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纳兰明珠为何能得善终,索额图为什么不能?

纳兰明珠为何能得善终,索额图为什么不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白茹雪 访问量:214 更新时间:2024/2/27 17:05:13

1687年,纳兰明珠因贪墨之罪,被康熙抓了起来。而他为了脱身,竟向康熙坦白了自己的一条死罪。没想到,康熙听后竟直接将他放了,还官复原职。

这位纳兰明珠是谁呢?(下文简称明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词是不是很熟?不过,不是明珠写的,而是他的儿子纳兰容若写的。没错,明珠就是纳兰容若的亲爹。

而且,明珠还是康熙的堂姑父,妥妥的皇亲国戚,根红苗正。

也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侍卫出身的明珠,进入仕途后,不到3年,就提到内务府总管,也就是统管宫廷事务的老大。

1668年,明珠与同事一起调查淮扬水患,查清原因后,他提出将白驹场的旧闸口进行修 复,并给黄河北岸开个口,进行引流。此举得康熙大为赞赏,明珠即刻就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可见,他不仅仅是个关系户,他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那么明珠是什么时候深得康熙信任的呢?

这还要从撤藩说起。

1662年,南疆稳定,而三藩则成了悬在康熙头上的一把刀。

三藩分别是由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分别驻守的云南、广东、福建。他们本是清军入关后,由于兵力不足以及中国地域广大,清朝特意扶持的三藩兵力,用来攻打李自成和南明的,就是所谓的“以汉制汉”。

但清朝统一全国后,这三藩却逐渐做大,足以和请朝廷抗衡。而且他们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所以,康熙才觉得如坐针毡。

尚可喜敏锐地觉察到,朝中风向的不对劲,于是他主动上书,请求撤藩告老还乡,吴三桂和耿精忠见状,也连忙上书。但其实他们主要是,为了试探康熙的态度。

康熙见状,连忙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没想到索额图却站出来反对撤藩,而其他大臣则沉默不语。此时,明珠察言观色,他判定康熙心中早已决定撤藩。

于是他站出来,“三藩者,其功不可没。其过,也不讳言。赐三藩以富贵,换我大清以平安,为人臣者,得此赐恩,应当知足。”

康熙一听,心里乐了,“这老小子上道。”于是,他大笔一挥,批准了撤藩请求。

可没想到,吴三桂一接到旨意,立即就反了,就连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儿子也纷纷起兵。

这事可引起了大臣们的热议,索额图更是直接站出来,要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但被康熙直接拒绝,“这是朕的旨意,他们有什么罪。”

待三藩平定后,康熙表示,“撤藩的事,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

经过此事,明珠成了康熙倚重的大臣,在高光时刻,甚至一度被加封为太子太师。

但是权力很容易让人迷失,权倾朝野的明珠,开始结党营私,贪墨受贿。

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密奏,“官已经被明珠和余国柱全卖完了。”

康熙很生气,就问旁边的高士奇:“为什么没有人参劾?”谁承想,高士奇还火上浇油地说:“人谁不怕死?

康熙这才意识到,原来明珠的权力已经如此之大。他暴怒,随即下令以贪墨罪将明珠抓进了大狱。

此时的明珠在拼命思索,因为这个罪名往小了说,革职罢官,往大了说,是会要命的。他既怕康熙,阴晴不定。又怕索额图落井下石。怎么才能万无一失地保命呢?

突然,他灵机一动,想了一招,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天,妻子去探望他。明珠见四下无人,就让妻子去找安插在索额图身边地探子。让他们告自己“谋反”。妻子吓得花容失色,明珠安慰她,“你尽管去做,其他都不用管,我会出去的。”

明珠为什么要将自己的这个“罪名”,透露给索额图呢?

那是因为,索额图是他的死对头,死对头的过激行动,可以为自己谋得一线生机。那他俩是怎么成为死对头的呢?

其实纵观索额图和明珠的官路,竟非常相似。两人都是侍卫出身,都帮着康熙处理过难题,都立过功,都曾权倾朝野。

只不过索额图站在高点的时间,比明珠要早些。也正是因为如此,深谙帝王之术的康熙,才不能让索额图一家独大,所以,他一步步将明珠提起,与索额图形成对立,从而平衡朝中关系。

我们再说,得到消息的索额图,果然兴奋异常,他联合党羽联 名上 书康熙,“明珠谋反。”

康熙一看,愣了。他生性多疑,本来明珠已经倒台,索额图这一参奏,明珠别说翻身,就连活着都没戏了,那岂不又是索额图一家独大了?这样的情况是康熙绝 不想看到的。

所以,康熙下令,“罢黜纳兰明珠大学士,交给侍卫处酌情留用。”

但没过多久,康熙就恢复了明珠大学士的职位,只是在随后的20年中,再没重用他。

纳兰明珠虽然被称为“万花筒”,但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不然一个只会溜须拍马的人,是不可能权倾朝野的。

