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 沈括生平简介

北宋科学家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 沈括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93 更新时间:2023/12/19 17:47:09

沈括是北宋年间官员,他也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科学家。沈括一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着一定成就,虽然不能和现代科学相比,但在当时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者。不少朋友好奇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实际上这跟他晚年隐居于梦溪园有关,在那里沈括创作出了《梦溪笔谈》。这部作品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内容,在国际上都享有一定的地位。那下面就来介绍下沈括的生平,想了解的朋友就别错过啦。

1、沈括是谁

公元1031年出生于杭州钱塘沈氏家族的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进士出身,父亲沈周还曾知明州(今浙江宁波)。

沈括幼年即随父亲宦游各地,增长了不少见识。只是,皇佑三年(1051年)父亲不幸去世,沈括便在家守孝。

三年后,24岁的沈括蒙父荫入仕,初任海州沐阳县主薄,由此步入仕途。

嘉祐八年,33岁的沈括参加科考"进士及第",不久转任扬州司理参军。之后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知宣州、知延州、筠州团练副使、秀州团练副使、朝散郎等职。

晚年归隐润州的梦溪园(即今天的江苏镇州),主修《梦溪笔谈》。绍圣二年(1095年)病逝,卒年65岁。

2、沈括一生成就

撇开起伏陡转的仕途不谈,沈括在科学、军事和文艺等方面就有着硕果累累的成就。尤其是他在科学上更有"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为纪念他,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于1979年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27,称"沈括星"。

科学方面,主要体现为:

天文历法上,沈括任司天监时就发现《大衍历》不够准确,便着手编《奉元历》,首倡"十二气历",这比类似的英国萧伯纳历早了800多年。还改进了浑仪,改良了圭表等天文观测仪器。

地质地理上,推出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理论,用12年时间编著内容详尽、图例准确史无前例的《天下州县图》,还发明木刻立体地形图,比西方早700多年。

数学上,开创垛积术研究的先河,发明了"隙积术"、"会圆术",称为"中国算学的模范人物"。

化学上,发现炼铜、石油制墨的技术,在专著《延州》上最早提出"石油似洛阳尘",可用石油碳黑代替松烟制墨,并断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物理上,最早发现磁偏角,指出指南针有些"偏东",并不一定全指向南方,比西方早400多年;提出的"应弦共振"现象,比西方早500多年。

光学上,用"焦点"概念指出光的直线传播,凸面镜成像规律,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的记录。

医学上,有《良方》、《灵苑方》等专著问世。

水利上,治理沭水,修筑芜湖万春圩,首创地高程测量法,疏浚汴河等等。

军事方面,沈括最亮眼的即是元丰三年(1080年)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使期间,与副使种谔守边抵御西复,大力充实边防力量,打败蕃兵,击退西夏,还拿下浮图等地,取得"灵武之役"的大胜。

沈括也因这一军功,受嘉奖,升任龙图阁大学士。

文艺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括晚年归隐梦溪园,著《梦溪笔谈》,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详细记录其中,成为活字印刷术的推广第一人,为毕昇的这项发明流传下来做出了突出贡献。故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又称"沈存中法",以彰其功。

这一著作,还录有古代音阶音律的理论心得。沈括本人更是乐律行家,有《乐论》、《乐律》等多本专著。

沈括的其他成就还很多,如经济、法律、书画等等不胜枚举,不一一展示。管一窥豹,即可见沈括之才,的确是极广,且建树颇多,称他为"北宋第一全才"实至名归。

3、沈括的为人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却因致命的缺点而备受时人诟病和质疑。还被斥为"小人",视之为"科学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真真是历史的遗憾。

沈括原本是宋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成员,也深得王安石信任,得以担任三司使要职,负责管理全国的财政大权。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沈括开始对"户马法"提出异议,认为边境养马不一定具有战斗力,还增加财政负担;又指出"免役法"存在严重的弊端,应变更"所有人都需要上交财物"的规定……

