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宗室公主新城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宗室公主新城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80 更新时间:2023/12/28 20:26:29

最近,一部名为《长歌行》的古装剧正在热播当中,该剧汇集了迪丽热巴、吴磊、赵露思等著名青年演员。其中,赵露思扮演的李乐嫣,在本剧刚一出场,就吸足了观众的眼球。

因为这个角色扮相清纯,又楚楚可怜,非常符合演员赵露思的个人气质。然而,剧里的李乐嫣可谓是受尽苦楚。

幼年时期的她,与迪丽热巴扮演的李长歌,姐妹情深。其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乐嫣被迫流落民间。而李乐嫣与心爱之人魏叔玉,始终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屏障。

若联想到李乐嫣对应的历史原型新城公主,这个角色,真是剧里剧外都是不幸。那么,《长歌行》里的李乐嫣会有怎样的结局?

先从《长歌行》的剧情来看。剧中,李乐嫣的父亲乃是日后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乐嫣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自幼受尽宠爱,她与太子李建成的庶女李长歌,属堂姐妹的关系。

不同于风风火火的李长歌,李乐嫣则更加温婉贤淑。直到玄武门之变前,李乐嫣有父亲李世民和堂姐李长歌的爱护,真像是一朵生长在温室里的花,从未经过风吹雨打。而平静的生活,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被彻底打破。

李乐嫣的父亲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太子李建成,顺利继承大统。李长歌侥幸逃生,李乐嫣则成为新一任郡主。成为郡主的李乐嫣,不仅没有喜悦,相反,她还时刻关心着李长歌的安危。

而后,李乐嫣的爷爷,唐高祖李渊将她作为和亲对象。李世民爱屋及乌,她不愿宝贝女儿被送往苦寒之地。于是,李乐嫣又遭遇一系列变故,流落民间,不幸被人贩子拐卖,受尽屈辱。

目前《长歌行》还未正式播出完结,所以并不清楚李乐嫣的最终结局如何?根据之前曝光的先导片,与其他蛛丝马迹分析,流落民间的李乐嫣,或许已不是完璧之身。

受尽苦难的她,最终才与心上人魏叔玉重逢。那从电视剧来看,李乐嫣这个角色的动向,也是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堂堂一国郡主,贵为金枝玉叶的李乐嫣,像一朵惨遭寒风蹂躏的花朵,真让人不胜惋惜。

再来看看,李乐嫣的历史原型新城公主,她的最终结局如何?

据史料记载,新城公主生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真实姓名不详,乃唐太宗幼女,生母是文德皇后长孙氏。

新城公主还有三个哥哥,分别是李承乾李泰,还有日后的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分别是新城公主的三个亲姐姐。

新城公主8岁那年,李世民初封她为“衡山郡公主”。唐六典曾明确记载:“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可见,唐太宗用地名衡山郡,作为新城公主的封号,足以证明,老来得女的李世民,对这个孩子有多么疼爱。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册封新城公主“汤沐邑”(这是一种食邑制度)。用句俗语来形容,哪怕新城公主想要天上的星星,李世民也会想尽办法完成这个心愿。

贞观十七年正月(公元643年),唐初名相魏徵病重,即将离世。贞观十七年正月十六日,唐太宗带领诸皇子亲临魏徵府邸,问他有没有未尽之心愿?

魏徵对李世民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我死了之后,我的后代儿子怎么办?请皇帝要照顾好他们)

李世民当即决定,将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翌日,魏徵病逝,唐太宗原本希望择吉日,为新城公主和魏叔玉完婚,但在贞观十七年四月,魏徵极力举荐的侯君集杜正伦相继谋反。

这让李世民怀疑魏徵,是否忠心不二?于是又立马取消新城公主和魏叔玉之间的联姻。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他精挑细选,给新城公主找了个完美的夫婿。这个完美人选不是别人,正是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堂弟,岐州刺史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由于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病故,按惯例,新城公主需要为父守孝三年。直到永徽三年(公元652年)5月,新城公主在哥哥唐高宗李治的主持下,风风光光地嫁给了长孙诠。

