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藏书家胡震亨生平介绍及评价

明朝藏书家胡震亨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413 更新时间:2023/12/24 5:10:07

胡震亨(1569年-1645年[1]),明代文学家、藏书家。原字君鬯,后改字孝辕,自号赤城山人,晚号遯叟。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先世业儒,藏书万卷。震亨才识通达敏捷,为诸生即怀济世之志。[2]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举,后为合肥知县。在任5年,大兴水利,改革官粮运输,颇多善政。崇祯末年,荐补为定州知州,擢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乞归居家。一生嗜书如命,日夕不倦研读,凡秘册僻本、旧典佚事、错差模糊不可卒读者,亦均研读补正,时人称之为博物君子。近人张元济称其为“吾邑第一读书种子”。[2]

一生著述宏富,当时海毛氏汲古阁所刻诸书,也大多为胡震亨所编定。胡氏以毕生精力编撰而成的巨卷《唐音统签》,奠定了他在明代研究唐诗诸学者中的巨擘地位,后代学者给以很高的评价。该书以天干为纪,共分10签,甲至壬签辑录唐诗,间加评论;《癸签》33卷则是胡震亨研究唐诗心得的结晶,体大思精,内容广博。《唐音统签》为清修《全唐诗》蓝本,原本及抄补之足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癸签》则于建国后单独出版。

古代书籍的印刷和发行都很麻烦,多靠传抄,所以无数绝妙文章错漏或散轶。如果没有康熙组织编撰的《全唐诗》,我们如今所见的唐诗将少得可怜,那些璀璨如星的诗人也将失落许多华彩。而鲜为人知的是,《全唐诗》的蓝本是由明代胡震亨凭一人之力编撰的。

胡震亨生于书香门第,在29岁时中了举人,但接连几次都没考中进士,索性放弃了,被派到合肥做知县。公务之余,他喜欢研读兵书,与抗金名将刘铤相交甚笃,刘铤对这个心怀家国、胸有韬略的书生佩服不已。

在合肥任上,胡震亨大兴水利,颇多善政,被时人誉为“治状冠江北”。当时合肥负责向中都凤阳供应和运送米粮,官府将此差事摊派到百姓头上,许多中产之家因此破产,无力维生者更是不计其数。胡震亨上疏痛陈这一政策的弊端,建议让官府承办运粮,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他事事都为百姓着想,当地乡绅不乐意了,拉帮结派,试图掣肘。都说“强龙难压地头蛇”,胡震亨却毫不露怯,在县衙门口贴出告示:有我在此坐镇,谁敢欺压百姓就趁早准备棺材吧!他的底气从何而来?史书说他“英察若神……蠹吏毫毛不敢犯”,可见他绝非不通世务的书呆子。

好友刘铤战死沙场后,胡震亨对乌烟瘴气的官场愈发厌倦,以母亲年迈需要服侍为由拒绝升迁,在催他赴任的文牍上写道:“自爱小窗吟好句,不随五马渡江来。”崇祯末年,举国风雨飘摇,唯江南一带还算安稳,朝廷急需能吏控制局面,胡震亨只好出任定州知州。他在定州用自己的薪俸为百姓修桥补路,还想方设法地供足军需,使军队不再肆掠民间。眼看仕途一片大好,他却再次萌生退意,辞官回家,专注学术。

胡震亨喜欢搜罗、收藏文献,遇上秘册僻本如获至宝,仔细披阅后进行校刊补缀,有不懂的就四处求教,人称“博物君子”。56岁那年,胡震亨找到一部号称当世最完整的唐诗集,结果发现开篇就漏了唐高祖的一首诗,于是痛感唐诗散轶颇多,决定编撰一部有史以来最详尽的唐诗集。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他说干就干,除了完整的诗,连歌谣、谚语、酒令等断篇零句也收入其中,还整理出每位诗人的传记史料、文学评论,好让他们名垂后世。就这样苦战了无数个昼夜,当他终于如释重负地放下笔时,已是10年之后。

这部巨著名叫《唐音统签》,足有1033卷,无论从完整性还是系统性上来说,都是中国古代私人编书的奇迹。可以说,胡震亨单枪匹马地挽救了唐诗的命运。但他并没止步于此,而是又用七年时间写出研究李白杜甫的《李诗通》《杜诗通》两部大书,此时他已74岁。正是从他开始,李白、杜甫成为唐代诗人中最耀眼的“双子星座”。

胡震亨临死前叮嘱子孙务必珍藏自己的藏书和手稿,所幸苍天护佑,《唐音统签》几经战火却终得保全,并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钦定为《全唐诗》的蓝本。这正应了他当年写的诗句,“传家有集不虚来,墨艳朱明出劫灰。”

标签: 胡震亨

更多文章

  • 竹林七贤之阮咸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1]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1]阮咸好酒虚浮,仕途不顺,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没有得

  • 司马懿夫人之柏灵筠生平介绍及评价 柏灵筠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柏灵筠

    在三国时代,诸葛亮是第一聪明人,唯一能勉强跟诸葛亮一较高低的就是司马懿,他是曹魏集团的重臣,尤其是曹丕、曹叡时期功劳不小,不过关于司马懿的私人生活,却是显得一团乱糟糟的。司马懿的正妻叫张春华,根据史料的记载,张春华也是个狠人,早年司马懿为了躲避曹操的召见,在家里装作瘫痪在床,可有一天下大雨淋湿了书籍

  • 东晋权臣丞相桓温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1],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振,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

  • 唐朝名将韦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韦皋

    在金庸先生大作《鹿鼎记》中,钦差大臣韦小宝巡视扬州,知府吴之荣设了一个"簪花宴"宴请韦小宝。席间那些地方大员对韦小宝阿谀奉承,将韦小宝说成是唐朝的"韦忠武王"之后,给韦小宝脸上大大的贴了金。这位"韦忠武王"就是出镇西川二十余年,联合南诏抗击吐蕃的节度使韦皋。他出镇西川时,大力发展西川的经济文化,维护

  • 唐朝名将韦皋在治蜀方面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韦皋

    唐代诗人韦皋不仅文采出众,在军政方面也很有谋略。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太尉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此时韦皋正代理陇州(今陕西陇县)行营留后事务,凤翔兵马使倒向朱泚,陇州城内尚有朱泚留下的500个士卒,由其旧将牛云光统领。朱泚率军攻来时,牛云光先是称病不出,请韦皋统兵,然后暗中谋划,打算劫持

  • 清朝宗室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自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父

  • 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生平介绍及评价: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索南嘉措

    索南嘉措(1543-1588),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第三世达赖喇嘛。出身于拉萨堆龙德庆县泽噶康萨贡地方的一个贵族家庭,父名南杰扎巴,母名贝宗布赤,家族为玛氏。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简介索南嘉措(1543~1588),第三世达赖喇嘛,曾任哲蚌寺和色拉寺的法台,并在康区

  •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广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颁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

  • 明朝开国功臣卫国公邓愈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邓愈

    朱元璋开国六公爵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开国功臣们的功勋大小,于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公元1370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十一)对明朝开国功臣们进行了大型封赏,并赐予相应的爵位。这次封赏一共册封了六位国公爵和二十八位侯爵,其中: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

  • 明朝开国功臣郑国公常茂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常茂

    常茂(约1356-1391),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