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官是个很出色的女孩子。因为她的出色,连带得贾蔷形象也得到了升华——能被这样深情的女孩子深爱着,他大概也差不到哪里去吧?而他为生病的龄官买雀儿解闷一节,虽然完全会错了意,却显示出对等的深情:只有在深爱的人面前,他才会这样进退失据、不知所措吧。
老太妃薨逝,官宦之家的家伎“一概蠲免遣发”。荣国府里的十二个小戏子,“倒有一多半不愿意回家的”、“所愿去者止四五人”。
留下来的,是给太太奶奶小姐少爷们做丫鬟。潘又安给司棋的信里说:“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丫鬟们的婚事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贾蔷再怎么说,也是宁国府“正派玄孙”;管事多年,手里也一定有些积蓄了——他给龄官买雀儿花了一两八钱银子,相当于刘姥姥一家大半个月的生活费。虽然说为了爱情可以一掷千金,但如果贾蔷像贾芸那么穷,他能这样豪爽吗?
“正派玄孙”的少爷,又殷实富裕,龄官的生母也好,干娘也罢,大概都不会拒绝贾蔷的求婚。也许只是做妾,可是肯把女儿卖为戏子的父母,或者是临时认的干娘,不会在乎这些地位名分上的区别。
但是,我说,这些推测都是错的。龄官根本没有离开贾府。你会相信吗?
龄官长得很像黛玉。第三十回龄官画蔷,宝玉看到她是“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证明了两个人相貌的相似性。
甚至,龄官的体弱多病,也非常像黛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当然不会没有用意。干脆说吧,龄官就是黛玉的化身。
《红楼梦》中黛玉的化身不止一个。最明确的是“晴为黛影”。但是这个出场不多的小人物龄官,也是黛玉的一个影子。而且她的戏份更集中,也更明确地暗示了黛玉的结局。
宝玉“识分定”时已经点明“小旦龄官”。而在分散小戏子时,“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可见此时的小旦已经不是龄官,而是蕊官了。一个十二人组成的戏班子,会有两个小旦吗?
龄官做小旦的时候,根本没有菂官。菂官是龄官死后才补上来的。当然龄官不可能和藕官“温柔体贴”,因为她已经有了贾蔷。只是他们的爱情太短暂,第三十六回“情悟梨香院”之后,龄官再没有出现过,不久她就死了。
龄官死得并不突然。一方面,她和贾蔷的对话中提到连续吐血,而袭人一次吐血就想到“少年吐血,年月不保”,那么连续吐血,难道还能健康长寿?
另一方面,贾蔷与龄官的画面,似乎是龄官故意为难贾蔷,百般挑剔。但是从她“画蔷”我们可以知道,她明明是对贾蔷深情一片的。既然有感情,又几乎是公开的,连别的小戏子也知道“蔷二爷来了叫他唱,是必唱的”,她为什么要那样挑剔刁难贾蔷?
当然是他们的爱情遇到了阻力。虽然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是肯定前途不明朗,或者是很明朗的不乐观,龄官才会把一腔怨尤,转化成对爱人的百般刁难。
精神的压抑,身体的疾病,两方面夹击下来,龄官的生命之花注定要早早凋谢。
龄官愿意离开贾府吗?根本谈不到这个问题。因为她在“蠲免遣发”之前很久就已经死去了。
龄官的相貌很像黛玉,龄官的性情很像黛玉,龄官的爱情很像黛玉,连龄官的命运结局,也很像黛玉。她们都是为了爱情而夭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