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杨国忠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朝宰相杨国忠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3/12/7 6:52:29

杨国忠(?756年7月15日),本名杨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代宰相、权臣。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番将安禄山、史思明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发动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年(756年),杨国忠随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

祸乱朝政

杨国忠执政期间,两次发动了征南诏的战争,由于杨国忠使用无能的将领征南诏,以及士兵深入南诏水土不服遭遇瘴疠,而先后失败。

天宝十载(751年),鲜于仲通率军攻打南诏,遭遇失败。南诏投靠吐蕃。写史的人因为极端厌恶杨国忠而夸大了唐朝的损失。鲜于仲通征南诏时只用了剑南的军队,还没有从外敌调兵。根据《资治通鉴》《新唐书》记载,在征南诏之前,唐朝在剑南只有三万军队。而且还要留兵驻守。鲜于仲通用的军队远少于3万人,损失也远少于3万人。却被写史的人夸大成了损失六万人。

鲜于仲通失败之后,杨国忠下令从两京及河南北募兵去征南诏。人们听说云南多瘴疠、在交战之前就会因为瘴疠死十分之八、九,所以没人愿意应募。杨国忠就派御史捕人强制送到军所。早在征南诏之前,唐朝的精锐部队、精兵猛将早就集中在西北的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这些地方,而剑南没有唐朝精锐部队,两京及河南北无武备,几乎没有军队。在鲜于仲通失败之后,杨国忠从两京及河南北征募的是一些缺乏战斗力的平民组成军队,由李宓率领去征南诏。

李宓率领唐军征南诏,到达南诏首都太和城外。南诏闭壁不战。李宓军队粮尽,士兵水土不服,士兵因为瘴疠与饥饿而死的达到了十分之七八,李宓率军返回途中被南诏追击,李宓率领的军队全军覆没。此战唐朝的损失也被严重夸大。李宓征南诏只有一次。高适李云南征蛮诗》记载李宓在征南诏之后返回了长安,“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但是写史的人因为极端厌恶杨国忠而夸大了唐朝的损失,把李宓写成了死在南诏,并且严重夸大了唐朝损失的人数,将损失人数夸大为七万、十万等多种说法。甚至把鲜于仲通与李宓的损失加起来并且夸大到接近二十万人,但是实际唐朝损失人数远少于此数。

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而且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唐军深入南诏,并且给南诏造成很大破坏,云南自曲、靖二州以下东爨居地被唐兵破坏。

杨国忠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让文部选官不论贤不贤,年头多的就留下来,按照资历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惯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书,选官应交给侍郎以下的官员办理,规定的手续十分严格,须经三注三唱,反复进行,从春至夏才能完成。杨国忠却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预先定好名单,然后把左相陈希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读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当全部结束之后,杨国忠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左相和给事中都在座,就算经过门下省了。”于是,选官大权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人垄断。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选官质量下降。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杨国忠迎合和满足了一些人的权欲,因而颇得众誉。为此,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杨国忠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天宝十二载(753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玄宗担心会伤害庄稼,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真、以后,扶风太守房(王官)奏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人物评价

杨国忠专权误国,积怨太深,终被乱刀砍死,实为罪有应得。但是客观来看,在他执政期间,虽然国事日非,但朝中未出现李林甫妒贤嫉能、诛逐大臣时的那种恐怖动荡局面,而在一时间内还曾搜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颇得众誉。杨国忠独揽大权,外戚跋扈,民怨沸腾,终不可收拾,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他作为宰相,自是难辞其咎。但是,早在李林甫执政期间,唐王朝就已经显露出趋向没落的种种迹象,只是到了杨国忠执政时来个总爆发而已。

标签: 杨国忠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明朝将领李景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景隆

    朱棣能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当然有他自己雄才伟略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忽略他的对手实在太草包了,尤其是李景隆,简直是拱手把好兄弟朱允炆的江山送给了朱棣。李景隆是大明开国六公之一的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袭爵成为曹国公,从小就备受朱元璋喜爱,由于和朱允炆是同辈,所以两人相近,朱允炆登基之后成为其

  • 西夏西夏梁太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梁太后

    梁太后是西夏惠宗李秉常的生母。惠宗之父毅宗在壮年时就死了,年仅七岁的惠宗继承了父位,由其母梁太后代管国事。梁太后掌权的时候,独断专行,铲除异己,软禁惠宗;当宋军大兵压境之时,她从容指挥,击败宋军,体现了过人的才智。后来面对摇摇欲坠的政权,她出于无奈,只得让惠宗复位,但是仍然不愿将实权拱手相让。西夏

  • 东吴丞相名将陆逊生平介绍及评价 陆逊为何被孙权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逊

    相信大家有应该都知道,对于这个孙权和陆逊,他们两个人都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人物,孙权就不说了,毕竟是吴国的皇帝,至于陆逊是吴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两个人对吴国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最后,为什么孙权要逼死陆逊呢?他们之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首先,公

  • 如何客观评价清朝高级宫女苏麻喇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她历经四朝,曾亲身参与过许多历史事件。她虽身为侍女,却与清室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康熙的启蒙教师,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当她以九旬高龄逝世时,整个皇室为之哀痛。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康熙的一生尤其是前半生中,有两个女

  • 北魏孝文帝皇后冯媛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冯媛

    北魏孝文帝一生共有两位皇后,都姓冯。第一位皇后叫冯媛,本来可以皇后的位置就是她的,可惜她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不说普通话,也就是汉语。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事情是这样的,公元490年,孝文帝23岁,他开始全面推行改革:一是迁都洛阳,二是禁止胡服,三是语正中原,四是&ld

  • 羊献容是怎么被立为皇后的?羊献容又是如何评价晋惠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羊献容

    魏晋最重门第,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泰山羊氏、晋陵杜氏、清河崔氏、琅琊诸葛氏、阳夏谢氏……都是门庭显赫,她正好是泰山南城人。可惜,门第高贵的她好嫁不嫁,嫁给晋惠帝司马衷,就是问“穷人没有饭吃为何不吃肉羹”的白痴皇帝。前皇后贾南风,就是那个丑陋而凶狠

  • 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贺

    中国历史上被废的皇帝有很多,比如说西汉第三位皇帝,假装是后张嫣所出,实乃汉惠帝跟其他宫人诞下的前少帝刘恭;再比如说王莽篡位后被废掉的西汉末帝孺子婴等等,没有四五十也有三四十。但这些皇帝好歹都能有个稍微体面点的称号(虽然并没有特别体面就是了),唯独这个刘贺,比商纣王、周厉王、周幽王这些称号更加不堪,

  • 如何客观评价商朝由昏变明的国王太甲?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甲

    “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昏君,是对古代荒淫无道君王或者王侯的一种统称,历史上最著名的昏君有两位,一位是商纣王,一位是秦二世,大商将近600年的基业在商纣王手中毁灭,不过后来商纣王也稍微洗白过一点;但秦二世就洗不白了,父亲秦始皇亲手打下天下,形成大

  • 东汉末扬州刺史刘馥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馥

    由于“大魏吴王孙十万(孙权)”的“精彩战绩”,很多曹魏名将和名臣如今在网上都有了外号,比如“张八百(张辽)”、“文睡觉(文聘)”、“满数十(满宠)”等等。而其中侮辱性最强的外号当

  • 清朝大臣陈廷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廷敬

    陈廷敬生于崇祯十二年也就是1639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兵入关后,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上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于是朝廷给他加上“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