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拉林至今保留着传统

纯正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拉林至今保留着传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胡文浩 访问量:3289 更新时间:2024/1/8 10:28:36

四百年前,八旗子弟不甘心一直在狭窄的河谷平原谋求生存,他们决定奋勇向前,向中原进发。

他们善骑射,勇猛无敌,建立了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大清王朝。

这样的一支军队所向披靡,驰骋沙场,从顺治年间北击罗刹逐鹿中原开始,直到鸦片战争时期依然有众多的八旗子弟同仇敌忾。

但是其中很多人也被乱花迷了眼,倒在了糖衣炮弹之下。

入关后他们不思进取,只知道贪图享乐,因为制度的优待,他们有着优于常人的待遇。

拿着钱,逗着鸟,遛着弯,俨然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终于在最后一步一步走向没落,隐入尘烟。

乾隆就曾为了解决八旗制度的弊端,加上边境线上的摩擦,先后将三千户旗人迁至东北,成立京旗二十四屯。

以亦农亦兵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戍守边境,同时又希望他们不忘先祖,回归故土。

就这样,这些旗人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耕种在自己的土地上,这其中也包括了备受恩宠的和中堂和珅以及大学士索额图的后人。

他们都生活在满族八旗聚居地的黑龙江拉林镇,至今依然保留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拉林满族镇属于东北黑龙江五常市,拉林是满语,汉译为爽快,在外人的眼里,这里应该充满了东北的地域特色。

比如感染力超强的东北话,大盘大碗的东北菜,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并非如此。

他们说着一口地道的京腔,喝着喜爱的豆汁,西墙上贴着先祖的挂像。婚丧嫁娶皆充斥着满清的仪式感。

镇上有一位和家农民和英琦,自称是和珅的后人,只有他们家保留着先祖的画像,据说其他几旗的先祖画像已经丢失,现在挂在墙上的皆为复制品。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对待先祖的方式。

无论是否外出务工,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回乡进行祭拜,祈求先祖保佑,同时也纪念与回顾先祖曾经的光辉与荣耀。

即使在其他人眼中,没落后的八旗子弟一无是处,但在他们后人的心中,先祖们曾征战一方的豪气源远流长。

彼时,和中堂在自己鼎盛时期,因为备受皇帝宠爱,又富可敌国,所以很讲究排场,他的后人也将场面活继承了下来。

不过如今的场面也只是在仪式感上有所体现,并不像曾经和中堂那样富丽堂皇,大多只是为了保留自己独特的满清文化。

比如嫁娶时,队伍穿着满族服饰,宛如清宫戏里的迎亲队伍。过年走亲访友也要遵循满清礼仪。

小镇上也保留着一些历史古迹,人文资料,像原版的皇帝诏书,有两件得以保留,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

作为京旗文化保留相对完整的拉林,也在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后慢慢被更多人所熟知。

无论这些习俗好与坏,是否符合现代标准,至少它都反应了一个朝代,给我们展现曾经清王朝的些许风貌。

除了和珅的后人外,还有一个老人叫何玉岐,他的先祖之一就是清王朝的大学士索额图。

到何玉岐这里,已经是索额图的第十二代孙了。

如果还是曾经的清王朝,大概很多人都要给他行满清礼吧。不过一切都是浮云,还是要认清现实生活。

老人走到哪里与谁聊天都会不知不觉地讲到自己的身世,讲起先祖的故事,乐此不疲。逢人就说,左邻右舍,街坊好友都对他的家族有了了解。

虽然这些事情他总是反复地提,但每每讲起都觉得倍感荣光,字里行间里都充满了自豪,邻居们也习惯了,毕竟人家也确实是名门之后。

也许在老爷子的脑海里,更多地留下的都是那些荣光,至于之后的八旗子弟堕落生活,就当成经验教训吧。

毕竟人生总是起起落落,朝代更替更是如此。除了这两位贵族后人,还有鳌拜的后人,傅恒的后人也都有生活在拉林。

现在的他们,无论曾经属于贵族也好,皇族也罢,昔日的荣耀只能成为回忆,成为他们祭祀先祖的一部分,如今,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与他人皆是一般没有什么不同了。