沈括这些原本针砭时弊的主张却被蔡确吕惠卿等人不怀好意地中伤,说他这是"小人行径",是"墙头草",是为了取悦旧党而急于跳出来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复相后,即对沈括开始不满,以为他倒向旧党,从此不再信任。

第二件事便是苏轼蒙冤的"乌台诗案"上,有人认为沈括才是"告密者"。起因是他曾奉旨去调查两浙农田水利工程。期间,他与好友苏轼多有诗文往来。沈括回京复职时,说是他最先将苏轼在诗文中讽喻时政的句子找了出来,专题报告给了宋神宗。

由此,引发"乌台诗案",御史台当即奉旨奔赴湖州抓捕苏轼。沈括也就更加坐实"小人"之名。

第三件事,则是沈括取得灵武之役的胜利后,向朝廷提出经营横山、构造城防抵御西复的建议。

宋神宗同意后,委派钦差大臣徐禧负责鄜延的防御事务。哪知,高高在上的徐禧一到边地,便无视沈括的主张,着力修筑边远的永乐城。

沈括为避免与徐禧正面冲突,没有阻止,任徐禧决断一切筑城事务。

元丰五年,西复抓住战机,一举攻陷永乐城,徐禧及宋军2万五千人被杀。沈括在增援无望之下,只得退守绥德。

宋神宗恼怒之下,将沈括撤职查办,贬为筠州团练副行使,随州安置。

1085年,宋哲宗继位后,大赦天下。沈括改到毗邻故乡的秀州任团练副使。后因整理《天下州县图》有功,于元祐四年任朝散郎。

由此,沈括获准得以归隐润州,安度晚年。

4、沈括的悲凉

沈括陡转直下的命运,其实也很悲凉。这位集大成的科学家,一代"科学巨匠",却被视为人品差的"道德矮子",从而被打入另册,人们不怎么看好,以致《宋史》也没有为他单独立传。

这是沈括的不幸。当然,也是他致命的缺点造成的。

沈括最大的缺点就是个性懦弱,遇事妥协。兼之他在仕途上缺乏圆润的处世艺术,不愿"斗争",习惯于秉持"老好人"思想。

他原本得到王安石的看重,这也算知遇之恩。可惜,沈括偏偏选择在王安石罢相后,提出不同的变法主张。

这明显不合时宜。其实有不同的观点,并没关系,变法前前提出多好。

可沈括却担心那时提出不同的看法,会与恩相王安石起正面冲突,抹不开情面之下,从而放弃了指出早已发现的变法中的问题。

沈括选择在王安石罢相后提出,这在尔我诈的宦海极有可能是为自己挖坑,授人以柄而被逐出圈外。

在后来的钦差大臣徐禧筑永乐城一事上,沈括仍没吸取教训,还是遇事妥协,不敢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典型的"老好人"思想害了他。

沈括明知应修筑古乌延城防御,面对徐禧坚持要修永乐城时,却担心与他起正面冲突,便没阻止,听之任之。

怎能不在损失惨重的"永乐城事件"中受牵连?

就是苏轼蒙冤的"乌台诗案"中,沈括其实也不是始作俑者,他是被御史李定、舒亶等人找到了由头有意栽赃所致。沈括只能"背锅",成为不折不扣地整治陷害朋友的"小人",留下千古骂名。

沈括的悲凉说明:

一个人,不能埋头于科研之中,还得在意脚下的路,需直面人生时,要敢于"亮剑",不能懦弱示好,失去底线地"和稀泥",一味当"老好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无原则的妥协,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到头来,自己还会被"反噬",从而遗臭万年。

这样的代价并不会"双赢",其实是"双输",是为鉴。

标签: 沈括

更多文章

  • 王文统怎么死的 王文统一生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文统

    王文统是元朝初年官员,他自幼喜欢阅读权谋类的书籍,后来利用权术让各地军阀都投奔李璮。李璮见王文统是个人才,就让他担任自己的幕僚,负责出谋划策。后来王文统被元世祖忽必烈启用,担任平章政事,负责管理内外百司政务。期间,王文统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成的政治制度,并且制定中统钞法,这对元朝此后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

