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和珅家族的“护身符”,乾隆的爱女固伦和孝公主,苦涩的婚姻

和珅家族的“护身符”,乾隆的爱女固伦和孝公主,苦涩的婚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夕客 访问量:1079 更新时间:2024/1/16 17:58:49

嘉庆三年(1798年)冬天,太上皇乾隆开始“不豫”,不过他自己并没太当回事,

照样参加宴会大典、接见外藩使臣,完全没有要静养的意思,

到了嘉庆四年大年初二那一天,乾隆感觉自己的身子骨渐好,又开始忧心起白莲教来,

遂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望捷》,谁料他这是“回光返照”了,

就在当天下午,乾隆的病情突然加重,很快就不省人事了,

次日清晨,乾隆驾崩。

到了正月初八那天,嘉庆帝将还在“哭丧”的和珅逮入了刑部大牢,

不久又公布和珅二十项大罪,赐他自尽了,这时距离乾隆去世才十来天的时间,

这场变故发生后,和珅的宅子里乱成了一锅粥,能抄的也全被官兵抄走了,

若不是嘉庆帝看着妹妹固伦和孝公主的“金面”,

别说这一家子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不会留下,最轻的处罚也得是被送到边境劳役,

也亏得是娶了固伦和孝公主的缘故,

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虽然丢掉了前途,却没受到株连,依旧住在京城继续过着相当舒适的生活.......

然而,尽管固伦和孝公主在丈夫丰绅殷德危难的时候不离不弃,表示要与婆家共进退,

可丰绅殷德是怎么对她的呢?

按理说,丰绅殷德应该感念公主的恩德,毕竟和珅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比皇帝的还要高级,

光这一条都够这一家子吃一壶了,

可他不仅让公主独守空房,还将侍妾带到坟园里寻欢作乐,摆明了要把和珅之死,算在公主的头上,

一种难以名状的伤感袭上公主的心头,但她并不打算将自己受到“冷暴力”的事捅给嘉庆帝,而是选择一个人默默地承担所有,

直到嘉庆八年,公主府长史奎福到内务府状告额驸丰绅殷德“欲谋害公主”,

这才把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之间不和睦的内情公开化……

乾隆皇帝的“掌上明珠”

固伦和孝公主,也称“十公主”,

是乾隆所有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也是乾隆帝最喜爱的一个女儿,生母为惇妃汪氏。

惇妃在乾隆帝的后宫中算不得受宠,入宫八年后才升到嫔位,

不过到了乾隆三十九年的时候,惇妃竟然有了身孕,这让花甲之年的乾隆喜出望外,

其后更是将大腹便便的惇嫔升为了惇妃,

宫中已经多年没有响起婴儿的啼声了,他对惇妃腹中的这个胎儿充满了期待。

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三,惇妃在翊坤宫生下了皇十女,

乾隆对这个盼望已久的女儿,给予的关爱也是超过所有其他子女的。

在十公主出生前,

乾隆帝的子女们大多死在了自己前头,还剩下七个儿子,以及已经嫁人的四个女儿,

十公主出生后的第七天,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也死在了漠北,

内心分外孤独的乾隆帝,对这个年幼的女儿更加爱怜了,

世间稀少的珍宝更是源源不断地被送入淳妃宫中,赏赐给十公主以及她的母亲。

结果十公主没被宠坏,她的母亲惇妃反倒依仗着女儿开始嚣张了起来,

甚至一怒之下还打死了一名宫女,

要知道大清后宫中的宫女也都是有身世背景的人家选来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后,

宫里还得将这些女孩子送回她们的娘家婚配嫁人,

可不是说她们被卖给了帝王家生死不问,

谁知惇妃竟然捅出了这么大个篓子,气得乾隆将惇妃降为了惇嫔后,又把十公主送到其他嫔妃宫里抚养,

但是因为十公主哭闹得十分厉害,

心疼女儿的乾隆帝不得不又将十公主送还到了惇嫔宫中,

本来惇嫔遭了乾隆帝嫌疑,后半生要凉凉了,却因为这个女儿又恢复了妃位,

难怪都说这个小公主挽救了母亲及整个汪氏家族的前途和颜面。

十公主虽然是女儿身,却从小就被乾隆带在身边,几乎当儿子在养,

使得这位小公主练就了一身骑马射箭的好功夫,

据《啸亭续录》记载,“十公主性格刚毅,能弯十力弓。少尝男装随上校猎 ,射鹿丽龟,上大喜,赏赐优渥。”

