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生平介绍及评价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00 更新时间:2023/12/4 20:44:25

夏王姒履癸。姓姒,名履癸,又名癸,亦称、夏桀、帝桀。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九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七任王姒皋,父亲是十八任王姒发。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姒履癸于帝皋六年(庚午,前1671)出生在夏都西河王宫,他的母亲是姒发的元妃,因此他被立为王太子,成为天子的合法继承人。

公元前1653年,姒履癸的父王姒发去世,他即帝位,号帝癸,以已丑年为帝癸元年。

姒履癸是一位不信鬼神追求自由的帝王,史书上说他“暴虐、嗜酒、好声色”。他即位之初便决定把国都迁回到故都斟寻。这一决定立刻遭到群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仍然是那句老话:“斟寻乃亡国之都!”他们列举了先王太康和后羿寒浞等亡国的事实,引证少康迁都的原因,劝谏姒履癸改变主意。但姒履癸偏不信邪,坚持迁都,并征调大批的工匠和奴隶前往斟寻,修筑旧都的城墙和建造宫殿。

帝癸元年秋,姒履癸将国都迁回斟寻。

帝癸三年(辛卯,前1650),姒履癸认为斟寻的王宫仍然不够气派,便下令在靠近王宫的一座山旁建造更为壮观的宫殿,取名倾宫。

《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三年,筑倾宫。毁容台。”姒履癸为了修建倾宫,在全国征调了大批的奴隶和工匠,并向各诸侯国摊派钱、粮、物资,一时民怨四起,诸侯震怒,整个天下都出现了反常的现象。祭祀用的社神露出了枯木干草,行礼的“容台”无缘无故地倒塌青山变成秃岭,沼泽干涸见底田野里没有禾苗,路边上不长野草。(见《淮南子,览冥训》)百姓不堪其苦,都对着天咒骂夏桀。

由于姒履癸无德,各诸侯国多生叛乱之心。这一年,西方的畎夷叛夏,在歧邑(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东北)起兵向夏王朝的边境进攻,由此拉开了夏王朝末年的战争序幕。

夏王姒履癸可并非酒囊饭袋,他既有领兵征战的勇武,又有排兵布阵的谋略。他很快派兵击败了畎夷。

帝癸六年(甲午,前1647),岐踵国有一个叫作戎的人前来归顺,据说他是一个品质很恶劣的人,他和另一个叫作干辛的大臣都是姒履癸的得力助手。古史说夏桀是受他们两个的熏染才变坏的。“夏桀染于干辛、岐踵戎。”(《吕氏春秋,当染篇》)

帝癸十年(戊戌,前1643),金、木、水、火、土五星错行,半夜时分,天空降下陨石雨,国都发生地震,伊水和洛水都枯竭了。(《今本竹书纪年》)

帝癸十一年(已亥,前1642),姒履癸在仍邑(今山东济宁市南)召开诸侯大会,多数诸侯都如期而至,只有少数没有到会,最可气的就是有缗氏(夏代诸侯国,在今山东济宁市金乡县),距离仍邑只有一百多里路程,竟然没有到会。姒履癸大怒,命干辛领兵攻打有缗氏,灭其国,将族人全部收为官奴。

帝癸十三年(辛丑,前1640),姒履癸发明了天子专用的交通工具辇。《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十三年,初作辇。”辇是一种人拉的车,专供帝王乘坐。夏王朝时,许多贵族人家都已经有了马车和牛车。姒履癸为了显示自身的高贵,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辇,可见其何等的奢侈和腐化。

帝癸十八年(丙午,前1635)姒履癸亲自领兵讨伐有施氏(诸侯国,今山东滕州市境内)。传说姒履癸力大无穷,他能把铁勾抻直,能把铁筋拧弯,他依仗自己的勇力,不修德政,专靠用武力征伐诸侯,使许多百姓死于战乱之中。他有一位宠臣叫赵梁,专门鼓励姒履癸出兵攻打诸侯,有施氏因遭受灾害无力交纳贡赋,赵梁便建议出兵讨伐。有施氏惧怕夏军,只好献美女妹喜求和。姒履癸得美女妹喜,心中大悦,立刻下令退兵。

姒履癸为了讨取妹喜欢心,特意在倾宫又为她建造了座高台,取名瑶台。

传说姒履癸的倾宫是依山而建,仰观有顷斜状,故称倾宫,倾宫中的瑶台修得十分豪华,玉栏金柱,光华夺目。姒履癸日夜和妹喜在宫中饮酒,听歌、看舞,赏花,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妹喜抱在怀里亲热。

史书上记载,说妹喜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喜欢听撕裂丝绸的声音。姒履癸为了讨她喜欢,便向那些生产丝绸的诸侯国征调大批丝绸入宫,并组建了一个撕绸表演队,专门在妹喜面前做各种各样的撕绸子表演。每天撕碎的丝绸堆积如山。这还不算,姒履癸还在倾宫内建造酒池肉林,大摆宴席,广召天下豪饮之士,“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酒池可以运舟”(《通鉴外纪》)。这未免过于夸张,让人难以置信。试想在农业生产极为落后的夏代,全国能生产出多少酒呢?如果能在酒中行船,那么池中的酒恐怕最少也要有几千吨,夏朝的时候能有如此多的酒吗?中国古史有一通病,对亡国之君总是进行恶意诽谤,似乎这些亡国之君全都一无是处,罪大恶极。其实这无非是统治者的一种政治手段。历代统治者在夺取政权以后,总是大肆宣扬自己的仁德和亡国之君的残暴,“胜者王侯败者贼”,这其间又究竟有几分是真实可信的呢?所以,对于史书上的一些记载,我们做到不能不信,也不可全信。

