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谋士“亚父”范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项羽谋士“亚父”范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96 更新时间:2024/1/19 18:39:16

秦朝覆灭,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对峙三年,百战百败,但最终只赢了一场就赢得了天下,究其原因就是刘邦手下英才无数,项羽再无敌,终究只是个孤家寡人,他手下曾有个奇士,他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随着反秦大潮的出现他终于看到了希望,古稀之年选择出山欲辅佐君王得天下,他的一生见证了秦始皇从登基到统一六国的全过程。

他就是范增,历史上还有一位奇人,72岁才选择出山,他就是姜子牙,然而他们两个的结局完全不同,姜子牙帮助姬昌夺得了天下,但范增却在半道上身死道消,范增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悲惨,满腔报复苦苦等了几十年终于看到了希望,但又被生生地打碎,最终的大志也没能实现。出山后他没有选择当时声势浩大的陈胜,而是选择了项家军,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没多久陈胜就被秦国名将章邯打败,项羽才是导致秦朝覆灭的一把刀,范增的能力毋庸置疑。

第一、具有很强的洞察力

范增对时局对事件的穿透能力在当时绝对是一流的,当时陈胜自立为王声势颇大,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范增认为原因是义军缺少一面旗帜,导致队伍后劲不足,缺乏统一人心的标杆,而陈胜当时自立为王,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建议项梁拥立义弟使天下人归心,当时的楚人对秦朝可谓是恨之入骨,一听说义帝站了出来纷纷响应,就这样借着义帝的名头和项燕的名望项家军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当时最大的起义队伍,最终灭掉了秦国。

第二、具有敏锐的嗅觉

当时的刘邦还不成气候,只能依附在项羽帐下瑟瑟发抖,但这只是表象,范增通过刘邦抢先入关这件事敏锐地嗅到了刘邦的不安分,察觉到了刘邦的野心,所以便建议项羽除掉刘邦,随后准备了一场宴席邀请刘邦来赴宴,并在帐外安排了刀斧手,想要在宴席上除掉刘邦,这就是“鸿门宴”的由来,但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一上来就给项羽服软,还送上了礼物,再凭借张良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将项羽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可范增仍不放弃,刘邦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便脚底抹油,尿遁逃跑。

天有不测风云,刘邦刚跑出来却碰到了死对头雍齿,刘邦曾放过雍齿一命,雍齿本意没想杀刘邦,只想为难一下他,便说道你跪下求我,我就放你走,可没有想到刘邦求生欲太强,果真跪了下去,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刘邦因此躲掉了这一劫,日后的刘邦不仅成长为了项羽的大敌,更是彻底覆灭了项羽,范增的话完全得到了应验。

第三、谋略过人

在项梁死后范增辅佐项羽,这个时候的项羽还是非常信任范增的,尊称之为亚父,在后来灭秦的道路上范增起了很大的作用,献计献策项羽通通采纳,范增的谋加上项羽的勇一路势如破竹大破秦军,并且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之中让楚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就是这么一个人才却因陈平的反间计让项羽和范增反目,其实陈平的计策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压垮了项羽心中那最后一根稻草。

这种低劣的小计策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项羽和范增之间早已有了隔阂,隔阂的产生是在项羽杀宋义的时候开始的,征讨暴秦时义帝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项羽心中自然是100个不服,在行军途中声称奉义帝之命杀掉了宋义,取代了大将军之位,宋义是义帝的嫡系,项羽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和异地结下了梁子,而且还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项羽心高气傲,从来没有把义帝王放在眼里,当初义帝雄心只是一个放羊娃,被项羽找到才拥立为王,所以在项羽心中他只是颗棋子,再后来项羽更是杀掉了义帝自立为王,这个举动不仅给刘邦骑兵找到了借口,和范增的隔阂也进一不增大,因为当初拥立义帝是范增的建议,义帝是否被杀,岂止是关系着楚国的兴衰,也关系到范增的福祸,范增本意就是拥立正统,这样天下诸侯才能信服。

义帝熊心是楚怀王的孙子,是当今天下唯一的正统,而项羽杀掉宋义就等于和义帝撕破了脸皮,这是他杀害义帝的先兆,范增肯定看得出来,他必然极力反对,却不被接受,不听他的话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与范增的隔阂必定是从此时开始的,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出虫子,人必定先有了疑心然后谗言才能听得进去,陈平虽说聪明又怎能理解没有疑心的君主呢?所以说项羽逼走范增不是偶然。

