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这样一位英明的帝王,他所立的太子下场极为凄惨,被称为清朝最凄惨的太子,他就是康熙第二子——爱新觉罗·胤礽。
周岁被立太子,得到康熙宠爱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帝存世的第二子,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皇后同康熙帝是少年夫妻,两人在康熙帝登基初期最为艰难的时候相依相伴,康熙帝对自己的这位妻子极为爱重。
后来两人的长子承祜幼年夭折,遭受丧子之痛的赫舍里皇后受到重大打击,身体一度十分虚弱。
后来赫舍里皇后再次有喜,为了让自己的次子能够健康长大,赫舍里皇后极为用心地调养自己的身体,康熙十三年,胤礽出生,可其母赫舍里皇后因难产去世。
可怜的胤礽还没有来得及看看自己皇额娘的面容,就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作为嫡子,康熙对胤礽极其重视,念其生母早逝,康熙帝害怕宫中的宫女太监对小小的胤礽有所怠慢,就将胤礽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并为其取乳名——保成。
在胤礽之前,康熙的儿子们大多都于幼年夭折,胤礽又是康熙帝的嫡子,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个乳名也包含了康熙帝对他最淳朴的愿望——愿上天保佑他能够顺利长大。
康熙十四年,在胤礽的周岁礼上康熙帝下诏将嫡子胤礽封为皇太子,胤礽成为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在胤礽之后,清朝历任皇帝都未曾再立过太子。
胤礽被立为太子之后,就接受了皇太子的相关教育,他自幼就聪颖好学,师傅讲习的知识他很快就能将其融会贯通,这让教习胤礽的师傅们都十分欣慰,认为国储必定能够担起国之未来。
不仅如此,胤礽在骑射方面成绩也极为突出,他渐渐成长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太子。
胤礽的优秀让康熙帝对他更为宠爱,不仅默认太子的舅舅索额图为胤礽定制几乎同皇帝同等规制的皇太子仪仗和冠服,还要求百官在每年的元旦、中秋、冬至三大节对太子行二拜六叩的礼节,为太子立威。
除此之外,更是纵容胤礽奢侈浪费,默许胤礽在每次出巡的时候规制高于皇帝。由此可看出康熙帝对自己这位皇太子的宠爱程度。
太子之位两立两废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视塞外,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让康熙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在巡视期间,大阿哥胤褆联合其他几位阿哥向康熙帝举发太子胤礽暴戾不仁,肆意辱骂殴打皇室郡王、贝勒,有损皇家体面,不利于皇室在朝臣心中的形象。
不仅如此,太子还私自截留蒙古上供给朝廷的贡品留为己用,放纵内务府总管欺凌手下、贪污皇家财产,这种种不仁的表现让康熙帝认为胤礽无法担当国之储君的大位,于是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被废之后,几乎所有成年的阿哥都认为自己有机会登顶大位,但有的阿哥天性淡泊,并不觊觎皇位,如五阿哥、七阿哥和十二阿哥。再除去早亡的六阿哥和十一阿哥,剩下的九位阿哥展开了著名的“九龙夺嫡”之战。
康熙四十八年,“九龙夺嫡”进行到白热化程度,几个阿哥之间的争斗惹恼了康熙,其中以八阿哥和大阿哥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这让两人都得到了康熙帝的训斥和处罚。
为了缓和这种局势,再加上胤礽属实有治国之能,康熙帝决定将胤礽重新立为太子。
将胤礽重新立为太子,这其中其实也暗藏着康熙帝对他的期望,康熙帝希望胤礽之前只是一时糊涂,如今自己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希望他能够好好珍惜,重新成为一名合格的储君。但是复位后的胤礽并没有体会到康熙帝的苦心,甚至更加变本加厉。
康熙四十九年四月,官员查获了一桩大案:户部尚书串通户部员外郎贪墨赈灾银两,得知此事之后康熙大怒,命令相关官员彻查到底,最后查出来的结果令人心惊:这件事背后的幕后主使是皇太子胤礽。
经过官员的再三查探,他们确定了胤礽贪墨赈灾银两的目的:逼康熙帝退位。
这件事让康熙帝大怒,两人之间的矛盾又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此时康熙帝认为胤礽已经失去了成为一个皇太子的资格,也正是因为此事,让胤礽失去了康熙帝所有的宠爱,胤礽再次被废黜。
圈禁咸安宫,晚景凄凉
胤礽在被废黜之后,就被康熙帝圈禁在咸安宫,其福晋石氏带领府中姬妾子嗣在宫外生活。
从高高在上的皇太子一朝沦落为阶下囚,即使胤礽在咸安宫中依旧享有皇子阿哥的待遇,衣食无忧有人侍候,但心里的落差让胤礽接受不了,胤礽一度郁郁寡欢。
后来雍正帝登基,这个消息传到咸安宫后,更是在胤礽的心上砍了一刀。
胤礽无法相信当年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四弟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位置,他却被圈禁在咸安宫不得自由。
长时间的积郁在心让胤礽的身体迅速垮掉。雍正二年,胤礽病重的消息传到了雍正帝的耳朵里,雍正命人准备后事,次日胤礽就病逝在了咸安宫。
胤礽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其实和康熙帝的溺爱脱不了关系。如果在胤礽刚开始犯错的时候,康熙帝就加以制止,而不是因为溺爱胤礽而置之不顾,胤礽在得到康熙帝的训斥之后一定会谨言慎行,时刻考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国之储君的言行。
这样一来,从小聪颖好学的胤礽一定不会走歪,也不会落得最后晚景凄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