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被雍正收养用来联姻蒙古贵族,却格外长寿

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被雍正收养用来联姻蒙古贵族,却格外长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爱历史晓东 访问量:1201 更新时间:2024/3/2 14:53:25

雍正皇帝只生了4个女儿,而且只有1个女儿,活到出嫁的年纪,是齐妃所生的皇2女。这个女儿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七月初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被封为郡君,七月晋封郡主,九月,17周岁的郡主被嫁给那拉·星德。可惜,出嫁后5年,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三月,雍正这个唯一的女儿去世,只有22周岁。雍正登基后,追封其为和硕怀恪公主。

就这样,雍正成为皇帝的时候,膝下就没有一个女儿了。为此,雍正收养了3个兄弟家的女儿,分别是废太子胤礽的第6女和硕淑慎公主、老十三胤祥的第4女和硕和惠公主、以及老十六胤禄的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皇帝收养女,可不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一方面是出于对宗室的拉拢,另一方面也是皇帝要借兄弟的女儿,拿去联姻用。

今天要聊的,就是被雍正收养的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和硕淑慎公主。如果胤礽不被废黜,那她原本就应该是和硕公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康熙皇帝下令将太子胤礽拘执,第一次宣布要废太子。胤礽的第6女,即后来的和硕淑慎公主,就是在这年的正月初二出生的,生母是庶妃唐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38周岁的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被幽禁于咸安宫。

淑慎公主刚出生没几个月,就正好赶上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淑慎公主4周岁时,胤礽再次被废。淑慎便跟着父亲、母亲及一大家子人,挤住在咸安宫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十四日,雍正封老八胤禩、老十三胤祥为亲王,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也被封为郡王。

谕内阁。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俱封为亲王。二阿哥之子弘晳,封为郡王。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废太子胤礽病死在咸安宫中,享年50周岁。

雍正皇帝登基时,胤礽的第6女(即淑慎公主)是胤礽未出阁的女儿里,最年长的一位。或许这也是雍正收养这个侄女的原因。不用自己养,直接就可以出嫁。

都说《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原型,可能是胤礽的女儿。

废太子胤礽共有12个女儿,只有5个女儿活到出嫁的年纪。

胤礽的第1女、第2女都早夭,他的第3女,也算是他的长女,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八月十一日,生母是胤礽的嫡福晋瓜尔佳氏。康熙五十九年(1710年),13周岁的这个嫡女,由其祖父康熙皇帝作主,嫁给了蒙古土默特多罗达尔汉贝勒阿喇卜坦。六月初二,康熙封其为郡主,她的丈夫阿喇卜坦被封为和硕额驸。

丁酉。封皇二子允礽女为郡主,授其壻土默特多罗达尔汉贝勒阿喇卜坦,为和硕额驸。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

淑慎比她的嫡姐姐小11岁。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18周岁的淑慎,被养父雍正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

己卯。以和硕淑慎公主下嫁观音保,授为和硕额驸。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五十一》

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雍正皇帝将胤礽的第8女,嫁给了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彭素克拉锡;胤礽的第9女,也被嫁给了蒙古敖汉部的齐旺多尔济。胤礽这两个女儿都在雍正九年(1731年)正月,分别被封为郡主、县主。

戊子。授理亲王弘皙第六妹为郡主,壻彭素克拉锡为和硕额驸。第七妹为县主,壻齐旺多尔济为多罗额驸。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百二》

雍正十年(1732年)正月,胤礽的第12女,嫁给了蒙古喀勒沁喀宁阿。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封这个侄女为郡主。

授理亲王弘皙妹为郡主,壻喀宁阿为和硕额驸。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

胤礽的这些女儿,都被用于满蒙联姻,嫁给了蒙古贵族子弟,所以,是不可能出来个秦可卿这样流落民间的女儿的。

雍正皇帝给侄女淑慎公主选的这位额驸——观音保,来自于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后的娘家、是孝庄二哥察罕的曾孙喇什的次子。观音保的曾祖父绰尔济,亦是康熙皇帝的嫡母孝惠皇后的父亲。