范增最终病死在回乡的路上,落此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范曾的才华谋略毋庸置疑,但他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在项羽反杀的鸿门宴上,他看项羽犹豫不决,便干脆越俎代庖布置项庄上场,这就越位行事了,肯定会让项羽感到不舒服,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曾多次当着众人的面顶撞项羽,丝毫不顾项羽的感受,时间久了年轻气盛的项羽心里肯定会愤然

同时范增对自己也缺乏必要的自信,明明是一个谋士偏要替项羽决断,明明年事已高偏偏执着于靠不住的功名,不得不说范增的智商确实很高,但是他的情商却让人不敢恭维,他在项羽杀宋义弑义帝的时候就应该早早的离去,但他偏偏被困在了名利的牢笼之中,一代豪杰最终落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西晋宗室义阳王司马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望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由此,非常明

  • 唐朝宰相裴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裴度

    安史之乱后,唐朝繁荣不再,直到唐宪宗时期,曾短暂地出现一段中兴景象,史称“元和中兴”。这是继“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又一个太平时期。然而,大多数人知道“贞观之治”时期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知道

  • 元朝将领石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石珪

    石珪在历史上属于一个比较冷门的人物,绝大多数网友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石珪生于南宋后期,他的一生经历,可以说颇具传奇。南宋军事疲软,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内部,而石珪在抗金路上,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最后是同金军连战数天,因粮草耗尽,导致兵败被杀。这次就准备好好讲讲有关石珪的生平故事,如果你对这

  • 沈括是什么人物 沈括是什么朝代的人 沈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沈括

    最近不少人对这个沈括是什么人物比较感兴趣,很多关于沈括的问题也有很多,什么哪个朝代的,什么沈括的人物生平的,非常非常多了,下面小编对沈括这个人做一个详细的解析,如果你比较感兴趣的话,就速度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吧,感兴趣的可以收藏看看。1、沈括是什么人物沈括是北宋时期的官员、科学家,沈括最厉

  •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谢道韫丈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谢道韫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 谢道韫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才女,而且家里的条件也是非常好的,放到现在的话也算是一位官二代,毕竟她是东晋时期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可是谢道韫为什么对自己的婚姻不满呢?当初又为什么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谢道韫为什么对自己婚姻不满谢道韫是

  • 谢道韫绰号 怎么评价谢道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道韫

    说到历史上的才女道韫绰,相信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她是一位东晋诗人,更是著名诗人王羲之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这样一位才女可想而知在历史上非常传奇了。而且她还有一个绰号,是因为创作对象而闻名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才女谢道韫绰号是什么谢道韫因创作对象而闻名的绰号人称咏絮才谢道韫(别名:谢道蕴、

  • 薛金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薛金莲

    薛金莲为说史演义《薛丁山征西》当中的人物,薛仁贵与柳金花之女,曾闯宫救父,参与西征,后因不服嫂子樊梨花挂帅,被樊梨花责打八十军棍,在樊梨花感化下,薛金莲终于认识了自己错误,姑嫂同心击败了西凉。后与窦一虎共同镇守锁阳城,薛家满门遇害后,曾助侄子薛刚复唐,最终为调停薛刚、薛强兄弟的争执,不幸累死。武艺

  • 唐朝有薛刚这个人么?薛刚的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薛刚

    薛刚故事是民间评书和戏曲中薛家将系列的一部分,在其中角色为薛仁贵之孙,樊梨花与薛丁山的儿子,见于清代如莲居士的《反唐演义全传》以及流传至当今的评书、戏曲等。关于薛刚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两个系统的共同点是薛刚闹花灯,闯下大祸,以致全家被灭门。后来薛刚聚集兵马打回长安,得报怨仇并为家族昭雪。但

  • 唐朝有杨藩这个人么?杨藩的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藩

    樊梨花大破白虎关,斩杀了杨藩,杨藩是谁呢?樊梨花为什么要杀了杨藩呢?杨藩是《薛丁山征西》中的人物,西番国的大将,全书中2号反派。任白虎关的总兵,其貌不扬,但是力大无穷,掌中一口金背大砍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与薛仁贵之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其父杨虎和寒江关总兵,樊梨花的父亲樊洪有交情,所以没出生前就

  • 唐朝有薛丁山这个人么?薛丁山的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薛丁山

    薛丁山,薛家将人物,曾参与征讨西凉,先后娶窦仙童、陈金定、樊梨花为妻,之间曾三休三请樊梨花,薛仁贵去世,樊梨花挂帅,小姑薛金莲不服,违反军令,樊梨花重责薛金莲八十军棍,薛丁山和窦一虎(薛金莲夫君)秉公调和,才使姑嫂和睦如此,最终平定西凉,后薛丁山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高宗,被武则天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