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生平介绍及评价

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3 更新时间:2024/1/24 13:42:18

对于率兵起义此种“大逆不道”之事,封建王朝之处理方式很简单:主要作乱者都是凌迟处死(常说的“割千刀”,很残忍),以杀鸡儆猴,震慑敢于反抗王朝统治之潜在势力。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朝对被俘虏或投降的太平军诸侯王、高级将领等,一般都是凌迟处死。林凤祥、李开芳,这两位北伐军最高统帅(爵位是“侯”),兵败后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英王陈玉成、干王洪仁玕、遵王赖文光等则是俘虏后拒绝投降被凌迟;翼王石达开则是“请降”不成,被四川总督骆秉章凌迟;幼天王洪天贵福也是被凌迟。不过,这些王侯将相都是“一人”被凌迟处死,因家人多不在军中,还可以幸免于难。然而,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就不一样了,因叛徒出卖,不但自己被凌迟,妻子、孩子等都被凌迟;全家都遭殃,相当悲怆。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张乐行,安徽亳州人,大地主家庭出身,算是一方土豪,典型的“富户”,从不为温饱问题而苦恼。那么,如此之人,怎会起来“造反”呢?其一、清王朝腐朽没落,统治残暴,张乐行受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一同揭竿而起。其二、张乐行一家主要是靠“贩盐”、“开赌局”为生,与官府抢夺“生意”,彼此之间矛盾很尖锐。1851年12月,张乐行拉拢一帮“盐贩”发动起义,并号召农民抗拒缴纳粮税,正式与清朝宣战。1852年12月,张乐行在雉河集与18路“捻军”歃血为盟,被推举为盟主。1856年初,张乐行手握10万兵马,第二次在雉河集召开结盟大会,自称“大汉明命王”;组建黄、白、红、黑、蓝五旗军制,制定《行军条例》。如此一来,张乐行势力如日冲天,横扫淮北清军如风卷残云,中原大地为之震动。

手头有了兵马,张乐行开始引起清朝重视,并派重兵围剿。1852年2月,张乐行与袁甲三在亳州大战,因部下叛变,“捻军”腹背受敌,张乐行仅带10余骑兵逃出。7月,张乐行卷土重来,继续与袁甲三交战,大破之,而后一路奋勇追杀清军,兵锋直抵河南开封府,并准备攻城。不过,“捻军”势单力孤,当清军主力云集之后,便采取守势。1857年初,张乐行接受李秀成邀请,同意加入太平天国阵营,一起对付清军。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当过六安,上三河尖,招引张乐行。那知张乐行先发龚德树、苏老天半路相迎。当即计破霍丘县,攻破此城,交张乐行为家。”加入太平天国,张乐行不但找到同盟军,而且还得到一块基地,即是霍邱县,也算是赢家了。

此时张乐行加入太平天国,还带来7万兵马,虽说不全是精锐,可缓解了因翼王石达开率兵(10万精锐)出走而造成之“兵慌”,算是给太平天国“雪中送炭”了。1858年10月,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率8000精锐老兵,连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兵锋直抵三河镇,扬言要拿下庐州。此时,张乐行接受陈玉成、李秀成之命,率本部兵马与庐州守军绕道三河,攻打桐城清军,阻止其北上增援李续宾,为陈、李取得三河大捷,全歼湘军6000精锐立下赫赫战功。正如李秀成在自述中所说的:“三河大胜,有赖张乐行、龚德树之帮忙”,对其功劳也是十分肯定。当然,天王洪秀全也是很够意思,能立下大功,自然就可以封王。1860年初,张乐行受封为沃王千岁,所部“捻军”也改称太平军。(洪秀全改,张乐行答应不答应则另外说)

受封为沃王千岁,这足以证明“捻军”对太平天国之重要性,也足以证明张乐行立下之战功确实不少。道理简单,洪秀全当时还没玩“滥封”,王爷也就那么几位而已,故而张乐行“沃王”之含金量相当高,这点毫无疑问。不过,张乐行对太平天国也有所不满,主要是“长毛不够义气”。为何呢?因为陈玉成、李秀成喜欢从“捻军”中挖掘人才,如陈玉成精锐骑兵小左队,几乎都是从两淮“捻军”中挖过来。不管怎么说,为了对付清朝,张乐行还是非常乐意与太平天国合作,也接受调遣,一起支撑起反清大业。1863年2月,僧格林沁率马队2万,再配合各路清军、团练,出动20余万兵马合围张乐行,双方进行决战。此时,捻军长枪队首领董志信投降,反戈一击,张乐行腹背受敌,战败而逃。3月,捻军蓝旗首领李勤邦勾结安徽巡抚英翰,将张乐行一家老小捆绑起来,叛变投敌。

