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简单说说贾雨村。
只要是看完了红楼并且有一定程度了解的爱好者,我想对贾雨村都没什么好感,我自然也不例外。讨厌贾雨村,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功成名就之后不思报答资助他到京师赶考的贾雨村,不懂兄弟之义。
2)胡乱僧乱判葫芦案一事中,贾雨村徇私枉法,呆霸王薛蟠打死冯渊却可以光明正大逃脱法律制裁。
3)为了讨好贾赦,因为二十把旧扇子把石呆子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被平儿骂为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
4)门子替他解决薛蟠打死冯渊的案子并客观上让他接触到金陵王家的王子腾后,他因为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以前的囧事,随便找了个借口把门子给赶走了,可谓无情。
5)一心追逐功名利禄,是宝玉口中典型的禄蠹。
诚然,这些都没错,这也是贾雨村让人讨厌的原因。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贾雨村是向来如此么?贾雨村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我不这么看。
其实从红楼梦一开始对贾雨村的描写来看,他的形象还是不错的。第一次看,对红楼印象仅限于课外听到的贾宝玉林黛玉几个人名的时候,我甚至都觉得他那种形象属于主角待遇了。
我们来简单看看前面几回的贾雨村。
首先,他在发迹之前寄居葫芦庙时,以卖字作文为生,穷是穷了点,牢骚也多了点,但不得不说就让人感觉他很有才华,这从他一举高中也可以验证。另外,从他能和甄士隐交好来看,他也是能够以清贫自守不失书生本色的。
其次,他高中之后,对甄家的表现虽然不是很好,但也谈不上多差。毕竟甄士隐本人道士逍遥去了,府上其余人和他也谈不上有多大交情。他作为一个初入仕途的新人,能拿出两封银子四匹锦缎送给甄夫人,其实已经不错了,并无太多可以指责之处。
第三,因为娇杏看了他两眼,他觉得娇杏对自己有意思,虽然很自恋也很搞笑,但好歹也可以说是念旧情吧。难能可贵的是,正妻死后,他并没有因为嫌弃娇杏出身低微另娶一个,而是把娇杏扶正,这怎么说也算得上加分点吧。
第四,贾雨村第一次当官的时候,不到一年就被上司告了一状,然后被罢官免职。我们看书中给他的评语:“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根据我的看法,贪酷之弊应该不是说他在任上贪污,而是说他有酷吏之嫌,这样才和恃才侮上让其余官员侧目而视对应的上。总之不管怎么说,书里还是肯定他能力强,不肯随意巴结上司的。
第五,贾雨村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他的正邪二气之说很有见地,对贾宝玉的看法,无疑是很高明的。仅仅凭着贾雨村的只言片语,他就断定宝玉来历非小,言谈之中对宝玉多有欣赏,这在书中可是很难得的,宝钗湘云的觉悟都没这么高呢。
第六,还是要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事,不错,因为他的徇私枉法,薛蟠得以逃脱罪名。但我们回过头来看仔细看看,贾雨村一开始听到冯渊家里人的诉讼时候是什么反应: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
显然,最开始接触这件案子的贾雨村还是打算秉公执法,对死者冯渊抱有同情心并真心想惩处杀人凶手薛蟠的。他后面之所以改变了注意放走薛蟠,是因为听从了门子对他的提醒告诫之后权衡利弊的结果。
我这么说不是想为贾雨村洗白,这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我也不喜欢他。我要说的是,贾雨村这个开始形象明明颇为正面的后来为何变得如此猥琐龌龊?作者又为什么要写这么个人?
或许,这就是曹公的高明之处吧。对他来说,写一个从第一回坏到一百二十回,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奸臣恶吏实在是没什么新意。他更想写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奸臣?为什么很多人初入官场的时候还满身正气,时间久了就龌龊不堪?对他而言,揭示这种奸臣是如何产生的,比写一个奸臣要重要得多。
显然,他笔下的贾雨村就完美展示了一个好官是如何变成奸臣的。贾雨村第一次当官的时候,还比较正派,恃才傲上低不下头弯不下腰,所以不到一年时间就被上司弹劾革职了。所以第二次为官的时候,就谨慎了很多,从门子给他的本省护官符里,他忽然懂得了为官之要,所以之后官运亨通一路升到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的高位。为官之要是什么?无非就是和大佬们打好关系,官官相护,朋友多了路好走那些。
其实,如果仔细看贾雨村和门子那段的话,会发现贾雨村还是挣扎纠结过的。他从门子这里弄清事情薛蟠打死冯渊一事原委后,是足足低了半日头才决定如何处理的。这半日里,他在想什么,又在挣扎着什么?我想,大部分当过官的人都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是不忘初心为国为民,还是随波逐流大捞特捞。显然,贾雨村选择了第二种,所以冯渊也就白死了。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