拉林镇的这些八旗子弟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变成了朴实的农民,除了在一些固定的事件上展示曾经的习俗礼仪外,其余时间也都是过着平凡的生活。

但曾经的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昔日的辉煌,末代的堕落,无不诉说着一个制度的退出,一个朝代的结束。

但是回顾发生的一切就能知道,凡事都有因有果。从出现到消亡一定有着特定的原因。

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旗人中的旗,就是满族特有的八旗。八旗制度是满族打天下得天下统治天下的基础。

八旗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在大部分的人眼中,说到八旗,想到的就是那支八旗劲旅。

然而八旗制度并不只是有军事,它是以旗统人,是包括军事,政治,经济一体的组织。八旗子弟除了满族汉族蒙古族以外还有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的人。

所有归附于努尔哈赤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被束缚于八旗制度之下。

八旗以旗的颜色命名,分正镶两种,黄白红蓝四种颜色。如正黄旗,镶黄旗。

顺治帝入关时,带着他最信任的满洲八旗进入北京城,因为信任给予优待,也正是这份优待导致了最终的堕落。

清朝初期,皇帝对待八旗子弟的教育还是比较看中的,马背上打天下的,骑射武艺都要精通,所以八旗子弟的住所内周边,包括皇宫内都有专门设置的箭场等有助于训练的场地。

皇帝也经常组织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进行射箭比武,根据成绩给予奖励。并且在合适的地点建围场,以皇帝为首进行狩猎。

除了习武之外,皇帝门也重视文化。在清军入关以前,虽然不断的在征战,但是太祖努尔哈赤并没有轻视对儿子们的教育,他聘请教师,努力培养自己的儿子们。

太宗皇帝皇太极也依然在教育问题上不松懈,要求贝勒,大臣的子弟多读书。

就这样,刚刚入关的八旗子弟文武兼修,上能骑射,下能文。

到了雍正皇帝,他对八旗子弟依旧是寄予厚望,他希望学文能够学以致用,对国家对个人都能有提升。

学武的要熟练掌握弓箭骑射,并且研究战略战术。形成强有力的即战力。保家卫国,抵御外敌。

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当时的八旗子弟文武双全,形神儒雅俊秀,饱读诗书。国家拥有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国家也在不断的发展。

这些人才里就有我们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有像著名的词者纳兰性德,他的诗词流传千古。除了他们这些早已成名的之外,还有各种领域的人才不断涌现。

然而这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没有保持住。曾几何时,那支所向披靡,上马杀敌的虎狼之师,日渐腐败,作战能力急剧下降。

战士们想着的不再是保卫国家,而是为了战后中饱私囊,抢劫民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八旗子弟开始加剧腐败,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目空一切。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清朝士兵操练

细想想,很多事情的爆发都是积少成多,其实早就有了苗头。

顺治帝入关后,把前朝遗留下来的人全部清出了京城。无论是土地还是房屋,都分给了他带来的满洲八旗子弟。

这些人是保护皇帝的重要力量,同时又都跟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八旗子弟在清朝始终都是特权阶层。

尤其是有家人在八旗兵效力,那么条件会更好,八旗兵的战士,待遇优厚,一个人赚的银两可以养活十个人。

所以这些八旗子弟可以住在最好的地段,因为有钱,所以他们可以享受,因为住在繁华地段,所以可玩的也就多了。

喝茶听戏,玩鸟斗蛐蛐。时间久了,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就应该是属于他们的。并且家人在八旗军队当兵,吃皇粮俸禄多,相当于铁饭碗,让他们更加的堕落。

可是清朝的战争并不少,前线的士兵牺牲了,就需要有新的血液补充进来,结果补充进来的都是这些玩惯了的纨绔子弟。那么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因为战斗实力的削弱,哪怕是当时的康熙帝下令,也阻挡不了他们的贪生怕死。

除了八旗军之外,朝廷也招收由汉人和其他人组成的绿营兵,在当时绿营兵是几乎不给钱的。然而很多的平叛,最终却要靠着这些廉价绿营兵。

雍正帝看出了这些弊端,出了一系列的禁令,希望可以改变八旗兵的面貌。他安排了一百户的旗民从事农耕,希望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结果没多久九十多户都要求返回京城,雍正帝的尝试也宣告了失败。前线的八旗兵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他们当兵的目的只是为了八旗兵的特殊待遇和特权。敷衍了事,能躲就躲。

