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澜生平经历 张澜的贡献成就有哪些?

张澜生平经历 张澜的贡献成就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67 更新时间:2023/12/6 13:39:50

张澜简介:张澜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张澜的贡献成就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张澜简介

张澜(1872年4月2日-1955年2月9日),男,字表方,汉族,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清末秀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张澜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紧密相联。

1941年张澜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国民主同盟主席,1941年10月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后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著有《说仁说义》、《四勉一戒》和《墨子贵义》等。

张澜生平经历

一、求学任教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2日,张澜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中和乡(今四川省西充县莲池乡)。其父张文倬是秀才,在乡村任塾师,张澜从小随父读书。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全家迁往西充县岷山乡(今西充县永清乡)召善沟。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秀才,不久补廪生。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入四川尊经书院深造。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因倡言慈禧太后应归政于光绪帝被清廷驻日公使押送回国,任四川顺庆府(南充)官立中学堂正教习。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赴成都担任四川省游学预备学堂学监。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返回南充,任顺庆府中学堂监督,并先后创立初、高等小学和南充端明女塾。

1909年(清宣统元年)起,参加立宪派,任四川咨议局议员。

1910年(清宣统二年),应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聘,任学堂修身教习兼斋务长,是年冬返回南充。

二、领导保路

1911年(清宣统三年),任川汉铁路股东会副会长,发起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领导四川人民开展保路运动。反对清政府卖国,促进了全川人民大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获孙中山赞扬。

1911年(清宣统三年)12月10日,四川都督尹昌衡聘请张澜任军政府参赞,辅助政务。

三、参与倒袁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任四川军政府川北宣慰使。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4月,张澜当选为中华民国国会众议员,结识了蔡锷。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张澜因袁世凯解散国会离京返回南充,与地方人士创办南充县立中学、南充实业学校和南充果山蚕桑社,为家乡培养人才。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起义,率军北上,张澜联络川军师长钟体道立既响应,在南充宣布独立,全川继起声援,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8月14日,北京政府任命张澜为嘉陵道道尹,主持川北庶政。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升任四川省省长,时间虽短,建树殊多。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在北京设立“四川省省长行署”。

四、开设新学

张澜早年留学日本,日本的维新富强与教育事业的发达,对他示颇大。

回国后,积极献身于教育事业。他在创办南充中学时期,倡导学用结合,除普通中学外,增设农、工、医及师范等职业班,附设农场、工厂、医院供学生实习。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他在北京以四川省长名义与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商洽,将川汉铁路股款利息拨出,救济就学于京、津等地生活困难的川籍学生,并以部分利息捐助他的好友吴玉章等组织的华法教育会作为基金,资助留法勤工俭学的川籍学生,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成员。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回四川办中等教育,并创办《民治日报》。8月22日,张澜母亲在南充逝世。张澜在《晨报》上发表《哀启》。12月30日,北京政府免去张澜省长职。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张澜复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提倡学与用结合,将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地方自治三者结合为一体,成为四川全省开办职业中学之发端。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他任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校长时,采取蔡元培在北大实行的兼容并蓄方针,坚持用人唯才,提倡思想学术自由。

他不顾校内外顽固守旧派反对,允许校内三派(共产主义者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三民主义者的健行社和国家主义者的惕社)同时存在,自由争鸣。

学校办有《科学思想》刊物,邀请进步人士撰稿,宣扬科学与民主。在他的开放政策下,社会科学研究社在校内扩大了影响,一时成为西南一带传播革命种子的重要园地。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后,发起组织四川乡村建设期成会,推行乡建运动。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为抗议国民党压制思想和学术研究自由,辞职回南充,继续从事中小学教育。

五、创立民盟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受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邀请,出任四川安抚委员会委员长。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澜受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频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1月,与黄炎培、章伯钧等在重庆参与发起民主宪政运动和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其宗旨是促进团结,共同抗日,实施宪政。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3月,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旋被推选为民盟中央主席。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9月,发表《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揭露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实质,阐明民盟的民主政治主张,为反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继续担任主席。他领导民盟始终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2月,致函国共两党,对团结、民主、军事、国家建设诸问题,提出民盟的意见,吁请国共双方于1946年元旦下令停战。

