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刚直大臣孙嘉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清朝刚直大臣孙嘉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39 更新时间:2023/12/21 22:22:57

乾隆十二年,清朝三朝老臣孙嘉淦以年老体迈上书乞求退休,得到乾隆批准。

临行前,乾隆问他对今后的政治有什么建议,孙家淦简短而深沉地说出了四个字:“慎终如始”,作为回应。意思就是告诫乾隆为政,要谨慎处理政务,就像一开始一般的慎重。

作为横跨三朝老臣,孙嘉淦从工作履历和个人风格上都堪称清朝最独特的一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踏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此后一路晋升至尚书。孙家淦从基层做起,几乎横跨了当时政治体系的所有岗位,这种多岗位历练和阅历在当时来说并不多见。

孙家淦山西太原府兴县人,祖父在清初担任崇仁知县,其父是乡里当时有名的绅士,孙家淦在三十一岁中进士后,出任检讨一职。孙家淦工作之余研习程朱理学。

正是“程朱理学”思想的深刻作用下,孙家淦处处以理学标准要求自己去做纯粹之人,由此也导致了日后雍正评价其“憨直”的结论。

如果说康熙时期的孙家淦在“修炼”理学的纯粹存天理,去人欲的功夫,那么在雍正时期,则是这种“修炼”的发力期。

就在雍正大力打击铲除其兄弟党羽时,把他们变成“猪”,“狗”扔进大狱,孙家淦竟然犯逆鳞向雍正上书强烈建议他“亲骨肉”,言外之意便是他残忍对待手足。

雍正果然大怒,找来翰林院掌院学士朱轼,问他这个孙家淦为什么如此胆大狂妄,打算重罪处理。朱轼坦诚回答说:“此人诚属狂妄,但臣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胆量。”雍正想了一会,竟也笑着说,我也不能不赞赏他的胆识。

在孙家淦得到重用做主考官回来述职时,雍正问在场人一个问题:“天下有几种人?”唯独孙嘉淦回答最为精妙:“天下有两种人,一种为名,一种为利。”雍正问他你是哪一种呢?孙家淦只是回答说:“为臣不爱钱”。意思是他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雍正甚至和宠臣鄂尔泰私下讨论过孙嘉淦这一现象,鄂尔泰倒也客观对雍正说:“孙某,性或偏执,若操守臣敢以百口保之。”以此可知,孙嘉淦敢于直言的最大资本就是本身清廉,自身过硬,任何人也抓不到其污点证据。

《啸庭杂录》记载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事情。

孙嘉淦在国子监任职时,向雍正推荐几名知县候选人。几天后,雍正对孙嘉淦说:“你推荐的这几个人品行不好,名单退给你,你再考察一下。”孙嘉淦却脱口回答:“我与这六人共事很多年,非常了解,不需要再考察了。”

雍正非常不满地说:“如果你这样认定,那你给我写个保证”,顺手把手中的笔扔给了孙嘉淦,跪在地上的孙嘉淦刚要捡笔写保证,一旁的大学时斥责说:“孙嘉淦,皇上的御笔你也敢用!”

孙嘉淦这才意识到过格不敢再说话。事后刑部以“大不敬罪拟斩”上报处理意见,雍正想了想说:“孙嘉淦太憨,然不爱钱。”索性就让他去管理库银。又一次因为烦了老毛病惹得雍正大怒,干脆罚他去顺义县做苦工。

这两次挫折可以被视为雍正对他的考验,也可以说视对他的重要官员必要的警告手段,这样一来,孙嘉淦任职经历也越来越丰富,其“直臣”的名声越来越大。

到了乾隆时期,依然不改本色进谏,,“每事必廷诤,纯皇帝(乾隆)辄曰:‘汝又以古大臣面目对君矣。”孙嘉淦不仅敢于直言,同时更是勇于做事。

乾隆元年(1736)河南郑州发生一起影响恶劣案件,株连十余人,许多人被屈打成招,官员富德以死罪上奏核准。河道总督对此案表示怀疑,也向乾隆反应情况。乾隆迅速令刑部尚书的孙嘉淦前往调查。

