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湘军将领李臣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湘军将领李臣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38 更新时间:2023/12/27 4:40:19

湘军将领李臣典,也许是史书中明文记载的因纵Yu过度而死的将领。

有句描绘湘军的戏言:曾国藩依靠曾国荃,曾国荃依仗李臣典。虽然有些夸张,但形象地体现了李臣典的作用和地位。

李臣典,湖南邵阳人。曾国藩奉命在湖南组织团练时,时年18岁的李臣典抛笔从军,起初跟随珍。王珍病死后,李臣典归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荃统领。

对湘军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曾国荃虽是书生出身,但在战场上完全是另一副模样:性格坚忍、毅力惊人,对敌人心狠手段、杀人不眨眼,对手下肆意纵容、军纪败坏。他打仗只看结果,至于手段丝毫不讲究;为了鼓励将士们的斗志,他规定破城之后随意烧杀抢掠3天,得来的战利品全归个人所有。

赤裸裸诱惑之下,曾国荃麾下的吉字营成了湘军中纪律最为败坏、但同时也是打仗最彪悍、战功最大的队伍。这里悍将如云,每位将士都如同亡命之徒,李臣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臣典是靠着勇猛和战功,才逐渐成了曾国荃旗下的头号悍将。

1856年3月,太平军攻占了江西重镇吉安;12月,曾国荃率军前来抢夺,他发挥自己“能耗”的风格,跟对方陷入了长期的城市攻防战,期间互有胜负。

1858年,湘军完成对吉安的合围,身在孤城中的太平军仍顽强奋战,湘军进展不顺,连曾国荃本人都挂了彩。吉字营上下气势低落、形势危急时,李臣典却愈战愈勇,他挺起长矛、喊叫着冲杀,战友们士气大振,打起精神奋勇作战。9月,湘军攻陷吉安,甚至还追杀到永丰、新淦。

曾国荃对李臣典的勇猛印象深刻,此战后,将其提拔为宝庆营守备。接下来的战斗中,李臣典经常充当吉字营的前锋。在攻占景德镇、浮梁的战役中,他都有上佳表现,并且在公元1860年因功晋升都司,赏赐花翎。

公元1860年开始的安庆之战,让李臣典扬名立万。

安庆是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南京)的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此战对双方的意义不言而喻。曾国藩采取围城打援之策,陆军曾国荃、水师杨岳斌负责围城,多隆阿、李续宜负责打援;而太平军一方面在城内顽抗,另一方面陆续从各地前来救援,双方围绕这一要地展开了为时一年的激战,战斗异常血腥残忍。

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李臣典表现突出:双方在菱湖激斗时,曾国荃受伤坠马、几乎落入敌手,李臣典出手相救才逃得一命;1861年,双方在安庆西门激战,而外围的太平天国的数万援军正猛攻清军防线,此时的曾国荃大军丝毫没有退路,可谓“不成功便成仁”。关键时刻,又是李臣典带头冲锋,清军一鼓作气攻下安庆。

战后,李臣典因战功晋升参将,赐号“刚勇巴图鲁”。所谓巴图鲁,是满语“英雄、勇士”的音译,成为清廷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

安庆之战后,还发生了一起臭名昭著的杀俘事件:当时投降的太平军共一万多人,曾国荃命令他们每100人为一批、轮流进屋领路费;实际上却埋伏了刀斧手,把这些人从后门押出去砍头,整整砍了一天一夜,才把这些战俘全部杀光。据称,替曾国荃想出这个损招的,正是李臣典。

1862年,曾国荃乘胜进攻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李臣典曾带队攻取丹阳镇、秣陵关。这一战,清军仍采取挖战壕围困的战法,但期间军中曾爆发疫情,数千将士病亡;同时,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趁机从城内杀出逼近清军营垒,双方爆发激战,连督战的曾国荃都被炮火击伤,又是李臣典竭力救了他一命。

随后,李臣典还及时察觉出太平军的声西击东之计,率军死守东垒,凭借此战功被加提督官衔。公元1863年,他夜袭雨花台石城,立下头功,被封河南归德镇总兵;随后又参与攻夺紫金山、连克多座敌垒。

