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她是康熙皇帝的惠妃,更是康熙后宫中当之无愧的“慧妃”

她是康熙皇帝的惠妃,更是康熙后宫中当之无愧的“慧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金娃趣谈史 访问量:703 更新时间:2024/2/12 11:34:19

在清朝发展的历史中,康熙皇帝拥有着众多“记录”。

他凭借六十一年的在位时间,成为了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此外康熙皇帝一生共诞育了三十五位皇子和二十位公主,也就此成为清朝诞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君主。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还有一项纪录,就是后宫的规模和数量上,也是冠绝清朝所有帝王。据统计,康熙皇帝坐拥的后宫中,有皇后4位、皇贵妃3位、贵妃1位、妃11位、嫔10位,再加上其他级别较低以及尚未赐予名分的,康熙皇帝一生坐拥的后妃数量在200位左右,堪称清朝之最。

而在这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后妃群体中,有这样一位妃子,绝对堪称“传奇”。

论出身,她不是最高贵的;论级别,她也不是最受尊崇的;论诞育的皇子,更是非但没有给她带来荣光,反而只落得一个获罪圈禁的下场,成为历史的笑柄。然而,这些都没有影响她在后宫的中的地位,特别是在康熙朝中后期的时候,她在儿子被惩治的情况下,依旧能够长期担任后宫“二把手”的角色,甚至在雍正皇帝登基后对其都是非常敬重,这些都让人对她不得不深感钦佩。

她就是大阿哥胤禔的生母、康熙皇帝的惠妃那拉氏。

惠妃纵横后宫数十年,堪称“屹立不倒”,她所依靠的便是自己的“智慧”,这也使得她不管朝堂环境如何在变,后宫状况如何发展,都依然保持了很高的身份和地位。

也正是因为如此,惠妃绝对可以堪称康熙后宫中当之无愧的“慧妃”。

惠妃那拉氏,地位尊贵的“四妃”之首。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朋友,对于其中的慧妃并不陌生,她的历史原型便是惠妃那拉氏。然而,电视剧中关于惠妃的人物关系设定并不正确。

因为惠妃并不是康熙朝时期权臣明珠的妹妹,正史中的她是明珠的堂侄女。

惠妃那拉氏,出身于叶赫那拉氏家族,是叶赫贝勒金台石之后。而金台石,正是清太宗皇太极生母孟古哲哲的亲哥哥,同时,他也是皇太极的舅舅,以及努尔哈赤的大舅哥。

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倾手中所有兵力,进攻叶赫部的东西二城。困守叶赫东城的金台石,眼见城门被鳌拜的叔叔、“万人敌”费英东带兵攻破,只得率妻子和近臣退守八角明楼,在皇太极劝降未果的情况下,金台石被努尔哈赤下令擒杀。在此之后,金台石的两个儿子,即德尔格尔和尼雅哈,先后归降了后金,困守叶赫西城的布扬古和布尔杭古也选择了投降,至此,努尔哈赤彻底征服了叶赫部,也就此完成了女真族的统一。

惠妃那拉氏的父亲、正五品郎中索尔和是德尔格尔的儿子,而明珠是尼雅哈的儿子,所以两人之间是隔着辈分的,他们之间并不是兄妹关系,而是叔侄关系。真正同惠妃那拉氏是兄弟姐妹关系的是明珠那几个儿子,即纳兰性德、纳兰揆叙、纳兰揆方等人。

那拉氏虽然是康熙最早迎娶的后妃之一,但是其初入宫时仅为庶妃,地位非常的低微。

其原因在于,她的父亲索尔和官职不高,而当时的包括明珠在内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多名成员皆因其出身多尔衮系,依旧受到索尼、鳌拜等人的打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拉氏在后宫的地位,自然无法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以及后来的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相提并论,毕竟这二位都有着雄厚的家族背景,前者是索尼的孙女,后者是遏必隆的女儿。

地位虽然有限,但是那拉氏还是非常争气的为康熙诞育了两位皇子,即康熙的第三个出生儿子承庆,以及康熙第五个出生的儿子保清。

康熙的前五个儿子,那拉氏就贡献了两个,可见其当时还是非常的受宠。

特别是她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下的保清,之后改名为胤禔,成为了所有进入齿序的康熙皇子的大哥,也是名副其实的皇长子和大阿哥。

