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贾政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如何,宝玉若娶妻他会选择谁?

《红楼梦》贾政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如何,宝玉若娶妻他会选择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如玉公子 访问量:359 更新时间:2024/1/18 13:15:43

黛玉是贾政亲妹妹贾敏的女儿,宝钗是贾政太太之妹薛姨妈的女儿,论亲疏,应该是黛玉和贾政更亲。事实上贾政也确实更喜欢黛玉,因为黛玉的才情,也因为黛玉父母的关系。

贾敏未嫁时,贾政和贾敏的关系应该很好,所以导致后来王夫人说起贾敏时都有些醋味。贾敏出嫁后,她的夫婿林如海也很合贾政的缘。贾政是个读书人,对于同是读书人的林如海惺惺相惜,何况林如海还是探花出身,才华横溢,贾政更是敬佩有加。

贾政喜欢读书人,就连林如海推荐来的贾雨村都另眼相看,也因为此,贾政才会时时刻刻督促宝玉好好学习。黛玉的父亲是林如海,家庭老师是贾雨村(贾雨村人虽黑心,但才华还是有的),自小接受教育的她自然也是满腹诗书。对于黛玉,贾政是疼惜且欣赏的,疼惜她年幼失去父母,欣赏她的才情无双。

宝钗是薛家的女儿,也和万王家是亲戚关系,不过书中很少写到贾政和薛、王两人的关系,就连太太王夫人,贾政对她也不是很亲近。

宝钗虽然也读书也有才华,但她为了做一个标准的淑女,一般都藏拙。且她心机又深,说话从来不露真心,考虑事情都是利益为首,十足的商人本质。贾政虽然为官,但也有读书人的清高和性情,基于宝钗的出身和言行,贾政对她印象估计好不到哪里去。

关于贾政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书中没有直接的描述,但却在一些地方委婉的做出了比较。比如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曲折》中,贾政带着宝玉和一干人等去有游刚建好的省亲别墅,贾政对其中两处环境的态度便表明了他的看法。

当时走到“有凤来仪”时,只见:

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杌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宝玉给此处题名“有凤来仪”,并做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的对联。从这诗词中便可可看出此间的清幽宁静,这样的环境确实符合读书人的理想所在,难怪贾政会说出“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的感慨。

“有凤来仪”后来被元春命名为“潇湘馆”,元春省亲回宫后,“潇湘馆”便成为了黛玉的住处。黛玉是个爱读书且极有文采的人,她住进潇湘馆方不辜负了这一灵秀之处。

作者描写贾政对潇湘馆的喜欢,便是侧面表明了贾政对黛玉的喜欢的欣赏。后来就连乡下的刘姥姥,都说黛玉这里像个公子哥的书房,可见潇湘馆的雅致,以及黛玉的高洁。

贾政游园时看了潇湘馆,也看了蘅芷清芬,即后来的蘅芜苑。

且说贾政走到这一处时,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青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得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宝玉给此间题名为“蘅芷清芬”,并作对联“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美也美矣,却终究不及有凤来仪的那份幽静。

后来元春将“蘅芷清芬”改为“蘅芜苑”,成为宝钗的住所。都说字如其人,其实一个人的住处也可以看出她的个性。“蘅芜苑”就是最适合宝钗的地方。这里虽然没有一朵花,满地都是草,但却是香草,这就难免让人想起宝钗的冷香丸。看似不经意,却正是在这不经意间隐藏着小心机。蘅芷表面不艳,却香气四溢,就跟冷香丸一样,在刻意的低调中,释放一种野心,也正如宝钗其人。

可惜她这种做派贾政并不欣赏,贾政一眼看到就说“此处这所房子,无味得很”,其实无味的何止是这所房子,还有宝钗这个人,只是作者不愿明说,才用了如此委屈的说法。

后来贾母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进到蘅芜苑就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进了房屋,雪洞一般,贾母当场就摇头表示不赞同:“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刘姥姥在此更是一言不发。

可见宝钗的这种风格,贾政和贾母都是不喜欢的。

如果宝玉正常娶妻,按贾母和贾政的眼光,宝玉妻子的肯定最佳人选都是黛玉,而不是宝钗。只是后来事出有因,宝玉不得不娶了宝钗。

宝玉成亲之前失去了玉,人也变得神志不清,当时黛玉也是重病之中。为了给宝玉冲喜,贾母做主选了白钗。关于这个细节,在书中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有描述。

