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魏国君主魏惠王魏罃生平介绍及评价

战国时期魏国君主魏惠王魏罃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22 更新时间:2024/1/19 13:47:05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

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1]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2]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

惠王三十六年(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

魏惠王魏罃即位时,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有着魏文侯开创的百年基业,和魏武侯南征北战打下的声望,可以说正是魏惠王大展身手,一图天下的宏伟壮志。然而可惜的是,魏国没有进一步统领三晋,横扫天下,反而在兴起的秦、齐等国夹击中不断惨败,领地被一次又一次蚕食鲸吞。在魏惠王的带领下,魏国国力不断走下坡路,“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而到了他死后,魏国已经无力阻挡大秦的东出之势了。明明是一手好牌,为什么被魏惠王打得稀烂?

一、国虽强盛,好战必亡

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文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重用李悝变法,武有吴起数败秦国,他还亲自拜当时的大儒子夏为师,子夏做了所谓的“帝王师”,亲自坐镇西河,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边地诸侯国的怀化作用十分显著,还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更加吸引了天下名士,成为了他们理想的效力国家。然而在魏武侯的手下,魏国虽然武力强盛,但明显已经不复战国“小霸”了,因为用人不当,任人唯贵,导致魏武侯时期魏国人才大量流失,这也给魏惠王开了个不好的头。

最为危险的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的大量用兵,魏武侯虽然在作战指挥上与其父魏武侯不相上下,甚至在南征北战中打赢不少漂亮仗,但他很显然小看了三晋中赵国的野心,在不断摩擦中矛盾升级,曾经牢不可破的三晋同盟瓦解,魏国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而到了魏惠王时期,虽然有名将庞涓,但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不仅损失了庞涓,可以说军事实力彻底衰落,曾经名动天下的魏武卒已损耗殆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此外魏国还因为几次军事行动交恶韩赵,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的结局可想而知。

二、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造成魏国在后来一败涂地的最大原因便是人才的流失,而这些人在日后为他国高官时,都不小地“坑”了祖国一把。首当其冲的便是著名军事家吴起了,吴起是魏文侯在位时最为倚重的将军,他曾是魏国攻占秦西河之地的最大功臣,也是魏武卒的灵魂人物,魏武侯在位后也任用吴起进行变法。但魏武侯御人无道,猜忌逼走了吴起,而在之后也遭到了报应,“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变强的楚军与赵国联军大败魏军。

而魏惠王时期放跑的人才就更多了,孙膑两度击败庞涓,尤其是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严重受到削弱,从头号强国沦为二流强国,而魏国称霸中原百余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魏惠王第二个放跑的便是家喻户晓的商鞅,直接给魏国树立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强敌,在商鞅的带领下,秦国逐渐强大,并一次次挑战邻居魏国,终于在秦孝公二十一年(前341),“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而魏惠王还错过了日后仅凭两瓣薄唇就能搅动天下的张仪,张仪也是对付魏国最狠的,在魏国为相也不过是想要“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施展强秦而弱诸侯的连横策略,魏国在人才的不断流失中越来越弱,与强秦形成鲜明对比。

三、朝秦暮楚,树敌甚多

魏文侯之后,魏文侯和魏惠王的对外政策都不太行,甚至把魏王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赵魏韩三晋乱战中,魏国的霸权不断受到曾经的盟友挑战,这也给了秦、齐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在流亡三十年的秦献公回到秦国后,用从魏国那里学来的变法知识进行改革后,对魏国发起挑战,分别在秦献公十九年(前366)秦军在洛阴打败韩、魏军队;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与魏战于石门,大败魏军。而齐国也不满魏国的压制,以以大国的身份,拉拢、胁制周围的一些中小国家,结成与魏国作对的集团,对魏国的霸业发起竞争。

西方的秦国日益强大,魏惠王不得不采取防守政策,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魏惠王还积极寻找同盟,调整同秦国的关系,拉拢赵、韩再次组成三晋同盟。通过逢泽之会,魏惠王明面上延续了霸权,但这不过是商鞅认为此时的秦国不敌魏国,用“尊王”的方法来麻痹魏惠王。很显然魏惠王特别喜欢这种“面子工程”,居然前后进行了四次“称王群聊”,逢泽之会,得罪了韩国齐国;徐州相王,算是扯下周天子最后的“颜面”,也是一次对各路诸侯的冲击,“徐州一会,实当时诸侯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同时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秦、魏、韩三国相王,魏惠王和韩宣王被迫给秦惠文王驾车牵马;五国相王,魏国再次引来秦、齐两国的敌视。

在之后的合纵连横之争中,“犀首”公孙衍想要联合三晋与燕、中山国来抵御大国的进攻,但面对第一个来挑战的楚国就败了,魏惠王因此改用张仪的连横政策,即“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然而魏惠王和张仪各自心怀鬼胎,魏惠王用张仪为相不过是想要利用秦国的力量对抗齐、楚的压力,而张仪则是“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是要魏国投靠秦国,魏惠王肯定不想屈于秦王之下,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逐张仪,复用公孙衍,这种忽纵忽横的态度,被列国耻笑。

魏惠王把魏国事业再次推向顶峰,但不过是空中楼阁,看上去光鲜亮丽,而没有强大的硬实力做支撑,最终会被粉碎。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魏惠王想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实力,反而是处处想要空手套白狼,甚至卑躬屈膝,只为得到齐、楚等国的“声援”,很显然,他自认为做得很好的美梦被秦惠文王、张仪、樗里疾等人无情打破,在魏武卒凋零、人才不复繁盛的魏国、列强光喊口号不行动下,魏惠王只得以土贿秦,亲自为后辈套上窒息的绳索。

标签: 魏惠王魏罃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逊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一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明朝肃孝杭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肃孝杭皇后为何没入正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肃孝杭皇后

    肃孝杭皇后,在历史上算的上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了。她也是明代宗的第二位皇后。都说幸福的人,脸上表现出来的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福,各有各的样子。历史上大部分悲催的皇后,都是不得盛宠,整日孤寂。慢慢在后宫中老去,死去。肃孝杭皇后和别人不一样!一、肃孝杭1、悲情皇后肃孝杭皇后在生前也一直没有得到丈夫的宠爱。生

  • 三国蜀汉重臣诸葛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丞相诸葛亮之子。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蜀,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

  • 春秋首霸齐国国君齐桓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一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名小白。僖公之子,襄公之弟。为公子时因见内乱,离齐至莒(今山东莒县)。襄公被杀,齐之大夫迎立为君。即位后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国势强盛。桓公七年(前679)于鄄(今山东鄄城北)之会始称霸诸侯,奉行“尊王攘夷”

  • 春秋霸主晋国国君晋文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晋朝国君,生卒与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8年父亲是晋献公,姓姬,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因受迫害而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l

  • 春秋霸主秦国国君秦穆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姓嬴,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公元前659年一前621年在位,长达39年。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原来是一个小国,地处西面,与戎、狄为邻。进入春秋后,秦国逐渐强盛起来,扩大了疆土和势力,但与中原诸国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秦穆公即位后,奋发

  • 春秋霸主楚国国君楚庄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

  • 春秋霸主宋国国君宋襄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襄公

    宋襄公(?-公元前637年),子姓,宋氏,名兹甫,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个儿子,宋成公的父亲。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早期经历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的次子

  • 春秋霸主越国国君越王勾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勾践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姓姒,氏越,名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放归返国,忍辱负重,任用贤臣范蠡、文种,繁息人口,发展生产,重建武装,使越国国力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482年,

  • 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阖闾

    吴王阖闾(前537年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率兵伐楚阖闾原称公子光,是吴王诸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