据新城公主墓志铭记载:“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这对小两口琴瑟和谐,感情和睦。虽未诞下一男半女,可彼此总是像有说不完的话,真是你侬我侬,羡煞旁人)

然而,新城公主这段婚姻却最后无疾而终。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长孙家族惨遭清洗,长孙诠首当其冲,被贬至巂州(今四川省西昌市)。

到达巂州后,长孙诠遭地方官员所杀,新城公主因其身份尊贵,又与唐高宗李治感情莫逆,她并没有遭此劫难。

当丈夫长孙诠被杀后,新城公主反应十分激烈。墓志铭记载:“虽外尊大义,不登叛人之党。而内怀专一,无亏字之,兰泽靡加,尘弥之镜;铅罢饰,网缀回鸾之机。贯秋柏以居贞,掩寒松而立劲。”

这段话的意思,长孙诠离开人世后,新城公主从此不梳妆打扮,谢绝与外人见面,整日闷在房中,以此表达不满。

大约是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为新城公主重新安排了一桩婚事,将她嫁给了京兆韦氏的韦正矩。京兆韦氏是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韦正矩成为驸马后连升八级,被李治擢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

新城公主嫁给韦正矩,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唐高宗李治想给妹妹找一个可托付终身之人,希望有人陪伴后,新城公主就不必整日苦闷。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新城公主突染重病,李治悲痛不已,在长安新建了一所寺庙,为妹妹祈福,保佑新城公主战胜病魔。同年三月,新城公主因病去世,享年29岁。

新城公主这一死,对唐高宗李治造成了巨大打击。当时坊间传言,新城公主与韦正矩成婚后,时常想念亡夫长孙诠,这也引发韦正矩的不满,小夫妻俩可能拌了两句嘴。

这下可好,盛怒之下的李治,不分黑白,将驸马韦正矩抓了起来,不待他人求情,直接杀了他。公元663年,唐高宗下令将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这也算是逾越礼制了。

可以看出,新城公主的生前身后,尊宠荣耀已极,一生受尽父兄的宠爱。尽管有着早逝的遗憾,但人生如此,也足矣!

经历过两段婚姻的新城公主,虽饱尝夫妻合闱之乐,可也经历过与心爱之人的生离死别。

抛开身份等其他因素,新城公主就是一个不问世事,或有些任性,可爱,需要被人呵护的女孩。她在长孙诠那里,享受到了这一切。但又因政治因素的影响,丈夫被杀,一个女子整日只能以泪洗面,日渐憔悴。

而后,哥哥唐高宗又擅作主张,将她许配给了韦正矩。这一来二去,彻底让新城公主死了心。当新城公主还未彻底放下与长孙诠的旧情时,又被他人强行许以另一段婚姻,这无疑让新城公主的内心更加郁愤。

久而久之,心情得不到舒展,便让新城公主的身体状况一落千丈。30岁左右的她,就这样香消玉殒,还连累了韦正矩的性命。

所以,无论是剧中的李乐嫣,还是历史上的新城公主,其结局都会戳中大家的泪点。在旧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哪怕是民风较为包容的唐代,也同样是如此。

新城公主是受到唐太宗正式册封的金枝玉叶,身份何等尊贵。可物质上的充实,并不能带给新城公主精神上的满足。身在帝王家的她,活像一叶荡漾在大海里的小舟,终其一生,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幸福。

历史上,唐代公主得其善终的并不多。譬如,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九女常乐公主,因卷入政治斗争,下场颇为凄惨。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女,亦为新城公主的同父异母姐姐东阳公主,因新城公主之死遭牵连。武则天执掌大权后,东阳公主和她两个儿子又被流放。

所以说,古代这些公主,虽然身份地位尊贵,但她们也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无奈。历朝历代的公主,大多都无法决定自己婚姻归属,一生都是重要的政治联姻工具。

