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廷玉为何会被乾隆取消配享太庙?

张廷玉为何会被乾隆取消配享太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五千年桑田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4/2/27 23:35:34

太庙就是皇帝的家庙,供奉着皇家的列祖列宗,地位非常的尊崇。在封建时代,太庙更是如此,俨然如同无上一般的存在。

而配享太庙,就是有大功于国家和社稷的朝臣,在其死后将牌位摆放在太庙的偏殿中,接受后世君主的祭拜。这种待遇,可谓哀荣无限,是历朝历代官员们的终极目标。

具体到清王朝,虽然享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但受此殊荣的却只有区区二十六人。其中,一类是爱新觉罗的皇族,被供奉于太庙的东配殿内;另一类是勋贵重臣,被供奉于太庙的西配殿内。有清一朝,配享太庙的满族二十三人,蒙古族两人,汉族仅一人。而这唯一的汉族大臣,就是张廷玉

接下来,文史不假和您聊一聊为什么张廷玉会在晚年被乾隆皇帝取消配享太庙?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省桐城人。清朝著名的汉族政治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深得康熙雍正的器重。

其父张英,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官职内阁大臣。为了避免涉及九子夺嫡,也为了推动张廷玉的仕途,他在六十三岁就早早告老还乡,退出了波诡云谲的政坛。

张英虽然离开了,但却为自己儿子张廷玉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无论康熙皇帝还是内阁重臣们,都对张廷玉青睐有加。

没过多久,年轻的张廷玉就成为了众多皇子和党派的拉拢对象,争相与之交往。但是,张廷玉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大脑,严格遵照父亲张英的教诲:坚决不参与党争,只忠于当朝皇帝。

在“九子夺嫡”期间,张廷玉对每一位皇子都一视同仁,没有表现出亲疏远近之分。在康熙帝最终抉择之前,他坚决不选边站队,只唯康熙马首是瞻,越来越得到康熙的宠信。

1722年,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的康熙帝在畅春园内驾崩,皇四子胤禛继承帝位,也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的皇位得来实属不易,经过了长期的夺嫡之争才成功突围。因而,他对于朝臣缺少了一种宽容,增加了一种严苛。说白了,雍正皇帝不好伺候。

雍正认为,大清需要的不仅是忠臣,而且还得是能臣。不过,这种能臣,又不能比自己本人能出太多。总之,雍正用人的尺度,极难把握。

已经在康熙朝摸爬滚打了许久的张廷玉,通过一步步努力,才逐渐走近了雍正的内心,成为其心腹宠臣。

张廷玉不仅被雍正加授太子太保衔,还担任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同时署理都察院事务,又担任了户部尚书和四朝国史总裁官。之后,他又成为了保和殿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兼任吏部尚书。

在雍正在临终前,钦定张廷玉和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人同为顾命大臣,日后辅佐新帝乾隆。同时,雍正还以遗诏的形式,明确准予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登基后,张廷玉和鄂尔泰共同负责内阁事务,分别是汉臣之首和满臣之首。由于双方官位相当,而且互相看不上对方,甚至还一度引发了满汉之间的党争。

由于入关已经历了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满清的江山已经稳固,不再担心汉人的反扑。所以,乾隆在满汉党争中明显的偏袒满人,逐渐引起了张廷玉的寒心。

晚年的张廷玉性子变得急躁,脾气也大,更自恃为三朝老臣,甚至对乾隆都言语不敬,逐渐引起了乾隆的强烈不满。眼见自己在乾隆朝不受宠信,年迈的张廷玉开始向乾隆请辞。

本来,这是一件无可厚非之事,却引起了乾隆的猜疑。他认为这是张老头主动撂挑子,发泄情绪和不满。所以,乾隆不准张廷玉辞职。

乾隆十三年,已经七十六岁高龄的张廷玉再次递交辞呈,希望能够退休致仕。结果,乾隆再次下旨挽留,同时还表示,先帝准你配享太庙,享受如此高的荣誉应该再干两年。

面对乾隆一而再,再而三的刁难,七十六岁的老头子也彻底放飞了自我,竟然选择上疏硬杠:“历朝历代都有官员七十而退的先例,在这些退休官员中也有配享太庙的。”

碍于三朝老臣的面子,乾隆还是强压怒火,做出御批:“你虽七十多岁,但身体硬朗,等到八十岁退休岂不是更好?三国时的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丰功伟绩,很值得你在学习。”

张廷玉彻底豁出去了,他再次上疏:“诸葛亮身逢乱世,而今是乾隆盛世,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况且,我身体真的大不如前,您就让我退休吧。”

据《清史稿》记载:

十三年,以老病乞休。上谕:“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上曰:“不然。易称见几而作,非所论於国家关休戚、视君臣为一体者。使七十必令悬车,何以尚有八十杖朝之典?武侯鞠躬尽瘁,又何为耶?”廷玉又言:“亮受任军旅,臣幸得优游太平,未可同日而语耶。”

