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钟琪是清王朝著名的“将二代”,与他的父亲岳升龙二人都曾经担任过独当一面的绿营统帅——四川提督!后来,岳钟琪又担任过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副手并在年羹尧被雍正帝拿下之后接替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一时间岳钟琪官居川陕总督、爵封三等公、节制数省驻军,俨然就是“年羹尧第二”一般的存在!可就在抵达人生巅峰之后,岳钟琪的境遇也如同他的前任年羹尧一样急转直下!先是被雍正帝不断找理由斥责,之后又被革职、削爵并“交部议”,议出来一个“斩决”……后来,还是雍正帝刀下留人、将“斩决”改为了“斩监候”,岳钟琪这才侥幸保住了性命。再之后,岳钟琪就一直被关押着,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新即位的乾隆帝赦免,贬为庶民、回成都养老。
▲岳钟琪画像
乾隆十三年,因为大小金川战事不利,“退休”在家已经十年有余的岳钟琪才再度被乾隆帝启用、出任总兵,不久又升任四川提督。岳钟琪出山之后,不仅建议清军调整了军事方略,在军事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而且还利用私人关系“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地劝降了莎罗奔,给大小金川的战事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此战却没有让岳钟琪重新回归巅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岳钟琪的任务基本就是四处奔波、忙于平叛,甚至被后世戏称为清王朝的“平叛专业户”。乾隆十九年,岳钟琪因肺结核加重病逝于出征平叛的途中……
▲平定金川得胜图
岳钟琪虽然被乾隆帝称为“三朝武臣巨擘”,但是终乾隆一朝其实并没有真正受到重用,乾隆帝对他的任用一直局限在纯军事领域,而且从来没有让他担任过方面统帅,大部分时间里岳钟琪只是在军事方面协助他人平叛而已。雍正帝、乾隆帝父子如此对待岳钟琪,到底是为什么呢?
▲乾隆帝画像
卸磨杀驴——高级武臣的宿命
自古以来,高级武臣、尤其是功高震主的高级武臣,鲜有善终者。汉朝的韩信、宋朝的岳飞、明朝的蓝玉、清朝的年羹尧……太多太多!能够做到郭子仪那般的,几乎是凤毛麟角。作为在军中影响力巨大的高级武臣,又立下了巨大的功勋、拥有了超高的威望,皇帝还能容得下吗?恐怕很难。想想当初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吧,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吗?岳钟琪能够保住性命,就已然是万幸了。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汉臣出身——岳钟琪的先天不足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非汉民族政权,自入关之后,清王朝的统治阶层就对汉人严加防范。在清初的很长一段时期里,除了“三藩”等少数特例之外,汉臣是很难有机会染指兵权的,充其量也只是从事绿营的直接统兵工作,却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清王朝的八旗兵
年羹尧是汉军出身,在出任抚远大将军之时,尚招来了旗下众臣巨大的非议,更何况岳钟琪一个汉臣!雍正帝的宠臣之一鄂尔泰与岳钟琪的关系就相当恶劣,后来出面弹劾岳钟琪的正是鄂尔泰。雍正帝虽然用了岳钟琪,但对他也并不放心,这或许就是为什么鄂尔泰敢于和岳钟琪不对付的原因所在,因为雍正帝需要他牵制岳钟琪。当初年羹尧最得宠时,谁敢说他一个不字?很显然,这就是雍正帝的授意或默许,为的就是防止岳钟琪成为“年羹尧第二”。
▲雍正帝画像
岳钟琪聪明反被聪明误
岳钟琪这个人和年羹尧不同,年羹尧虽然嚣张跋扈,虽然把手伸得太长、伸向了朝廷的人事任免,因为“结党”而犯了雍正帝的大忌,落得个自尽身亡的下场。但年羹尧得势时之初和雍正帝还是比较“贴心”的,基本雍正帝说什么,年羹尧都会照做,是相当“听话”的。岳钟琪却不同,或许是因为有年羹尧的前车之鉴,岳钟琪与雍正帝一直就不太“贴心”,他想得最多的还是如何自保这个问题。
▲年羹尧画像
就以最著名的“曾静谋逆案”为例,秀才曾静投书岳钟琪,劝其谋反。岳钟琪显然不会去听一个秀才忽悠,于是将曾静给扣押了。按理说,这种涉及自己的案子,岳钟琪理应避嫌。可他倒好,自作聪明、直接派人诱供,把自己摘了个一干二净并做成了“铁案”,然后才把曾静连同那份做成了“铁案”的口供送给了雍正帝。
▲曾静剧照
换了您是雍正帝,您会怎么想?“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你岳钟琪迫不及待诱供、把曾静案做成“铁案”,到底在怕什么?还是你岳钟琪真的已经深陷其中了?岳钟琪的这一行为恐怕很难不让雍正帝多心。手握重兵的将领,身涉谋逆案却不避嫌,而且还去对相关人员进行诱供,制造所谓“铁案”。试问,换了哪个皇帝不会起疑心?自此,雍正帝对岳钟琪的信任彻底没了!剩下的就只剩不断找茬儿敲打、修理了。雍正十年,岳钟琪被拿下。两年之后被判“斩决”,后改“斩监候”。有了雍正年间的这档子事情,乾隆帝还敢再让岳钟琪独当一面吗?恐怕也只能是让他带兵打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