  • 东汉末将领车骑将军朱儁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儁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刘关张登场,张角三兄弟登场,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亦登场,这里单表朱儁。公元184年初春,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次起义,事发突然,来势凶猛,参与人数众多,旬日之间达百万,中原告急,天下震动。起义原因不用多解释,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穷兵

  • 如何评价清朝将领周培公?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培公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周培公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结局却相当凄凉。不仅在即将功成名就之时被康熙帝临时换将、把功劳全部算到了图海头上。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周培公被长期“弃用”、丢在冰天雪地的盛京担任绿营提督

  • 十六国时期名将后燕太宰慕容恪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慕容恪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晋十六国时期诸侯混战,名将辈出。汉人名将如陶侃、祖逖、桓温、谢艾、冉闵、王猛、邓羌、谢玄、刘牢之等人,五胡部族中亦涌现出刘曜、石勒、石虎、慕容垂、姚苌、赫连勃勃等优秀军事将领。而南北朝的开创者刘裕和拓跋珪虽活跃在同一时期,但一般不算成东晋十六国时人物。慕容氏的

  • 汉桓帝皇后邓猛女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邓猛女

    咱上回说到,依赖兄长姊妹势力霸道后宫的梁女莹终于在妒忌中忧愤成疾,最后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不过这倒给了其他后宫佳丽很大的机会,也就是这时,邓猛女脱颖而出,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邓猛女,河南南阳新野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是开国元勋邓禹,姑姑是和熹皇后邓绥。不过,她和姑姑东汉的功绩相比可谓是望尘莫及。邓猛

  • 王勃的死因 王勃性格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勃

    王勃是唐朝初年文学家,从小就有“神童”的称号。据说王勃六岁就能写作,而且附有自己的逻辑,《滕王阁序》这篇骈文就是王勃的成名作之一,我们在上学时应该都有学过。王勃十六岁成为进士,但后来因为著作《斗鸡檄》被降罪,此后王勃开始自己的游历生活,也是在这段时期王勃创造了大量的作品。不过

  • 三国曹魏名将张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生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卒于曹魏黄初三年(222年),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著名战将。张辽是西权武帝时马邑豪翁聂壹之后。聂壹以献出马邑诓诱匈奴入塞,汉设伏兵企图伏击之,被匈奴发觉而退去。聂壹的后代为避怨而变姓为张。张辽少为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

  • 三国曹魏宗室名将曹真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真

    曹真是曹操的族子(《魏略》言:曹真本姓秦,因其父秦邵为救曹操而死,而被曹操收养,改姓为曹),曹操可怜曹真年幼丧父,将他像自己儿子一样对待,让他和曹丕住在一起。有一次曹真打猎,被老虎追赶,曹真转身射虎,老虎应声倒下,曹操赞赏他的勇敢,让他统领虎豹骑,征讨灵丘,获胜,被封为灵寿亭侯。【215年】刘备派

  • 曹魏宗室将领高陵亭侯曹纯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纯

    高陵亭侯曹纯字子和 170210(寿41),战绩:破袁绍军、破乌丸军、破刘备军。历史年表:[187年],曹纯出任黄门侍郎。[189年],曹纯跟随曹操到襄邑征兵,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204年],曹纯以议郎的身份参与司空军事的工作,率领虎豹骑跟随曹操进攻南皮。袁谭迎战,曹军损失很大,曹操想暂时停止

  • 北宋宰相吕端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吕端

    自唐中晚期开始,一批批宦官粉末登场,皇权常常变得一文不值,朝政被宦官们搞得混乱不堪,到了五代,武将将宦官杀掉,割据称王,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直到雄主赵匡胤的出现,才终结了这一切,将国家带回正轨。赵匡胤是伟大的,他结束了民众苦难的岁月,也扎稳了大宋的根基,然而,到了赵光义掌权之时,一切都变了味道。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