一面是那拉氏生育的胤禔茁壮成长,她本人在后宫中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另一面则是叶赫那拉氏家族的代表明珠在朝堂之上的权势地位与日俱增,成为颇受康熙倚重和信任权臣,于是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其封为惠嫔,并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封其为惠妃。

与惠妃同时获封为妃的还有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以及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按照“惠宜德荣”的“四妃”排位顺序,惠妃那拉氏位列“四妃”之首。

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其高贵的身份以及康熙的信任,惠妃那拉氏还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下,抚养了由成妃戴佳氏所生的七阿哥胤祐以及良妃卫氏所生的八阿哥胤禩。

伴随着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所册封的第三位皇后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去世,康熙再也没有册封新的皇后以及皇贵妃,这就使得此后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后妃便是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的妹妹、十阿哥胤的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以及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妹妹、贵妃佟佳氏。

而此时的惠妃便是仅次于两位贵妃的存在,是名副其实的后宫“二把手”。特别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去世,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佟佳氏被册封为贵妃期间的六年多的时间里,惠妃那拉氏是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妃子,代为执行统御后宫的职能。

在主理以及协助署理后宫事务期间,惠妃那拉氏不仅将各项工作处置的井井有条,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嫡母孝惠章皇后以及康熙本人的赞赏,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惠妃那拉氏同康熙皇帝的其他后妃保持了非常和善友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就对其他妃子进行欺压。特别是同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关系处理的是相当和谐,这就为其在雍正朝受到尊崇,并且能够得以善终,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两次“欲擒故纵”、“扬言杀子”,实际上却是在保护自己的儿子胤禔。

如果说善于处理与康熙后妃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她交际上的能力,那么她先后两次想要“至亲生儿子与死地”,则更加体现的是她处事的“智慧”。

康熙“一废皇太子”期间,大阿哥胤禔的行为,只能用“愚蠢至极”来形容。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为由,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胤禔在看到康熙废黜了胤礽并且将其圈禁后,开始劝谏康熙,要其杀掉胤礽,以绝后患,并且是自请手刃兄弟以除去庆父之忧。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胤禔随即遭到了康熙的严厉训斥,并当众宣布不会考虑胤褆作为自己的继任者。

而后,胤褆便向康熙推荐八阿哥胤禩作为新的太子,而推荐的理由便出自江湖术士张明德对于胤禩的一番评价:

“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这便是“九子夺嫡”中,著名的“张明德案”,这件事情使得康熙对于胤褆的厌恶是有增无减,于此同时,更是将八阿哥胤禩等人一齐脱下了水,可以说这一次直接导致了“八爷党集团”的全军覆没。

在这之后,便是被三阿哥胤祉查出了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的直接证据,这个证据便是浑身扎满针的“魇镇之物”。

与此同时,三阿哥等人还积极协助太子,悔过自新,将所有的罪过全部归结于大阿哥的“魇镇”之上,而康熙看到不再受到“魇镇”影响的胤礽逐渐恢复了正常,于是将所有的怒火倾注在了大阿哥胤褆身上。

而就在这个时候,作为大阿哥胤禔的生母竟然主动找到康熙,请求康熙皇帝将胤禔处死。

惠妃那拉氏的举动看似令人震惊,然而,这却是那拉氏第二次请求康熙皇帝处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了。

在此之前,胤褆性格上的“气质暴戾”的弱点早就是暴露无疑,一方面,胤褆性情鲁莽、处事急躁、不服管教;另一方面,胤褆待人接物上又是非常的随意、全无礼数。

胤褆曾当着康熙的面,要剪掉外国传教士的胡子,更是曾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期间,听信谗言而与主将福全不相和谐,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康熙对此的大为气愤,提前将其召回。

于是,待胤禔回京后,惠妃那拉氏主动向康熙清奏说:

“不孝,请置之于法。”

康熙并没有真的杀掉胤褆,而是让其在惠妃的宫中进行反省,又安排惠妃对其进行教育开导,这场将帅不和的风波也就此告一段落。

而这一次,惠妃那拉氏要康熙杀掉胤褆,算是“故技重施”。

一来,惠妃要给康熙一个台阶下。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惠妃这样先行一步的做法实际上是要替康熙背下“杀子”的骂名,作为母亲的自己要杀掉自己的儿子,而作为父亲的康熙则可以保全自己的名声,甚至可以借此宣扬自己的“仁政之道”。

二来,惠妃要给自己加分。

惠妃用这样坚定的大义灭亲的方式,维系的是皇室的尊严以及律法制度的公正,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得到康熙的赞誉,而康熙对于惠妃产生的好感,也必然让康熙在处理胤褆的时候手下留情。

