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抄了多少银子?虽然数额巨大,来路却很正常

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抄了多少银子?虽然数额巨大,来路却很正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彤彤爱读书 访问量:3031 更新时间:2024/2/27 23:35:05

1751年,乾隆下令查抄张延玉的家,这一消息传来张延玉没有感到恐惧反而十分淡定,因为他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

张延玉,作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乾隆的想法他是了然于胸。在被抄家后,迅速上书表明自己的决心,话里话外都在告诉乾隆“你快点给我定罪吧,我不想每天提心吊胆了”。

作为三朝元老的张延玉,为何会被乾隆突然抄家?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痛失长子一夜白头,上书请求还乡被驳

乾隆抄张延玉的家让我们疑惑,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张延玉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说起。

1736年乾隆登基,张延玉当即已经看出,乾隆十分不喜欢汉人,而且对雍正留下来的老臣充满防备。所以辞官的念头慢慢在他心里萌芽,最终这个念头是什么时候彻底摆上明面呢?

1746年,张延玉的儿子张若霭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让他不想在官场继续行走。失子的伤痛和思乡的情感,让他在一夜间白了头发。

又在官场待了两年之后,张延玉内心急不可耐,他上书声泪俱下的告诉乾隆:“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不能担当大任,希望回到老家安度晚年。”

此时的张延玉已经快要八十岁了,请求退休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君主专制制度的背景下,乾隆认为张延玉的所做所为是不忠的表现。

乾隆在思量片刻后直接拒绝了这个请求,并且对张延玉说:“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乾隆就是在直白的告诉张延玉:“你都被命令配享太庙了,你觉得你还有机会回去吗?”

为人臣子,在被拒绝的那一刻,都知道跳过此事不再提及。身为两朝元老的张延玉,自然是通晓这个道理,但不知为何张延玉在辞官这件事上,张延玉动了死脑筋。

张延玉在被拒后,仍然没有放弃告老还乡的愿望。在乾隆多次义正言辞的拒绝后,张延玉被强制留在朝廷,而乾隆从此对张延玉的不满也日益增加。

至此乾隆暗暗思量“如何才能抓到张延玉的把柄“。

张延玉怒火中求生,乾隆心软答应致仕

1748年七月,科举学生樊显在考场自刎,浙江学政陈其凝因为是署内阅卷,被怀疑为是自己为加官进爵,而以权谋私。乾隆觉得此案太过于骇人听闻,马上命令梅彀成和方观承严查此案。

乾隆并不是非这两个人查案不可,他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将梅彀成和方观承以及张延玉召集到军机处,在军机大臣的面前用十分官方的语气点明了张延玉和这两人的关系。

原来张延玉是陈其凝的老师,他们师生关系密切。而梅彀成和方观承又是张延玉的同乡,为防止梅、方两人带上个人感情查案,乾隆不动声色的提醒张延玉别在他的眼皮下耍小动作。

乾隆的心思十分细腻他怀疑张延玉等人营党结私,而张延玉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更没有反应过来这次“寻过”只是一个开始。

同年的十一月,年老糊涂的张延玉又被一心想着找茬的乾隆抓住了“小辫子”。

因为乾隆发现在由张延玉、陈大受、汪由敦等人拟写的渝旨中有抑满扬汗的倾;在渝旨中将满人阿里衮说成“善于取巧”,而将汉人陈弘谋说成无功无过。

乾隆勃然不怒,他摔了这份渝旨,大声斥责他妈,跪在下面的张延玉心里哆哆嗦嗦只想着“这官早辞早好“。

骂归骂但是乾隆知道现在还没有到铲除张党势力的时候,却坚定了乾隆心中汉人对满人不满,想勾结起来推翻清朝的怀疑。

此后不久,朝廷中有满人犯下了死罪,这本与张延玉没有关系。但是乾隆认为:“张延玉肯定在旁边看我的笑话呢”。

左思右想乾隆颁布了一道渝旨,这道渝旨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乾隆对张延玉等人的厌恶,所以不论是张延玉还是与张延玉关系亲密的大臣都被一一打击。

这道渝旨看的张延玉是头皮发麻,他终于知道皇帝在怀疑在自己了,仰天长叹自己何时才能回家。

乾隆暗暗得意:“我这道渝旨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不仅给张延玉及其党人以教训。又在告诫朝廷中的其他大臣不可向张延玉等人一样。”

张延玉惶惶不安每日想着回家,乾隆心里跟明镜一样会不知道吗?迫于先皇的遗诏他给张延玉写了一首诗告诫张延玉,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但是呢,年老体衰的张延玉并没有理解乾隆的意思,他的一门心思全部放在如何才能回到家乡。

乾隆看他如此痴迷于告老还乡,也不禁怀疑张延玉是否只是单纯想着辞官。又想着自己似乎做的太过分,于是他派人去张延玉的府上告诉张延玉让他自己决定是走是留。

本可顺心回乡,无奈心生贪恋

看到这,我们都为张延玉松了一口气,以为张延玉肯定会马上点头答应,毕竟他争取了这么久。但是,张延玉迟疑了,“我回家之后还能配享太庙吗?”