观音保的父亲喇什,娶的是显亲王丹臻的第8女。显亲王丹臻的祖父,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喇什并不是蒙古亲王,雍正年间被封为贝子。但是,因为他家出了个孝惠皇后,显赫的身份就摆在那里了。所以,雍正对胤礽的这个女儿不薄,给她找了个不错的夫家。

通常嫁给蒙古贵族的公主,都要随丈夫住到蒙古外藩去。宫中档案显示,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初十,工部有题为“为修理淑慎公主府所有坍塌房屋墙垣,咨查坍塌砖块等项因何缺少无存事致内务府”的上奏;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初二,又有大学士傅恒题为“奏和硕淑慎公主夫亡,其在京费用或由内务府、或由理藩院供给折”,可见,淑慎公主出嫁后,是一直住在京城的。

观音保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二十九日,被雍正授为理藩院额外侍郎。

以科尔沁和硕额驸观音保,为理藩院额外侍郎。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

淑慎公主成婚8年多后,即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初九,额驸观音保去世。这年,淑慎公主27周岁。

清朝的公主死了丈夫是不能改嫁的,所以,淑慎公主只能守寡了。

淑慎公主生育了几个子女,不清楚。史料中有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一月初三,题为“为科尔沁淑慎公主之女指婚给三阿哥,来年七月迎娶,一应事项交内务府大臣备办事”的谕旨,说明淑慎公主有一个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嫁给了乾隆皇帝的三儿子永璋为嫡福晋。

根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月二十八日内务府题为“聘嫁和敬公主之格格粧奁等银两数目”奏折中的内容显示,当时给固伦和敬公主的女儿出嫁所准备的妆奁数,比照之前淑慎公主女儿出嫁时的,还要稍微减少一些。

今遵旨办造聘嫁和敬公主之格格妆奁等项,较淑慎公主之格格例量为酌减。

——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聘嫁和敬公主之格格妆奁等银两数目》

淑慎公主的女婿三阿哥永璋,出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二十五日,母亲是纯惠皇贵妃苏氏。这个三阿哥,就是那个乾隆十三年(1748年)在富察皇后葬礼上,因为表现得不够悲伤,与大阿哥一起,被沉浸在丧妻之痛的乾隆皇帝给剥夺了皇位继承权的倒霉孩子。

至三阿哥,朕先以为尚有可望,亦曾降旨于讷亲等。今看三阿哥,亦不满人意。年已十四岁,全无知识。此次皇后之事,伊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若谓伊年齿尚幼,皇祖大事之时,朕甫十二岁,朕如何克尽孝道之处。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三百十七》

虽然乾隆皇帝断了三阿哥当皇帝的可能,但是,并不是说就当没生过这个儿子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二十六日,乾隆皇帝就因为永璋14周岁了,还不会骑射,将教授他骑射的教习师傅给罚俸一年。

谕曰。三阿哥现年十五岁,尚未能骑射,皆俺达等平时并未悉心指授所致。御前侍卫护军统领乌尔登、乾清门二等侍卫巴思哈,各著罚俸一年。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一》

三阿哥永璋,却并不长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初九,乾隆皇帝还去永璋的府邸看望生病的儿子。结果在十六日,永璋就去世了,年仅25周岁,被追封为循郡王。就这样,淑慎公主的这个女儿,也步了母亲的后尘,年纪轻轻地就要守寡。

三阿哥永璋有1子1女,但都不是淑慎公主的女儿所生。

永璋的儿子,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二月十八日,生母是妾室完颜氏。可惜这个孩子早夭。

永璋的女儿,是使女瓜尔佳氏所生,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二十一日出生,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与蒙古喀勒沁多罗额驸扎拉丰阿的儿子——丹巴多尔济订婚。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20周岁的格格正式出嫁。

戊辰。谕曰:三阿哥之格格,指与丹巴多尔济为婚。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九百八十七》