比起男子,也是毫不逊色的,

乾隆看着这个优秀的女儿,总是不由自主地慨叹:“恨你不是男儿身啊。”

十公主12岁的时候,嫌自己宠女儿还不够的乾隆帝,让十公主享有乘坐金顶轿的资格,这一待遇超过了她所有的姐姐,

十公主13岁的时候,又被宠女儿的乾隆帝封为了固伦和孝公主,

按清朝的制度,原本十公主顶多被封个 “和硕公主”的头衔,

但是乾隆破格将她封为皇后所生之女才能享受的封号 “固伦公主”,相当于亲王的待遇,

这真是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这个女儿了。

可女儿终究是要嫁人的,

早在十公主五岁的时候,乾隆就给她挑好了夫婿——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那一年,丰绅殷德也刚五岁,至于他五岁之前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

因为和珅的儿子被乾隆看上了,非要给他取亦或是改名字,

就赐了丰绅殷德这个寓意"福禄兴旺"的名字,

和珅自然是满心欢喜,这可是当今圣上给儿子起的名字,

更让他高兴的是,乾隆说要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十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丰绅殷德,

儿子成了万岁爷的女婿,恐怕和大人做梦都能笑醒了。

无法粉饰“幸福”的婚姻

这可能是乾隆皇帝唯一一次为自家女儿好好找婆家了,

十公主几个姐姐,

她的三姐姐,皇后富察氏生固伦和敬公主嫁给了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尔珠尔,

四姐姐和硕和嘉公主嫁给了皇后富察氏娘家侄子福隆安,

七姐姐固伦和静公主嫁给蒙古喀尔喀赛因诺颜部世子,

九姐姐嫁给兆惠之子,

或多或少地带有联姻的色彩,她们过得幸福吗?这都是要碰运气了。

乾隆年纪大了,不需要女儿来搞什么联姻了,再加上他的宠臣和珅,人长得好,家里条件好,

大概是为了让女儿继续过着富足优渥的生活,所以早早地为女儿订下了这门“娃娃亲”。

恐怕对这门亲事意见最大的就是皇十五子永琰了,

他不愿意让这个自小就疼爱的妹妹嫁给和珅的儿子,为此郁闷地吃不下饭,可又无力阻止,

只得眼睁睁看着妹妹嫁进和珅的家里。

乾隆五十四年,十公主和丰绅殷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乾隆赏赐了无数宝物给十公主,她的嫁妆相当于当年和嘉公主的十倍,

更是下令官员们到公主轿前拜辞,连年迈的阁老阿桂虽然不能免,可谓是风光至极。

而丰绅殷德,因为成了乾隆的女婿,再加上权臣老爸和珅的关系,

仕途之路更是一片光明:

婚前,乾隆特许他在御前行走;婚后又允许他可以在紫禁城骑马;

次年又“兼散秩大臣行走”,

又过了几年,刚刚20岁的丰绅殷德又被封为正黄旗护军统领;

21岁,升任内务府大臣;

23岁,兼銮仪卫銮仪、正白旗汉军都统.......

那么,十公主和丰绅殷德的婚姻如何呢?

史料里说,自从十公主下嫁到和府后,与丰绅殷德婚后的生活甚笃,

两人还育有一个儿子,

丰绅殷德表面上既敬且畏,但实际上丰绅殷德在婚后没几年就又纳妾了。

虽说是因为两人的儿子早夭,公主为了和家不致绝后,主动提出给丈夫纳几房小妾,

可她这么年轻,又不是再也生不出孩子,

她这么做难道不是因为觉察出丈夫对自己很生疏么?

有些婚姻,是无法粉饰“幸福”的,他们夫妻二人的生活状况,在《啸亭续录》也有写照,

据说某一年冬天,童心未泯的丰绅殷德情不自禁"偶弄奋作拔雪戏",

不料这一幕被公主看见后,竟生气地责备丈夫:汝年已逾冠,尚作痴童戏耶?