但他终究也没能逃过权力的漩涡,利用手中的权力,贪墨、结党营私。

可他被抓到狱中后,却突然清醒。所以,他揣摩到了康熙的心思,从而为自己谋得一条“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生路。

这招险棋恐怕也只有明珠能走,索额图确是想不到的。所以,明珠善终,索额图惨死。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参考资料:《清史稿 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五十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索额图

更多文章

  • 呼风唤雨的索额图,为何下场如此凄惨?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索额图

    提起权臣两个字,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他们玩弄权术,欺上瞒下,甚至带天子发布号令,一点也没有为人臣子的自觉。若是遇到以大局为重的权臣还好一点,他们虽然飞扬跋扈,独断专权,但在大是大非上绝不含糊,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也不会受到侵犯。比如西汉的霍光,他先是迎接刘贺做皇帝,可是27天之后就把他废除了,又迎接

  •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索额图是否要求以叶尼塞河为界?沙俄有可能答应吗?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索额图

    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前,索额图可谓是开口脆,他要求以勒拿河为界,东边归清朝,西边归沙俄。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打开地图看看。相当于整个东西伯利亚山地,包括部分中西伯利亚高原地区,都归了清朝。甚至连大家十分熟悉的贝加尔湖,都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好家伙,来者不善啊!沙俄的使者也是一脸懵圈,没想到索额图狮

  • 明珠索额图猜测卧底是谁派的人,索额图为何抓住树叶,导演真有心

    历史人物编辑:小迪逗你笑标签:索额图

    本文仅从《康熙王朝》解析,不涉及正史。在这部权谋电视剧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明珠和索额图互相的争斗。在明珠和索额图猜测卧底是谁派来的人,索额图为何突然抓住树叶,导演真用心。索额图府里的卧底老蔡。索额图是康熙的重臣,也康熙的岳父。在康熙除掉鳌拜的时候,索额图立下大功。在康熙平定三藩的时候,索额图出力很多

  • 北师大挖出古墓,墓主是索额图长女,开棺后专家:索额图是大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索额图

    导语【北师大挖出古墓,墓主人是位女子,专家:她父亲是大个贪官!】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曾派大臣索额图擒拿鳌拜,还让他平定了三藩和噶尔丹。那么,索额图是怎么崛起的呢?这还得亏他父亲索尼。索尼多次救过皇太极,深受皇太极重用,后来他的孙女还嫁给了康熙。索额图凭借父亲的关系,自然是一路顺

  • 与索额图同朝为“相”的纳兰明珠,为何索额图的下场却比明珠惨?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索额图

    编者导读:公元1708(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初期曾在朝中权倾一时的纳兰明珠不幸病故,在此之前他已经近二十余年未得到康熙的重用。尽管如此,时过境迁,当我们再去回首明珠这个人,不可否认此人对大清盛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与纳兰明珠同朝为官的还有大学士索尼之子索额图,由于康熙皇帝与此二人关系的特殊性,因此他们

  • 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此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至今保留传统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索额图

    “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现如今很多人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想法并不好,每个人都应该靠劳动付出收获。反观封建时期,历朝历代的皇亲国戚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尤其是清朝,八旗子弟都是吃着朝廷的俸禄。虽然这样的生活是比较好,但是容易让人废掉,慢慢丧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从而沦落成一个骄奢淫逸之徒。

  • 为什么康熙会说索额图才是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鳌拜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看兴衰标签:索额图

    康熙说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这不只是《康熙王朝》里的戏词,这段话是见于康熙评价索额图的史料的。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之前,康熙对索额图的倚重可谓无出其右。索额图是正儿八经的“辅弼重臣”。但是这一年,索额图一下子坠入深渊,其实本质上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鳌拜当初和其父索尼同朝为臣,

  • 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康熙为此大发雷霆,下令抄他家,还杀其亲人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索额图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深不可测,一个不注意,就会触怒天子,从而丢掉性命。所以朝中的官员,有的虽身居要职,但大多都也是过得战战兢兢。像清朝时期的索额图,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可最终却落得了个被活活饿死的下场。而康熙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大发雷霆,竟然下令抄了他的家,还杀掉了他所有的儿子。一代

  • 纳兰明珠:虽是贪官,却能巧妙保身,康熙宁愿杀索额图,也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索额图

    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上了一道密折,让一向精明的康熙帝大吃一惊!原来,于成龙在密折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康熙帝忙问心腹大臣高士奇:“之前为什么没有人参劾明珠?”高士奇回答说:“人谁不怕死?”正如高士奇所说,这时的明珠已经不是20年前的明珠了,但他的政敌索额图,却

  • 一代权臣索额图被活活饿死,为何索额图会落得如此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索额图

    这一年,索额图接到了圣旨,康熙让他去照顾太子胤礽,此时的太子正在病中,没想到这竟是康熙的计策,为了更好的方便自己调查索额图的罪证,也是为了看看他和太子之间有没有什么异动。一年后,索额图真的中计了,他对皇帝的埋怨和恨意一点都没有减。君臣到了一起,康熙:本来你家人告你的状,我忍了三年,给压了下来,想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