扎拉丰阿也是常驻京城的,所以,其子丹巴多尔济从小被养在内廷,深受乾隆皇帝重视。永璋的这个女儿,比额驸丹巴多尔济早去世。乾隆皇帝应该是不忍丹巴多尔济这么年轻就当起了鳏夫,便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二月,将自己的侄孙女,即和亲王弘昼的孙女封为乡君,指给丹巴多尔济当续弦。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扎拉丰阿去世,丹巴多尔济袭爵的话,按理要降一等,为“扎萨克镇国公”,但是,乾隆皇帝却格外恩典,让丹巴多尔济袭爵为“扎萨克固山贝子”。

理藩院奏,已故喀喇沁郡王扎拉丰阿之爵,应降为世袭罔替之扎萨克镇国公,令伊子丹巴多尔济承袭。得旨:丹巴多尔济,应照例承袭镇国公。但念伊父扎拉丰阿效力多年,降为公爵,朕心不忍,著加恩袭封扎萨克固山贝子。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四》

有人觉得,三阿哥永璋应该还有一个女儿。因为有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五月初十,有题为“为三阿哥格格指给达木巴多尔济,今年完婚,著照郡王格格例办理事”的谕旨。

乾隆四十年(1775年)五月十六日,乾隆皇帝又下旨,“为指给达木巴多尔济之三阿哥格格著交内大臣办理,照固山格格例事”。

这些会让很多人觉得,三阿哥永璋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庶出的女儿。

为什么断定是庶出呢?

永璋被追封为循郡王,根据《清会典》中记载,郡王的女儿,只有嫡女才被封为多罗格格(县主)。如果是庶出,就要降2等,待遇和贝子的嫡女一样(即县君,也就是固山格格)。

郡王侧妃所生女,降二等,视贝子嫡女,授为县君品级。

——《雍正朝大清会典·卷之一》

史料中有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二十三日,“为三阿哥格格指给达木巴多尔济,应按家礼克尽妇道,嗣后朕之孙女指婚后,俱照宗室格格礼行事”的旨意。

而在《清实录》中,也是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二十三日这一天,记载着乾隆皇帝有下达过关于“嗣后朕之孙女指婚后,俱照宗室格格礼行”的谕旨。在这篇谕旨中,却说三阿哥的格格,是指婚给“丹巴多尔济”的。

戊辰。谕曰:三阿哥之格格,指与丹巴多尔济为婚,完姻在迩,恐伊等念系朕之孙女,于一切典礼,俱按公主一体举行,亦未可定。朕之孙女,较之公主,又隔一辈,自不应按照公主仍行主仆之礼。即如扎拉丰阿所尚系皇祖之孙女,伊于姑前,如何行礼之处,三阿哥之格格,自应仿照而行。如果能按家礼,克尽妇道,朕方为之欣悦。倘必欲固执,以为朕之孙女,应照公主礼相待,反与朕之施恩指婚本意不合。再罗布藏多尔济之子旺沁班巴尔,曾将五阿哥之格格指与为婚,俟完姻时,亦应一体遵行。嗣后朕之孙女指婚后,俱照宗室格格礼行,毋违朕谕。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九百八十七》

据此可推断出,“达木巴多尔济”与“丹巴多尔济”,应该是同一个人,只是翻译成汉语的方式不同而已。

永璋去世之后,因为没有儿子,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便将十一阿哥永瑆的儿子绵懿,过继给永璋为嗣。这样,即便淑慎公主的女儿没有亲生儿子,也算是有靠了。

四十一年,以永瑆子绵懿为后,袭贝勒。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

尽管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年(1739年),革去了废太子胤礽的儿子理亲王弘皙的爵位,但无论是雍正皇帝,还是乾隆皇帝,给予淑慎公主的待遇,都挺不错的。

淑慎公主应该是没有儿子的,她有收养喇特纳当儿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九月二十八日,淑慎公主的这位养子去世,乾隆皇帝还专门赏银300两,并派人去祭奠。

又谕曰:乾清门行走副都统喇特纳,乃淑慎公主养子,今已病故,著施恩赏银三百两,仍派御前侍卫都统五福,携带茶酒赐奠。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九百四十三》

