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川陕总督岳钟琪,到底有何特殊,能被反清人士如此看重?3大原因

川陕总督岳钟琪,到底有何特殊,能被反清人士如此看重?3大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莹兮历史阁 访问量:1993 更新时间:2024/2/27 17:04:10

雍正六年秋,时任川陕总督岳钟琪乘坐的官轿刚抵达总督署衙门的时候,一个来自湖南衡阳的书生手捧一封策反书信,拦住了岳钟琪的去路。事后得知,该书生乃系湖南生员曾静的弟子,而曾静则是康熙朝天下闻名之“反清斗士”吕留良的弟子。原本就自认为雍正皇帝对其拥兵自重而有所怀疑的岳钟琪,当即向雍正帝如实地上了奏本,从而使曾静、张熙投书事,成为雍正朝最大文字狱肇起的导火线。

其实,在被拦轿投信前不久,岳钟琪就已经经历了一次“被谋反”。雍正六年六月,来自成都的读书人卢宗汉就曾在街头高呼“岳公爷带领川陕兵马,想要造反”,呼吁西北民众积极响应。事后,岳钟琪惶恐不安,甚至主动向雍正皇帝引咎辞职,以表忠心。好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雍正皇帝并未对岳钟琪予以惩处,反而给予了诸多安慰。

但雍正皇帝不对岳钟琪惩罚,并不代表对其绝对信任,毕竟岳钟琪是汉人,毕竟西北地区的安稳对于雍正皇权有着太过关键的影响。

他之所以对待岳钟琪如此宽仁,主要有三个原因:

1、岳钟琪拥有多年的封疆大吏资历,屡建大功,经验丰富,是继年羹被诛后坐镇西北的不二人选。

2、当时的西北局势尚未进入绝对安稳状态,边疆部盟的武装活动频发,雍正皇帝尚离不开带兵有方、屡建军功的岳钟琪。

3、一定程度上讲,反清组织对于岳钟琪的策反也有着挑拨离间的用心,雍正皇帝如果重惩岳钟琪,无疑正中下怀。

但投送策反书信的湖南书生不同,他的背后是曾静,是早已经被朝廷定了性的吕留良,是一个有组织、有谋划、有谋反可能的老牌反清集团。他们之所以选择岳钟琪为策反对象,并非盲目出击,而是对岳钟琪的家族背景、手中权势和所处位置进行理性考虑以后的高明抉择。

岳钟琪的出身太特殊

《大义觉迷录》中,曾经记载了一段曾静策反书信中的大致内容:

称岳是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劝其继承先祖遗志,不应效忠清王朝,要他用手握重兵之机,适时地举事谋反,为列祖列宗报仇,替大汉民族雪耻。

岳飞,“忠君爱国”的千古楷模,一代抗金名将,威名赫赫的民族英雄。这个被后世奉为神明的英雄,就是岳钟琪的先祖。封建皇权社会中,不管是举兵谋反还是聚众闹事,就连陷害忠良都要找一个由头,讲究个“师出有名”,岳钟琪这个抗金名将的后裔,无疑就是曾静等人争取汉人支持,共同推翻满清统治的一杆绝好的大旗。

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手握重兵

曾经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被雍正皇帝治以九十二款大罪,赐狱中自裁后,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接手西北重兵。根据《清实录·世宗实录》的记载,雍正七年,岳钟琪拜领宁远大将军之时,手中握有十九万久经沙场、装备精良的强悍军队。这样一支一直处于战斗状态的军队,一旦被反清组织拉拢过去,无疑会对雍正皇权造成致命威胁,这也是曾静等人极力拉拢岳钟琪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当时的西北地区盘踞着武装力量绝对不容忽视,而且一直渴望摆脱清廷统治的和硕特部、准噶尔部、大小金川甚至西藏等地的武装力量也一直处在蓄势待发,准备发动武装叛乱的状态。一旦岳钟琪手中的西北大军被反清组织拉拢过去,上述部盟乃至周边附属国家都会趁势作乱,内忧外患之中,雍正皇权必然岌岌可危。

岳钟琪所在的西北地区,太过关键

自清朝入关,建立了大一统封建王朝以来,西北地区和江南地区一直都是统治阶层最为头疼的所在。收复台湾以后,江南地区的反清思想虽然始终未灭,但在清廷“宽严相济”的有效统治下,一直未形成有效的武装反叛活动。可西北地区不同,这里盘踞的少数民族部盟,自后金政权时期就始终进行着规模不一的武装反叛活动。

自入关之初,多铎率领大军自江南地区远赴喀尔喀平乱;到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再到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远赴西北平定战乱;再到康雍之交,年羹尧在西北地区的数年征战;清廷在西北地区的用兵频率远胜其余地区。

《大义觉迷录》曾经对西北地区的关键性进行过说明:

西北地处险要,南可控制云贵湖广,东可牵制晋冀豫和京都地带,是和青藏甘高原联络的根据地。

而岳钟琪镇守的川陕之地,即为清朝费心打造的西北防卫线,对于皇权稳固、朝局稳定有着至为关键的影响。一旦岳钟琪被策反,这条西北防卫线被无成本打破,雍正皇权能受到何种威胁,可想而知。

正如雍正皇帝对岳钟琪作用之“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理大清于磐石之固”的评价,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因为“抗命名将后裔”的特殊身份,因为手中掌握的西北重兵,更因为所出西北地区的关键位置,才会成为诸多反清人士的首选拉拢对象。只是,他们低估了雍正皇帝的驭下之术,更低估了岳钟琪的忠君思想,也就只能落得“著照法司所拟,凌迟处死”的必然下场。

