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98 更新时间:2023/12/23 10:45:15

一、不老少年

要说古人的夸张和想象力,今人大多自叹弗如。

传说有一位小伙子在担任候官县县令时,看到当时年仅30多岁的董奉,就一普通同事,也没太留意,后来这位县令罢官离开了候官县。

五十年后,有一次他恰好路过候官县,就去串串门。老领导来了,往日的同事自然都前来拜见,其中包括老员工董奉。

老领导看到故人们和他一样都已青春不再,但董奉还是和30多岁时一模一样。

难道他是用了今年20,明年18的护肤品不成?带着疑问,当晚他就问董奉:“你是不是得道高人?别人须发皆白,但你却青春依旧。”

董奉只是含糊地说:“只是偶然罢了。”

二、起死回生

上边的故事只是说明董奉驻颜有术,还不太离谱,那么接下来的故事貌似有点小夸张了。

交州刺史杜燮得暴病死去,停尸三日。董奉前去看望,往杜燮嘴里塞入三粒药丸,再命人把杜燮头部抬起,来回晃动,融化药丸。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杜燮就活过来了。

死去三天的人当然不可能活过来,或许,杜燮只是昏迷。然而民间为了说明神医之神,夸大成杜燮已经死了三天后,用三粒药丸救活了人。

传说固然听过笑过算了,但也能从侧面印证民间对董奉的敬爱。为了表达这份敬爱的浓烈,故事继续往下编

三、董奉去哪儿了

活过来的杜燮当然感恩戴德,他专门在庭院中修建了一座高楼侍奉神医。

为了说明神医的神,夸张这一方式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传说董奉只吃干肉和枣,还喜欢喝酒,其它一概不食。神医董奉还是个宅男,除了吃饭,一般都待在自己房间里。

神奇的是,董奉下楼吃饭时,是悬空在座位上,吃完后又飞回楼上。

就这样寄居在杜燮家三年后,董奉杜燮辞别。杜燮哭着想要留住神医,但神医去意已决,他想要尽最后的绵薄之力:

“您要去哪里?需要准备一艘大船吗?”

董奉曰:“只需准备一副棺木即可。”

次日中午,董奉在杜燮准备的棺木中死去。杜燮便命人安葬了神医。

夸张的事情发生了:七天后,竟然有人从岩昌带来口信,说是董奉让他传话,感谢杜燮对他的照顾,望他多保重。

杜燮听完马上开棺查验,然后脑中浮现出一个大问号:“董奉去哪儿了?”

四、美肤手术

脱棺飞升的董奉后来被人看见出现在庐山一带,继续演绎他的传奇。

当地有一个百姓得了热病,眼看着就要不行了,被人用车拉着来见董奉,祈求神医救他一命。

董奉的治病方式也很神奇,他用五层布蒙住了病人的眼睛,不许他动,也不让其家人靠近。

据病人回忆:“起初感觉像是有东西在舔他,浑身上下被舔了一遍,使他全身疼痛难忍。此物的舌头大概有一尺多长,喘气像牛一样粗,猜不出是什么动物。过了许久,此物才离去。”

等到那怪物离开后,董奉就把布解开,给病人喝了点水,办好出院手续,就让他回家了。

走前,神医叮嘱病人:“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痊愈,但是切记不要受风。”

十几天后,病人皮肤脱落,全身通红且十分疼痛,又过十几天后,新皮长成,皮肤像凝脂一样光滑,吹弹可破。

病人的病给治愈了,还免费做了次全身美肤手术。

五、凡人的烦恼

口口相传之下,大家都知道董奉是神人。

有一年大旱,县令丁士彦就想到神人了。

县长大人礼贤下士,亲自带着好吃好喝的去拜见董奉,请求董奉降雨。

对董奉来说下一场雨就是毛雨的事情,但神人也有凡人的烦恼:

“县长大人,小可家里贫穷,以天为盖,要是俺求得雨来,那我岂不成为落汤鸡了?”

县长大人多拎得清啊:“神人您尽管祈雨,我马上给您盖新房子。”

说干就干,次日,县长大人亲率民工,运来竹子木材等建筑材料,一伙人七手八脚地盖好了新屋。

接下来的工序是和泥加固,泥可以就地取材,但和泥的水呢?