当时贾政派了外任,贾母想在他出发前办好宝玉的婚事。贾母便找了贾政来商量宝玉的婚事,但贾政那时的态度其实并不是很愿意,只是碍于事多,无奈同意了。对此,书中有描写:

正在无计可施,只听见贾母那边叫:“请老爷。”贾政即忙进去,看见王夫人带着病也在那里,便向贾母请了安。贾母叫他坐下,便说:“你不日就要赴任,我有多少话与你说,不知你听不听?”说着,掉下泪来。贾政忙站起来,说道:

“老太太有话,只管吩咐,儿子怎敢不遵命呢?”

贾母咽哽着说道:“我今年八十一岁的人了,你又要做外任去。偏有你大哥在家,你又不能告亲老。你这一去了,我所疼的只有宝玉,偏偏的又病得胡涂,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昨日叫赖升媳妇出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我知道你不信那些话,所以教你来商量。你的媳妇也在这里,你们两个也商量商量,还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他去呢?”

贾政陪笑说道:“老太太当初疼儿子这么疼的,难道做儿子的就不疼自己的儿子不成么?老太太既要给他成家,这也是该当的,岂有逆着老太太不疼他的理!如今宝玉病着,儿子也是不放心。”......便想到:“自己也是望六的人了,如今又放外任,不知道几年回来。倘或这孩子果然不好,一则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二则老太太最疼的是宝玉,若有差错,可不是我的罪名更重了?”瞧瞧王夫人一包眼泪,又想到她身上,复站起来说:“

老太太这么大年纪,想法儿疼孙子,做儿子的还敢违拗?老太太主意该怎么便怎么就是了。”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贾政对于宝玉要娶宝钗一事,心中并不是乐意的,只是顾及到贾母的年老,宝玉的病重,而自己又要外出做官,才不得不勉强答应了这桩婚事。

关于议婚和婚事上的安排 ,竟是要瞒着众人,不让宝玉黛玉知道真相,贾政对此更是不满。

这个书中直接写了:

贾政听了,原不愿意,只是贾母做主,不敢违命,勉强陪笑说道:“老太太想的极是,也很妥当。只是要吩咐家下众人,不许吵嚷得里外皆知,这要耽不是的。姨太太那边,只怕不肯;若是果真应了,也只好按着老太太的主意办去。”贾母道:“姨太太那里有我呢,你去吧。”

贾政答应出来,心中好不自在。因赴任事多,部里领凭,亲友们荐人,种种应酬不绝,竟把宝玉的事听凭贾母交与王夫人、凤姐儿了。惟将荣禧堂后身王夫人内屋旁边一大跨所二十余间房屋指与宝玉,余者一概不管。

贾母定了主意,叫人告诉他去,贾政只说很好。

贾政虽然对宝玉恨铁不成钢,但心中还是关心儿子的。因当时情况特殊,宝玉的婚事他无法做主,只得由贾母、王夫人和凤姐糊弄操办,他心中是非常难过的。为宝玉难过,也为黛玉难过。

府里的人都知道宝玉心中喜欢的人是黛玉,而黛玉最在意的人也是宝玉,否则也不会不敢公开要娶宝钗的事实。因为事情一旦公开,不单救不了宝玉,黛玉也会一起死亡。

而以隐瞒的方式娶宝钗为宝玉冲喜,就算真的见效,那救的也只是宝玉的性命,黛玉终究是活不了了。那时贾母和王夫人心中都已作出了选择,选宝玉放弃黛玉。

为此贾母也是难过的,可是她迷信,以为只有宝钗才能救宝玉。贾政也是真心的难过,他是真心的疼爱黛玉,他并不相信算命之言,他只是要背着孝顺的心遵从贾母的话。

如果可以选择,贾政应该更愿意选择黛玉。娶宝玉为妻,是宝玉一生最大的愿望,估计也是贾政的愿望。可惜当时事情慌乱,事态紧急,贾政也没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此事,宝玉的婚事只能胡乱办了,最终造成三人的悲剧。

标签: 贾政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贾赦和贾政是亲兄弟,为什么前者可以袭爵,后者只能当官

