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画像
1856年4月,在湖南老家办团练的曾国荃突然接到他大哥曾国藩的一封急信,来信大意是他现被石达开围困于江西南昌,南昌现在缺兵少粮,防守薄弱,随时有被石达开攻破的危险,而湘军主力罗泽南又深陷湖北战场无法救援,希望他会同新任吉安知府黄冕一起募兵3000,快速开赴江西战场,先取吉安,再救南昌。
4月底,心急火燎的曾国荃终于等来了黄冕,而这个黄冕比曾国荃还急。其实他早在1855年12月就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吉安知府,但石达开11月已经开始扫荡江西,连下七府四十七县,其中就包括黄冕的吉安府。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个肥缺已经到了嘴边,偏偏还吃不到,黄冕那叫一个憋屈。他本想请老朋友曾国藩出兵救吉安,但他已自身难保,无力救援。
黄冕一到湘乡,就马上与火烧眉毛的曾国荃达成协议,第一步由曾国荃出面募兵3000,军费由黄冕全额筹措。第二步进军江西,拿下吉安府。第三步自吉安出兵,救援南昌。计划一定,两人次日即奔赴长沙,奏请湖南巡抚张亮基同意,在长沙募得兵勇3000,稍加整训后开赴江西。
曾国荃与黄冕率3000湘军从长沙出发,经株洲、醴陵,到达江西萍乡。一边安营扎寨休整,一边熟悉周边地形。
武功山
黄冕告诉曾国荃,如果从南面赣州方向进入吉安,不但路途遥远,沿途还有太平军重兵布防。如从北面走,需从樟树过吉水,虽然地势平坦但太平军固守严密,即便攻下樟树,湘军自身也会损失过半,而且东面是湘江,河宽水急,一时间也无法征调到大船。但如果从萍乡翻越武功山拿下安福,至吉安只有百里地,而且一路地势平坦,只是难度在于翻越武功山,山高路险,又不熟路。
安福 吉安 所处地理位置
曾国荃虽然第一次领兵作战,但也明白爬山总比和敌人硬拼来得划算,于是要求黄冕想办法找到翻越武功山的向导,并联络安福城里内线准备接应。
武功山地处江西中西部,方圆五百里,覆盖安福,萍乡,宜春,莲花数府县,山高林密,道路曲折。而武功山下的安福城,则是吉安通往湖南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安福城城墙高大,护城河水流湍急,想要凭这几千新兵蛋子攻下安福谈何容易。黄冕派出探子四处联络,举人赵砚香自发秘密串联各乡团练,并派人到萍乡接应湘军,为湘军带路并提供情报。据他们报告,驻守安福县城的太平军将领叫韦有房,人此虽身经百战,武艺高强,但他只知道曾国藩的部队在北面南昌方向,根本没想到曾国荃会翻越武功山来攻打安福,所以防守松懈,他本人天天喝的烂醉如泥。
一切情况了解清楚,曾国荃一声令下,3000湘军只用了2天时间便越过武功山,来到严田,此地离安福县城只有40里地。
为鼓舞士气,做到首战必胜,曾国荃发布战斗前动员,许诺一旦攻下安福县城,战利品全部分给部下,自己分文不取。这招激励机制果然有效,湘军兵勇个个摩拳擦掌,士气大振。
而在此时,安福城内太平军才觉察湘军已然逼近,匆忙起兵赶来拦截。曾国荃兵分三路向太平军发起进攻,两军顿时爆发激烈枪战,一番恶战下来太平军渐渐不敌,丢下300多士兵尸体后败退,回城后一边闭门坚守,一边向吉安太平军总制求援。湘军一路追至城下,观察好地形,做好围城准备。
这安福建城已有1500多年历史,城墙底部都为条石铺就,上部都是大块青砖砌成,城墙外围有深达5米的护城河,而且护城河与外河联通,沟深水急,城墙四面有吊桥,的确是一座坚城。
曾国荃第一次带兵便亲上战场督战,强攻数天,不但未能攻下反而自身损失不少。曾国荃正看着护城河望河兴叹,突然想起大哥曾国藩曾来信详细说过太平军作战方法,破城都为穴地爆破,屡试不爽。
主意打定,曾国荃随即命令部队分成小股四处骚扰以吸引太平军注意,一边以营寨做掩护开挖地道,数天后地道成功穿过护城河,然后运送大量炸药至城墙底部,点燃火线,只听得一声巨响,西门的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太平军猝不及防,顿时慌了手脚,湘军一路冲杀进城 ,这时湘军周凤山率部3000人也赶来增援,太平军一看力量相差悬殊,为避免全军覆没,韦有房留下小股部队牵制湘军,其余从东南面突围而出,撤退至吉安。
曾国荃初次带兵,便已体现出超高的作战天赋。战略上曾国荃果断决策,摒弃从北面和南面进军吉安的方案,而是从西面翻越武功山,出奇制胜,打了太平军一个措手不及。战术上曾国荃亲自拟定作战方案,最后决定以挖地道的方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成功拿下安福城,打开了通往吉安府的必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