六、献身民主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月,代表民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1月,领导民盟总部发表声明,拒绝参加国民党召开其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随后民盟被国民党政府宣布为“非法团体”。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1月,张澜等被迫发表《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初,沈钧儒等在香港决定恢复总部,同共产党合作,实行新的政治路线。张澜不仅在政治上予以支持,还在经济上给予资助。

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春,国民党当局将他软禁在上海虹桥疗养院。上海解放前夕,经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营救方得脱险。

七、参政议政

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6月,张澜等由上海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工作。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10月5日,出席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张澜被选为副主席。10月9日出席中共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当选为政协常务委员。

1949年12月27日,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继续当选为主席。

1952年10月1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发表《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团结国际友人》一文。

1953年1月13日,出席中央人民政府第20次会议,被推举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54年9月,我国公布了建国以后第一部宪法。张澜发表《为制定我国第一个人民宪法而努力》的文章,文中提到“这个宪法草案,一方面是记录我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成果的丰碑,另一方面又是在我国建设繁荣幸福的新社会的蓝图……今后,中国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1954年9月1日,由四川省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9月15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张澜当选主席团成员、主席团常务主席。9月27日,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54年12月21日至25日,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张澜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5年1月27日,因病入北京医院。1月31日发表《任何威胁不能丝毫动摇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

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张澜的贡献成就有哪些?

一、民主革命

张澜的一生是追求民族独立的一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在抗战时期,他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自己民族的解放奔走呼号。

特别是在皖南事变爆发后,当他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铲除异己的做法是民族国家的大不幸,会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时,他认为应该形成一个中间派的集团,来协调国共之间的冲突,力促国共两党团结抗战。

于是他积极奔走,在1941年3月19日,参与组建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被推举为第一届民盟中央主席,在他的领导下,民盟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澜的一生是追求民主的一生,张澜把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了实现人民民主上。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积极参与国共谈判,多方协商,促成国共和平协定《双十协定》的签订,之后又参与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中去,虽然政协会议因为国民党的破坏没有开成,但是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而后当发现国民党蒋介石的“真内战,假和平”的面目后,不顾自身安危,带领民主同盟对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坚决的抵制。后来他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促成了新政协的召开,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

二、教育事业

张澜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创办小学、中学和女校,他办的新式学校.对当时四川教育的革新起了先锋作用,吸引了大量进步青年前往就学;政治方面,他领导民盟始终坚持和平、民主、统一的主张。

抗战胜利后,响应中共团结统一、和平建国的主张,坚定地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反对内战。他的学生遍及四川乃至全国。1942年张澜70寿辰,黄炎培等好友及门生都来为张澜祝寿。

他先后创办南充中学,出任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成都大学校长,不仅办学成就卓著,而且形成了重要的教育思想。简要概括而言,张澜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以下主要内容:

1、主张“思想学术自由”

1925年,他出任成都大学校长,不顾守旧派的反对,在实践中大力倡行“思想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

1929年,他著文指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和文化事业的人”,“千万应该发表精神独 立的宣言,以实现学生的求学自由,研究自由、言论、出版自由,而完成教育精神的民主化”。这些言论对其教育自由思想和基本内容作了明确的概括。

2、主张教育平等

张澜在其论著中,对西方传入的教育制度造成的教育不平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下,由公款兴办的学校尽管表面上入学没有等级限制,但由于学校收取高昂的学费。实际使学校变成了富人的学校,穷家子弟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因此,他主张“应该提出平民教育的口号来反对资本的贵族教育”。并指出,在当时,全世界只有苏联实现了地道的平民教育。

张澜先生的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人民大众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十分向往之情。

3、发扬优良传统精神,塑造合乎时代要求的新人格

张澜曾写成《四勉一戒》一篇短文,言其从《论语》《孟子》中取其精华,作成四勉一戒,即“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

