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末义军领袖吴王张士诚生平介绍及评价

元末义军领袖吴王张士诚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21 更新时间:2024/1/11 8:45:35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1]),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白驹场亭人。[2]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 自缢死。[3]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高邮,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天祐。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

朱元璋曾经抓住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想通过留住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可是张士德却派人偷偷地给张士诚送信,叫他投降元朝。于是张士诚就决定请求向元军投降。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睦迩将此事报告给朝廷,元朝廷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按级别封了官。后来张士德被押送到金陵(南京),然后他就拒绝进食,最后饿死。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又自立为吴王,尊他的母亲曹氏为王太妃,按照王的身份地位设置属官,在城里另外建造了府第。他让弟弟张士信为浙江行省左丞相,把勾结他袭击杨完者的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睦迩囚禁在嘉兴,而且元朝廷来要粮食他们也不给了。他手下有个参军叫俞思齐,字中孚,泰州人,劝谏张士诚说:“过去我们是‘贼的身份,当然可以不给大都送粮,现在是元朝的臣子,怎么可以不进贡粮食呢?”张士诚大怒,去推桌案,结果扑倒在地。俞思齐看劝不动他,就装病逃走了。

那时,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南到绍兴,北超过徐州,到达济宁的金沟,西边占据汝宁府(河南汝南县)、颍州(安徽阜阳)、濠州(安徽凤阳东北)、泗州(江苏盱眙),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带甲的将士数十万。以弟弟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为心腹,以左丞徐义、李伯升、吕珍为爪牙,以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人为智囊团,以元朝的学士陈基、右丞饶介掌管秘书工作。他还喜欢招揽宾客,所赠送的车马、居室、家具之类很多。那些侨居在杭州和当地贫穷无依靠的人都争着来投靠他。

占据吴地(今江苏南部地区)以后,这一带很多年都没有战事了,因此人口多,经济也很繁盛,张士诚就逐渐变得奢侈、骄纵起来,不想过问政务。他的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更是贪婪敛财,金玉珍宝和古代的书法名画,都是堆满了屋子,天天唱歌跳舞使自己高兴。他手下的将帅们也拖拖拉拉不肯服从命令,每当有战斗,都在那儿装病,索要大量的田宅、封赏高官,然后才肯出兵打仗。刚到军中,就拉来大量的丫环、小妾、乐器,在前线吹拉弹唱,或者就招揽那些能说会道的游谈之士,赌博、踢球,都不把军务放在心上,到打了败仗、失去了地盘,张士诚也一概不去过问。过后不久,还是让他们领兵打仗。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兵,集中主力消灭张士诚。朱元璋之前召开了军事会议:徐达、常遇春等人都觉得应该先进攻平江,但是朱元璋这一次向众人展现了他天才军事家的天赋,他认为平江城城台坚固,如果先攻取平江,其他地区的援兵会过来合围他们;如果先进攻其他地区,张士诚还是会坐视不理。这次呀,朱元璋又是对的。徐达和常遇春没有让他失望,平江附近的城池全部都被攻克了,就只剩下平江一座孤城了。平江号称当年的第一坚城,而昔日的张士诚在这个地方看着陈友谅死去,今日只能看着自己的地盘一点点被蚕食,即便如此,当时的他也只是做了一件事:修城。张士诚的确是一个守城的好帮手,当年的元朝派百万大军进攻他那一个小小的高邮也是依然难以攻破,所以他对于平江防守战很有信心,而且他也知道,如果平江失守,他将无处可去。

平江一共八个门,张士诚把他们都修得很坚固,但是在朱元璋眼里,这是一个必须要打下来的地方,所以朱元璋把自己所有的军队合计二十万全部都带来了这里。这个时候的朱元璋部下问他应该主攻哪个门,大喝道:“几十万大军还要主攻哪个门吗?都给我往死里打。”张士诚依然很顽强,顽强坚守了八个月。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张士诚见城中粮余渐尽,他又是厚道好人,干不出杀人为食的恶事,便率绰号“十条龙”的上万亲军冒险突围。出城后,望见城左西吴兵队阵严整,心虚不敢犯,便转至舟门,向常遇春营垒杀来。这下可是遇到了煞星,常遇春有勇有谋,百战良将,挥兵直前,与东吴兵激烈厮杀。同时,他又指挥善舞双刀的猛将王弼从另路绕出,夹击东吴兵,把张士诚万余扈卫精兵皆挤逼于沙盆潭中,杀掉十分之三,溺死十分之七,张士诚本人马惊堕水,几乎被淹死。亲兵冒死把他救起,扛在肩上逃回城中。

过了十来天,缓过劲来,张士诚咬咬牙,又亲自率兵从胥门突出。出于玩命心理,张士诚军勇锐不可当,打得正面拦击的常遇春部招架不住。如此天致良机,本来能突围,站在城头上的张士诚弟弟张士信不知是坏了哪根神经,大呼:“军士打累了,可以歇兵”,马上鸣金收兵。张士诚等人愣怔之余,常遇春缓过神又杀过来,把东吴兵打得大败。形势如此危急,张士信毫不知愁,大张旗鼓在城楼上与亲信左右饮美酒、食佳肴。此时,仆从向他进献一个大水蜜桃,张士信刚张嘴要吃,忽然城下发巨炮,恰恰打中张士信,于是这位爷与蜜桃一起四溅飞迸。兵败弟死,张士诚依旧很顽强,指挥城中兵民抵抗,杀伤不少朱元璋的兵马。