丰绅殷德见公主生气了,连忙跪下求饶,公主这才有了笑容,

温柔地为他擦去汗珠,说:汝勿作童戏,与吾共读诗书!

可见公主对丈夫丰绅殷德要求得十分严格,她很关心丈夫丰绅殷德的前途,希望丈夫能够上进一些,

亦可见,娶了公主的男子全然不如娶寻常女子那么自在,

丰绅殷德是在公主的督促下,努力学习的,

从这件小事来看,他这是听从父命又碍于公主身份,勉强在迎合这一段婚姻。

和珅家族的“护身符”

其实,有着额驸这一身份,再加上妻子这般督促,若是不出意外,

丰绅殷德在老丈人乾隆、老爸和珅、以及妻子十公主这三道光环的照耀下,

再过几年,一头扎进核心权力层,延续他们家(钮钴禄氏)的荣耀也是可能的,

但是,意外往往也是不请自来的。

早在很久之前,十公主就担心和珅贪赃枉法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丈夫带来祸患,

还不断提醒丈夫要有事业为依靠,不要光想着依靠和珅的光荫乐得享受。

果不其然,乾隆皇帝断气没多久,嘉庆帝便向和家动手了。

嘉庆帝为何这么着急清算和珅呢?

他与和珅之间的矛盾已经积压得太久了,先不说和珅这个贪官引来朝中多少愤恨,

对于嘉庆皇帝来说,他整整过了三年战战兢兢的日子,

哪怕乾隆禅位给了他,

他都没法真正的当家做主,反而事事还要看着太上皇的脸色行事,

更让他忍无可忍的是,

连太上皇身边的“二皇帝”和珅,都能欺负到他头上,

这些年和珅没少给他和父亲乾隆之间使绊子,如今他终于成为真正的皇帝,

怎么可能还继续看着和珅逍遥快活?

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就在乾隆的棺木前将和珅绑了,送进了大牢,

又下令围了和珅的府邸,抄没家产。

这一抄家,就搜出了据说相当于清廷20年收入的家产,这下和珅别说是翻身无望,

性命都难保了。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大牢里的和珅等来了自己的最终结局,

两个太监,一个太监手捧着圣旨,一个太监拿着三丈白练,

让他在自己的房梁上拴一个扣,自我了断吧,

和珅在把头伸进去之前,留下了这么一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什么意思呢?

前面两句好理解,我和珅活了50年,富贵荣华了大半辈子,跟做梦似的,今天就要死了,

后面两句就比较有意味了,

一种解释是,“水泛含龙”可能指向西周时期“龙漦夏庭,祸发周室"的传说:

相传,周王室一直保管着一只精美的盒子,据说里面装着夏王室求来的神龙龙漦(chí),也就是龙的唾液,历代周王一直不敢打开盒子,因为若有人打开盒子,那么灾难就会降临。

谁知传到周厉王的时候,他没忍住打开了盒子,结果龙漦从盒子里流出来化为了玄鼋(xuán yuán),也就是蜥蜴,玄鼋钻进了一名女子体内,后来这个女子就生下了魅惑幽王的褒姒.......

和珅希望自己死后会像褒姒那样,化成一名女子来祸害满清帝国。

另一种解释说,“水泛含龙”指洪灾,嘉庆三年,黄河在河南决堤,形成大水灾,所以和珅希望自己在下一次发大水时转世为人。

而“认取香烟是后身”中的“香烟”有香火传承的意思,

与上句相联系,像是和珅死得不甘心,来世还打算把皇帝玩弄在鼓掌之中,

提醒别人要认清楚哪个是他的来生。

其实,我们后世怎么解读和珅的绝命诗,没什么要紧的,

关键是他的独子丰绅殷德怎么想.......

