张廷玉回家之后待了5年时间就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后,被乾隆取消的配享太庙,在他去世后皇帝为了自己的好名声又给了他这样的福利,他晚年时期门可罗雀,也说明了封建时期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三朝老臣张廷玉被抄家,士兵搜出了一个箱子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张廷玉

    在清朝,能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最终还落得个“配享太庙”的人绝对也是屈指可数,而张廷玉就是其中的一位。三朝老臣张廷玉张廷玉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张英在康熙三十八年登上高位。一年之后,受到了良好教育的张廷玉也考中了进士,并且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张廷玉开始担任篡修官,并且入值南书房。康熙皇帝

  • 张廷玉为什么要绞尽脑汁配享太庙?原因令人不齿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为什么要绞尽脑汁配享太庙?原因令人不齿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名利,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更会想到死后哀荣,以及福荫子孙。太庙,是皇帝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历代皇帝去世后,也会被请进太庙。作为王公大臣,死后牌位放入太庙,陪伴先帝,是顶级政治荣誉,上升到国家祭祀的标准。张廷玉是雍正帝特别信任的大臣,很多朝

  • 乾隆准备登基时,张廷玉突然阻拦:还有一份密旨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张廷玉

    众所周知,由于康熙在立储一事上犹豫不决,导致“九子夺嫡”的发生。兄弟之间为了皇位勾心斗角,相互残杀。最终,这场争斗以四皇子胤禛的胜利而告终,是为雍正帝。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雍正称帝后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皇帝写好诏书后,将其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皇帝驾崩后

  • 雍正帝宠臣张廷玉,“太庙”都能进,却为何无法进入“八旗”?

    历史人物编辑:竹林七叙侃历史标签:张廷玉

    太庙,明清时期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乃系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但经皇帝许可,近支皇亲或有功于社稷的皇亲,或者大功于社稷的功臣,也可拥有“配享太庙”的资格。抬旗,即清朝旗人为抬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制度。一般而言,指的是“汉军旗”抬升至“满洲旗”;或者由“下五旗”抬升至“上三旗”;再或者由“八旗包衣”

  •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什么叫衡臣?

    历史人物编辑:运动的心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之所以叫衡臣的原因是:张廷玉,字衡臣,在古代只有关系亲密的人才可以称呼对方的字,表达了雍正与张廷玉的关系十分亲密,表达了雍正对张廷玉信任,是一种非常亲切的叫法。我相信大家对《雍正王朝》并不陌生,它是由胡玫执导,唐国强、焦晃等主演的历史剧,讲述了雍正皇帝精彩的一生。在《雍正王朝

  •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张廷玉

    乾隆抄张廷玉的家,很好地诠释了儿子与父亲之间那种莫名其妙的竞争心理,乾隆这么做就是要证明当年雍正看走眼了。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经过九卿议定,乾隆皇帝下诏罢除三朝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随后不久,他再次下诏,命钦差大臣德保前往张廷玉的老家,收缴所有康雍乾三代皇帝赏赐给张廷玉的物品。明为收缴

  • 历史杂谈-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张廷玉

    1755年3月20日,张廷玉在家中去世,乾隆得知张廷玉去世的消息后,恍惚不已。随后按照清宗遗诏,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竟然能够在众多的满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清朝的第一文臣。历经三代,晚年固执配享太庙的制度是中国古代帝王给予臣子的最佳褒

  • 雍正王朝中雍正要杀张廷璐不能直接杀吗,为何要等张廷玉的折子?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张廷玉

    导读:在《雍正王朝》中技高一筹的四阿哥胤禛,如同黑马一般冲破皇八子胤禩和大将军王胤禔构成的夺嫡障碍顺利继承皇位。继位后的雍正为了施展胸中的抱负和展现皇阿玛选择自己继位的正确性,雍正决心按照自己的思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可惜隆科多推荐的山西巡抚诺敏和廉亲王允禩推荐的雍正元年的恩科主考张廷璐都栽了跟头,急

  • 雍正驾崩后,乾隆如此对待张廷玉,让人心寒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朝首位配享太庙的汉臣,他的一生在康雍两朝可谓是备受恩宠,特别是在雍正一朝更是深得信任,那为何到了乾隆一朝,张廷玉就不被乾隆待见了呢?雍正在驾崩之前,他把张廷玉、庄亲王等人叫到御榻之前开始托孤,遗诏就是让他们辅佐新皇帝乾隆,并且许诺让张廷玉配享太庙。但是乾隆继位之后,却对汉人张廷玉配享太庙心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什么敢于烧毁太子的罪证

    历史人物编辑:隐真历史标签:张廷玉

    《雍正王朝》中,康熙深夜来到上书房见到正在值夜班的张廷玉,一番交谈之后,便把八阿哥连夜呈报上来的、通过诱审肖国兴而获得的太子罪证,交给张廷玉观看。张廷玉过目之后,震惊之余,立刻做了一个令康熙都“意想不到”的动作:直接将这个罪证烧毁了,连灰都没剩下。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不禁会产生疑问:何以张廷玉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