到了九月,徐达展开总攻,百道攻城,东吴军终于不支,平城陷落。张士诚在府邸中闻城溃,对其妻刘氏说:“我兵败且死,你怎么办?”刘氏冷静答道:“君勿忧,妾必不负君。”言毕,她怀抱两个幼子,在齐云楼下积柴薪,与张士诚诸妾登楼,自缢前令人纵火焚楼。张士诚望着齐云楼的大火,也准备上吊自杀。张士诚大将赵世雄忙上前解救,无奈之下弃城投降。朱元璋没有杀降的习惯,照说张士诚完全可以在朱元璋的照顾下舒舒服服地过完余生,可他抵达南京的当晚,就趁人不备,自缢身亡,终年47岁。

标签: 张士诚

更多文章

  • 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琦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1]),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rdq

  • 蜀汉张飞之子张绍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绍

    张绍(?-?),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车骑将军张飞次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禅在位时期,官拜侍中、尚书仆射,继承西乡侯爵位。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皇帝刘禅与张绍等蜀汉公卿入洛阳,曹魏册封张绍为列侯。人物生平张绍兄长张苞早年去世,

  • 蜀汉将领李恢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恢

    李恢,又名李德昂,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一大谋士与将士。公元213年,李恢在董和的推荐下去州府任职,而当时正值刘备率兵攻打成都,李恢路过的时候,正好得知刘备率兵在前方,便改变初衷,前往刘备处投奔。一路抵达绵竹,李恢利用自己的智谋顺利的见到了刘备,并且成功引起了刘备的惜才之心,成为了大军中的一员,与刘备

  •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末代皇后张丽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丽华

    我们都知道古代对于绝世美女的称赞,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但是,太过美貌的女子却总被人称为红颜祸水。南陈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就被冠上了祸水的名号,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却最终因为长得太漂亮而被人所杀。关于张丽华的美貌,我们可以从清人褚人获所著的《隋唐演义》中了解一二,这里写到:&ldquo

  • 北宋两度被废的孟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皇后

    提起孟皇后,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提起赵构,大家就应该记得了。“靖康之耻”后,身为宋徽宗第九子的赵构,本来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然而他却顺利登上皇位,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这一切离不开跟他关系甚远又彼此密切联系的一个女人:孟皇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孟皇后:一个被赵宋王朝

  • 中国古代唯一与皇帝修成“金婚”的皇后吴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古代

    公元1115年,吴氏出生于北宋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按照宋朝皇室的嫁娶规定,吴氏本来与赵构是不可能扯不上关系的,更不用说成为未来的皇后了。吴氏尽管家境比较富裕,但与皇子成亲还是不够条件的。那么,为什么吴氏后来会被选上皇后呢?这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这事儿还得从公元1126年说起。公元1126年,金国在

  • 北宋宋英宗皇后高滔滔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滔滔

    高滔滔(1032年1093年),大名正仪,小名滔滔,北宋英宗皇后,史称宣仁圣烈皇后,1085年―1093年临朝称制。勋戚之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高滔滔自幼养于宫中,曹皇后本想把她献给宋仁宗,仁宗婉拒,将其许配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高滔滔被英宗册封为皇后。元

  • 清朝后期后宫第一美人裕容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裕容龄

    “紫禁城八女官”最早是出自笔名为德龄公主的裕德龄、裕容龄姐妹的回忆录,为隆裕皇后、瑾妃、荣寿公主、四格格、元大奶奶、瓜尔佳·幼兰以及裕容龄、裕德龄8人。其中瑾妃是光绪帝宠妃珍妃的姐姐,荣寿公主是载入《清史稿》中的最后一位公主,元大奶奶是慈禧娘家侄儿的妻子,瓜尔佳

  • 清朝仁宪皇太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仁宪皇太后

    康熙帝一生非常重视亲情,他的父亲顺治皇帝24岁英年早逝,母亲佟佳氏23岁也早逝,父母双亡时,康熙才9岁,只是一个孩童。这样的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性格,身在皇家,很多事情都不得已,但康熙重视亲情这一点始终没有变,可以从他对仁宪皇太后的态度看出来。仁宪皇太后并不是康熙的亲生母亲,只是他的嫡母。按照清朝后宫

  • 明朝开国功臣之首韩国公李善长生平介绍及评价 李善长为何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善长

    一、出身与功绩李善长出身普通家庭,少年时期就酷爱读书,通晓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具有卓越的谋略和内政能力。当时,朱元璋还在郭子兴帐下效力,被派遣去攻打滁州。李善长闻说朱元璋仗义豪爽,胸怀大志,主动来投,两人初见便有知己的感觉,一见如故。之后,朱元璋便开始重用李善长,一方面,李善长承担了朱元璋军中所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