于是最终康熙下旨,将大阿哥胤禔削宗夺爵,圈禁终身。至此,胤褆开始他长达26年的高强岁月,对于犯下如此十恶不赦罪过的胤褆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置身“九子夺嫡”之中,最终却顺利抽身而出。

大阿哥胤禔被康熙圈禁后,惠妃那拉氏则是把更多的期望和关注点,集中在了自己的养子八阿哥胤禩身上,这既是出于对自己未来的考量,同时也是从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利益出发。

在当时,不仅仅是惠妃那拉氏,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几乎都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其中的代表就是纳兰揆叙。

早在明珠倒台前后,九阿哥胤禟便于明珠家族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生意往来,借助明珠的势力实现了其财富的迅速崛起,并且在这之后,还与揆叙结为了儿女亲家。而作为“八爷党”的重要骨干,九阿哥与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的特殊关系,更拉近了八阿哥胤禩同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同盟关系。

而在雍正登基后,曾这样凭借揆叙等人在“九子夺嫡”中,揆叙等人对于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行为:

“揆叙挟其数百万家赀,与阿灵阿等合谋买嘱优童下贱,每与官民宴会之所,将二阿哥肆行污蔑。京城言语谓千金买一乱者,人所共知者也。既明理者听之亦不能辨其事之真假,无父无君,莫此为甚。”

由此可见,揆叙所代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与阿灵阿所代表的的钮祜禄氏家族,对于八阿哥胤禩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这其中,揆叙是八阿哥胤禩的养母惠妃那拉氏的表兄弟,同时也是九阿哥胤禟的亲家和重要生意伙伴,而阿灵阿则是十阿哥胤的亲舅舅,他们也共同撑起了“八爷党集团”的势力。

然而,尽管自己是胤禩的养母,并且积极支持胤禩的夺嫡举动,自己的家族更是站全部在了“八爷党”一边,可是惠妃那拉氏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台面上。她既没有明目张胆的支持,更没有借势对其他皇子的生母进行打压,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她与康熙的其他后妃都保持了非常友好和谐的关系,可以说极好的将自己“隐藏”了起来。

而最终的结果是,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由于此前与雍正以及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关系交恶,在康熙的灵柩还没有发丧的时候,雍正就迫不及待的对其进行羞辱,其也在自己的几个儿子先后离世后,自己在宫外孤苦伶仃的结束了一生,就连死后还不被雍正允许葬入康熙皇帝的景陵之中,可谓悲惨至极。

反观惠妃那拉氏,雍正登基后先是将其安排在胤禩府上,在胤禩被迫害致死后,雍正却将其接到宫中赡养,同时给予了极大的礼遇和高规格的待遇,雍正十年(1732年)惠妃去世后,还被雍正安排葬入了景陵妃园寝,算是得以寿终正寝了。

这就是康熙皇帝的惠妃那拉氏,身居“四妃”之首,却善于维系同其他后妃的关系,赢得了一个好人缘,这是交际的“智慧”;名义上“扬言杀子”,实际上却是“欲擒故纵”,帮着自己的儿子胤褆脱困,这是处事的“智慧”;而支持、鼓励自己的养子胤禩参与“九子夺嫡”,同时迎合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利益,自己却不在人前露出任何把柄,更没有跋扈骄纵、欺凌打压,同时又能够审时度势,及时抽身其中而不被牵连,这是做人的“智慧”。

凭借这份在交际、处事和做人上的“智慧”,惠妃不仅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宠爱,同时就连雍正皇帝对其都非常的敬重。而作为雍正政敌的母亲,能在雍正登基后享受如此待遇的,惠妃那拉氏堪称独一份,特别是惠妃还是雍正两位敌人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的母亲,这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更是足见其“大智慧”所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惠妃那拉氏“智慧之妃”与“聪慧之妃”的称号实至名归,而她也就此堪称康熙后宫中当之无愧的“慧妃”。

标签: 惠妃

更多文章

  • 康熙后宫中一蒙一满的慧妃和惠妃

    历史人物编辑:阡陌君标签:惠妃

    康熙帝玄烨的后宫中不但有惠妃,还有一个慧妃。惠妃叶赫纳拉氏是满洲人,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人。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慧妃【?-1670】是康熙帝玄烨的表姑,是科尔沁部三等台吉阿郁锡的幼女,在康熙初年进宫,养育在宫中,等待长大后嫁给玄烨的,但是很不幸,这个蒙古贵女在康熙九年【1670】四月早亡,五月被追封为