若是能找一个好夫家,还则罢了。倘若寻觅到一个不良人,那便是一辈子受欺负。《长歌行》还未播完,也希望在无伤大雅的前提下,李乐嫣能有个好的结局。

借用顺治皇帝说过的一句话: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这句话,应该是对新城公主最好的概述。

标签: 新城公主

更多文章

  • 董竹君是这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竹君

    说起董竹君,不知道大家对她了不了解,这是一位一生充满着坎坷和传奇的女子。董竹君在幼年的时候就被卖到了青楼,在那里结识了夏之时。董竹君在逃跑之后就嫁给了夏之时成为了督军夫人。然而患难感情也经不起时间的摧残,董竹君的这段感情被监视、被奚落、被羞辱,可以说是卑微到了骨子里了。为了找回自我,她毅然决然地选择

  • 十六国前燕宗室上庸王:慕容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慕容评

    慕容评(?-4世纪),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前燕宗室,追尊燕武宣帝慕容廆之子,追尊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弟,封上庸王。早期咸康二年(336年)正月十九日,慕容皝率领军师将军慕容评等从昌黎东行踏冰而进三百多里,在历林口弃辎重,轻兵赴平郭,擒杀自称平州刺史、辽东公的胞弟慕容仁。[1]咸康五年(339

  • 康熙帝正妻孝昭仁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孝昭仁皇后

    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非正妻所生的孩子都叫庶出,不论妾有无名分,其后代都也是庶出,即便是在家中被夫君很是宠爱,但其地位与正妻来比,那是相差很远的,这些表现在生前死后都有所体现,而她们所生的孩子也会因为是庶出的身份而受到排斥,今天湘妹子给大家讲的康熙帝后妃,她也是庶出之女,她就是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

  • 南朝梁宗室邵陵郡王:萧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纶

    萧纶7岁时受封邵陵郡王,“少聪颖,博学善属文,尤工尺牍。”这个博学善写的读书人成年后,不是以文才驰名天下,而是以顽劣荒唐臭名昭著。他出任南徐州刺史期间,因天高皇帝远,故意违制僭越,超出身份穿戴与父亲相同的服饰,享用同等规格的车驾,“肆行非法。”他性格

  • 民国宁夏土皇帝军阀:马鸿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马鸿逵

    每一个人对于金钱和财富都有着向往,这是因为受到了个人贪念岁影响。对于财富和金钱,我们都有着欲望,谁也不会嫌自己的钱对了。自古以来也出现了非常多的贪官,和珅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可谓是富可敌国了。但即便是这样,和珅还是一只在想着敛财,从未想过要停止。有了权利就意味着有了金钱,物质上的满足能让人有终极大的荣

  • 唐朝“七圣绝手”王昌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昌龄

    说起唐诗,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能都背出来几句。而说到唐代诗人,大家第一个先想到的大概不是李白,就是杜甫。而在唐代,有一个人关于七言绝句的诗才,是让李白望而却步,杜甫甘拜下风的。这个人,就是被称作“七圣绝手”的王昌龄。王昌龄,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

  • 蜀汉谋士法正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

  • 如何客观评价南明将领史可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大明京师被围的消息传到了南京,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立即“誓师勤王”,大军行至浦口,又收到了闯军攻陷京师、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殉国的消息。绝望之中,史可法“痛哭,首触柱,血流至踵”,幸得部下劝解,他才率部返回南京,同其他

  • 如何评价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樊哙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如果没有他那沛公的大业几乎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在鸿门宴上,樊哙机智救出刘邦。也正是通过此事,后人在看樊哙时,会觉得他不止忠勇神武,还足智多谋,如果只从外表看或许还真看不出来

  • 明朝内阁首辅李梦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梦阳

    李梦阳是明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他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一生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那除了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李梦阳的人品也是令后人钦佩。李梦阳性格嫉恶如仇,他曾多次被冤入狱,但从没有因此屈服,反倒越挫越勇,毫无畏惧之情。那今天,我们就通过简单的文字,来了解下李梦阳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