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晋名将荆州牧杜预生平介绍及评价

西晋名将荆州牧杜预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63 更新时间:2023/12/20 17:15:29

"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

文庙和武庙是历代中国王朝为纪念对社稷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而建立起来的纪念场所,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和武将们追求的最高精神归宿。最先进入文庙包括孔子孟子、孔子徒弟中颜渊为首的"十哲"等,能够进入文庙是历代文人的最高荣誉。武庙中配享的有姜子牙张良白起韩信、关云长等人,能够进武庙也是历代名将奋斗的最高目标。

按照这样高的规格,只要能进一个庙就已算得上是古代历史上的巨擘,而同时能配享两个庙的,史上则少之又少,迄今为止,只有一人,他就是晋朝的名臣杜预。那么,为什么在今人看来并不是特别出名的杜预,能够同时进入文武二庙,他又做出过哪些卓著的贡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生名门,文武双全。

杜预在三国时期不是特别有名,后世对这个人的关注得也不是特别多,可以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伟人。在三国鼎立的后期,实力最强的曹魏政权被司马昭所掌控,因此开始了天下一统的征程,而此时的杜预开始崭露头角。

他祖上三代都在朝堂为官,但他并非是普通官宦之后,有自己的学识和远见。其祖父杜畿曹魏时期有名的文臣,曾任河东太守之职位,然而因其作为一名汉朝旧臣,且与荀彧等同僚关系密切,所以,在朝堂上,并未与曹操走得很近,也没有得到重任。到曹丕执政时期,被用,并委以重任,曾担任尚书之职,在任期间曾为曹丕屡立大功,他死后,曹丕追封他太仆,谥号"戴侯"。

杜预父亲叫杜恕,在曹丕执政期间一直未当官,直至明帝曹叡执政时才出仕。当时杜恕性格十分正直、忠肝义胆,和朝堂上的重臣没有处理好关系,最后被人诬陷,在发配的路上病死。杜预出仕实在司马昭执政时期,他当时的出色才干被朝堂的当权者所看中,并在后来娶了司马昭之妹为妻,从而成为司马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可谓是文武双全,先后深度参与了平蜀、灭吴等重要战役,此外,在救灾、治水等民生工程方面也斐然。

力主灭吴,统一天下。

公元278年冬,杜预开始担任荆州都督,管理地方军事,通过他长期细致的军情探查和调研分析,他得出一个结论:东吴政权已经出现衰败之相,变得不堪一击,而此时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于是杜预立即汇报司马炎,晓以利弊,结果司马炎却瞻前顾后,被朝中大臣反对后,更加犹豫不定,因为大多数人看来,在东吴境内几乎所有的平民和大族都是拥戴孙氏政权的,他们也已经掌管江东有数十年之久了。

然而,就在此时,唯一可以委以征战大任的荆州前敌主帅羊祜突然病危,临终前向司马炎推荐可以接替他的人就是杜预。司马炎再三考虑后,终于决定把主帅的位子交给杜预。公元279年,杜预手握着20万的军队大权,开始谋划讨伐东吴的计划,进军策略方面,他经过思考决定分六路开赴,水路和陆路同时出兵,相互配合,其中由琅琊王司马伷任东路军统领,豫州刺史王戎任中路军统领,胡奋任南路军统领。

此后又经过了一年多备战和操练,终于在公元280年,晋军在杜预的号令下,一路南下攻伐东吴、势如不可当,而东吴军队却一路吃败仗,最后终以东吴战败被灭而告终。灭吴之战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最终结束了长期以来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当时晋朝一统天下的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西晋灭吴、统一中原之后,杜预也因此被封为当阳县侯。

济民有方,政绩斐然。

杜预除了在晋朝一统天下方面武功卓著,在文治方面的政绩也毫不逊色。公元278年秋,兖豫各州郡暴雨连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洪涝灾害,晋武帝多次向朝堂问对策,杜预曾经两次向武帝上书其抗灾计划(其奏章记录于晋书中)。他经过对灾情细致的调研,对灾害原因进行深刻地分析,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能够解决危机的救灾对策。

在奏章他认为,造成灾害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水利设施(陂堨)年久失修、粗放滥垦和火耕水耨等原因造成的,他还建议将政府管理的不耕的种牛租给灾民。他还对政府办事低效的情况进行了剖析,甚至批评个别部门、官员相互推诿扯皮,彼此争利,导致很多赈灾救灾的工作无法有效实施。他的这些中肯的建议得到了司马炎重视和肯定,最后得以付诸实施,取得了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

此外,他又被派去镇守襄阳。在任职期间他一方面始终不忘增加国防力量,加强对军队的规范管理和训练,为社会安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他还注重兴修水利,不仅修整可利用的历代旧河渠,还把、的水源引入农田,惠及周边一万顷农田。另外,他又组织开凿从仰口至巴陵的一万里的运河,打通夏水、沅水和湘水,不仅改造荆州地区的漕运,还解决长江每年的泄洪难题。他也因心中有民、政绩斐然,被当地百姓称为"杜父"。