毕竟在之前乾隆告诉他说他“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他十分担心自己走后不能配享太庙。

此时张延玉不知从哪听说,大学士史贻直也就是鄂尔泰党人,和乾隆说:“张延玉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不应该配享太庙”。张延玉一听,急的不行。

他已经忘却了自己的风骨,没有任何形象的跑去乾隆那哭诉,他十分卑微的祈求乾隆千万不要改变雍正的旨意,让他得以配享太庙。

乾隆看着自己以前十分敬重的老师,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他心里只觉得厌恶张延玉。

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告诉张延玉自己没有收回父皇命令的意思,同时也在变相的告诉他自己十分不满和讨厌他。

按理来说,张延玉得知此事后应该十分开心。但是,张延玉并没有亲自去感谢乾隆,只是淡淡的交了谢恩的折子并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前去谢恩。

这下可把乾隆气的,服侍乾隆的宫女和太监一步也不敢上前,他让军机大臣去告诉张延玉让他第二天来见自己。那时候的军机大臣有傅恒和汪由敦,而汪由敦是张延玉的学生。

汪由敦顾及师生情谊,马上去告诉张延玉:"你呀,把皇帝惹的非常生气。"张延玉一听眉头紧皱,只觉这下完了,第二天一早慌慌张张的跑去面见乾隆。

张延玉想着:“我是三朝元老,只要我磕个头,说几句好听的,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小心思都被乾隆看在眼里,乾隆此时恨不得马上把张延玉的势力从朝廷连根拔起的想法,但是他抬眼看见张延玉跪在地上,一副人人皆可欺之的样子,又不禁自嘲“到底在害怕啥。”

乾隆还是剥夺了张延玉配享太庙的权力以及他的官位和爵号。让他留在京城谢罪等第二年春天返回家乡,之后乾隆又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害怕遭世人唾骂。又将配享太庙的权力还给了张延玉。

急于还乡触怒龙颜,亲家事发连累张延玉被抄家

第二年,春天乾隆的长子永璜去世,虽然乾隆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当他看到作为永璜的老师,也就是张延玉在丧服还没有除去的时候又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在让乾隆非常的不高兴,认为自己都已经宽恕了张延玉。他居然还是这副模样,这明显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认为张延玉不近人情,居然一点都不为曾经的学生感到伤心。

恰巧,蒙古亲策凌病逝,乾隆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昭告天下说:“策凌为清朝开疆扩土,功德无量”,命令将策凌的遗体运进京城,让他配享太庙。他想逼张延玉自己放弃配享太庙。

乾隆在百官上朝的时候不留情面的列举张延玉不能配享太庙的原因。候张延玉也明白了乾隆的用心,在思考过后张延玉还是以性命为重,自己放弃了配享太庙。

他上书乾隆说:“自己之前被功名迷了眼,在你的责备下才大梦方醒,我没有为朝廷做过什么大事,所以不能配享太庙,请您收回我配享太庙的权力。"

乾隆心满意足的收回皇命,“是他自己放弃的,我可没逼迫他“。而张延玉也灰溜溜的回到了老家,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在他回到老家后又有祸事发生。

他的亲家朱荃是四川的学政,朱荃被御史储麟趾弹劾他“匿丧赴任,贿卖生童,”。而朱荃也投水而死。这种畏罪自杀的事情显然没能逃过乾隆的眼睛,乾隆马上命人督察此案。

后来经过查实,御史储麟趾揭发的事全部为真,这本就是一件影响十分恶劣的事,但是由于朱荃先后被张延玉、汪由敦等人举荐过。乾隆一看时机已到,他要将张党的势力,连根拔起。

乾隆马上派人去查抄张延玉的家,想从他的家中找出结党营私的罪证,但是他的家中不仅没有找出他结党营私的罪证,反而全是证明他清白的证据。

虽然从张延玉的家中搜出了价值36万两白银的财务,但全是由赏赐而来,没有一分一毫是贪污来的,这件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张延玉此时已经被吓到了,他马上上书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而且,这次抄家之后,张家的势力完全丧失,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在查清每一笔钱财的来路后,乾隆也不再抓着此事不放。

