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厨师的祖师爷易牙生平介绍及评价

春秋时期厨师的祖师爷易牙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29 更新时间:2024/1/19 10:55:22

关于春秋五霸,史家各有说法,《荀子·王霸》中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汉书注》中则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吴王夫差;《史记索隐》则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但不管哪种说法,齐桓公总是位列第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齐桓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毫无争议的。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政策,实现了富国强兵。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荆楚,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但就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晚景却十分凄凉,死得格外窝囊。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

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竖刀因内宠杀群吏,而立公子无诡为君。太子昭奔宋。

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

这段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死后,齐桓公的五个儿子都想当太子,互相争斗。十月初七,齐桓公死了。一个叫易牙的人进宫,和宦官貂依靠那些内宠杀死一批官吏,立公子无亏为国君。齐桓公选定的太子昭逃亡到宋国。

在齐桓公病重的时候,五位公子就各自拉起一帮人争斗不休。齐桓公一死,争斗更是进入了白热化,根本没人顾念齐桓公,以致于尸体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尸虫在尸体上爬进爬出。直到两个多月后,新继位的无亏才对外发出讣告把尸体收殓入棺。一代枭雄,就这么憋屈地、窝囊地死了!而导演这一出的,却是齐桓公生前格外宠幸的一个厨子易牙。

这位易牙,还有个名字叫雍巫,是位做菜的好手,很关于用运调料调味。据说他曾经向彭祖学来一道菜,叫鱼腹藏羊,非常鲜美。“鲜”这个字也许由此诞生吧!以致于齐桓公曾做过感叹,以后可能会因为贪恋美味而亡国。齐桓公夜半不繺,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这是《战国策》中的记载,说齐桓公半夜睡不着,易牙就通过煎、熬、炙烤,做了一餐美味进献给了他。齐桓公吃饱喝足,一觉睡到天亮以后。醒来后感叹说:“以后可能会因为美味佳肴而亡国啊!”从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易牙的烹饪手艺是多么高超,而齐桓公又是多么地依赖这位厨子啊!以致于打算让易牙接丞相管仲的班,当齐国的相。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即删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適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適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病重期间,齐桓公问:“你死之后谁可以接你的班为相呢?”齐桓公首先想到的就是厨子易牙,但直接被管仲否决了,理由是:一个杀了自己儿子来伺奉君主的人,连基本的亲情都不顾,怎么能当相国呢?齐桓公又问:“那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他抛弃双亲来侍奉君主,这样的人还是离远一点的好!齐桓公提出的第三个人叫“竖刀”,(读diāo,现在都写作竖貂)。管仲听着更是直摇头,为了接近君主都能自宫的人,怎么能有亲情呢?这段对话可以看出,齐桓公晚年身边围绕的都是一帮佞臣。但这与本文无关,我们只说本文的主人公易牙。为什么管仲会说出“杀子以適君”的话呢?这其实是一段旧话。在《管子·小称》里有更详细的记载: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于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

这段话是管仲对齐桓公说的。易牙这个人以烹饪调味来侍奉你,你曾经感叹说:“天下美味我都尝遍了,就差没吃过人肉了。”没想到这个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给齐桓公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易牙烹子”的故事。管仲之所以坚决不同意易牙接替自己的相位,不是因为管仲看不上一个“厨子”,而是认为易牙的行为已经是非人类所为了!为了讨好主人,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煮了,对别人还会有人情味吗?后来的事也证明了管仲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即删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 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 “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衣乎?”蒙袂而绝乎寿宫。

这是《吕氏春秋》里的记载,也许有演绎的成分,但并不妨碍我们对这次叛乱的想像。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他的话,把易牙、开方、竖刀都撵出了王宫。可时间一长,就想起这几个人了,又把他们接了回来。等齐桓公病重时,五位公子争夺王位正如火如荼。而齐桓公最为宠幸的厨子易牙,则带头作乱。假传齐桓公的号令,叫人把齐桓公居住的宫殿门封上,又在外面筑起了高墙。有个女子偷偷爬墙而入,齐桓公见到她时就说:“给我点吃的,我饿啊!”这个小女子说:“我没有啊!”

“那给我点喝的吧,我渴啊!”

