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棘蒲侯:柴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汉棘蒲侯:柴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21 更新时间:2024/1/15 12:38:12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大封有功之臣,功劳最大的韩信、彭越等人被封为王,另有143人被封为列侯。列侯之中,有18位功劳最高,是为“汉初十八功侯”。

姚氏曰: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婴八,灌婴九,傅宽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柴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欧十五,周昌十六,丁复十七,蛊逢十八。《史记索隐》

那么,问题来了,柴武何许人也,有何功劳能位列十三,排位竟然在《史记》中有传的周昌之前?

《史记》《汉书》没有柴武与他人的合传,更没有他的单独列传,但散见于其他人传记中的记载还是比较多。一个原因是他活得足够长,经历的大事足够多;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太厉害,功劳太大。

柴武生于哪一年,我们已不得而知。他的卒年,史书有明确的记载,是在汉文帝后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63年,此时距离刘邦建国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他的一生,经历了灭秦战争、楚汉战争、斩杀韩王信、迎立文帝以及平靖济北王叛乱等重大政治事件。

至于柴武的功劳,我们接下来慢慢讲。

柴武应该是在楚怀王元年,即秦二世二年跟随刘邦的。那一年四月,刘邦来到薛郡见项梁,项梁给了刘邦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柴武就是统领这支楚军的将领之一。(参见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以将军前元年率将二千五百人起薛。《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从这个时侯起,柴武就跟随刘邦与秦军作战,直到攻破关中,还军灞上。汉元年四月,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从灞上拔营起寨,赴汉中就任。柴武此时却没有跟着去汉中,很有可能又回到了楚军阵营,成为项羽的部将。六个月后,不知因何原因,他再次加入刘邦阵营。这时,韩信已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柴武就成为了韩信麾下的一员,跟着他征战南北,终于在灭齐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得以封为列侯。

二岁十月入汉,击齐历下军田既,功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我们还知道一件事,那是在汉三年六月,汉王刘邦突然抵达韩信军营,将当时韩信灭赵的主力军队全部夺走,而后,令其重新招募军卒继续率军进攻齐国。也就是说,这次汉王夺走了韩信的军队,但柴武却仍然跟随着韩信,足见其关系之密切。

汉五年,柴武还和韩信一起,参与了楚汉战争最后一役垓下之围。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高祖本纪》

汉六年三月,柴武被封为棘蒲侯。棘蒲侯国的旧址,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汉十一春,已经投降匈奴的故韩王信,趁着陈豨叛乱之际,率匈奴骑兵入侵今山西阳高县一带,刘邦派遣柴武往击之。柴武先给韩王信写了一封劝降信,说高祖刘邦宽仁,背叛过他的人,只要肯回心转意,就不会被诛杀,而且还会官复原位。韩王信并不是心甘情愿投奔匈奴,只是因为打了败仗迫不得己,这样皇帝是不会怪罪的。

但韩王信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哪里是打败了仗迫不得己,他犯的罪行绝无被饶恕的可能,于是拒绝了柴武的约降。在双方的交战中,柴武斩杀了韩王信。

十一年春,故韩王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距汉。汉使柴将军击之,遗信书曰:“陛下宽仁,诸侯虽有畔亡,而复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韩王信报曰:“陛下擢仆起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於项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为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今仆有三罪於陛下,而欲求活於世,此伍子胥所以偾於吴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贷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遂战。柴将军屠参合,斩韩王信。

从这件事后一直到文帝即位前,史书上没有了对柴武的记载。他再次出现在史书上,已经是众大臣诛灭了吕氏外戚,上书请文帝即位之时。他以大将军的身份也参与了迎立文帝,当时他的地位仅次于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在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张苍之上。

群臣从至,上议曰:“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宗正臣郢、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汉书·文帝纪》

文帝三年,北境匈奴大举犯境,汉帝国让丞相灌婴领兵八万五千骑北击匈奴,不久匈奴便退走了。同年,济北王刘兴居趁灌婴领军北进、文帝也离开京城之际,公然反汉。于是,汉文帝以柴武为大将军,令其率四将所统十万军东征济北王。很快,柴武便击破济北军,刘兴居被俘自杀。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自击匈奴,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以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将四将军十万众击之。《汉书·文帝纪》

柴武平息了济北王的叛乱,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柴奇竟然参与了淮南王刘长的叛乱。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於天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欲以危宗庙社稷。《史记·孝文本纪》

其实,淮南王刘长谋反不大可信,因为史书关于这次谋反的记载太过荒谬,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大家更相信,这其实是汉文帝与淮南王兄弟之间的政治斗争。

好在这件谋反案并未株连到柴武,此后,他还安静地当了十一年棘蒲侯。直到文帝后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63年去世。但这件事却对柴武的子孙有很大的影响,那就是子孙不能继承他的列侯爵位,棘蒲侯国因此被废除了。

后元元年,侯武薨,嗣子奇反,不得置后,国除。《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下面我们再总结一下柴武的一生:秦末起义为将,后被高祖收为帐下,随高祖一路杀入关中灭秦。后又跟随大将军韩信东出征伐天下,最后以灭齐之功,受封棘蒲侯。汉帝国建立后,领军远征,击杀了逃往匈奴的叛臣韩王信。诛灭诸吕后,以大将军的身份拥立汉文帝即位,并在汉文帝三年率军十万平靖济北国之乱,最后在汉文帝后元元年才死去,谥号“刚”。