参考文献:《大义觉迷录》、《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史稿·岳钟琪传》

标签: 岳钟琪

更多文章

  • 同样是西北大将军,雍正为什么要处死年羹尧而没杀岳钟琪?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岳钟琪

    《雍正王朝》中有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名将,是经历三朝一直都在打仗的人,曾经屡立功勋,成为大清政权不可多得的中坚力量。说起岳飞大家应该很熟悉,对,他就是岳飞后人,岳钟琪。岳钟琪在一次讨伐准噶尔时,因指挥不利吃了一场败仗。虽然沙场上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为何雍正要如此大发雷霆,呵斥岳钟琪的无能:“功敌不速,用人

  • 无论是雍正皇帝,还是乾隆皇帝,为什么他们都不敢重用岳钟琪?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岳钟琪

    岳钟琪是清王朝著名的“将二代”,与他的父亲岳升龙二人都曾经担任过独当一面的绿营统帅——四川提督!后来,岳钟琪又担任过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副手并在年羹尧被雍正帝拿下之后接替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一时间岳钟琪官居川陕总督、爵封三等公、节制数省驻军,俨然就是“年羹尧第二”一般的存在!可就在抵达人生巅峰之后

  • 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入狱,兵部判定“斩决”,雍正为何没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岳钟琪

    南宋名将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千年来被无数人所赞扬,时至今日“岳武穆”三个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神灵般的存在。可当人们翻开历史,却发现一代名将岳飞的后人,却鲜有几人能够青史留名,除南宋的岳云、岳雷外,似乎只剩下清朝时期的名将岳钟琪还有些名气。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就要从岳

  • 雍正王朝:血洗江夏镇,岳钟琪为何划破脸?导演:恶心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养只白眼狼标签:岳钟琪

    导读:作为“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将岳钟琪,在《雍正王朝》中的出场次数和桥段演绎并不多,对于其能够在年羹尧之后接替大将军一职,也没有给予明确原因说明。但,作为雍正皇帝用以制衡年羹尧,确保其无法制造有效武装政变的关键人物,岳钟琪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站位选择,绝对不容小觑。除了在接

  • 岳钟琪究竟有何魅力,为何成了多方人士关注的对象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岳钟琪

    导语:岳飞乃宋朝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而岳钟琪正是他的后代,此时岳钟琪所处的时代,正是异族当道,自然民间一些对于清廷不满的人士就希冀于可以得到岳钟琪的帮助。要知道,作为康乾三朝的名将,岳钟琪手握重兵,巅峰时期更是丝毫不逊色于年羹尧,因此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权势。当然,也正是由于岳钟琪的身份问题,以及

  • 清朝名将岳钟琪,走了先祖岳飞的老路,受雍正猜忌被圈禁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岳钟琪

    谈及姓氏,相信有的人很快就能说出这个姓氏的代表人物。比如,谈到“武”,有人会想到武则天;谈到“曾”,有人会想到曾国藩。但是谈到“岳”,你会想到谁呢?没错,就是岳飞。 岳飞自古以来就以“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为世人称道,最终也被世人牢牢记住。 岳飞的后辈子孙中有这样一人,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丝毫不逊于当

  • 雍正帝为什么把岳飞的后代,一代名将岳钟琪,从死刑降为死缓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岳钟琪

    雍正年间有两个功高震主的武将,一个是他的小舅子年羹尧,另一个则是岳飞的第21世嫡孙、岳飞三子岳霖一脉的岳钟琪。雍正对戚畹年羹尧是斩立决,却把“敌人”之后的“外人”岳钟琪由死刑(斩立决)改为死缓(“监斩候”)。岳钟琪这样的家世背景无疑更会让雍正忌惮猜疑,而且还有曾静蛊惑岳钟琪反清。凡此种种,雍正为什么

  • 雍正王朝:在江夏镇事件中岳钟琪划破自己的脸有何深意?他不疼吗

    历史人物编辑:趣闻秘史杂货铺标签:岳钟琪

    岳钟琪在年羹尧下了屠杀命令时,猛着用利剑把自己的右脸划破,并大喊一声:“兄弟们,造反啦,杀阿!”驻防江夏镇的千总阮必大一脸懵逼,还没回过神来就被年羹尧带来的官兵干掉了。相信看到这里,大家也是一阵迷茫,目瞪口呆,都知道,岳钟琪要用近乎自残寻找借口屠杀江夏镇,这也正是岳钟琪自保,师出有因,才演这一苦肉计

  • 都怂恿岳钟琪推翻雍正王朝,他是否有这个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岳钟琪

    说到雍正大家都很熟悉,毕竟近年来关于他的电视剧是异常的很火爆,而对于他身边的年羹尧,大家也是知道的不少。但之后大家通过史书都了解,年羹尧的下场还是很悲惨的,但是岳钟琪是谁呢?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大家要知道雍正皇帝在处理了年羹尧之后,就立马收拾了他。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而当时很多人民都不希望接受清

  • 岳钟琪一心效忠清朝,为何还会被雍正帝判处斩监候呢?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岳钟琪

    1732年,将军岳钟琪接到了皇帝的诏书,要求返回京城办事,刚到达,他就被囚禁起来了。经过了2年的监狱生活之后,被执行了“斩决”,作为这件事情的操作人,雍正在权衡了利弊之后,把判决改成了“斩监候”,罚了70万两。他是除掉年羹尧之后,掌管西北军务的替代者,手中有大权,并且非常效忠,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