帝癸二十二年(庚戌,前1631),周的先祖姬公刘将国都迁于幽(今陕西咸阳市旬邑县西),恢复发展农耕,周族从此逐渐兴旺起来。(《资治通鉴纲目》)

帝癸三十五年(癸亥,前1618),商侯子主癸去世,传位于儿子子天乙,子天乙就是商汤。此时商汤已经71岁,他即位后将国都迁于蒙邑(诸侯国都,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北),第二年灭掉葛国,迁殷商子民镇守其地。

帝癸三十六年(甲子,前1617),商汤元年。诸侯岷山氏(诸侯国,今山东临沂市蒙阴县西南)叛夏,不肯向夏王朝缴纳贡赋,姒履癸派大臣扁率军征伐。岷山氏恐惧,献琬、琰两位美女给夏王,求和。姒履癸一见二女,被他们娇羞妩媚的姿态所迷惑,不仅停止了对岷山氏的征伐,还免除了他们每年的贡赋。

姒履癸宠爱二女,赏给她们每人一块玉,给琬儿的玉上刻着一个“苕”字,给琰儿的玉上刻着一个“华”字,两块玉合称为苕华之玉,故称二女为“琬苕”、“琰华”。姒履癸因宠爱二女而冷落了妹喜,妹喜从此对他深怀怨恨。

帝癸三十七年(乙丑,前1616),伊尹入夏王朝求官,与妹喜取得了联系。伊尹在夏王朝呆了四年,五次向夏王献策都没能得到重用。妹喜劝他投奔商汤,并答应如果伊尹助商汤灭夏,她愿意尽全力帮忙。这样,伊尹便在帝癸四十年(戊辰,前1613)离开了夏都。

标签: 夏桀

更多文章

  •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庞煖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煖

    大型历史剧《大秦赋》自上线以来,口碑不一,但从场景、道具方面来看,这部剧还是值得一赞的。据悉,剧组先后搭建了1000多个不同的场景,试图为观众展现最贴近史实的画面。在《大秦赋》第一集中,赵国城墙上站着一位老将军,此人指挥赵国将士抵御秦将王龁的进攻,颇有老当益壮之感。这位老将军虽然只有几秒钟的镜头,

  •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泌

    熟的中华文明,繁育了灿若繁星的大神群体。但受制于人性及制度的局限,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史,能够同时实现建功立业 、安身立命这两大人生目标的,可谓凤毛麟角;功高震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两大铁律毁掉了无数才华横溢、功勋赫赫的人才。那么,有没有靠本事吃饭、不溜须拍马,却能兼顾立业、立命两大课题的人才

  •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令娴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往往就会得出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的结论。典型例子就是对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的评价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不知廉耻,也有人说她至情至性。如此矛盾的评价为何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呢?这一切就

  • 三国东吴宗室孙虑:16岁封侯18岁封镇国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虑

    孙虑生于213年,他是孙权的次子。孙虑自幼机敏聪慧、多才多艺,因此深得孙权的喜爱和器重。228年,年仅16岁的孙虑被孙权封为建昌侯,封地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一带。孙虑不仅有智慧,而且善听劝告。他喜爱斗鸭,在正厅门口做了一个斗鸭栏,陆逊当时看到便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

  • 南朝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陶弘景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人,他们不喜欢出世做官,而是喜欢隐居于山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但这些隐士又因为名气太大,反而往往和当世的朝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甚至能对时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南朝梁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为代表。陶弘景(公元456年536年),字通明,

  • 蒙古瓦剌部首领绰罗斯·也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也先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出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攻克元大都后,元朝灭亡。那些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之后北元分裂成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dá dá],西蒙古为瓦剌[wǎ là])。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成祖朱棣在发动

  •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粲

    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他们的文章写的也很好,由于当时的汉献帝年号是建安,因此,这帮人里最优秀的七个人合起来称为“建安七子”,分别是: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在这七人里,王粲[càn]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少年时即有才名,为

  • 西晋女诗人左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左芬

    左芬(约253年-300年4月23日),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诗人。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有句话叫做“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崇尚&

  • 清代女文学家林以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林以宁

    林以宁,字亚清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不详,约康熙朝中前后在世。清代女文学家,著名文学家洪昇的表妹。她是进士林纶之女,监察御史钱肇修的妻子。林以宁幼时,她母亲就要她学习古代贤女事迹,但林以宁不甘于像当时女子那样做纯粹的闺阁中人。她的志向,是以学习儒家经典为自己最大旨趣,“且愿为大

  • 唐玄宗妃子梅妃江采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江采萍

    在唐代的宫廷女子中,有名的才女不少,比如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上官婉儿等等。有一个叫江采萍的名字,大概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如果提起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其知名度则大大提升。江采萍(710年756年),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江采萍不仅貌美,且懂乐器、通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