    历史人物编辑:黄文欢标签:贾政

    前言:《红楼梦》中荣国府的贾赦和贾政是亲兄弟,但两个人一个是一等将军,另一个则是工部员外郎。这里的一等将军是爵位,而工部员外郎则是官职。换句话说,这里有一个爵位和官职的区别。爵位可以世袭,官职不可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贾赦袭爵,而贾政只能做官?贾政的儿子贾珠、贾宝玉能不能袭官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

  • 脂砚斋与西堂之谜,谜底就在贾政的灯谜里!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贾政

    《红楼梦》原著中,荣国府位于街西,是西府,荣国府正堂荣禧堂就是西堂,西堂之主就是贾政。《红楼梦》原著中,贾政的灯谜,谜底是砚台,朱红印泥笔下之作,就是脂砚斋。贾政的灯谜,谜面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脂批明白告诉读者:“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脂砚斋,

  • 红楼梦:袭人是贤德还是阴险?贾政两个字给出极低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贾政

    《红楼梦》二十三回,贾政召集迎春姊妹和宝玉等到上房,向他们传达元春令她们入园读书居住的谕旨。王夫人顺便嘱托宝玉每晚别忘了让袭人打发你吃了丸药再睡,贾政一听“袭人”这个名字,便询问怎么取了这样的名字,得知来由后,训斥道: “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 “可见宝玉不务正

  • 贾政的悲哀:他的老婆和小妾都愚蠢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贾政

    作者:韩雪丽贾政其实算是作者笔下塑造的一个正面人物,我们看到的贾政,一脸的中年焦虑脸,忧心家族的命运,担忧儿子的学业,怕母亲生气,怕儿子不成才,这个人,哪里有享乐的心。贾政是愿意读书的,人家要科举,得了恩赏,可一生都敬重读书人,和他们混一个圈子,这说起来,算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了,这样的贾政,自然还算是

  • 贾政的眼泪二:贾政的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为哪般?可怜天下父母心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政

    在前两天的文章中《红楼梦》贾政的眼泪一:贾政的软肋是谁?谁让他在清客下人面前,流泪不止?,我写了,因为发现宝玉勾引戏子,逼淫母婢,贾政气不打一处来,在大庭广众之下,先后两次落泪。第一次流泪:“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贾政第二次流泪: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今天说说贾政第三

  • 贾政挑战王夫人的权威,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贾政

    作者:韩雪丽其实这对夫妻,肯定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甜美生活,可能当年也是恩爱夫妻,只是后来到了相敬如宾的地步,可能也有过不少故事,他们最早的矛盾,可能缘于元春进宫,或者李纨进府,不管是女儿去宫里,还是儿子娶妻,这样的事,都不会是王夫人主意,王家不走后宫路线,要不然,凤姐远比元春适宜在宫里混,嘴够甜人能

  • 《红楼梦》贾政的眼泪一:贾政的软肋是谁?谁让他在清客下人面前,流泪不止?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政

    本文1482字,欢迎阅读!《红楼梦》字字血泪,是用眼泪与心血写成的鸿篇巨著。无论男女都有流泪的描述。一本正经的贾政也不例外。他也多次流泪。贾政一出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不苟言笑的男人,他的喜怒哀乐都不会表现出来。然而,这样一个人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也有泪流满面的时候。“丈夫非无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

  • 《红楼梦》: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是在暗指秦可卿与贾珍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贾珍

    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话:“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这是秦可卿房间里那些有名的摆设,涉及了这么几个人物,分别是武则天、赵飞燕

  • 为何宁府丑事连连而荣府没有,尤氏和贾珍的私房话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贾珍

    “你们东府除了两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是柳湘莲对宁府的评价。柳湘莲是什么人?原是世家子弟,后父母双亡,读书不成,喜爱耍刀弄剑,眠花宿柳的,这一个常年在外游荡的浪子,都对宁府的“不干净”如此了解,可见宁府之“乱”,声名远扬。宁府的乱,在开篇不久就通过一个奴才之口骂了出来,“爬灰的爬

  • 秦可卿生病期间,为何一天换四五遍衣服?贾珍的话揭开了她的丑相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贾珍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红楼梦》讲述的是贾府的兴盛衰败过程,是贾宝玉与一众女子的恩怨情仇。而在故事之中,秦可卿是个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却对故事情节有着重大影响的人,也是带领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的关键人物。秦可卿身上,有着非常之多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