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议和信使郝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元朝议和信使郝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769 更新时间:2024/1/9 12:03:52

郝经(1223年1275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人,宋末元初著名大儒。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作为政治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作为思想家,郝经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作为学者文人,郝经精通字画,著述颇丰。

郝经因其学问品行出众,在1243年以后,先后被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聘为家中设馆的教师。期间,郝经结识了金朝遗老元好问和理学大师赵复。元好问遂相与论作诗作文法。郝经敬仰元好问的学问和为人,称其为“一代宗匠”,并执弟子礼。

1253年,郝经被引荐于忽必烈,传授治国安民之道,深得忽必烈赏识,遂留于王府。郝经较早地提出了“汉法”,主张迁都燕京,与南宋议和,偃兵息民等,均为忽必烈所接受。他多次下令禁暴行,使蒙古军队基本上停止了掳掠与滥杀。

元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授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令其出使南宋议和。

然而,南宋奸相贾似道却对郝经一行的到来极度恐慌,其主要是害怕过去冒功鄂州(今湖北武汉)却敌的劣迹败露。

于是,在郝经等人一入宋境,贾似道便把郝经一行拘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从此身陷囹圄长达十六年之久。

在此期间,郝经曾多次上书南宋君臣,但在贾似道的阻止下,一切努力均付之东流。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率兵伐南宋,又命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郝经之弟行枢密陪都事郝庸前往南宋,责问自己的信使郝经为何被无故拘禁一事。

此时的南宋已濒临灭亡,理屈词穷,再加元军所向披靡,不得不派总管段佑以礼送郝经一行北归。

至元十二年(1275年)夏,郝经一行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元大都(今北京),忽必烈赐宴于廷,赏赐有加,并向郝经咨以政事。遗憾的是,当年秋,郝经便病逝了。

郝经在北归之时曾作了一首诗《老马》,表面上是咏老马,实则是哀叹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施展抱负了。

《老马》 郝经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教老骎。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

短歌声断银壶缺,常记当年烈士吟。

这首诗与曹操的《龟虽寿》显然是声气相通的,但情绪却更为复杂一些。郝经早年便胸有抱负,曾多次上书蒙哥、忽必烈等,陈述图天下之道,且向为忽必烈所重。

但不想正待施展才华之时,却被南宋扣留于真州十六年,使得神骏消磨,有志难酬。

十六年的囚禁生活,使他身心都受到一定摧残,所以一方面是“壮心不已”,另一方面却自感已力不从心,全诗于一起一伏之间明显地透出了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

首句发出“百战归来力不任”的慨叹之后,尽管十六年来“消磨神骏”,老马因辛劳过度后渐老,因而只能“垂头”、但是,“伏枥”的老马仍有奔驰万里之雄心。

接着又一沉,岁月流逝,官路淹滞,要想继续施展远大抱负已希望不大,于是想起自己当年为施展抱负而奔驰于边塞战垣的戎马生涯。

接着情绪又为之一振,尽管“去日苦多”,但自己并没有一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而是由老马想到了“烈士”,乃发出“常记当年烈士吟”的感叹。

郝经此诗语言淳厚,风格郁迈,用典确切。“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可为“老当益壮”的注脚。

全诗的感伤不同于曹操《短歌行》中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情绪,而主要是力不从心的慨叹和恐不能及时施展抱负的预感。

郝经虽然“壮心不已”,却自感已力不从心。而这种预感不幸应验,也就在北还这一年,郝经病死于燕京,享年53岁。

标签: 郝经

更多文章

  • 曹魏名将“千里驹”曹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休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曹魏将领,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其如同亲子,对其极为宠信,让他率领曹军的精锐部队虎豹骑。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

  • 如何评价宋应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应星

    宋应星是明朝非常重要的科学家,宋应星在农业和工业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事业。宋应星虽然生在封建时期,但他却有着超前的思想和意识,他所著作的《天工开物》被认为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近期,一档节目上演了非常感人的一幕,是让宋应星和袁隆平来了一场跨越百年的握手。但有关宋应

  • 清朝后期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林则徐

    说到这个林则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小编首先想到的就是虎门销烟了,这个在当时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拯救了百姓和清朝,但是其实林则徐的事迹不仅仅如此,林则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看看,看看他的生平事迹吧!1、林则徐简单简介中国清朝中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林则徐(178

  • 苏轼一生被贬几次贬到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

    哈喽,大家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苏轼的被贬历程,话不多说,Lets Go!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名气非常大的一位文人了,只论名气的话,只有李白和杜甫能和他齐名了。苏轼并不是浪得虚名,他有着与名气匹配的才华。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

  • 周朝周天子周襄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周襄王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周王室不能担负天子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

  • 如何评价蔡文姬?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蔡文姬

    蔡文姬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其他三大才女分别是:李清照、卓文君和上官婉儿。蔡文姬博学多才又精通音律,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就是她的传世之作。《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记录了她颠沛流离的苦难人生,他的三段婚姻,虽自己不能左右,但也相对恩爱。但在她的灵魂深处,最懂她的那个人确是一代枭雄:曹孟德。01 蔡家

  • 明朝宗室卫恭王朱瞻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瞻埏

    朱瞻埏,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明仁宗朱高炽第十子,生母郭贵妃。仁宗一共10个儿子、7个女儿,从出生时间来看,朱瞻埏是货真价实的幺儿。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瞻埏的祖父朱棣在最后一次北征途中驾崩,皇太子朱高炽于八月十五日登基,十月十一日九岁的朱瞻埏被封为

  • 东汉开国名将耿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耿弇

    耿弇(弇音演),字伯昭,祖籍巨鹿,其父耿况本在王莽朝廷担任上谷郡太守,耿弇家学渊源,从小文武双全,明经有权谋,年纪轻轻二十一岁,就精通《诗》、《礼》,善于骑射,喜好将帅之事。正是他的到来,才使得流落河北的刘秀因祸得福,获得了一支天下无双的幽州突骑,终在河北打开了一片新局面。从这位耿弇在历史上的表现

  • 明朝美女徐妙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徐妙锦

    徐妙锦(13801440),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第三女。父亲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母贾夫人,她还有两个姐姐分别是明成祖仁孝徐皇后、代王妃徐氏,还有一个妹妹是安王的王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自草莽,同样是穷苦出身的徐达从小就和朱元璋混到了一起,后来成为了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

  • 北宋隐士林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林逋

    林逋[bū](967一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的隐士。其幼时好学上进,通晓经史百家。但并不是学究似的辩章析句,拘泥于书本。青少年时期,林逋浪迹天涯,纵情游于江淮之间多年,似闲云野鹤一般逍遥自在。林逋中年以后,他厌倦漂泊,回到了故乡杭州,并“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