1864年6月,天京攻防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伤亡惨烈,清军也呈现出疲惫之师的败相。李臣典主动向曾国荃提议:“如不能尽快攻克,将会日久生变。请在龙脖子开掘地道。”龙脖子,也就是今南京中山门至太平门之间的城墙。

李臣典率队日夜奋战15天挖掘地道,随后在地道中引爆炸弹,坚固的天京城墙终于被炸毁,李臣典带头率军杀入城内率军入城,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抢掠,曾经无比繁华的天京城沦为废墟。

李臣典作战勇猛,但缺点也很明显:嗜杀、贪财,而且极度好色。之前每攻下一座城池,他所统领队伍的残暴程度,即使在吉字营也无人能够望其项背。在攻下天京后,湘军疯狂奸淫掳掠,李臣典的行为更是令人咋舌:“李臣典连御十女,恃壮不休息”,以为自己身强力壮,期间不做休息,结果没多久就死于军中,时年27岁。

不久后,朝廷论功行赏,李臣典功列第一,受封一等子爵,赐黄马褂、双眼花翎。可惜这位仁兄已经化成了一缕幽魂,无福享受荣华富贵。

标签: 李臣典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西汉丞相公孙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公孙弘

    《资治通鉴》记载:前130年,汉武帝下诏,征召官吏百姓当中,能够明白当代事物、学过圣贤道术的人,由各县按次给予廪食,让他们和计簿使者一起前往朝廷,接受皇上的策问。所谓的计簿使者,就是各诸侯国每年派往京师向朝廷呈报各郡国簿册的使者。淄川人公孙弘出身平民,但很有学问,被征召到了朝廷。据史料记载,这个时

  • 如何评价昌平君芈启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芈启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时也成为世人们口中的“暴君”!秦始皇的一生对有些人来说做了太多的不该,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往往缺乏最简单的安全感,他一生没有立皇后,儿时的他不快乐,作为君主的他只有野心!当人们将眼球全部注视在秦始皇身上时,却忽

  • 如何评价东王杨秀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秀清

    有人说,清朝的“康乾盛世”,其实只是一个虚假的盛世。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乾隆统治时期,中国在世界之林中已经开始进入了落伍的大门,此时的世界正在处于产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于是,原本落后于中国的西方迅速起跑,迅速发展,一向在贸易上处于劣势的西方诸国

  • 三国曹魏将领徐晃生平介绍及评价 徐晃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晃

    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三国演义》)演义中,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竟然被一个小人物孟达一箭射杀。在演义中,孟达就是一个多次叛变,多次投敌之人。他先叛变刘璋,迎接刘备入川,后叛变刘备,投

  • 战国后期秦国名将蒙骜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骜

    战国末年,秦国傲视群雄,秦国名将更是层出不穷。白起、王翦、王龁,蒙骜等都立下赫赫战功。其中,王翦、王贲、王离是为三代猛将,以蒙骜、蒙武、蒙恬、蒙毅祖孙三代为代表的蒙氏一族,在秦国历史上与大秦同在。近期,历史剧《大秦赋》热播,蒙骜一家均有出场,他的两个孙子蒙恬和蒙毅成了嬴政的少年玩伴。蒙骜作为秦国的

  • 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潜

    吴潜是南宋时期的宰相,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县东乡云梯人,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辞海》说他“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表示忧虑”。这是对吴潜一生彪炳史册的闪光点而作的高度概括。吴潜他为人正直敢言,揭露奸臣,还主张抗元卫

  • 前秦苻登妻子毛皇后毛秋晴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毛皇后

    那爱上战场的毛皇后最终被俘虏,那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是跟上战场的男子一样为国捐躯,还是因美貌被人占为己有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虎父焉有犬女说起毛皇后,就要先说说他的父亲毛兴。毛家是氐族,也是地方豪强,跟随着前秦天王苻坚统一北方,氐族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毛家的地位也得到了

  • 三国曹魏大臣桓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桓范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ld

  • 曹魏大臣“智囊”桓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桓范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ld

  • 清朝复台名将施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简介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