备受丈夫“冷暴力”

按理说和珅这二十项大罪,每项罪状都足以可以做到抄家问斩。

但是呢,和珅一家只死了和珅一个,他的亲人并没有受到株连,

尤其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虽然被削职为民了,但是连京城都没被贬出去,

不用说,这自然是他的“护身符”妻子十公主的缘故,

据说和珅得以留下全尸,也是十公主跑去苦苦哀求嘉庆帝的结果,

和珅死后,公主更是几度恳求嘉庆帝,允许其夫丰绅殷德"暂行出城,料理丧事",

为了夫家也是奔波不停。

无论如何,

即使是包办婚姻,这妻子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在人生这样大起大落之时,

身为丈夫,起码也该体谅一下妻子的不易吧,

她才是夹在中间最难受的一个.........

和珅要是冤死的也就罢了,抄家的时候搬出来的财宝是有目共睹的,陵寝修得豪华也是事实,家中立着一根根稀缺的楠木也不是别人强塞的,

亲爹犯了这么多罪行,当皇帝的下令将他处死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跟后宅中的妻子有什么干系呢?

若不是十公主,剩下的一家老小恐怕都得在一毛不拔的荒凉地受苦了,

然而,丰绅殷德是怎么做的呢?

和珅死后,丰绅殷德一改往日的形象,整天纵情声色犬马,“饮醇酒、近妇人”,更是在乾隆皇帝大丧期间,带着小妾在坟园寻欢作乐,

身为妻子的十公主,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没有去告发丈夫,而是默默忍受了下来,

甚至努力帮助丈夫回归仕途,

终于,在嘉庆七年白莲教被镇压成功时,心情大好的嘉庆帝大赏天下,

他没忘记辛酸的妹妹,趁着这个时机下了一道谕旨:

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固伦额驸丰绅殷德,其品秩原与贝子相等,嗣固伊父和伸获重谴,是以将丰绅殷德一并革职,旋经朕格外加恩,授为散秩大臣,今当大功勘定,恩逮亲藩,因念固伦和孝公主亦应一体锡与恩施,著将丰绅殷德,赏给民众品级,仍在教秩大臣上行走,俾公主同深欢感,以示朕笃念椎恩之至意。

若不是考虑妹妹,嘉庆帝完全没必要给妹夫这样一个机会,

虽说丰绅殷德继承了和珅俊逸的外表,为人也比较老成,但是若是能力,

估摸着当时也找不出几个比上和珅的人,

包括丰绅殷德也没继承下来,

显然,这是嘉庆帝惦记事情平息后,拉妹夫一把,让他能够重新走上仕途,他还年轻还有未来可言,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

公主府里的管家奎福就跑到内务府告状,说“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谋害公主,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

就这么将十公主婚姻不幸福的内情公开了,

嘉庆帝大怒,这才知道妹妹几年来一直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丰绅殷德不念皇恩也就罢了,居然打算造反,还打算杀掉妹妹?

特令大学士董诰会同留京大王臣审理此案……

调查的结果是,奎福因为私怨纯属诬告,

但是丰绅殷德在大丧期间与小妾作乐还生下了女儿确有其事.......

按大清律例,皇帝大丧期间,守制者不得悬挂门符,张灯结彩,不得婚嫁,不得同房生育等等,

丰绅殷德身为乾隆的女婿,更得谨守禁忌才是,

气得嘉庆帝下了一道谕旨:

……实系奎福因革去长史心怀怨恨,捏词诬控,今爱书已定,丰绅殷德并无谋为不轨之事。其罪状在和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令其闭门思过,如此惩办已是敬幸,其他俱属轻罪不议。

别说仕途,丰绅殷德的自由都没了。

苦涩的结局

这次风波,看似很快就平息了,

可十公主破碎的心也无法挽回了,与丰绅殷德只是维持夫妻关系,实际形同陌路。

嘉庆帝到底是心气难平,

没几年又授予妹夫丰绅殷德"头等侍卫,擢副都统,赐伯爵衔",然后将他“流放”到了漠北乌里雅苏台任职,

为啥说是“流放”?乌里雅苏台实属苦寒之地,根本没人愿意去,

嘉庆帝也不让妹妹跟着去受苦,而是让妹夫独自一人前往,

结果丰绅殷德在那一待就三年的时间,

直到丰绅殷德病重,嘉庆帝才在妹妹的恳求下,准许他回到京城,

此后没过多久,丰绅殷德就去世了,年仅36岁。

嘉庆"念其平日小心供职,赏给公爵衔",又"派英和带同侍卫十人前往奠,并赏赐陀罗经被,赏给和孝公主银五千两,俾资料理丧务,仍照公爵衔给与恤典。"

