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寡妇,是主要描写贵族大家盛衰荣枯的《红楼梦》里难得一见的社会底层人物,但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作者仍能将其人性特点描写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因原先的先生辞馆,秦钟借姐姐秦可卿之势顺利入了贾家的学堂与宝玉一起读书,可这秦钟却不曾是个省心的人,一会想着跟宝玉耳鬓厮磨,一会又在贾母房里与小尼姑只能卿卿我我,这一到了学堂,见那出生绮罗,骄奢金贵的贾家族内子侄,越发心驰神荡起来,完全放飞了自我。才短短几日,便与学堂中颇有女儿姿态的香怜、玉爱咏桑寓柳,遥以心照起来。
金荣与贾家的关系有点远,其姑妈金氏嫁与贾家子孙贾璜,人称璜大嫂子,虽是贾家子孙,但与宁荣两府已过了四服,根基家境与宁荣二府不可同日而语,这璜大嫂子因时常在王熙凤面前逢迎奉承,才为侄子金荣讨了个进贾家学堂的机会。
可这金荣却也不安分,因眼红秦钟与香怜有情,便跟在后面咳嗽以示不满,为此闹出一出“顽童闹学堂”的好戏来。事情到最后金荣惧于宝玉,不得不跪下来给秦钟赔罪,此事方息了。
可这金荣却越想越来气,只觉得这秦钟和自己都是贾家的亲戚,都依附贾家读书的,哪里就分谁贵谁贱了?况且这秦钟与香怜做的事儿原就不光彩,我为何要怕他?
金荣这一想确实暴露很多人的劣根性,就像《圣经》里说的,“你只看到别人眼中有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金荣骂秦钟不检点,做的事鬼鬼祟祟,可自己何尝不是那鬼鬼祟祟的人之一?正因为眼馋香怜、玉爱而不得,所以才对秦钟嫉之恨之。
至于认为两人都是贾府的亲戚而不服气,更说明金荣毫无自知之明,秦钟的姐姐秦可卿是谁?宁府少奶奶,行事稳妥为人平和,深得府中人赞叹,亦是贾母眼中重孙媳妇的第一得意人。而他金荣呢?自己的姑妈还为了生计成天在王熙凤面前伏低做小,谈什么平等呢?
金荣在一旁愤愤不平,其母金寡妇听后便念叨起来:
“你又要争什么闲气?好容易我望你姑妈说了,你姑妈千方百计的才向他们西府里的琏二奶奶跟前说了,你才得了这个念书的地方。若不是仗着人家,咱们家里还有力量请得起先生?……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来的,你又爱穿件鲜明衣服。再者,不是因你在那里念书,你就认得什么薛大爷了?那薛大爷一年不给不给,这二年也帮了咱们有七八十两银子。你如今要闹出了这个学房,再要找这么个地方,……”
金寡妇一席话,道尽了天下穷苦人家的辛酸,一个寡母将一个孩子拉扯长大已非易事,况且这儿子又是个不省心的主。一个“好容易”和“千方百计”便知为了金荣读书,耗费了多少思量,所以在她看来,能进贾家学堂已幸运至极,现今这金荣却要与人闹事,万一被劝退了怎么办?哪里还有钱去请先生呢?而且家里还要添上一部分生活费,更有那学堂里认识的薛蟠,一年下来也赏了儿子七八十两银子,哪里找这种好处去?
金寡妇在说这番话时,是一个辛苦的母亲平日念叨孩子的口吻,一般人看来觉得平淡琐碎,可是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金寡妇为何就不想过儿子一年能得薛蟠的七八十两银子,凭的是什么?
薛蟠有龙阳之好,在学堂中但凡顺眼清俊点的学童都难逃其手,香怜和玉爱就曾被薛蟠沾惹过,直至后来薛蟠不再到学堂点卯,秦钟和宝玉才得一亲两人“芳泽”,而这金荣,能得薛蟠一年给个七八十两银子,两人关系自然不太单纯。
那么金寡妇就没想到这一点吗?我想应是没有的,就金寡妇所处的环境而言,身边极少有娈童这种事的,毕竟这只是富贵家族的游戏,一般人真玩不起。而金寡妇就是个为生计奔波的妇人,哪里管得儿子的私事?在其看来,有钱便是好的,至于这钱从哪里来,怕是没空管,也管不得。
《红楼梦》里有许多寡妇,比如尤老娘,比如贾芸母亲,贾芸母亲自强守节,可敬可叹,尤老娘卖女求荣,可恨可悲,而金寡妇却是可怜可悯,只因生活太苦了,见识只能停留在生存的层面上,对于那些贵族大家才有的腌臜事,金寡妇是闻所未闻、一概不知,以致会为儿子的一笔无名之财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