这位女子还是说没有。

想想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凄凉啊,曾经叱咤风云的霸主枭雄,竟然连口吃的都讨不到!

当他知道易牙、竖刀、常之巫在外做乱,门外已经竖起了高墙,连人都没法出入时,突然才想起了管仲的话,立刻羞愧难当,把袖子蒙在脸上饿死了!

自己宠幸的厨子,舍得拿儿子煮了给自己吃,却带头叛乱把自己饿死了!

标签: 易牙

更多文章

  • 金佛庄是谁?金佛庄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金佛庄

    1927年春,友人在南京周边的大大小小的乱坟堆中总是一位女子在寻找着什么,来来回回很多次,这位女子就这么执着的找了数个月之久。终于有人好奇问了这位女子天天在乱坟堆中找什么?女则回答让人万分惊讶,因为女子在找自己丈夫的尸骨,想要将尸骨带回家乡。后来有当地的官员前来询问女子的丈夫究竟是何人时,这才发现原

  • 金朝宗室梁王完颜宗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完颜宗弼

    完颜宗弼(?~1148年11月19日),女真名斡啜,又作兀术(zhú)、斡出、晃斡出,女真族,生于哈尔滨阿城区海沟河畔[1-2],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开国功臣。宗弼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泺。天会三年(1125年),随军攻宋,克汤阴,参加围攻东京。天会六年(1128年

  • 三国末晋初名将文鸯生平介绍及评价 文鸯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鸯

    七进七出,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原型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的长坂坡之战。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由此,非常

  • 北宋御史陈禾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禾

    北宋末年,皇帝宋徽宗赵佶昏庸无道,身边多奸佞之臣。当时有个叫陈禾的大臣,字秀实,他犹如鹤立鸡群,在北宋末年朝堂污浊的泥沼中,堪称一枝独秀。陈禾是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鄞州区)人,生年不详,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历任郓州司法、淮州教授、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官职。陈禾属于言官,主要职

  • 如何评价周瑜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周瑜

    在汉末三国时期,周瑜无疑是一位顶级名将。提到周瑜这位名将的战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rdqu

  • 金世宗正妻皇后乌林答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乌林答氏

    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以来的历史,诞生了无数个英雄人物。皇帝和皇后的爱情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最典型的当属于明朝朱元璋和马皇后以及明孝宗和张皇后。明孝宗更加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一生只爱张皇后一人,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一生只立过一位皇后,而且还是她死后追封的。自己这个皇位来之不易,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金

  • 三国蜀汉将领张嶷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嶷

    提起蜀汉的名将,我们总是能想到关羽、张飞、赵云等等,没办法,他们实在太有名了,尤其是《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让他们更是如雷贯耳。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们忽略了蜀汉的其他名将。而在众多被忽视的蜀汉名将中,张嶷是最被忽略的一位。他无论是战功,还是谋略,还是管理,甚至是“预测”上面

  • 明朝明仁宗正妻诚孝张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皇后

    最近不知道大家们看电视剧大明风华没,剧中每个人物都是历史上的原型。很多人都在关注女主孙若微和男主朱瞻基的故事,而作为男主母亲太子妃张妍,每次都是忍不住吐槽憨憨的朱高炽三兄弟,与皇帝朱棣之间的斗智斗勇。她就是历史上历经6朝的贤后诚孝张皇后。明朝后宫中,妃子的出身都比较的平凡,不像是第一代的后妃,基本

  • 清初女诗人李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因

    说到古代知名的女诗人,可能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李清照、蔡文姬、唐婉等人。那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距离我们更近的女诗人李因。李因生于明末,曾是浙江名妓,后来嫁给了光禄卿葛征奇为妾,她的诗作也是红极一时。不过据说李因为人十分自负,她经常把自己比作“诗佛”王维,可见其心气之高。下面就

  • 清朝直隶总督史贻直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史贻直

    科举考试难度很大: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张之洞26岁考中进士,曾国藩27岁考中进士左宗棠一辈子都没有尝过进士的滋味。而在有的“神童”面前,科举考试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史贻直。史贻直是清朝中期一位很有名气的大臣,生于1682年,是江苏溧阳县人。1700年,史贻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