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一个屡次被脂砚斋大骂“奸雄”的人,早期落魄穷酸寄住破庙,亏得遇见乐善好施、惜才爱才的甄士隐,才有了盘缠进京考取一番功名。当时在破庙,正巧赶上中秋,看着满月如盘,自己却前途未卜,随口吟出一首自觉怀才不遇的诗,诗后意犹未尽,又念了两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就是这两句诗,两百年来令多少读者生出多少猜疑来。
我们知道贾雨村字“时飞”,在《红楼梦》中,“钗”字多指宝钗,如此一来此句便有宝钗等待贾雨村的意思,又兼宝钗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此种抱负的女子,贾雨村志向高远、才华过人,兼其后来将经济仕途经营得风生水起,好像与宝钗的抱负甚是登对。那么,宝钗有可能嫁与贾雨村吗?
我想是不可能的!因为宝钗的结局只能是在漫长的日子里等待宝玉。这在前八十回里多处线索便可得出结论。
在第二十二回中,众人互猜灯谜,宝钗给出的灯谜谜面是: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这首诗里,写尽一个深闺怨妇的情景,朝朝暮暮的盼望,日复一日的煎熬,却不见爱人归来。
再有宝玉作了女儿诗后,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唐伯虎的一首词,首句应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这句词与“终身误”中的“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堪为契合,我们知道“金玉良缘”最终取得胜利,宝玉宝钗两个结为夫妇,除了宝钗,宝玉还能误了谁的青春呢?
更有一层,我们知道《红楼梦》有很多借鉴了《金瓶梅》的地方,不但情节有多处相似,连人设也不例外,比如抓尖要强、自尊高傲的晴雯和春梅;比如伶牙俐齿,才华过人的林黛玉和潘金莲(排除某方面的不堪,潘金莲是个才女);而宝钗像的是西门庆的继室吴月娘,曹雪芹甚至在宝钗外貌描写上都有着吴月娘的痕迹。“吴月娘约三九年纪,生的面如银盆,眼如杏子,举止温柔,持重寡言”,与宝钗的“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如出一辙。
误月娘在西门庆死后生下了一个遗腹子,一生守着西门府孤身终老。宝钗与月娘性情大抵相似,她有没有孩子倒不敢保证,但绝对不会离开贾府改嫁他人。
而且,宝钗身为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已深入骨髓,不可能有改嫁他人的情况。
那么贾雨村的诗句到底何意呢?
其实贾雨村不过是用了两个典故,借诗言志罢了,首先是“玉在椟中求善价”,有人曾问孔子:“若你是一块美玉,愿意卖与他人吗?或是自珍不肯屈与他人?”孔子答:“当然是放在椟中,遇着能出好价钱的自然要卖出,而不是一辈子藏在椟中”,此句可见贾雨村将自己比作美玉,在等待识货的买主,赏识他的人。其次是“钗于奁内待时飞”。传闻汉武帝曾得一只仙女赠送的发钗,爱若珍宝,将之珍藏于奁内。过了两代后,汉武帝孙子打开妆奁时,发钗便化作一只白燕飞走了,寓意时机成熟便飞走。
故而,两句诗都是贾雨村在借诗言志,与宝钗并无关系。若要深究与宝钗有关,那“玉在椟中求善价”的黛玉等的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