县长大人正想命令手下从外地运水过来,董奉一抬手,说:“不用费事,今晚就会降大雨。”

果然,当晚下起了大雨,缓解了当地的旱灾。百姓们高兴坏了,一传十,十传百,将董奉越吹越神。

六、杏林春暖

百姓们尽挑好地夸董奉,究其原因,是董奉的确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

董奉经常免费给人治病,分不取,但他对治好的病人有个要求:轻病得治者种一棵杏树,重病得治者种五棵杏树。于是,多年以后,周围已经有7万多棵杏树,成了一片杏林。

成熟的杏子被放在林中用稻草修建的一间仓库里,董奉告诉大家:

“想要买杏,不用通知他,只要拿一罐粮食倒进仓库,即可自行装一罐杏带走。”

相传,有个别人直接去偷杏,结果莫名其妙就毙命。只有当家人把杏还回,并叩头谢罪,那人才生还。

那些换杏得来的粮食,董奉又是如处理的呢?

他会把仓库里的粮食赈济穷人和有急需的人,一年里能散出去三千斛。

董奉的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使人们福报绵延,更有力气夸张地编传奇故事了。

民间故事大把董奉的阳寿定为一百多年,说他仙逝时容貌依然像30多岁的样子。

董奉飞升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杏林中修建祠堂“太一宫”。

宋真宗赐匾额“大中祥符观”,宋徽宗宣和间勑(chì)封董奉为“升元真人”。

董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心里装着黎民百姓,无私地为他人奉献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

标签: 董奉

更多文章

  • 元朝宰相刘秉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秉忠

    中国古代元朝时期刘秉忠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在政治方面也为当时朝代做出来极大的贡献,辅佐忽必烈建立元朝!一起来了解刘秉忠。刘秉忠简介: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秉忠。刘秉忠逝世后,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赠

  • 元朝最有野心的女皇后脱列哥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脱列哥那

    脱列哥那(?--1246年):即昭慈皇后乃马真氏,是元太宗窝阔台的第六皇后,元定宗贵由的母亲,史称乃马真后。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其长子贵由远征尚未归来。于是,脱烈哥那"未与宗亲们商议,便狡诈地擅自夺取了国家政权。此事件,史称“乃马真摄政”。脱烈哥那统治时间(1241-1

  • 清朝刚直大臣孙嘉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嘉淦

    乾隆十二年,清朝三朝老臣孙嘉淦以年老体迈上书乞求退休,得到乾隆批准。临行前,乾隆问他对今后的政治有什么建议,孙家淦简短而深沉地说出了四个字:“慎终如始”,作为回应。意思就是告诫乾隆为政,要谨慎处理政务,就像一开始一般的慎重。作为横跨三朝老臣,孙嘉淦从工作履历和个人风格上都堪

  • 刘细君:第一位真正记载且有名字的和亲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细君

    和亲这件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屡见不鲜,作为和亲的主角,这些女子被统治者当做棋子任意摆布,她们无法拒绝和抗拒,独留青冢是她们最后的归宿。一部中华历史不仅有英雄血,更有美人的眼泪。据《汉书》记载,光是在刘邦执政期间就先后有九位宗室女被封为公主和亲匈奴,却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丝痕迹。刘细君是第一位

  • 唐朝天文学家李淳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淳风

    一、穿越人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流传过关乎国运的预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推背图》预言了从唐代往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对重大历史节点做了精准预测,正是由于此书的神奇,它的作者李淳风、袁天罡被后人看作是穿越人。抛开争议颇大的《推背图》

  • 中国针灸鼻祖皇甫谧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甫谧

    说起针灸学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针灸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皇甫谧。皇甫谧是西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是《针灸甲乙经》的作者,现代中医的针灸学就是在他这本名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皇甫谧堪称是针灸学的鼻祖。而这位医学大师之所以能完成这本医学著作,最直接的原因竟是为了治疗自己。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

  • 清末太监崔玉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玉贵

    最近很多人对崔玉贵非常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崔玉贵当时是推了这个珍妃投井的,可以说是珍妃死的罪魁祸首,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崔玉贵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呢?崔玉贵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崔玉贵在珍妃死后活了二十六年,出宫后还做了件大好事,但最

  • 陈独秀之女陈子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子美

    陈子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她是陈独秀的女儿,一个非常有故事的女人。深圳的老一辈人肯定开国一个玩笑,说是:“游过这个大鹏湾,你就到香港了。”不过当年真有勇气下去游的人很少。然而这些人当中就有陈独秀的这个女儿陈子美,身上绑着个酱油桶,就这么漂了10个小时,愣是漂到了香港。陈独

  • 唐朝中期良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德裕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

  •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叔敖

    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花了18年时间写下《史记》,在这个鸿篇巨著中,司马迁特地写了一篇《循吏列传》,所谓“循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官、廉吏、爱护百姓的官员。在司马迁心中,春秋名臣孙叔敖是第一“循吏”,因此,他把孙叔敖放在了《循吏列传》的第一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