他们是保护皇帝的后备兵,各级官吏还拿他们没有办法,到了最后就是恶性循环。

尤其是皇帝看他们烂泥扶不上墙开始招募其他军队跟绿营兵,他们就更乐得其所,破罐子破摔,除了贪图享乐其他一概不管。

就这样八旗子弟从皇权贵族的代表变成了纨绔子弟流氓地痞的代名词。

为了京城治安,加之黑龙江与沙俄的边境摩擦,乾隆帝无可奈何之下就派出了三千户旗人去往了东北,扎根在了拉林,希望他们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可是这些人即使到了东北,也依然一无是处,他们身上的八旗子弟的习气很难改变,他们仍然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应该坐享其成。

早期都是由当地的汉人,或者非八旗子弟进行耕种生产,直到后来因为迫不得已,随着一代一代得繁衍生息,逐渐融合在了一起。变成了今天的拉林满族镇的农民们。

看到现在拉林满族镇的人民,辛勤耕种,努力生活,勤俭节约,很难将他们与八旗子弟联系到一起。

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享受的机会,就会被麻痹,就会想要放纵。忘了当初打天下时是多么的不容易。

如果当初清朝的政策没有偏向那些八旗子弟,没有给他们特权,依然定期整顿军队,让他们努力付出,而不是不劳而获,也许有些事情会有改变,也许清王朝的灭亡不会这么快。

但世上没有假如,也没有后悔药,能做的只能是时刻的警醒自己,拉林镇的这些八旗后裔应该感触最深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旦失去了忧患意识,贪图享乐,那么人就会变得没有目标,失去意义。

晚晴贵族吸食鸦片

这些八旗子弟的后裔也是拉林镇的朴实农民,他们褪去了曾经光鲜亮丽的外衣,踏踏实实的活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他们现在不在享有任何特权,凭借自己努力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先祖的过去,也用辛勤的付出填满家庭生活。

这里有肥沃的黑土地,有希望的田野,还有可以依靠的拉林河。

他们早已不再是好吃懒做的八旗纨绔子弟,有着自己的要耕种的土地,也在努力的开拓自己的事业,赚钱养家,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春种,秋收,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每一样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

虽然没有了贵族的优待,但他们学会了自食其力。没有了八旗子弟的特权,可他们却更加有意义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他们不再被打上纨绔子弟的烙印,他们也不再游手好闲,他们只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简单而充实。

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他们也会回忆先祖的过去,有荣耀有悲伤,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大部分先祖都是值得敬佩的。

哪怕期间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但先祖们还是一代一代的不断改变,最终变成了殷实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光辉也好,羞辱也罢,所有的一切终将过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努力。相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会更加勤奋,子孙后代也会继往开来,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标签: 索额图

更多文章

  • 索额图被康熙评价为“本朝第一罪人”,到底冤不冤?一点都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索额图

    索额图,“辅政大臣”索尼第三子,康熙皇帝原配嫡后——孝诚仁皇后的亲叔叔。康熙八年,时任“吏部右侍郎”的索额图主动请调“一等侍卫”,助康熙铲除权臣鳌拜,康熙皇帝才开始实掌朝政大权。康熙九年,索额图从“一等侍卫”直接升为“保和殿大学士”,自此开始权倾朝野、位极人臣。康熙十六年,朝堂之上又崛起了一位权倾朝

  • 明珠为何从一个窝头里,就知道清朝内鬼是索额图?康熙要保持平衡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索额图

    号称万花筒的纳兰明珠,自以为朋党玩得贼溜,所以一不小心就溜出了边际,触碰到了康熙皇帝的底线,结果这哥们就这么被拿下了。其实玩朋党的又何止他一人?当年协助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赫舍里索额图,何尝不是党羽遍及天下?只不过先倒霉的是明珠而已。康熙多聪明啊,他知道明珠和索额图是死对头,所以在亲征噶尔丹的时候,用

