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有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名将,是经历三朝一直都在打仗的人,曾经屡立功勋,成为大清政权不可多得的中坚力量。说起岳飞大家应该很熟悉,对,他就是岳飞后人,岳钟琪。
岳钟琪在一次讨伐准噶尔时,因指挥不利吃了一场败仗。虽然沙场上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为何雍正要如此大发雷霆,呵斥岳钟琪的无能:“功敌不速,用人不当”。怒不可遏的把他抓起来要杀头?而最后没有杀他呢?
一、岳钟琪年轻时已经对军事独到见解,因此开启传奇的一生
岳钟琪是岳飞后人,是岳飞三子岳霖系后裔。在清带三朝有能力的名将。岳钟琪自幼受父亲的影响,熟读经史,博览群书,在读书之余经常研究军师兵法,见解独到,也算是文武双全了,是少有的武将人才。
岳钟琪年轻时就有报效国家的决心了,所以跟随父亲征伐,那时他只是个文官还不是武将。当时边地频繁发生战乱,准噶尔汗国屡屡骚扰边民,为了平息叛乱,岳钟琪由文转武,毕竟从小就喜欢研究军事兵,所以他就称了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从此,他就踏上戎马生涯的行程,开启传奇的一生。
康熙五十八年,在准噶尔汗国制造战争爆发机会,岳钟琪出奇兵,平定西藏,名声也就此大振,靠着不断积累战功,逐渐踏上高位。
而且在四川反清叛乱,以番功番,以步代骑,巧用军术:速战速决,连胜几年战功,在指挥作战这方面,他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岳钟琪屡立战功,所以得到康熙赏识和重用。
二、雍正登基后,依然重用岳钟琪,为何又对他心存忌惮呢
准噶尔残军撤离西藏,取得了胜利。都是岳钟琪出奇兵的功绩,手握川陕兵权,受到新继任的雍正十分青睐。
年羹尧因为张扬自傲被雍正一贬再贬,岳钟琪接他的职务。所以岳钟琪此时的岳钟琪声望和地位达到鼎峰了。
如果他是一个满人,将来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没什么问题,但是他偏偏不是一个普通汉人,而是岳飞的后代,想想以雍正的个性他能让你一直风生水起吗?显然不会,接下来发生的事,也是为岳钟琪在雍正皇帝那里“失宠”埋下了伏笔。
雍正五年时,就有这么一位穿破烂的衣服男子,赤脚着狂奔在大街,一边高喊:“岳钟琪要率军造反了!”虽然这名男子已经抓捕审讯知道是个疯子,但岳钟琪也不能坐以待毙不管,急忙写奏洗刷冤屈,跟雍正澄清这件事。
虽然雍正表面上说是相信了岳钟琪,但其实心里开始提防他了。自古以来,皇帝都多疑。在雍正看来,防人之心不可无。
雍正六年,岳钟琪又被一个秀才给坑了,秀才曾静,派人致信岳钟琪,书信中尽是责骂雍正的,劝他以复仇为目的,虽然岳钟琪已经抓捕二人,引发吕良案。当时雍正虽然说,我还是信任你岳钟琪的,而且没有再追究这事,还褒奖岳钟琪的忠心,表示对岳钟琪是有很高信任度的。
话说,如果岳钟琪真有这造反之心,以岳钟琪的能力和实力,要是发起反心不说能颠覆清朝,至少足以让雍正后怕,这是雍正最清楚的。其实雍正不追究,也是他的权宜之计。
雍正知道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孰轻孰重他还是会拿捏的。因为当时的清军已经在集结大军即将征伐准噶尔,岳钟琪就是这次统帅之一。不过,从这件事来看,多疑的雍正多少都会对岳钟琪心存忌惮。
三、西北大败后,雍正为什么没有杀死岳钟琪?
岳钟琪统领川陕甘汉兵组成西路大军,到达准噶尔部游牧伊犁时,到不料对方太狡猾,导致他们出征不是很顺利,战争还没开始就遭到噶尔丹偷袭,损失惨重。北路大军傅尔丹被假情报误导,中了圈套,战后几乎全军覆没。
西北大败后,雍正怒不可遏,先追究岳钟琪用人不当,同时也对岳钟琪的能力产生质疑,把岳钟琪的几名心腹大将杀了。革去岳钟琪的所有职务,然后命令他离开,回京等待发落。
所以,在岳钟琪的战绩达不到雍正心中预期时,岳钟琪的大祸降临了,雍正本来对岳钟琪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心存忌惮,所以刚好借此机会消弱岳钟琪的手中权力。
岳钟琪被捕入狱后,准噶尔和清朝就议和了。雍正认为当时既然不再需要打仗了,那就狡兔死,走狗烹。留下也没什么可用之处!所以兵部下的判决“斩决”!
雍正皇帝接到兵部议奏折子,雍正念在岳钟琪曾经立下汗马功劳,虽然之前指挥有过过错,但雍正只想消弱他的大权,既然大权没有了革职还乡就可以,不至于非要讲岳钟琪置于死地,所以没有下令杀死,也就是从死刑改成了死缓,岳钟琪死罪幸免。
乾隆期,当时小金川发生叛乱,想到宝刀未老可以上阵叛乱,所以岳钟琪得到了乾隆的任用,62岁的他宝刀未老重新上阵,风采依然不减当年,一举平定叛乱,在乾隆期也立下不少战功。
可以说,雍正没有将岳钟琪处死,是他最明智之举,这样给儿子留下了猛将人才。守护大清的河山。
四、结语
62岁的岳钟琪再次施展身手上阵作战,真乃猛将也。岳钟琪能够得到善终,不光是他的功绩,也主要是他会做官,不得不说岳钟琪在这方面的能力。
岳钟琪一生的功绩,和他老祖宗岳飞相比,也是不逊色,都是有能力的名将,更是光耀岳家门楣,不得不佩服岳家的战功和能力。
—END—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