关于柴武,我们还有一事作补充,或许可以让大家更清楚的看到他的风格。文帝年间,大将军柴武曾与皇帝商议,可否派军远征四夷,尤其是南越和朝鲜,因为这些地方从秦朝开始就开始臣属了。虽然此事为文帝否决了,但我们也能由此看出柴武的气魄和雄心。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戹(è,同“厄”),选蠕(rú)观望。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史记·律书》

从这件事我们或许更能明白,柴武的谥号为什么是“刚”:

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强义果敢曰刚。《逸周书·谥法解》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柴武的一生绝对不平凡,至于为什么司马迁和班固都没有将他写入列传,我们已不得而知。很有可能因为他曾是韩信的部将,在韩信被诛杀之后,和韩信关系密切的好多部将的记载被人为删除了,比如和韩信一起围歼项羽的孔将军孔聚、费将军陈贺等,也只在史书中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

柴武死后,葬于今天的河北省栾城区,坟墓高大,叫柴武台。柴武台至今仍存,现已辟为文化公园。

一、柴武,史书记载中又称陈武,这一点基本是史学家的共识。

二、有人说项羽手下的蒲将军,就是棘蒲侯柴武。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只因为柴武被封为棘蒲侯,中间有一个“蒲”字,就认定他是蒲将军,不足以让人信服。

三、秦三年十二月,刘邦引兵至栗,路遇刚武侯,夺其军四千余人并之。有人说刚武侯其实是刚侯武,即柴武。这一说法古人已经否定,因为这一记载,与关于柴武的记载出入很大。我觉得在没有更多的材料来证实的情况下,不宜把他们看作一人。

四、陈豨手下有位将军陈武,他在陈豨叛乱时,曾被周勃俘获。有人说这个陈武就是柴武,柴武是韩信的部将,陈豨也是,他们和韩信一起谋划了叛乱。这个我也不敢苟同,我难以相信一个刚被俘虏不久的叛军头领,能被派遣去抗击韩王信和匈奴的军队。

标签: 柴武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伍子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伍子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对伍子胥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叹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有人唾弃他弃楚奔吴的行为,但伍子胥对吴国的尽心竭力不能忽视。因遭到楚平王的陷害,伍子胥心怀愤恨,长途奔波,于公元前522年来到吴国。伍子胥在吴国执政三十八年之久,对吴国的发展和中国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作出巨大贡献。伍子胥是怎样

  • 十六国后燕宗室赵王:慕容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慕容麟

    慕容麟(4世纪-398年),《魏书》中名作贺,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十六国时期后燕宗室,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爱妾所生。惠愍帝慕容宝庶出兄弟。慕容麟本不为父亲喜爱,在父兄在前燕遭祸逃难时更两度背叛他们,甚至令嫡兄慕容令被杀。但在其父建立后燕期间多有建功,获封赵王,官至卫大将军、尚书左

  • 十六国前秦名将:邓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邓羌

    邓羌(?-?),表字不详,安定郡人。十六国时期前秦重要将领。官至并州刺史,曾参与前秦灭前燕之战、平定四公之乱及前秦灭代国之战等战事。在前秦国内与另一将领张蚝皆有“万人敌”之称。消灭姚襄邓羌骁勇而擅长骑射[1]。寿光三年(357年),前燕将军慕舆长卿进攻轵关(今河南济源县西北

  • 如何客观评价贾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谊

    贾谊是汉文帝时期最富才华的政论家,高祖七年(前200年)生于洛阳。文帝元年,受廷尉吴公举荐,召为博士。其才识深得文帝赞许,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但没过多久,因朝廷重臣联合上书,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年仅33岁。贾生才调世无伦贾

  • 如何客观评价荀彧?荀彧为曹操献了哪些计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荀

  • 鸿门宴前后的项伯有哪些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鸿门宴,项伯

    项伯,名缠,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羽的叔伯。壹:鸿门宴前的项伯项伯的家族本是周天子所封的项国的王族。项国最早在颍水之南,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项城一带。公元前643年,项国被鲁国所灭,部分项国王族逃往楚国,并逐渐成为楚国的贵族。战国中后期,楚国受到秦国东进的压迫,节节向东方后退,项氏一族也随同东迁。他

  • 清朝辅政大臣:鳌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鳌拜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帝在索额图

  • 如何客观评价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晁错

    好多人对晁错有这样一个印象:他仗着汉景帝的信任和宠爱,喋喋不休地唠叨着要削藩;等削藩引起“七国之乱”,让景帝亲临战场,自己却留守后方;在应对叛乱之时,公报私仇,企图借机除掉袁盎。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认为晁错是一个才疏学浅的人,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是一个假公济私的人。其实细读正

  • 前秦奠基之主:苻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苻洪

    苻洪(285年-350年),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是前秦政权奠基者。苻洪原名蒲洪,后以谶文有“艸付应王”,遂改苻姓。氐族部落小帅蒲怀归之子,亦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之父。苻洪先后归附前赵和后赵两个政权,后在后赵内大乱时试图谋取中原。最终虽然遭毒杀,但他所累积的力量令其子苻健在关

  • 如何客观评价娄师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娄师德

    赞誉者称之为,武周时期国力强盛,足可比肩太宗皇帝,讨厌武则天执政的人却说,武则天时代完全是黑暗的时代,大肆清洗李唐宗室和宿功大臣,重用酷吏罗织罪名,弄得整个朝廷乌烟瘴气人心惶惶。其实这两种极端的评价,都是真实的武则天执政时代,毕竟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上位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