多次的唇枪舌战,乾隆的态度依然坚决。为了能享受配享太庙的荣耀,张廷玉只得认怂,每天拄着拐杖含泪上班。不过,他却因为出工不出力,多次被乾隆斥责。

终于!乾隆彻底爆发,下旨罢免了张廷玉的职务,还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可怜的张廷玉,在被乾隆罢职后过得兢兢战战,如临深渊,担惊受怕地走完了自己的余生。临死前,他都带着“不能配享太庙”的遗憾。

然而,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张廷玉死后,乾隆念在他辅助三朝的功绩,又决定遵从父亲雍正的遗诏,准许他配享太庙。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鄂尔泰:雍正视他为知己,与张廷玉搭档14年,他对中华之功被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张廷玉

    在清朝12帝中,最擅长改革者当数雍正帝。雍正用人不拘一格,因此雍正朝能人辈出,最被后人称道的,当数“三大模范督抚”,他们是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大督抚各有优缺点,能力不同,各有所长,对清朝的贡献也有所不同。乾隆评价说:“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

  • 张廷玉,晚年坎坷抄家,罢官,配享太庙来之不易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整个清朝里面唯一一个死后配享太庙的汉臣,但是他这个荣誉却来之不易,张廷玉一生侍奉三朝,康熙,雍正,乾隆。在各个朝代他都是有名的清廉,一生毕恭毕敬,到了晚年却落了个凄凉的下场,抄家,罢官,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呢? 张廷玉在乾隆十三年决定退休回家,当时乾隆皇帝执意不让张廷玉退休,过了一年张廷玉再次乞

  • 雍正王朝:八爷举荐张廷璐为主考“一石三鸟”,看张廷玉怎么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夏末讲讲历史标签:张廷玉

    在经过遗诏风波和十四阿哥大闹灵堂的闹剧之后,四阿哥胤禛在一片质疑声中,还是有惊无险地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成为雍正皇帝。新皇登基,政局不稳,为了安抚人心和朝中的反对势力,胤禛甚至放着老十三不用,而将最大的政敌——八阿哥胤禩推到了“总理王大臣”这个位置。老八心如明镜,可面对已经束手无策的局势,他又

  • 为什么张廷玉只收年羹尧一包天麻?能跟在皇帝身边的人都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张廷玉

    在年羹尧这个级别的官员被上级接待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只有是传达皇帝旨意,年羹尧当时去见张廷玉的时候带的东西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礼仪,虽然有别的原因在里面,年羹尧万万没想到张廷玉居然拒收这是《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个片段,年羹尧在去“康熙帝行宫”述职时当时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代替康熙接见了年羹尧定传

  • 雍正突然驾崩,众人要拥立弘历即位,张廷玉却阻拦,事后发现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安某人读史标签:张廷玉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领班军机大臣张廷玉正在家中酣睡,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来人气喘吁吁地说:“请张中堂火速前往圆明园。”张廷玉心头一紧,暗想自己为政几十年,皇上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紧迫地召见。难不成边关有敌人入侵,或者是又有哪位王爷有异举?张廷玉怀着忐忑的心情,火速奔向圆明园。 等张廷玉来到

  • 年羹尧犯92条罪,皇上仍犹豫,张廷玉只说三句话,雍正:让他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张廷玉

    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费尽了心机,在知道她喜欢吃荔枝以后,唐明皇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数千里驿道,为了使荔枝到达京城时不会变味,就让这些驿道准备了大批千里马,日夜不停的奔跑,就是为了将荔枝快速送达,由此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扬名天下。 到了大清王朝

  • 雍正朝两大重臣张廷玉与鄂尔泰,在乾隆朝惨淡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论史阁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王朝》里,朝中第一大咖无疑就是张廷玉,张廷玉与其父张英是父子宰相。康雍乾三朝元老,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但《雍正王朝》里却少写了一个人,就是满臣鄂尔泰,被雍正称为模范督抚,也拥有配享太庙的尊荣。可惜这二人在乾隆朝都被彻底抛弃,差点丧命,这里面除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原因之外,也和二人彼此不和有很

  • 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抄了多少银子?虽然数额巨大,来路却很正常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张廷玉

    1751年,乾隆下令查抄张延玉的家,这一消息传来张延玉没有感到恐惧反而十分淡定,因为他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张延玉,作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乾隆的想法他是了然于胸。在被抄家后,迅速上书表明自己的决心,话里话外都在告诉乾隆“你快点给我定罪吧,我不想每天提心吊胆了”。作为三朝元老的张延玉,为何会被乾隆突

  • 《雍正王朝》张廷玉比李卫水平要高,如何处置弘时,雍正为何问李卫不问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春雷讲历史标签:张廷玉

    个人觉得是因为张廷玉慢慢的老去,有点思想落后了。在《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雍正帝在得知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雍正不是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上台的,这样的事情自己早年就经历过,所以并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所以想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结束这场争斗。于是当他得知

  •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张廷玉

    1750年,乾隆派出200人,78岁张廷玉被强行抄家。张府查出36万两白银,族人终日惶惶、忧虑不已,张廷玉却悠闲如旧。不久,乾隆竟灰溜溜将查抄之物悉数奉还。当时,钦差大臣带着200多名士兵,浩浩荡荡前来抄家,查出张府的白银竟有36万两之多!他们还带走了府中账册和张廷玉的私人书信。张家人以为这是皇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