  • 贞顺懿恭惠妃刘氏:一生无儿无女,年纪比皇帝大,却是明英宗宠妃

    历史人物编辑:没有任何地方标签:惠妃

    前言: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六日,赫赫有名的“土木堡战神”朱祁镇“大渐”,也就是病危。眼看自己命不久矣,皇帝急召皇太子朱见深,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牛玉等人来到病榻之前,他要口授遗诏。遗诏内容很多,我们不一一重复。里面提到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的同时,还有一句“惠妃亦须迁来”。这里的惠妃,便是

  • 康熙皇帝的惠妃----大阿哥的生母、八阿母的养母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惠妃

    康熙皇帝的惠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索尔和女,索尔和是明珠的堂兄弟,惠妃是明珠的堂侄女,并非小说、电视剧里说的她是明珠的妹妹。先说一说惠妃和明珠的家谱吧。明珠的祖父是金台石,金台石是皇太极生母孟古的哥哥。金台石有两个儿子,长子德尔格尔,德尔格尔的儿子是索尓和,索尔和的女儿就是惠妃。金石台

  • 纳兰性德当着众人炫技了一回,写首妙词,可当4句也可当8句来读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纳兰性德

    提起纳兰性德,总有很多标签往他身上贴。纳兰明珠家的大公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真正贵族;康熙亲赐的一等侍卫,皇帝身边的红人;仗义疏财的公子哥,犹如战国的平原君。这种种标签下的纳兰性德,可谓满清风光一时的人物,只是这些风光于他而言,不过是能轻而易举得到的身外之物,他平生所求不过是那最珍贵的爱情。或许是因为

  • 想爱却不能爱有多痛?纳兰性德最隐晦的词,10字道出一生情深不浅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纳兰性德

    当年柳永的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爱而不得,令世人动容;李商隐那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不能见,令多少人伤怀;元稹痛失爱妻后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又令多少人泪目。这些爱情经典之作,不管是爱而不得,相见不能见,虽是伤情,但至少他们敢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来

  • 清代贵族才子纳兰性德的四个女人,一个入了宫,一个让他至死难忘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纳兰性德

    人生如逆旅,我本惆怅客,是纳兰性德短暂一生的写照。他天赐富贵,满腹才气,生而多情,却为忧愁所伤。他的一生,一半是坦途,一半是荆棘。坦途在身,荆棘在心。他自己也说:“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当然,他的忧愁,一方面与之前不想给皇帝当司机!另类的豪门贵公子:纳兰性德,为何那么忧伤

  • 纳兰性德很有水平的一首凄美之作,全篇无一“悲”字,却句句是悲

    历史人物编辑:刘规说娱乐标签: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填词,婉转多情,软款意深,然而细细品味,又有无尽伤感和悲凉。但在众多伤情词中,最悲凉的一首莫过于这首《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这是一首很有水平的凄美之作,全文无一“悲”字,却处处是悲。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虽然御前伺候,但纳兰性德的内心并不喜悦。他随从康熙出巡,路过一处“废寺”,填词以抒发内

  • 纳兰性德一首相思词,于寻常小景中见深情,末句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纳兰性德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每读及乐天的这首《忆江南》,总让人不免对江南的景色充满向往。似乎在古人笔下,江南被赋予了灵性,哪怕没去过江南的人,也总能从前辈的诗文中嗅到江南的气息。因此,还专门有一词牌以江南为名——梦江南。而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词便是以《梦江南》为题的一首词,作者就是

  • 纳兰性德平生很美的一首词,一往情深令人心疼,最后一句字字断肠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纳兰性德

    在诗词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可以代表那个时代诗词造诣水平的文人,就像盛唐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等等。而在清代,能够横绝一代的文人就要属纳兰性德。他是皇室贵胄,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或许正是应了那句“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纳兰性德纵使才华斐然、情深似海,最终也没能敌得过

  • 封建包办婚姻下感情有多曲折?连大词人纳兰性德也曾饱受摧残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纳兰性德

    若是回溯清朝,一定不要忘记先去京都的渌水亭旁,看看那里是否有人在饮酒作赋,再要上二两小酒,与亭主人交谈半晌,谈他那哀婉动人词,论那无处安放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样情意哀婉的诗句是何人所写?又是经历过什么的人能够有如此感慨?这便要问国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字容若。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