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庞煖生平介绍及评价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庞煖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2 更新时间:2024/1/15 8:55:55

大型历史剧《大秦赋》自上线以来,口碑不一,但从场景、道具方面来看,这部剧还是值得一赞的。据悉,剧组先后搭建了1000多个不同的场景,试图为观众展现最贴近史实的画面。在《大秦赋》第一集中,赵国城墙上站着一位老将军,此人指挥赵国将士抵御秦将王龁的进攻,颇有老当益壮之感。这位老将军虽然只有几秒钟的镜头,却是一位被遗忘的稀世名将,他的名字叫庞煖(nuǎn)。

战国时期,庞姓将领并不多,知名的一共只有三位,分别是庞涓、庞葱和庞煖。当年,庞涓(魏国将领,鬼谷子门徒)在马陵之战中被孙膑打败,庞氏一族从此没落。后来,庞氏一族好不容易出了一位叫庞葱(又称庞恭)的将领,魏王要派庞葱陪太子质赵,庞葱担心此去会失去魏王的信任,于是说了“三人成虎”的寓言。很不幸,最终庞葱还是没得到魏国信任,他最终来到赵国。几代人后,赵国出了一位叫庞煖的将领,有人猜测,庞煖可能和庞涓、庞葱都有血缘关系,但无从考证。

提起赵国名将,人么会想到赵奢、廉颇、李牧等人,相比之下,庞煖的年龄要比这些人要大。早在赵武灵王时期,庞煖就已经出场。赵武灵王时期,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国力日渐增强,赵国当时用开明的政策来吸引天下人才,乐毅、楼缓、剧辛等名将都是这个时候成名于赵国的。庞煖也是这时出现在史书上。这段时间,是赵国最强大的时刻,赵国吞并中山国,打败林胡、楼烦二族,把云中、雁门、代郡都囊括于赵国,还修筑了赵长城,力压强秦,成为一代强国。庞煖在一系列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据《战国策》记载,赵武灵王曾召集赵国几位名将讨论军事,众将都认为战场上攻城掠地,谁拳头硬谁说了算。只有庞煖说了一句:

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真正厉害的战争,不是通过刀枪剑戟来打败敌人。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取胜,才是真正的“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煖不是“白起”那样的名将,他的军事思想相当超前,然而,在七国乱战的年代,这种军事思想很难有用武之地。庞煖虽然在赵国立有军功,但自己的军事思想不能付诸实际,难免有些失望。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了其次子赵何(赵惠文王),不久,又发现长子赵章太过委屈,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赵国因此发生内乱,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史称“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对赵国来说,杀伤力极大,造成了许多人才流失,庞煖和剧辛等名将也从此离开赵国。庞煖在赵国历史上消失了40多年,可能因为心灰意冷,庞煖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修道。他跟随战国著名黄老名家鹖冠子去钻研道术了,直到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继位,老将廉颇被弃用,庞煖才重新出现在赵国舞台上。

当时赵国人才凋敝,仅靠名将李牧一人支撑,赵王想起了老将庞煖,于是派人去请庞煖出马。庞煖堪称四朝元老,当时已经年近八十,赵悼襄王和他聊了半天,二人政治主张相似,一拍即合,于是庞煖成为了赵国的军事统帅。

《大秦赋》第一集,秦将王龁攻打邯郸应该发生在公元前259到公元前297年间,这个时候还是赵孝成王主政,庞煖应该还在修道,不应该出现在赵国的城墙上。所以说,《大秦赋》中庞煖的出场时间,和历史记载是不相符的。但这并不影响庞煖“一代名将”的称呼,因为接下来,庞煖以老迈之身,创造了军事奇迹。

且说庞煖成为了赵国军事统帅,隔壁的燕国开始蠢蠢欲动了。燕国大将剧辛是庞煖早年的同事,“沙丘之变”后来逃到了燕国,被燕王器重。剧辛对燕王喜说:“庞煖此人非常好对付,‘易与也,现在攻打赵国,真是天助我也。”燕王喜大喜,立即派剧辛攻打赵国。

剧辛和庞煖有40余年没见面,俩老家伙在战场上没有叙旧,直接开打。结果是,剧辛老了,但这么多年没什么长进,而庞煖虽然也老了,军事指挥才能却更上一层楼了。就这样,剧辛带领的燕军被庞煖一阵狂揍,剧辛被杀,两万燕国将士被灭。老将庞煖,宝刀不老!