结语:

纵观杜预一生的贡献,可以用文韬武略这样来评价。首先出身名臣之家,具有渊博的学识和远大的理想,入仕后观察细微,抓住东吴衰败的迹象,主导并实施了灭吴的计划,最终推动了天下一统之局面。在文治方面,曾提出有效的救灾方略被当政者采纳,后期治理荆州的水利,利民于后世,被百姓拥戴为"杜父"。然而,这样的功绩却一直保持低调而不为后人所周知,这也值得今人深思。

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方面启示:第一、要善于观察与研究,择机而动。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杜预的洞察和远见,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调研和分析后得出的,同时一定要抓住重大事件的机遇,坚持到底才能有所作为。第二、要始终心系于民,谋长远之利。杜预能够配享二庙,与其始终心怀后世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工作组织的日常管理中,要始终坚持利他原则,尽量关照每个人的诉求。

标签: 杜预

更多文章

  • 曹操早期谋士戏志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戏志

    说到三国时期曹操,就不得不说他手下的谋士,最出名的谋士分别是: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他们出谋献策,帮助曹操南征北战最后统一北方。其实,曹操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谋士,他的才智堪比鬼才郭嘉,曹操对他非常器重。荀彧在推荐郭嘉给曹操之前,就把他推荐给曹操,他就是戏志才,有人说:“戏志才不死

  • 明世宗朱厚熜妃嫔郑贤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贤妃

    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没有子嗣继承皇位,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就把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推上了皇位。明世宗登基后,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此时的他还是一位明君,后来因为宠信奸佞导致国家飘摇混乱。作为皇帝,为了皇家开枝散叶,嘉靖帝由原本的后妃三人增加到最后

  • 明朝开国名将耿炳文生平介绍及评价 耿炳文战绩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耿炳文

    前言:耿炳文,濠人(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老乡。其父父耿君用是跟随朱元璋渡江的元老,在对抗张士诚所部时不幸战殁。时年23岁的耿炳文挺身而出,率领父亲的老部下一举攻克长兴。长兴占据太湖口的位置,与广德、宣城、歙县接壤,可谓“江浙门户”。朱元璋在得到长兴之后大喜过望,在其地设立永

  • 明朝宗室汉王朱高煦生平介绍及评价 朱高煦为何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高煦

    前言: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当朝太师、英国公张辅府邸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汉王朱高煦的亲信枚青。仁宗皇帝朱高炽驾崩刚满一年,这位当年夺嫡的关键人物为何突然派人找上自己,张辅不禁心下犯起嘀咕。早在在靖难之时,汉王和张辅的父亲张玉之间就是同志加战友的关系。张玉战死之后,朱高煦和张辅之间依然革命友谊

  • 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王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皇后

    提起唐玄宗,想必杨玉环杨贵妃第一时间就跳入你的脑海里,再稍微有点了解的,还能知道在杨玉环之前,唐玄宗有另一位宠妃武惠妃。可却比较少人关注到,其实早年间,唐玄宗是有一位与他同甘共苦的原配妻子王氏王皇后(下称王皇后),只不过,后来,她被唐玄宗亲手废黜了。出身大族 相识于微时在关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王皇后家世

  • 清朝重臣索额图生平介绍及评价 索额图为何是清朝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1636年-1703年),号愚庵[1],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庶子),孝诚仁皇后叔父,清代康熙年间重臣,权臣。[2-4]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1701年),索额图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

  • 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634年-663年),唐太宗最幼女,[1-3]母文德皇后长孙氏。[4]生于贞观八年(634年),贞观十六年(642年)八月二十日,封衡山郡公主得实封又増赋。[5]贞观十七年(643年),许配魏征长子魏叔玉。同年,婚事取消。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二月六日下嫁长孙诠(也作铨),因太宗于五月去

  •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3]-1151年9月15日[3-4]),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5],南宋名将、词人,民族英雄[6],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

  • 清朝妃子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后宫之中,总是会上演着妃嫔们为了能够获得皇帝更多的宠爱以及获得更高的地位,整日勾心斗角,互相算计的桥段。此外为了妃嫔们为了能够稳住自己在后宫之中的地位,都会希望自己可以怀上身孕,并且成功生下皇子,也就是那四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词语,“母凭子贵”。所以那些身处

  • 清朝妃子淑慎皇贵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淑慎皇贵妃

    在人们的印象里,慈禧可以说是一个阴狠毒辣的女人,不仅对其他妃嫔如此,对自己儿媳更是百般刁难。不过,有一个女人却令慈禧十分喜爱,慈禧让其享受贵妃待遇,还将其册封为皇贵妃,死后丧礼更是十分隆重,这个女人便是淑慎皇贵妃。淑慎皇贵妃出自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满洲有四大家族,其中有一个便是镶黄旗富察氏,这支富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