  • 92岁高龄“索额图”身体康健,坏蛋专业户,一家五口都是电影人

    历史人物编辑:杨艳标签:索额图

    No.1在曾经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有三位姓刘的“坏蛋专业户”,按年龄来说,他们是刘季云、刘江和刘龙,不过,刘季云早已去世,刘江和刘龙也都90多岁了。今天,借这个机会,咱们就来聊聊八一厂坏蛋专业户、著名表演艺术家刘龙。说刘龙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有些朋友可能不服气,我怎么没听说过刘龙,怎么著名的?是的,

  • 拉林:八旗后裔聚居地,索额图与和珅后人在此,依旧保留传统风俗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索额图

    引言乾隆皇帝在《萨尔浒》有言:“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征战,留得艰难缔造踪”,表达了对八旗子弟萨尔浒大战中骁勇善战的敬仰和祖先的缅怀,追昔抚今,更有对八旗子弟安于现状、骄奢淫逸的惋惜和痛恨。提起八旗,映入我们脑海的可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军队攻进山海关,统治中原近三百载抑或是八旗

  • 索额图究竟有多贪?专家打开他女儿坟墓,里面的财宝多如牛毛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索额图

    康熙作为史上在位时间最长(61年)的皇帝,其一生遇到的各路敌人肯定不少,而在其掌握大权前最大的劲敌就是——鳌拜。关于鳌拜这个人,据说他为人很嚣张,为此很多人对其很不满,这其中的索额图犹为最。年少的康熙也看到了这点,于是经常和索额图以各种理由进行会面,比如谈谈风花雪月之类的,其实他们就是在密谋如何干掉

  • 索额图为何会成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这与康熙本人脱不了干系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索额图

    编者导读:公元1703(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清朝一代名臣索额图竟在宗人府被活生生的饿死了,在此之前,他曾被康熙称作为大清的治世之能臣,官居大学士、议政大臣等重要职位,还曾代表大清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利于本国的《尼布楚条约》。然而,这一切的荣誉自从他被康熙下令圈禁至宗人府的那一刻起,一切都随之结束

  • 《康熙王朝》中,索尼为何仅看了棋盘就提醒索额图小心班布尔善!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索额图

    《康熙王朝》中的索尼,表面上称病不问朝事,实际上是以退为进,躲在暗处观察,对于朝中的一切都能够时时洞悉。顺治皇帝皇帝为康熙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和鳌拜,起初鳌拜是排在最末一位的,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鳌拜的地位仅次于索尼,就连遏必隆都为鳌拜马首是瞻。权力欲望急剧膨胀的鳌拜也开

  • 索额图是康熙朝的重臣,为何结局比篡权谋政的鳌拜还惨?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索额图

    导读:核心的问题时鳌拜是武将出身只是擅权并无篡逆之心,同时还有孝庄太后和索尼在旁边制约。况且鳌拜如同一根大蜡烛一样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我就是要擅权是真小人。但是索额图是作为康熙的重臣在中后期不思报国,反而在朋党之余插手储君人选,甚至有串通太子胤礽谋逆的嫌疑。这些都让康熙特别的伤心,感觉君臣应该可以托付

  • 《康熙王朝》中明珠审判索额图立功,加上胤遈求情为何也没释放?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索额图

    导读:古代帝王之术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制衡,当某一位权臣缺乏制衡权倾朝野的时候皇帝就危险了。所以同为外戚的满族大学生索额图和明珠就成为《康熙王朝》剧中的一对冤家,康熙用他们的才学也用他们来建立自己的班底。当索相和明相不知收敛朋党为奸时,为防止党争必然要同时处理掉二人。虽然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撺政谋逆、夜

  • 为什么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说鳌拜是第一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索额图

    鳌拜不同于索额图,鳌拜是大清开国功臣,跟随皇太极、顺治加上康熙可谓是三朝元老大清第一功臣,称之为“巴图鲁”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在皇太极、顺治手里一直都是忠于国家的大功臣,康熙六岁登基一直由辅政大臣辅政,四大辅政大臣为首的索尼年老多病基本不管朝政但威严还在,也是鳌拜所忌惮的,后来为了牵制鳌拜,让索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