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为何区区十五万两就把四川盐茶道卖了?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为何区区十五万两就把四川盐茶道卖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进取史学家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3/12/11 7:39:28

导读:盐茶道,顾名思义就是正四品的道台。在《雍正王朝》中售卖的四川盐茶道居然达到了15万两银子的高价,这个价格和河南布政使二品高官的价格居然是一样的。四品道台充其量和知府相当,如果按照“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标准这四川盐茶道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返本。事实绝非如此四川盐茶道是个肥缺,就是给个偏远省份的总督都不干。其实太子胤礽手段确实不高明,这样的职位怎么能轻易卖出去呢?对于买官者不知根知底不但暴露自己卖官鬻爵的缺点,而且也让自己的太子之位彻底被废。下面我们就来详述一下四川盐茶道的重要程度。

太子胤礽卖官鬻爵的历史背景

我们先从《雍正王朝》剧中情节说起:由于八阿哥胤禩掌管户部期间为结交百官,于是放任各级官员从国库借款。借款的不但有在京官员,还有皇亲国戚。其中太子胤礽也通过门人黄体仁、肖国兴借了五十万两,具体开销不是本文重点不予讨论。正如后来王掞所言,胤礽每年只有四万两银子的进项肯定不够开支。

但是康熙四十六年天降暴雨导致黄河泛滥,由于赈灾的需要被四阿哥把国库存银不足五十万两的现状捅了出来。这让康熙大为恼火,在四阿哥办理完江南筹款赈灾后接管户部追比欠款的差事。这个差事其实无论太子还是八阿哥都不愿意接,因为这明显是得罪人的事。太子仗着自己的身份请求四阿哥胤禛遮蔽一下,晚些偿还。所以在田文镜的追比名单上并没有黄体仁和肖国兴,但是被急眼的魏东亭给当场揭露出来。这下太子无奈,只能想办法筹集这笔钱。

说起来太子胤礽也是完蛋,手下这几个人想到的只能是宰白鹅或者卖官这几个低级捞钱的手段。可干这个又不擅长,屡屡因不了解情况仓促出手暴露。再看老八、老九的门人细水长流而且安全收益丰厚。而黄体仁和肖国兴等人这次找到的就是卖官:

“吏部有几个地方官的缺,有人愿意出钱买这个几个缺空。一个是四川盐茶道的缺,有人愿出十五万两;河南布政使的确也有人愿意出十五万银子;还有几个不大不小的缺都有人愿意出五万两银子,总计可以超过50万两银子”

当太子胤礽问这几个出钱的人够不够资格的时候,早就被欠款逼疯的黄体仁只能回答“够够,这个奴才敢担保”。其实这几个人对于业务根本就不懂,否则也不会被康熙一眼看穿。老八也是为了黑太子处心积虑,安排人带着这几个买官的直接去见康熙。目的就是让康熙看看太子干的这种事,加上大千岁胤遈的推波助澜最终事发。

四川盐茶道丰厚的油水

根据《清史稿职官三》记载:清代于四川等省置盐茶道,掌盐茶事务。宣统二年改四川盐茶道为盐运使,宣统三年又改盐运使为盐务正监督。也就是说四川盐茶道负责的是四川的盐茶两项重要国有物资。从大宋灭蜀把盐茶收归国有以来,延续元明清都是国家税负的重要来源。四川产井盐且西南茶马古道的覆盖范围,所以这个职位油水丰厚。这个职位直到宣统二年才变为盐茶分开,所以剧中大阿哥才说“光四川盐茶道一个缺儿,每年就能弄十万两银子。太子能随便放给什么人吗?”

在清朝盐、铁、茶等物品都是国家专卖的,所以才有类似任伯安之类的盐道官员。四川地区还产茶叶,所以四川成为唯一兼职盐茶两项的道台-盐茶道。因为盐茶用量虽然不会特别大,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谁都缺不了。所以封建社会盐茶经手人见得银子不计其数,所以盐茶道富得流油成为大家争相觊觎的对象。这也就是一个四品道台的售价和一个二品布政使都是15万两的原因。在封建社会这样一个职位上任后往往一年就能捞回来,所以才被称为肥缺。

正是这个职位富庶,所以不但要有钱买到这个官还要有靠山不时地打点才能保住这个位置。比如任伯安作为八爷党九爷的门人在江南做盐道,每年给九阿哥的孝敬就达到一两百万两白银。任伯安作为道台也捞得盆满钵满,所以才会引得杀神年羹的觊觎。最终江夏镇被屠戮,数百万两积蓄被年羹尧偷偷运回四川。人家这八爷党做的这才是长久的生意,而不像太子这样直接15万两一卖了之。

盐茶道掌握着四川全省的盐茶资源,这就是垄断行为。同时为了保证国家利益历朝历代都会对私盐进行严厉打击,历史上雍正朝重臣李卫就是因为打击私盐获得升迁的。更何况盐茶道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得高举大棒威胁私盐贩子上贡。除此之外,盐茶的价格高低、质量好坏相差很大,这通常都是四川盐茶道一句话的事。所以这些环节都会成为盐茶道所谓私利的来源,也是众位官员对于盐茶道追逐的原因所在。因为四川盐茶道往往就和巨额的收益划上等号。