几天后,孙嘉淦多方审讯查案,终于弄清原因,原来是官吏和豪绅相互勾结,而制造的冤案。孙嘉淦非常气愤,立刻上奏,要求释放无辜百姓,并严惩这些勾连冤案官员。书信递上去后,“举朝大骇”在孙嘉淦一再要求下,乾隆认可了孙嘉淦的处理意见,“上然之,竟从其议”。

孙嘉淦给乾隆的《三习一弊疏》被认为经典之作,上疏原因也是因为“皇上隆恩,卑以风纪重任”,对乾隆提出告诫,揭示了帝在政治中遇到的各种甜言蜜语而导致最终失去正确判断。如果我们能够考虑到乾隆后期对和珅的宠幸,则可以看到孙嘉淦的先见之明。

标签: 孙嘉淦

更多文章

  • 刘细君:第一位真正记载且有名字的和亲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细君

    和亲这件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屡见不鲜,作为和亲的主角,这些女子被统治者当做棋子任意摆布,她们无法拒绝和抗拒,独留青冢是她们最后的归宿。一部中华历史不仅有英雄血,更有美人的眼泪。据《汉书》记载,光是在刘邦执政期间就先后有九位宗室女被封为公主和亲匈奴,却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丝痕迹。刘细君是第一位

  • 唐朝天文学家李淳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淳风

    一、穿越人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流传过关乎国运的预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推背图》预言了从唐代往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对重大历史节点做了精准预测,正是由于此书的神奇,它的作者李淳风、袁天罡被后人看作是穿越人。抛开争议颇大的《推背图》

  • 中国针灸鼻祖皇甫谧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甫谧

    说起针灸学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针灸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皇甫谧。皇甫谧是西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是《针灸甲乙经》的作者,现代中医的针灸学就是在他这本名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皇甫谧堪称是针灸学的鼻祖。而这位医学大师之所以能完成这本医学著作,最直接的原因竟是为了治疗自己。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

  • 清末太监崔玉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玉贵

    最近很多人对崔玉贵非常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崔玉贵当时是推了这个珍妃投井的,可以说是珍妃死的罪魁祸首,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崔玉贵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呢?崔玉贵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崔玉贵在珍妃死后活了二十六年,出宫后还做了件大好事,但最

  • 陈独秀之女陈子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子美

    陈子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她是陈独秀的女儿,一个非常有故事的女人。深圳的老一辈人肯定开国一个玩笑,说是:“游过这个大鹏湾,你就到香港了。”不过当年真有勇气下去游的人很少。然而这些人当中就有陈独秀的这个女儿陈子美,身上绑着个酱油桶,就这么漂了10个小时,愣是漂到了香港。陈独

  • 唐朝中期良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德裕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

  •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叔敖

    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花了18年时间写下《史记》,在这个鸿篇巨著中,司马迁特地写了一篇《循吏列传》,所谓“循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官、廉吏、爱护百姓的官员。在司马迁心中,春秋名臣孙叔敖是第一“循吏”,因此,他把孙叔敖放在了《循吏列传》的第一位。历史

  •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善长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改元洪武。开国之后,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爵位,主要有公爵、侯爵、伯爵。在大明的开国六公中,有五个人是因军功而封公爵,而只有一个是以文臣而封公爵,他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李善长从小就喜爱读

  • 项羽谋士“亚父”范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范增

    秦朝覆灭,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对峙三年,百战百败,但最终只赢了一场就赢得了天下,究其原因就是刘邦手下英才无数,项羽再无敌,终究只是个孤家寡人,他手下曾有个奇士,他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随着反秦大潮的出现他终于看到了希望,古稀之年选择出山欲辅佐君王得天下,他的一生见证了秦始皇从登基到统一六国的全过程。

  • 西晋宗室义阳王司马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望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由此,非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