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后期咸丰帝正宫慈安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清朝后期咸丰帝正宫慈安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53 更新时间:2024/1/21 2:36:40

若男子是驰骋疆场的战士,那女子也可以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勇士。历朝历代的女子用她们地方式在属于自己的朝代中留下了声音,她们可以是保家卫国守边疆的妇好,可以是威武霸气指点江山的武则天,也可以是吟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豪爽的李清照

今天要讲的这位女子来自清朝,她用她的智慧征得天下人的尊重慈安,一个如水一般,清风一般的女子,虽不如孝庄出名,但却绝不逊色于她。

一、“丑小鸭”本就具备“天鹅”的基因

慈安家族背景在清朝甚是显赫,但慈安并不是嫡女,而是一向嫡庶分明的庶女。但慈安丝毫不差于嫡女,有记载:“工文翰,娴礼法,容色冠后宫。德言容功俱全。”

慈安整个大家族中前后出了五位皇后,所联姻对象也皆是宗室贵戚,这其实也是慈安被立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清朝史中,慈安第一次出现在记载中,是在咸丰二年被选为秀女,指定为贞嫔。在《宫中杂件·赏单》中就有对慈安以及慈安家族的赏赐物单。

在同期秀女中,慈安的头衔是最高的,和她一起的还有我们很熟悉的慈禧,她与慈安的纠缠是最深的。慈安进宫六个月后,就被升迁到皇后的位置,这是据清史记载中,升迁最快的一位庶女皇后。

慈安被升为皇后与咸丰两人也是琴瑟和鸣,虽大多数认为慈禧备受喜爱,但历史恰恰相反,慈禧若不是生下载淳,恐怕也是个小透明。

在咸丰心里,慈安比慈禧重要的多!慈安在皇后时期,从不干涉朝政,但也并未忘记自身责任规劝皇帝!咸丰在记载中就像个未长大的小孩子,时常懒惰不说,还有极其严重的拖延症,能不干的时候就拖着。

每见咸丰如此,众人都不敢劝皇帝,就只有去请慈安,慈安到了咸丰身边劝他赶紧批阅。说来也怪,咸丰看见老婆在旁,乖乖听话,该批阅的批阅,该盖章的盖章。

咸丰十年,带着自家老婆孩子跑到避暑山庄,两耳不闻门外事,一心只过逍遥游,还兴致勃勃的书写“且乐道人”挂在殿上自娱。

慈安看到后,眉头一皱,却淡笑着说:“天子一日万几,安有自求逸乐之理?”于是挥挥手让人把四字撤掉,咸丰见到后,也并不生气。

虽然爱管教他,但慈安很能把握其中的度。

这一点,很是佩服,而且咸丰常夸自己妻子:“质秉柔嘉,行符律度。”。慈安虽在十年皇后生涯中,未得一儿半女,但仍旧靠着自身的品性与能力赢得朝野上下的尊重。

二、“廉其政,听其法,行其权”

不久,咸丰崩于避暑山庄,在临死前他写下三道旨:一是立载淳为皇太子,二是立协办大学士萧顺等八位为政务大臣,三是授慈安“御赏”印章,载淳“同道堂”印章。

而此时的载淳尚年幼,印章由生母(也就是后来的慈禧)代管,拟旨后需要两道章同时加盖才能生效。咸丰的此番做法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政权,也保护了慈安和尚为年幼的载淳,互相掣肘才能互相平衡。

偏偏慈安手握重权,却不太热衷于朝政,但仍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慈安虽很温和,但在大事情上决不含糊,慈禧有个宠侍叫安德海。此人看着一路拍马屁,在后宫如鱼得水,但这人傍着慈禧,在后宫嚣张跋扈,干政擅权,不可一世。慈安一直对这个人心怀不满,却找不到办法进行打压和惩治。

同治八年,安德海借皇帝大婚,以采办龙袍的名义,在慈禧的默许下出宫。安德海一路南下,到处招摇过市,惊扰地方,而根据清朝祖制:“内侍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时逢慈禧生病,慈安独处朝政,地方政府上报朝廷,内侍安德海违背祖训。

慈安得知后,表态,地方政府捉安德海,就地正法,不用再次上报。除此之外,慈安还下旨诛杀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赐死贪脏枉法的胜保。

做为后宫并尊的皇太后慈安,并不是野史中描述的那样软弱无能的性子,也并不是什么处处受慈禧的压制。

相反,慈安的地位与权力都在慈禧之上,论宫斗慈禧可比不过她。根据记载,日常小事由慈禧自己做主,但凡遇到大事就必须由慈安决定。朝政中,慈安重用汉臣,不拘小节,果断刚硬。在外霸气侧漏,而在内她仍旧做回一个柔软的女子。

三、有强悍的魄力,也有女子的温婉

慈安不仅在朝政中掌大权,而且和皇帝的关系上十分亲厚,对同治帝也很悲爱之至。同治帝也很听慈安的建议,比如在立后的问题上,慈禧和慈安就产生了分歧。

慈禧对阿鲁特氏有所不满,认为她不适合做为皇后人选,但慈安认为她是最好的人选,同治最后还是听从慈安的建议。

在同治心里,慈安的位置是不能轻易撼动的,而且对于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与行事风格,老百姓也深表敬意,俗语称:“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首称赞。”

慈安垂帘听政二十几年,从未越雷池半步,该归权的时候放得潇潇洒洒,同治心中十分敬重这位嫡母。光绪七年,慈安驾崩,这位如春风一般的女子在历史上画上了句号。

很多影视剧中,将慈安刻画的懦弱无能,甚至有一些学者认为她缺乏政治才干,这样看法实为偏颇。事实上,慈安极其善于学习,她命上书房先生编写《治平宝鉴》,还定期讲解,以供学习,而且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女子,又怎可没有一点学识了?