史料显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这一年,宫里给予淑慎公主的分例吃食,与给富察皇后的女儿固伦和敬公主、以及令妃所生的和硕和恪公主是一样的。

淑慎公主去世后,乾隆皇帝将她的府邸,赏给了她名义上的外孙——循郡王永璋的养子绵懿。

庚午。谕曰:淑慎公主薨逝,其所居房间,既已空闲,著赏给价银一千两,将房入官,赏给三阿哥之子贝勒绵懿居住。如有应行修理之处,著交总办工程处,量加修理。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七》

而相比之下,淑慎公主那同父异母的哥哥理亲王弘皙这一支,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雍正皇帝在位时,对弘皙还算不错。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初七,雍正皇帝允许理郡王弘皙分府出来,搬到离京城20余里的郑家庄居住。

乙酉。谕宗人府,郑家庄修盖房屋,驻劄(zhá)兵丁,想皇考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但未明降谕旨,朕未敢揣度举行。今弘晳既已封王,令伊率领子弟,于彼居住,甚为妥协。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七》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二十八日,雍正皇帝将理郡王弘皙,晋封为亲王。

理郡王弘皙,著晋封亲王。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九十四》

可到了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十六日,宗人府上奏,说庄亲王允禄与理亲王弘皙,还有弘昇(恒亲王允祺长子)、弘昌(怡亲王允祥长子)、弘晈(怡亲王允祥第4子)等人在一起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让乾隆皇帝将这些人革去王爵、永远圈禁。乾隆皇帝责备弘皙仗着自己是废太子的儿子,一直就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下令革去弘皙的亲王之位,但仍让他住在位于郑家庄的家里,但不能出城。

弘皙著革去亲王,不必在高墙圈禁,仍准其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其王爵如何承袭之处,著宗人府照例请旨办理。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百三》

yàn)。淑慎公主的异母弟弟弘?(wěi),承袭为郡王。

宗人府奏,和硕理亲王弘皙,因罪革退,其王爵,请令何人承袭。得旨,弘?著封为郡王。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百三》

到了十二月初六,又因为福宁状告弘皙听信邪说,对皇位有非分之想等等罪状,乾隆皇帝下令将弘皙永远圈禁在景山东菓园,弘皙的儿子,被带到京城,交给已经袭爵的弘?看管。

著从宽免其死罪,但不便仍留住郑家庄。著拏交内务府总管,在景山东菓园,永远圈禁。其家产妻子,不必交宗人府另议。伊子仍留宗室,但亦不便仍在郑家庄,著来京,交与弘?管束。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百六》

才过了2天,即十二月初九这天,乾隆皇帝又下旨,仿照雍正皇帝对八爷胤禩等人的处理方式,将弘皙与其子孙,从宗室中除名。

今既经王大臣如此奏请,则弘皙及伊子孙,未便仍留宗室。著宗人府,照阿其那、塞思黑之子孙,革去宗室,给与红带之例,查议具奏。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百六》

不过这些,对于淑慎公主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淑慎公主一直活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初十,享年76周岁。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7女,有活到81周岁。但努尔哈赤的这个女儿,虽然是皇帝的女儿,却只有乡君品级,并不是和硕公主,所以,严格来说,和硕淑慎公主应该是清朝最长寿的公主了。

标签: 胤礽

更多文章

  • 爱新觉罗·胤礽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什么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他是清朝唯一一个被公开册立的皇子。胤礽出生与康熙十三年,他在康熙十四年的时候,便已经被立为太子。他被立太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康熙皇帝与他的感情是真挚的,可是赫舍里在生下胤礽后过了几个时辰便过世了。当然还有赫舍里家族的索额图等人,这些人都是康熙除鳌

  • 年富力强的康熙,为什么早早立胤礽为太子?仅仅是因为赫舍里氏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胤礽

    前几年热播的各种清宫剧,让广大的吃瓜群众们知道了康熙的几位皇子,知道了"九龙夺嫡",知道了这些人争夺皇位的那些破事。这其中四、八、十三、十四阿哥一般都是正面形象,而作为早早就被立为太子的二阿哥胤礽,则很多时候都是以反派面目出场。如果胤礽真的这么不堪的话,为什么康熙会把他立为储君呢?真实的胤礽到底是怎

