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三国曹魏谋士太尉贾诩?

如何评价三国曹魏谋士太尉贾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77 更新时间:2024/1/1 2:18:48

我国历史上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是一个文臣、武将大放异彩的年代,在这一段几十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智谋超人的谋士,这其中,除了我们熟悉的诸葛亮、郭嘉、周瑜等人外,还有一位谋士,一生也是奇谋百出,算无遗策,他就是曹魏重臣贾诩

在后世中,有许多人评价三国的第一谋士,不是诸葛亮,也不是郭嘉,而应该是贾诩(xǔ)。

那么,贾诩为何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贾诩早年在董卓手下为官,也并没有显露出什么过人的才能,直到董卓被杀后,已年过四旬的贾诩才开始展露头角。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后,王允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打算各自逃亡。

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并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

于是,李傕、郭汜等人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后在城内叛变士兵的引导下,凉州大军攻入长安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逃走。

李傕遂占领长安,并杀死王允,控制了汉献帝,开始掌握东汉朝政大权。

当李傕等大功告成之后,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而坚决不接受。

李傕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仍拒不接受。最后,李傕只得拜贾诩为尚书,负责选拔人才。李傕等人虽然亲近贾诩,但同时又很忌惮他。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互相猜忌,开始争权夺利。汉献帝在他们内乱之际偷偷东逃到了洛阳,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贾诩担心祸及自己,就辗转投奔了南阳张绣,成为张绣的谋士。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张绣依靠贾诩的计谋,竟然两次击败当时还不算强大的曹操,曹操甚至还损失了自己的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

官渡之战前,袁绍派人前来招降张绣,张绣准备答应,贾诩却极力劝阻,并建议张绣再次归顺当时还弱于袁绍的曹操。

为此,贾诩指出了归顺曹操的三点优势:“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三国志》)

贾诩成为曹操的谋士后,又为曹操出了很多计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想乘机顺江东下攻吴。贾诩劝阻,说此时应该安抚百姓,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但是,曹操唯一的一次没听贾诩之言,结果就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操。贾诩又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的联盟,使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已经成为魏王的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当时曹植一方势头正盛。曹丕问计于贾诩,贾诩只是简单地说:“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这几句话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中之奥妙:面对文采超群并深得曹操喜欢的曹植,你跟他拼文采肯定是没戏的,那就只好避其锋芒,乖乖地做个老实的孝子好了。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在当年冬确立曹丕为太子。贾诩也从而暗助曹丕成为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不是曹操的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遭到晚年曹操的猜嫌,乃采取了自保的策略,他闭门自守,不与他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死后不久,曹丕就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代汉建魏,当上了皇帝。曹丕为报贾诩之恩,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

黄初四年(223年),曹丕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灭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结果出征东吴无功而返。同年八月,贾诩病逝,享年77岁。

贾诩在东汉末年、三国乱世这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左右逢源,数易其主后,竟然还能位居三公,并活到了77岁的高龄,由此可见,贾诩不仅智谋超群,也深谙处世之道,说他智谋不输诸葛亮,也不为过吧?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秦武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武王

    西汉文豪贾谊曾在其代表作《过秦论》一文中曾如是写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认为,秦王政之所以能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顺利灭掉与秦国争霸百余年的山东六国,是因为有孝公、惠文王

  • 宋朝画家郭忠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忠恕

    郭忠恕(?977年),是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字恕先,聪明绝世,声名远扬。他既是一个才子,也是一个有名的画家,从不拘于礼法,有话就说,有愤就泄。据《宋史·郭忠恕传》,说他七岁就能读书作文,不到十岁考中了童子举,这是科举考试中专为儿童设立的考试科目。童子举,也叫做童子科,凡十岁以下

  • 如何评价东吴重臣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东吴四英将”之一,他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成为东吴第四任大都督,有东吴“擎天柱”之称。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对陆逊其人,他的前任吕

  • 南宋词人张孝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人称紫府仙,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孝祥的词作继承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豪放词风,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对后世爱国词风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r

  • 如何评价彭玉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彭玉麟

    011861年,45岁的彭玉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当时,他正率领湘军水师在武汉与太平军作战。一道升官谕旨急速送到前线,皇帝要他出任安徽巡抚。这是天大的好事,帝国无数官僚苦熬一生,均远未抵达这个位置。要知道,整个晚清70年,封疆大吏(含总督、巡抚)才出了370多人。更难得的是,彭玉麟仅读过县学,没有

  • 宋朝琴师汪元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汪元量

    汪元量(1241年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也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之能而担任宫廷琴师,元灭宋后,随太皇太后北行。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汪元量因目暗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事,其词格调凄恻哀怨,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杜甫,他的

  • 元朝议和信使郝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郝经

    郝经(1223年1275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人,宋末元初著名大儒。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作为政治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作为思想家,郝经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作

  • 曹魏名将“千里驹”曹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休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曹魏将领,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其如同亲子,对其极为宠信,让他率领曹军的精锐部队虎豹骑。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

  • 如何评价宋应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应星

    宋应星是明朝非常重要的科学家,宋应星在农业和工业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事业。宋应星虽然生在封建时期,但他却有着超前的思想和意识,他所著作的《天工开物》被认为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近期,一档节目上演了非常感人的一幕,是让宋应星和袁隆平来了一场跨越百年的握手。但有关宋应

  • 清朝后期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林则徐

    说到这个林则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小编首先想到的就是虎门销烟了,这个在当时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拯救了百姓和清朝,但是其实林则徐的事迹不仅仅如此,林则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看看,看看他的生平事迹吧!1、林则徐简单简介中国清朝中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林则徐(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