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安七子之王璨的生平经历简介

建安七子之王璨的生平经历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3/12/7 7:14:34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七子”之首。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董卓劫持汉献帝迁长安,其父时任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随父西迁,在长安见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深为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因关中骚乱,王粲往荆州依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

建安十三(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刘琮投降,王粲遂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

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

出身名门

王粲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都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粲也随同前往。当时的著名学者、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王粲,就觉得他是个奇才。当时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经常是车马填巷,他家的客厅也常宾客满坐。

一天,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便急忙出迎,连鞋子穿倒了也顾不上。王粲一进门,因为他年纪小,身材又矮,满屋的人都感到很吃惊。蔡邕说:“这位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粲,他确实是奇才,让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

怀才不遇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王粲十七岁的时候,受司徒征辟,又被召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不久,他到荆州去投靠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刘表见他状貌不扬,身体孱弱,又不拘小节,所以不太看重他。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听从桓阶建议,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刘表发兵讨伐。为了宣传这次出征,就由王粲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其中写道:“长沙不轨,敢作乱违,我牧睹其然,乃赫尔发愤,且上征下战,去暴举顺。”申明用兵乃是为了“去暴举顺”。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在官渡之战后两年,袁绍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兄弟阋墙。刘表为了劝和,让王粲起草了《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书中劝解袁氏兄弟毋作阋墙之斗,应当联合御侮,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甚有文彩,张溥在《王侍中集题辞》评价两文“词章纵横”。

归附曹操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死后,王粲力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附曹操。荆州平定后,曹操任命他为丞相掾,赐王粲爵关内侯。

魏王侍中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魏王国建立以后,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一同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因博学多识,总能做到对答如流。

当时旧礼仪制度废弛殆尽,需要重新制定,王粲与卫觊等负责除旧布新,制定新的典章。据《决疑要注》记载:汉末丧乱时,玉佩断绝消失。而王粲认得旧佩,才重新作之。西晋时的玉佩,都是受法于王粲。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们之间经常有诗赋往还。

据《典略》记载;王粲才高,擅应机辩论。当时,钟繇、王朗等尽管都在魏王国任卿相之职,但一到朝廷奏议,都停笔措手不及。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

驴鸣悼亡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春正月二十四日(2月17日),王粲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当时的曹丕还是世子,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驴叫之声。这就是著名的驴鸣送葬。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可见二人其交情确实非同寻常。

标签: 王璨

更多文章

  • 建安七子之徐干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徐干

    徐干(170年-217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 ,少年勤学,潜心典籍。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哲学家 。清元道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草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游居邺下。其少年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而徐干却专志于学。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

  • 建安七子之阮瑀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阮瑀

    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赞为“书记翩翩”“自由通脱”。其子

  • 建安七子之应玚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应玚

    应玚 [yáng](177-217),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父名应珣,官至司空掾(掾为古属官之通称)。与其弟应璩齐名,两兄弟的作品合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 应玚初被魏王

  • 建安七子之刘桢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桢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刘

  • 抗日爱国将领冯治安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冯治安

    冯治安(1896年1954年),直隶故城(今河北故城)人。自幼贫苦,少年从军,投身于冯玉祥将军麾下。历任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师长、国民革命军77军军长、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冯治安有一颗炽烈的爱国心,对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狼子野心十分愤慨。1933年他率部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与日寇多次

  • 七七事变抗战将领刘汝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汝明

    刘汝明(1895年1975年),字子亮,人称“刘善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冯玉祥十三太保、西北军中五虎之一。1895年生于河北省献县抛庄,先人世代务农,中等人家。至其祖父时家道中落,仅有薄田五亩、土屋三间。所幸其父懂些医道,为人治病小补家中生活,后来听他人劝告,去东北谋求发

  • 挑起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牟田口廉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1888.10.71966.8.2),日本佐贺县人。日本昭和时期陆军中将、甲级战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日本陆军大学第29期毕业。“七七事变”时,牟田口廉也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军衔为大佐。1937年7月7日当天,由于驻屯军步兵旅团

  • 抗战将领佟麟阁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佟麟阁

    讨伐军阀1926年,段祺瑞等借口国民军“赤化”,组织讨赤联军,纠集五十余万之众分五路向国民军进攻。国民军被迫撤出北京,主力退守南口附近。此时冯玉祥已赴苏联考察。由张之江任国民军总司令。佟麟阁任国民军第十一师师长。该师辖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旅。佟麟阁与刘汝明的第十师防守南口

  • 东汉官员学者孔融有哪些成就?孔融为何会以“不孝”罪名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融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大后的孔融有哪些成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孔融让梨可谓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表现了小孔融谦让的优秀品质,许多家长会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小孩子听,是中国宝宝品格养成的启蒙老师。其实长大后的孔融很有成就,他把聪明变成了文学家、诗人,还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字文举祖籍曲阜,出生名门,他

  • 中国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历史记载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宣太后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前几年,长达八十一集的宫斗剧《芈月传》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让观众全景式地了解到了秦国从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的那一段历史。从这个角度上说,《芈月传》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剧中的主要人物“芈月&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