张澜律己教人首重人格塑造,而塑造人格须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但他不主张照搬古训,而要与时俱进,按时代的要求,批判继承,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富有生命力的精华,以为教人律己之资。

张澜一生主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就其留存下来的对教育思想的阐释来看,其教育思想涉及教育制度和办学问题、育人问题等最为根本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基本方面,他都提出了关乎教育发展要害的见解与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资源。

标签: 张澜

更多文章

  • 清朝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生平经历 多铎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多铎

    清朝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简介:多铎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多铎墓在哪里?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清朝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简介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

  • 抗清将领陈永华简介 陈永华的妻子儿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永华

    陈永华是著名的抗清将领,是郑家麾下的谋将,也是人们常说的金庸名著《鹿鼎记》中陈近南的原型。1680年,陈永华因忧郁成疾最终死在台湾。陈永华陈永华简介陈永华(1634年-1680年),字复甫,抗清名将,明朝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石美村)人,明末举人陈鼎之子。陈永华十五岁时,其父任同安县

  • 抗清将领刘国轩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刘国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国轩

    刘国轩早年闻名乡里,投到郑成功麾下,参与了郑成功围攻南京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战役,并在澎湖海战担任统帅,最终败给施琅,说服郑克爽归顺清朝。刘国轩是怎么死的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刘国轩逝世于任上,终年六十五岁。十一月初二日,清政府追赠刘国轩为太子少保,赐葬顺天府苏家口。如何评价刘国轩闽西长汀

  • 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悼王的子女介绍 怎么评价楚悼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悼王

    楚悼王又名熊疑、熊类,是楚声王之子,楚声王被杀后他继承王位。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富国强兵,平百越、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使楚国成为当时强国。楚悼王的子女熊臧,楚悼王长子,即楚肃王。熊良夫,即楚宣王,楚肃王之弟。怎么评价楚悼王楚国当时的情况,就如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大清帝国,处处受到列强的欺侮

  • 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悼王简介 楚悼王如果不死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楚悼王

    楚悼王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他于公元前401年登基为君,在位期间任用吴起进行变法,让楚国很快就强盛起来了。然而,楚悼王的逝世将这一切戛然而止,如果他再多活几年会怎样呢?楚悼王简介楚悼王(?前381年 ),芈姓,熊氏,名疑(一作类),楚声王之子,东周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401年前381年在位)。楚

  • 战国时期魏国相国公叔痤荐鞅的故事 公叔痤的妻妾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公叔痤

    公叔痤身为魏国相国却多考虑自身利益而非国家兴亡,他排挤除掉吴起。直到病重才举荐商鞅,大概也是害怕被其取代,他应该对魏国人才流失负一定的责任。公孙痤公叔痤荐鞅的故事公孙痤生病了,魏惠王前去看望他,对他说:“公叔您生病了,这是隐瞒不了的,那国家大事怎么办呢?”公孙痤回答说:&l

  • 战国时期魏国相国公叔痤简介 对公叔痤相关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公叔痤

    公叔痤死是战国时期魏国名臣,官至魏国相国,妻子是魏国的公主。当时吴起在魏国很有威望,战功显赫,公叔痤就像除去他,最终达到了目的。公叔痤公叔痤简介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在田文(注:此处指战国时魏国国相田文,非孟尝君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公叔痤有知人

  • 民国才女石评梅生平经历 石评梅代表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石评梅

    民国才女石评梅简介:石评梅生平经历是怎样的?石评梅代表作品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民国才女石评梅简介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

  • 民国才女吕碧城生平经历 吕碧城为什么终身不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吕碧城

    民国才女吕碧城简介:吕碧城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吕碧城为什么终身不嫁?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民国才女吕碧城简介吕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

  • 陆小曼生平经历 陆小曼感情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小曼

    陆小曼简介:陆小曼生平经历是怎样的?陆小曼感情生活是怎样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陆小曼简介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