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生平介绍及评价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62 更新时间:2023/12/19 1:36:41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政治贡献

地方治绩

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时,征调民众4万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横跨通、泰、楚三州,全长约200华里,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

景祐元年(1034年),苏州久雨霖潦,江湖泛滥,积水不能退,造成良田委弃,农耕失收,黎民饥馑困苦,范仲淹出知苏州后,根据水性与地理环境,提出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于海的治水计划。范仲淹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经画,不但获得时舆的赞扬,还泽被后世,自南宋一直至元、明的两浙职守,都依照这个模式去整治水患。

实施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针对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

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军事思想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谷交错、地势险要的特点,范仲淹提出“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即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训练边塞军队,以达到以守为攻的目的。

军队制度上,取缔按官职带兵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使军队面貌一新,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防御工事方面,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唿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对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同时,范仲淹精选将帅、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范仲淹利用筑城修寨进行积极防御的思想,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最终缔署合约,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文学成就

散文

宋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

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上与扬雄王勃、韩柳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

诗歌

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范仲淹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

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刘勰的“为情而文”观和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南宋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戴复古

    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戴复古,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南宋词人戴复古曾拜在陆游门下学诗,后来远游江湖,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虽然布衣终身,但耿介正直,慷慨热血,写下了许多正能量诗词。然而,这位词人在感情生活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渣男”,留下了史上特别虚伪的一首悼

  • 春秋时期齐国大臣鲍叔牙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鲍叔牙

    人物简介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公元前644年),姒姓之后,名叔牙,别名鲍叔、鲍子,生于春秋时期楚国颍上(今属安徽),是齐国大夫,也是著名商人和政治家。鲍叔牙与管仲相齐,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而管鲍之交、鲍子遗风的典故也流传至今。史书说他后世十余世都享受封邑,时常有高官贤臣出自其中,说

  • 历史上馆陶公主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馆陶公主

    目前的很多电视剧都是由历史改变而来,虽说修改了很多,让悲惨的人有着可以圆满的结局,却大部分还是尊重历史,还原事实了的,汉武帝刘彻一生颇为传奇的就是他是一个文治武功皆全的皇帝,因为他的智谋,将汉朝推上了鼎盛时期,打的匈奴人闻风丧胆,还有一个传奇就是我们熟知的“金屋藏娇”的故事了

  • 如何评价顾横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顾横波

    顾横波,原名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号横波,大家都称她为横波夫人。香生帘幕雨丝霏,黄叶为邻暮卷衣。粉院藤萝秋响合,朱栏杨柳月痕稀。寒花晚瘦人相似,石磴凉深雁不飞。自爱中林成小隐,松风一榻闭高扉。《海月楼坐雨》说起顾横波的经历,那可谓是颇为传奇的一生。搁我们现在,那就是妥妥的商界女强人。上可谈诗论道,

  •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孟德斯鸠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影响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

  • 如何评价评价秦国首王秦惠文王嬴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惠文王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

  • 明朝宗室晋定王朱济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济熺

    在明太祖洪武朝后期,大明北方边境上有一对双子星: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和第四子燕王朱棣。兄弟二人一个坐镇太原、一个坐镇北平,除了本府亲王三护卫之外,还分别节制山西和北平都司军事。洪武皇帝一生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在这40个子女之中,最受朱元璋喜爱的无疑是他的嫡长子、皇太子朱标。那么除了太子以外

  • 三国曹魏宗室任城王曹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彰

    “三曹”指三国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对此,在笔者看来,曹丕和曹植,无疑是在

  • 三国曹魏宗室名将曹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仁

    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赤壁之战

  •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厉公

    晋厉公(?-前573年),姬姓晋氏,名寿曼(《左传》作名州蒲),晋国新绛(今山西省侯马市)人,晋景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第27任君主(前580年-前574年)。晋厉公这位君主在位时,晋国依然是春秋最强大的诸侯国。比如在秦国、楚国的交战中,晋厉公所在的晋国,都取得了胜利。不过,对于晋国来说,日益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