至于每年朝廷安排的吏部考察,都会被盐茶道用银子开路收买。总之利用一切手段保证自己职位不变,所以说加强监督考察是预防腐败的根本。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标签: 胤礽

更多文章

  • 同为皇帝,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而康熙却很担心胤礽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胤礽

    朱标和胤礽都是皇太子,分别是朱元璋和康熙钦定的接班人,那么,为何朱元璋对朱标非常信任,而康熙却担心胤礽夺权呢?这与朱元璋和康熙的出生环境,以及朱标和胤礽的性格有关。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出身底层,直到二十五岁才参加义军,这时,他已经是一个思想观念比较成熟的成年人。换言之,朱元璋的人生价值观,是受底层环境

  • 太子胤礽被囚禁十年,容妃生生被马桶砸死,康熙为何这么狠心?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胤礽

    《康熙王朝》之中,古往今来,一个皇帝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做些什么。其中,胤礽入狱和容妃之死,是他最难以释怀的。一个是最受宠的嫡子,一个是后宫唯一的心腹。否定了这两个人之后,康熙的余生都是孤独的,就像一个孤独的家庭!胤礽是赫舍里王后用性命换来的孩子。他一出生就得到了康熙沉甸甸的父爱,但

  • 胤禩成新太子主要人选,胤禛和张廷玉却选了胤礽?佟国维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胤礽

    太子荒淫无道,居然跟皇帝的妃子搞在了一起,这是康熙所不能忍受的。此前种种事端全都集中在了一起,康熙脑门一热,就把太子胤礽给废了。这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国之储君空缺出来,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三十多年来,所有人都习惯了有太子的日子。包括康熙的所有儿子,都把太子当成自己的上级来看待,现在突然空了出来,

  • 《雍正王朝》中公推新太子人选,邬思道为什么提出的人选是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胤礽

    导读:自从康熙在废除太子后颁布上谕,本着“一唯共议,均无偏私”的方式要求官员上书推举新太子开始就是个套路。早就对皇位垂涎的八爷党立刻开始在有佟半朝之称的佟国维剧中联络下纷纷上荐章推举老八为新太子。而邬先生经过对康熙言行的认真揣摩,为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提出的举荐人选是废太子胤礽。邬先生做出这些推

  • 九子夺嫡:同是终身圈禁,胤礽被雍正善待,大阿哥为何不被原谅

    历史人物编辑:郑在说事儿标签:胤礽

    导读: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接过大清皇位,是为雍正皇帝。随着新皇登基,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也算是告一段落,进入到另外一种形式的“手足相残”斗争中。就雍正皇帝对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昔日政敌们的冷血清算举动来看,早年间被康熙皇帝下令“幽禁终生”的皇长子胤褆和废太子胤

  • 太子胤礽被废后,留下十多个子女,雍正帝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胤礽

    康熙皇帝无疑是清朝最有优秀的皇帝,在康熙帝的晚年时期,康熙的一生出现了阴影,就是九子夺嫡。在九子夺嫡中,几乎是所有的皇子都参与到了其中。不可否认的是,九子夺嫡的出现给康熙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毕竟看见皇子互相残杀不是心理上能够承受的。自古无情帝王家,在清朝时期也不例外,不可否认的是,康熙皇帝是很优秀的。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真实历史上他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古往今来V标签:胤礽

    《雍正王朝》是近些年不可多得的良心剧,但是影视剧终归是影视剧,不能把它当做历史来看待。其中太子胤礽在影视剧中的形象极为糟糕,但是在清史稿中胤礽并没有多大的劣迹,毕竟能够当30多年的太子,没点能力早就被搞下去了。在《雍正王朝》中胤礽的表现可谓一塌糊涂,做好的不行,做坏的玩得飞起。第一集中就将其烂泥扶上

  • 爱新觉罗胤礽: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自己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胤礽

    康熙这样一位英明的帝王,他所立的太子下场极为凄惨,被称为清朝最凄惨的太子,他就是康熙第二子——爱新觉罗·胤礽。周岁被立太子,得到康熙宠爱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帝存世的第二子,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皇后同康熙帝是少年夫妻,两人在康熙帝登基初期最为艰难的时候相依相伴,康熙帝对自己的这位妻子极为爱

  • 《雍正王朝》的乌龙,张廷玉和废太子胤礽,二人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胤礽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曾经有这样一幕,康熙让众人举荐新太子,支持八爷胤禩的人比比皆是,连两位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和马齐也支持八爷。唯有胤禛、胤祥听了邬思道之言,继续支持胤礽。但还有一个大臣,他也支持胤礽,此人就是张廷玉。其实,这是《雍正王朝》的乌龙,在历史上,张廷玉在康熙朝并不是上书房大臣,这一段虽然

  • 假如太子胤礽当上皇帝,会不会比雍正做得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观标签:胤礽

    康熙帝无疑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最优秀的一位皇帝。在清朝时期,能够媲美康熙帝的,恐怕只有努尔哈赤了。康熙帝8岁登基,当初的康熙帝是有四大辅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四大辅臣的辅佐,康熙帝开始学习治理朝政。少年时期的康熙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的鳌拜身为四大辅臣之一,有了权倾朝野的势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