对于张乐行一家人,清朝处理方式很简单:直接凌迟,以儆效尤。话说,张乐行还真是硬汉一枚,凌迟时不吭声,清军很恼火,直接将儿子张熹之肉塞进他嘴巴里面,场面十分残忍。据龚淦《耕余琐闻》记载:“刽子手把张乐行就地极刑处死,行刑时,脱尽衣服,绑于木桩,片割其肉,撩掷空中,经一时始尽,唯留头面,以欲传首示众也。血肉淋漓之际,口吐白沫,犹能一开其眼。”张乐行妻子杜金蝉,女将领一枚,被俘虏后受凌辱,接着骑木驴,最后也是凌迟处死,十分残忍。至此,张乐行全家老小都被“一锅端”,且是凌迟处死,这代价不是一般的大。1865年5月,张乐行侄子张禹爵(后过继给张乐行,称“幼沃王”)在山东高楼寨歼灭蒙古马队7000余人,僧格林沁逃往麦田避难,被小兵张皮绠一刀割喉,就此殒命,也算是报仇了。

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出身“富户”,衣食无忧,因不满清王朝残暴统治而起兵反抗,后全家被凌迟处死,此乃悲怆也。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

标签: 张乐行

更多文章

  • 元朝宗室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术赤

    术赤的介绍孛儿只斤·术赤(1180-1225)又译拙赤、珠齐、述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长子,钦察汗国大汗,蒙古汗国军事将领。术赤的生平出生于战乱年代,母曾为蔑儿乞惕部所掠,后救归,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客人&

  • 元末名将扩郭帖木儿(王保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扩郭帖木儿

    1368年,明朝正式建立,出现在了中国朝代序列当中。但此时,元朝并没有灭亡,元顺帝被元朝朝臣们拥护到了漠北,开始了北元时期。北元与大明的较量,没有停歇过,他们一直想着南下,收复丢失的山河。这期间,北元出现了一个战神,他率领草原骑兵,将明朝战神徐达打得落花流水。他叫扩郭帖木儿,说起这个名字,大家应该

  • 如何评价曹魏宗室名将曹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真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虽然有任人唯亲的嫌疑,但算得上一代雄主的曹操自然不可能因为亲近本家而乱用人才,而能在历史中留下鼎鼎大名的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大司马曹仁,以及耳熟能详的曹洪、曹休、夏侯尚,无一不是曹魏名将。在曹家的名将中曹

  • 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孟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孟光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出现了许多的美女,像我们经常说的古代四大美人,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等等,这四大美女可谓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妥妥的美人,当然除了她们之外,还有赵飞燕、一代女皇武则天、秦淮八艳中的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等人,都是美女啊,我国古代美

  • 古代南朝齐歌姬苏小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有哪些文人为苏小小写过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苏小小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许多名妓,像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等人,个个都是名妓,这八位名妓个个都有着自己的感情史,结局也不是很好,古代名妓除了她们还有北宋时期的李师师,才貌双全,她的一生很是传奇,不仅被文人雅士争抢,连皇帝都与她有过一段感情,但是

  • 唐朝诗人元稹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

  • 清朝乾隆帝宠妃孝仪纯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孝仪纯皇后

    在乾隆继后剪发一案中获利最大者是令妃,即孝仪纯皇后。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令妃的高祖名为绶恩,汉名为魏国贤,魏国贤是辽东沈阳人,原先是明末将领毛文龙部下的一名千户,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后,随耿仲明来到山东登州,后来魏国贤又随耿仲明渡海归顺了后金皇太极,随即被编入汉军正黄旗。

  • 如何客观评价辽朝皇太后萧绰?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绰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着许多的优秀历史人物。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虽然有着男尊女卑等思想,女子地位不如男子,甚至还要低很多,但是历史中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历史人物,像一代女帝武则天,能在那种女子地位低下的封建时代成为了天底下的掌权者,实在是令人佩服,像孝庄太后,历史中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了顺

  • 元朝诗人元好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好问

    在宋朝之后,国家政局出现了大震荡,之后出现了一个朝代金朝,金朝这个朝代大家可能不熟悉,它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金朝存才的时间达到119年,金朝朝代虽然小且时间短,但是在这样段的时间里却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像元好问就是其中一个,说起元好问大家可能不熟悉,他是

  • 三国曹魏大臣何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何曾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不久之后,曹爽上表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对于曹爽来说,将司马懿晋升为地位极高的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