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大臣桓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大臣桓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4 更新时间:2023/12/7 10:58:58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智囊”的桓范。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曹爽身边最强谋士桓范。

首先,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辅佐东汉丞相曹操。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桓范担任羽林左监,因为有才学,与王象等共撰《皇览》。魏明帝曹叡这位皇帝在位时,桓范任中领军、尚书。其中,就中领军这一官职,在三国时期主要负责执掌禁军。而这,应该也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桓范可以从曹魏都城洛阳成功逃走的重要原因,也即在曹魏禁军之中,存在桓范的门生故吏。

同时,对于桓范来说,还在担任中领军期间向魏明帝曹叡举荐徐宣道:“臣下听说帝王用人,根据不同的情况任用不同的人才;争夺天下的时候,以是否有谋略做先决条件;平定天下以后,以是否忠义做首要标准。因此晋文公采用狐偃的计策败楚人于城濮,却优先奖励了批评舅犯之策是‘竭泽而渔的雍季;高祖刘邦生前重用足智多谋的陈平,临死却把善后的事托付给周勃。我看尚书徐宣,品行忠厚,秉性刚直,清雅独立,不拘世俗,且刚劲坚强,有扶保社稷的大气节,历任州郡主官,在位时都很称职。如今朝廷仆射之职空缺,我觉得这个责任重大的关键职位,没有比徐宣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在桓范的建议下,曹叡便任命徐宣为左仆射。

后来,桓范晋升为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兵马。任内与徐州刺史邹岐有房屋纠纷,桓范意图用使持节的职权斩杀郑歧,被郑歧上奏告发而免官。后迁任兖州刺史又不得意。随后要迁任冀州牧,但桓范因为当时的镇北将军吕昭比他迟出仕,而他的职官却比自己高,桓范于是称病不上任。对此,在笔者看来,桓范显然是一个做事较真,脾气比较暴躁的人。在面对曹爽这位主公的时候,桓范更是敢于痛骂前者,这无疑是桓范性格特点的体现了。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日(239年1月22日),魏明帝曹叡病重,于是立曹芳为皇太子,当天,魏明帝病逝,曹芳即位,年仅八岁,尊魏明帝的皇后郭氏(明元皇后)为皇太后,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同年七月,曹芳开始亲临朝政,听取大臣奏事。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

正始年间,桓范被任命为大司农,以清廉节俭见称。辅政的大将军曹爽因为桓范是同乡,所以对他特别礼待,但两人的关系并不亲密。曹爽、曹羲兄弟屡次一起出游,桓范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曹爽说:“谁敢做这种事!”终究是始终不听劝告。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曹爽可以听从桓范的劝谏,那么,司马懿显然不会获得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机会。

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兵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太后诏命桓范行中领军事,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大军。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曹爽兄弟没有一个留在曹魏都城洛阳,这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

陈寿在《三国志 魏书九》中记载:及宣王起兵,闭城门,以范为晓事,乃指召之,欲使领中领军。范欲应召,而其子谏之,以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疑有顷,儿又促之。范欲去而司农丞吏皆止范。范不从,乃突出至平昌城门,城门已闭。门候司蕃,故范举吏也,范呼之,举手中版以示之,矫曰:“有诏召我,卿促开门!”蕃欲求见诏书,范呵之,言“卿非我故吏邪,何以敢尔?”乃开之。

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认为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在平昌门向由他举荐的门候司蕃讹称得到诏命而成功出城。当时,大司农桓范带着大司农印寻找曹爽。司马懿看到后对蒋济说:“智囊往矣。”蒋济则说:“曹爽对桓范内在疏远,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桓范的计策。”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桓范这位谋士,司马懿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将其称之为“智囊”。但是,在蒋济看来,虽然桓范是曹爽身边最强谋士,甚至可以和诸葛亮、郭嘉、荀彧等人相提并论。但是,曹爽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因为他贪图富贵,显然不会采纳桓范的计策。至于桓范的计策,就是力劝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此继续和司马懿相抗衡。

最后,桓范见曹爽兄弟后,劝他们带着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为号召,要求天下各地的武将支援,从而与司马懿对抗;又以大司农印绶担保不会缺粮。但是,曹爽兄弟都不能下决定,一晚后曹爽更决心要罢官投降,以为顺从地交出权力还可以继续富裕奢华的侯爵生活,保存家族。得知曹爽的决定后,桓范见此大哭着说:“曹子丹(曹真)大英雄。可他现在这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那会料想今天因为你们的原因使我灭族!”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曹爽放弃抵抗的那一刻,桓范就已经预料到曹爽和自己的结局了。