水利万物而不争,却滋润万物,而慈安就像水一样的女子,一点一滴渗入每个人的心里。

垂拱而治,有才能,而却不狂妄自大;能独政,却放手归权,尊重信任朝政大臣;身为妻子和嫡母,能让丈夫和庶子恭敬;身为太后,能让百姓和大臣信服。慈安不论在朝野和后宫,都很能把握住其中的度,以柔和之力拨千斤,如果温柔和强悍有一个代名词,那么慈安便是两个词最好的代表。

标签: 慈安皇后

更多文章

  • 宋徽宗最漂亮的女儿茂德帝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茂德帝姬

    说到大宋公主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也还是有说法的,其实在网上有很多的传言,毕竟当时这件事情闹得非常大,但是我们也是听说,又不是古代人,也穿越不到那个时间点去,所以这个大宋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话说是肛裂而死的啊?小编觉得也还是有疑问的,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哦,我们就不好说了,下面可以一起来揭秘分析分析看看

  • 清朝初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耷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内,崇祯帝自缢而死,明朝至此灭亡。三月十九日这天,成为一部分人心中最难忘的记忆。顺治五年,在江西宜春的一座寺庙里,有一位24岁的僧人,法名雪个,他总是看上去十分忧郁,喜欢用绘画来排解内心的悲愤,他的画作十分传神,很快远近闻名。只是,在他

  • 明宪宗时内阁大学士刘珝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珝

    众所周知,在明清之前,除皇帝之外就属丞相权势最大,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因而在朝堂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为避免重蹈覆辙,便借“胡惟庸案”趁机宣布废除丞相职位。为巩固君主权势,朱元璋甚至立下祖训,严禁后世子孙复立丞相。不过这

  • 北宋科学家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 沈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沈括

    沈括是北宋年间官员,他也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科学家。沈括一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着一定成就,虽然不能和现代科学相比,但在当时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者。不少朋友好奇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实际上这跟他晚年隐居于梦溪园有关,在那里沈括创作出了《梦溪笔谈》。这部作品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内容,

  • 王文统怎么死的 王文统一生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文统

    王文统是元朝初年官员,他自幼喜欢阅读权谋类的书籍,后来利用权术让各地军阀都投奔李璮。李璮见王文统是个人才,就让他担任自己的幕僚,负责出谋划策。后来王文统被元世祖忽必烈启用,担任平章政事,负责管理内外百司政务。期间,王文统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成的政治制度,并且制定中统钞法,这对元朝此后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

  • 东汉末将领车骑将军朱儁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儁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刘关张登场,张角三兄弟登场,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亦登场,这里单表朱儁。公元184年初春,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次起义,事发突然,来势凶猛,参与人数众多,旬日之间达百万,中原告急,天下震动。起义原因不用多解释,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穷兵

  • 如何评价清朝将领周培公?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培公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周培公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结局却相当凄凉。不仅在即将功成名就之时被康熙帝临时换将、把功劳全部算到了图海头上。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周培公被长期“弃用”、丢在冰天雪地的盛京担任绿营提督

  • 十六国时期名将后燕太宰慕容恪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慕容恪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晋十六国时期诸侯混战,名将辈出。汉人名将如陶侃、祖逖、桓温、谢艾、冉闵、王猛、邓羌、谢玄、刘牢之等人,五胡部族中亦涌现出刘曜、石勒、石虎、慕容垂、姚苌、赫连勃勃等优秀军事将领。而南北朝的开创者刘裕和拓跋珪虽活跃在同一时期,但一般不算成东晋十六国时人物。慕容氏的

  • 汉桓帝皇后邓猛女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邓猛女

    咱上回说到,依赖兄长姊妹势力霸道后宫的梁女莹终于在妒忌中忧愤成疾,最后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不过这倒给了其他后宫佳丽很大的机会,也就是这时,邓猛女脱颖而出,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邓猛女,河南南阳新野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是开国元勋邓禹,姑姑是和熹皇后邓绥。不过,她和姑姑东汉的功绩相比可谓是望尘莫及。邓猛

  • 王勃的死因 王勃性格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勃

    王勃是唐朝初年文学家,从小就有“神童”的称号。据说王勃六岁就能写作,而且附有自己的逻辑,《滕王阁序》这篇骈文就是王勃的成名作之一,我们在上学时应该都有学过。王勃十六岁成为进士,但后来因为著作《斗鸡檄》被降罪,此后王勃开始自己的游历生活,也是在这段时期王勃创造了大量的作品。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