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应该是曹操一类的人物,也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心态。贾雨村有能力,有才华。一直都怀有“大志”。应该说,贾雨村瞧不起贾府这些酒囊饭袋的膏粱子弟,但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对心高气傲的贾雨村来说,是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至于说贾雨村的报复贾家,贾雨村自己却从来没有这么看过,他自己应该认为,他的前程完全是凭自己本事挣来的,与贾府无关,因此在对待贾府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贾雨村是《红楼梦》里的开篇人物,贯穿整个《红楼梦》的人物,根据推断,贾雨村他最终沦为阶下囚。此人有才无德,极端自私,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论任何人,只要阻碍了自己的利益都可以随时都可以任何一个人,无论此人是恩人之女英莲,还是贾府之人,只要价钱公道,随时都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但奇怪的是,就是这样的人偏偏能一路得到贵人扶持,从一个落魄的穷书生,当上了知县,被弹劾被罢免职务,后又依靠贾府的力量得以起复。做到知府,最后终于做到了一品大员。而当初,贾雨村可是连进京赶考的路费五十两银子都是人家借的。都没有的穷小子。为贾雨村政治前途提供帮助的三个人是甄士隐、林如海和贾政。这三个人是《红楼梦》里的正面人物。他们如此举荐贾雨村,也足见其有过人之处。
透过现象看本质,贾雨村是新科,四大家族是勋贵。这二者勾结在一处,沆瀣一气。一起去欺压普通的老百姓,当然他们自己也会为了利益而彼此撕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但他们并不介意把对方卖个好价钱,贾府也是一样,如果通过贾雨村的倒霉,能让贾府二次兴盛,贾政会毫不犹豫给贾雨村钉上最后一个颗钉子。贾雨村是个复杂的人物,很难用好坏去形容他,毕竟他的行为是当时大多数官员的真实写照,我们抨击贾雨村忘恩负义,巧遇英莲遇难,他是假装不认,而后是贾府遭难时,他是落井下石。这一切都是基于他信守的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和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他的人生信条,未必有多少“不得已”,没有去逼迫他,面对皇权,为官者大都是唯唯诺诺,不过是苟且而已。而一旦把道义当做手段谋取利益,终究会是人财两空。
贾雨村是利欲熏心之辈,从根子上就不正,他的苦读圣贤之书不过是进身的敲门砖,目标是赢得“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功名。而在他没有发达的时候。他在智通寺门口的看见的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对贾雨村,怕是也有劝戒之意。可惜贾雨村没有看到心里去。贾雨村只因家道中落而破败,独自一人在外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在庙里每天卖字为生,游历江湖,见惯世间冷暖。因此这样的人一旦发达必然要拥有所有的财富。有才华,有能力,一旦有条件必然是不甘人下,为了谋求一己私利也会不择手段。
他是封建社会文人的缩影,十年寒窗苦读,最终却被官场所污染,一步步走进黑暗的深渊。成为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当然贾雨村是个悲剧人物。虽然是官居一品,到最后依旧是两手空空。极度功利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贾雨村,又回到了他的起点下狱、只能说是德不配位,必有祸殃。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