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等人既被罢免,皇帝曹芳于是让桓范跟随回宫。到洛水浮桥北,桓范望见司马懿,于是下车叩头,但却一言不发。司马懿大声叫桓范说:“桓大夫这是干什么!”车驾入宫,朝廷下诏让桓范官复原职。桓范到宫廷递上奏表谢恩,等待任命书。此时司蕃自己到了官署自首,供出桓范曾在出城时说司马懿谋反的事。

司马懿于是非常生气地说:“诬告他人谋反,依律该怎么处罚?”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而送交廷尉,与曹爽等人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诛杀桓范,显然是为了斩草除根,避免曹爽及其党羽死灰复燃,从而巩固自己对于曹魏大权的掌握。此外,桓范颇有文才,著有《世要论》(《桓范新书》)。善于画画,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对桓范的画作评价较高。

标签: 桓范

更多文章

  • 曹魏大臣“智囊”桓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桓范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ld

  • 清朝复台名将施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简介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

  • 东吴孙权长子皇太子孙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登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他生母地位卑贱,所以是正室徐夫人将他抚养长大的。孙权封吴王时就对孙登就极为重视,不仅选取优秀的士人作为他的宾友,还召集大将军的儿子们进宫为孙登讲读诗书,还一起练习骑马射猎。曹丕还曾几次派人索要孙登当人质,都被孙权回绝了。孙权一直很重视孙登的教育,更是专门托人教授他汉代历史。孙登当

  • 夏朝君主姒槐生平介绍及评价 姒槐的政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姒槐

    姒槐,姓姒,名槐,又名芬,又称芬发、后芬、祖武、帝魁、帝槐。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任王。姒槐的祖父是夏王朝八任王姒少康,父亲是九任王姒杼。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姒槐于少康二十四年(癸卯,前1938)出生在夏旧都斟寻。公元前1915年,他的父亲姒杼在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即帝位,

  • 夏朝君主姒扃生平介绍及评价 姒扃的政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姒扃

    夏王姒扃,姓姒,名扃,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四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一任王姒芒,父亲是十二任王姒泄,十三任王姒不降是他的长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姒扃是十二任帝姒泄最小的儿子,于帝泄二十五年(癸卯,前1818)出生在王都老邱。他还在吃奶的时候父亲就得急症而死,他是在长兄姒不降

  •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桀

    夏王姒履癸。姓姒,名履癸,又名癸,亦称桀、夏桀、帝桀。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九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七任王姒皋,父亲是十八任王姒发。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姒履癸于帝皋六年(庚午,前1671)出生在夏都西河王宫,他的母亲是姒发的元妃,因此他被立为王太子,成为天子的合法继承人。公元

  •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庞煖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煖

    大型历史剧《大秦赋》自上线以来,口碑不一,但从场景、道具方面来看,这部剧还是值得一赞的。据悉,剧组先后搭建了1000多个不同的场景,试图为观众展现最贴近史实的画面。在《大秦赋》第一集中,赵国城墙上站着一位老将军,此人指挥赵国将士抵御秦将王龁的进攻,颇有老当益壮之感。这位老将军虽然只有几秒钟的镜头,

  •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泌

    熟的中华文明,繁育了灿若繁星的大神群体。但受制于人性及制度的局限,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史,能够同时实现建功立业 、安身立命这两大人生目标的,可谓凤毛麟角;功高震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两大铁律毁掉了无数才华横溢、功勋赫赫的人才。那么,有没有靠本事吃饭、不溜须拍马,却能兼顾立业、立命两大课题的人才

  •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令娴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往往就会得出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的结论。典型例子就是对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的评价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不知廉耻,也有人说她至情至性。如此矛盾的评价为何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呢?这一切就

  • 三国东吴宗室孙虑:16岁封侯18岁封镇国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虑

    孙虑生于213年,他是孙权的次子。孙虑自幼机敏聪慧、多才多艺,因此深得孙权的喜爱和器重。228年,年仅16岁的孙虑被孙权封为建昌侯,封地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一带。孙虑不仅有智慧,而且善听劝告。他喜爱斗鸭,在正厅门口做了一个斗鸭栏,陆逊当时看到便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