  • 爱新觉罗胤礽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什么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胤礽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他被废不止一次,3年内两废两立,这个经历恐怕在中国历史上的太子中绝无仅有。清朝入主中原后,在很多方面都依明制行事。汉族大臣中有人不断上奏章,请求取仿汉制,早定国本,册立太子。顺治十四年(1657),福临的宠妃生皇四子,欣喜若狂,准备册为太子,因早夭而作罢。康熙即位后,这种早定

  • 朱标和胤礽同为太子,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胤礽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关于两个太子待遇差别的故事。太子朱标因为品行和嫡长子等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了历史上最为幸福的太子。但是他能够有这么幸福的太子生活,和他的父亲朱元璋是一个优秀的君主有莫大的关系。同样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君主,康熙对待太子的态度和朱元璋之间就有了非常大的不同。那么朱标

  • 太子胤礽身为“储君”,为何还向户部借款,看邬思道是如何分析的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胤礽

    (《雍正王朝》第5期:本期解读,太子胤礽身为“储君”未来的皇帝,为何还会向户部借款)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康熙皇帝把国事交给了太子胤礽管理,几十年来的南征北战,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康熙皇帝感觉心力憔悴,想休息一下。康熙四十七年,江淮发大水,江南一带灾民遍地,民不聊生,这时候就需要朝廷出面救济,可是在朝

  • 为什么同是太子,朱元璋对朱标十分信任,康熙却处处提防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胤礽

    朱元璋和康熙。这两位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但这两位皇帝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分歧比较起来就很有意思了。这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康熙对儿子胤礽十分警惕,到最后连亲情都搞不清楚;而朱元璋对朱标非常信任,父子感情十分深厚。明康熙时期很早就有皇子。而且,他们都非常爱他们的王子。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两人后来对于

  • 九子夺嫡雍正胜,如果太子胤礽当上皇帝,谁会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胤礽

    自古以来皇权天授,皇帝的权力是整个封建社会最高的,皇帝本身也是至高无上的。而在皇家之中,皇帝有着三宫六院免不了留下诸多子女。皇子们几乎都觊觎着这个皇位,为此免不了争斗。就连唐太宗李世民最初也不是皇位继承人,杀死了太子之后才登上了皇位。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清朝康熙时期儿子们的九子夺嫡故事。康熙的接班人

  • 雍正在“九子夺嫡”胜出后,独独对废太子胤礽礼遇有加

    历史人物编辑:艺沫史事1标签:胤礽

    其实雍正能对废太子礼遇有加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三点:第一点:在九子夺嫡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就很好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中,不止是老八胤禩有老九、老十、老十四的鼎力支持结成了八爷党。废太子胤礽当然也有自己的人,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说明老四胤禛是太子党的,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两个人一直走的很近,关系一直很是密切。在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的渣人品,胤祥郑春华都被坑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贺炀标签:胤礽

    《雍正王朝》评19:太子胤礽的渣人品,胤祥郑春华都被坑了小标题:太子胤礽的众叛亲离,专坑自己人,胤禛胤祥先后中招整个《雍正王朝》中,谁的人品最差呢?当然是太子胤礽。胤礽的人品,甚至比不上金陵副将马国成,比不上江夏镇的庄主刘八女。最接近太子的人,对太子的人品最有发言权,我们首先看看在太子党中,原来排名

  • 同是太子,为何朱元璋对朱标很放心,康熙却很忌惮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胤礽

    题目中所说,对应朱标的康熙太子应该是指胤礽。为何朱元璋对朱标很放心,而康熙却很忌惮胤礽呢?下面请听编者向您详细道来。朱标自幼被明朝大儒灌输儒家思想,性格仁慈宽厚,友爱兄弟,关心百姓疾苦。十二岁的朱标被朱元璋立为太子,除注重文化教育外,朱元璋还在刻意塑造朱标的完美品格。大明是由朱元璋一手建立的,由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