1755年,张延玉病逝。乾隆想着我要趁此机会恢复先皇的遗命,他下令宽恕张延玉的罪过,让他配享太庙。

行走官场五十余年的张延玉,却在晚年糊涂。最终让自己的英明散落在皇权统治下。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张廷玉比李卫水平要高,如何处置弘时,雍正为何问李卫不问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春雷讲历史标签:张廷玉

    个人觉得是因为张廷玉慢慢的老去,有点思想落后了。在《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雍正帝在得知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雍正不是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上台的,这样的事情自己早年就经历过,所以并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所以想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结束这场争斗。于是当他得知

  • 78岁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白银被搜出,不久后乾隆:快,还回去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张廷玉

    1750年,乾隆派出200人,78岁张廷玉被强行抄家。张府查出36万两白银,族人终日惶惶、忧虑不已,张廷玉却悠闲如旧。不久,乾隆竟灰溜溜将查抄之物悉数奉还。当时,钦差大臣带着200多名士兵,浩浩荡荡前来抄家,查出张府的白银竟有36万两之多!他们还带走了府中账册和张廷玉的私人书信。张家人以为这是皇帝问

  • 乾隆把张廷玉的家抄了,不过又给乖乖送回去了,原来乾隆上当了

    历史人物编辑:南风一史标签:张廷玉

    1749年张廷玉再次告老还乡,不成想竟然被乾隆抄家了,不过之后乾隆又把从张廷玉家查获的东西全都送了回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一切都是张廷玉的故意的,乾隆上当了而已。张廷玉是一个汉人,在满清那个时代,除了康熙和雍正能够稍微的努力执行满汉一家亲,有能力都可进入朝廷内部做官,但是到了乾隆时,就有些不同

  • 乾隆百般戏耍张廷玉,死后还不肯放过,多年后给了一个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张廷玉

    乾隆和张廷玉这对君臣的博弈,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前后,落下了帷幕,三朝元老被雍正视为左膀右臂的张廷玉最终成了落汤鸡,经过几番失败和羞辱后,他写下了这份请罪折子:“臣老耄神昏,不自度量,于太庙配享大典,妄行陈奏。皇上详加训示,如梦方觉,惶惧难安......臣即无开疆汗马之力,又无经国赞襄之益..

  • 张廷玉为何能成为三朝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小鑫观史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满清康雍乾三朝宰相,字衡臣,是大学士张英次子。是满清第一对父子宰相。28岁授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雍正帝即位后,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乾隆二十年病逝,终年八十

  • 乾隆为什么要抄张廷玉的家?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张廷玉

    1、张廷玉在行为处事上比较自我,这让乾隆对他有了惩治之心。2、平时乾隆看不惯张廷玉那种功高盖主的样子。3、张廷玉不仅仅为汉臣,而且有权倾朝野的心,乾隆怕他结党营私。张廷玉到了乾隆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三朝元老了。早年时期张廷玉有超群的能力,得到历任皇帝的赏识。这让他在无形中有了一种无恐皇帝的心态,说话做

  • 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张廷玉

    作为康雍乾三朝宰相,而雍正一朝无疑就是张廷玉的政治巅峰。当时无异于满清第一汉臣,我们不说正史里的张廷玉。就仅以《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评价一下他是如何地老谋深算的,在政治上又是如何地圆滑的。又是如何在雍正一朝成为第一人。张廷玉最大的特点就是寡言,真正做到了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再就是不党不群,无派无系。

  • 年羹尧和张廷玉皆一时之重臣,雍正杀了年羹尧,为何放过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和年羹尧二人恰好一文一武,是康熙皇帝为了拉拢汉臣所捧起来的两个标杆人物,乃一时之重臣。可是,雍正皇帝即位之后,雍正为何收拾了年羹尧,却放过了张廷玉呢?先说说雍正为何要铲除年羹尧。年羹尧自21岁中了进士之后,便一直深受康熙的器重,仅仅过了九年的时间,他就已经从一个小小的进士升到了四川巡抚,并且还

  • 图说清史:康熙年间的张廷玉已初展才华,曾经伴君行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张廷玉

    在清代安徽桐城的名门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一家祖孙三代,均曾侍值大清内廷,颇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其中承上启下的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是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上图为张廷玉画像。曾经广为流传的桐城六尺巷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指当时

  • 《雍正王朝》雍正帝决定杀科场舞弊的张廷璐,为何等张廷玉奏折?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张廷玉

    (日尧居k古史侃谈《雍正王朝》——第98期)雍正皇帝的手段是真厉害,决定杀了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还要张廷玉上奏折说支持雍正皇帝的决定,张廷玉又不能不上这个“杀弟”的奏折,这让张廷玉心理在滴血,不但孙嘉诚代表督察院的御史们来找过张廷玉,据说雍正帝也在等着张廷玉的奏折,看来是躲不过去了。【雍正帝在等张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