燕赵大战不久,秦国再一次向东方亮出了战阵,五国为了自保,不得已再次抱团“合纵”抗秦。这一次春申君为“总联络官”,庞煖为主将之一,这一次“合纵”虽然取得一定的战国,庞煖一度杀进函谷关,但最终被吕不韦用计打败。庞煖虽然心有不甘,但已经年过八十,垂垂老矣,最终决定退隐江湖,从此,世上再无庞煖。

笔者认为,在战国末年,庞煖是一位“高寿”的战将,他早年得到赵武灵王重用,成为赵国将领,后来隐居几十载,重出江湖时仍不失为一代名将。然而,当时秦国的实力已经超出六国总和,仅凭庞煖,是无法改变赵国灭亡的结局,因此,庞煖虽然寿终正寝,但仍然有悲剧色彩。

标签: 庞煖

更多文章

  •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泌

    熟的中华文明,繁育了灿若繁星的大神群体。但受制于人性及制度的局限,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史,能够同时实现建功立业 、安身立命这两大人生目标的,可谓凤毛麟角;功高震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两大铁律毁掉了无数才华横溢、功勋赫赫的人才。那么,有没有靠本事吃饭、不溜须拍马,却能兼顾立业、立命两大课题的人才

  •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令娴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往往就会得出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的结论。典型例子就是对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的评价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不知廉耻,也有人说她至情至性。如此矛盾的评价为何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呢?这一切就

  • 三国东吴宗室孙虑:16岁封侯18岁封镇国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虑

    孙虑生于213年,他是孙权的次子。孙虑自幼机敏聪慧、多才多艺,因此深得孙权的喜爱和器重。228年,年仅16岁的孙虑被孙权封为建昌侯,封地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一带。孙虑不仅有智慧,而且善听劝告。他喜爱斗鸭,在正厅门口做了一个斗鸭栏,陆逊当时看到便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

  • 南朝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陶弘景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人,他们不喜欢出世做官,而是喜欢隐居于山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但这些隐士又因为名气太大,反而往往和当世的朝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甚至能对时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南朝梁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为代表。陶弘景(公元456年536年),字通明,

  • 蒙古瓦剌部首领绰罗斯·也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也先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出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攻克元大都后,元朝灭亡。那些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之后北元分裂成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dá dá],西蒙古为瓦剌[wǎ là])。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成祖朱棣在发动

  •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粲

    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他们的文章写的也很好,由于当时的汉献帝年号是建安,因此,这帮人里最优秀的七个人合起来称为“建安七子”,分别是: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在这七人里,王粲[càn]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少年时即有才名,为

  • 西晋女诗人左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左芬

    左芬(约253年-300年4月23日),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诗人。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有句话叫做“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崇尚&

  • 清代女文学家林以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林以宁

    林以宁,字亚清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不详,约康熙朝中前后在世。清代女文学家,著名文学家洪昇的表妹。她是进士林纶之女,监察御史钱肇修的妻子。林以宁幼时,她母亲就要她学习古代贤女事迹,但林以宁不甘于像当时女子那样做纯粹的闺阁中人。她的志向,是以学习儒家经典为自己最大旨趣,“且愿为大

  • 唐玄宗妃子梅妃江采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江采萍

    在唐代的宫廷女子中,有名的才女不少,比如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上官婉儿等等。有一个叫江采萍的名字,大概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如果提起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其知名度则大大提升。江采萍(710年756年),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江采萍不仅貌美,且懂乐器、通音律

  • 南朝宋文人谢灵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谢灵运

    唐朝时期,“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终李白一生,对谢灵运的崇拜,从来没有停止过,后来李白又陆续写下&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