但是对于妹妹的处境,他也爱莫能助了,只能从经济上帮助她,

好在十公主从小就练就了坚毅的性格,

独自一人将丰绅殷德的两个女儿养大,又养了一个孩子,为他取名福恩来延续丰绅殷德的香火,

福恩后来世袭了轻车都尉,但之后也就在史书上销声匿迹了,

固伦和孝公主本人死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终年49岁。

道光帝对姑姑一生的遭遇倍感哀伤,亲临她的墓前祭奠。

这份破格的优遇,应该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后一次盛大的场面了。

标签: 固伦和孝公主

更多文章

  • 嘉庆杀和珅后,丰绅殷德是如何报复固伦和孝公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固伦和孝公主

    我们经常说,古代一直都是男尊女卑,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例外,那就是公主在家里的地位,一般都是要高于驸马的,这一切都得益于皇权的强大。在一般人的眼里,驸马可能是个非常荣耀的身份,但真实的生活中,因为家里有着这么一个身份比较高的人,平时的小日子过得不一定就比普通人舒服。中国有个著名的戏曲叫《醉打金枝》,说

  • 荣安固伦公主的母亲没有遭到慈禧的迫害,反而坐到了皇贵太妃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荣安固伦公主

    荣安固伦公主(1855年—1874年),清咸丰帝长女,生母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时为丽嫔。生于咸丰五年五月初七,其母丽嫔也因“诞育大公主”而在产后三天晋封丽妃。咸丰帝死后丽妃又晋为丽皇贵妃,后来因为慈禧太后、慈安太后都没有生下女儿,所以她非常受两宫太后之宠,视如亲生女儿。大家对于慈禧的固有印象,因为一

  • 孔四贞是谁?她为什么能够被称为清朝唯一的一位汉人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孔四贞

    孔四贞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如果说起她的父亲,大名鼎鼎的汉奸孔有德,大家就会熟悉很多。孔有德,字瑞图,辽宁盖州卫人,孔有德名为“有德”,其实十分“无德”,他原属于明朝将领,崇祯四年,孔有德发动了吴桥兵变,很快投降后金,当了汉奸。孔四贞后金当时著名的三顺王,其中之一的恭顺王就是孔有德。满清八旗入关后,

  • 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孔四贞,一生经历两次家破人亡,最后孤独终老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孔四贞

    孔四贞是汉族女子,她生于崇德七年,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有德是当时的乱世枭雄,本来是明朝大将毛文龙麾下的一员猛将,后来在天聪去年,率领众士兵投降了后金,崇德元年,孔有德被封为恭顺王,先后率领八旗兵出征朝鲜、锦州和松山等地方。大清入关后,顺治成为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孔有德深受倚重,他转战南北,镇压

  • 满清唯一一位汉人公主!孔四贞如何走上一条“不归路”?

    历史人物编辑:小柏聊历史标签:孔四贞

    皇太极入关建立大清之后,意图天下,一改往日陋习,开始重用汉官,像范文程、鲍承先等人先后被授为大学士,而洪承畴更是成为皇太极的心腹大臣。在皇太极去世后,重用汉人官员的制度被孝庄和顺治传承下来,一方面是为了拉拢人心,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以汉治汉”的策略,也就是这个期间,有一位汉官之女被孝庄收养、立为公主,

  • 蒙古王僧格林沁,本是放羊娃,承皇恩华丽转身,是大清最后的勇士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僧格林沁

    在清朝抵抗外辱的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然而在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袭来的战争中,清军却胜利了。挫败联军的主帅是蒙古王公僧格林沁。 他原本是一个放羊娃,家境贫寒。可他偏偏从一个小小的牧民,成长为顾命大臣。他经历了什么呢?放羊娃的人生逆转僧格林沁1811年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本姓博尔济吉特氏。虽然

  • 那名一刀砍死僧格林沁的少年,没想到却成了终结清皇朝的始作俑者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搞笑集标签:僧格林沁

    在晚清,最著名的八旗子弟将领,可谓非僧格林沁莫属,算是八旗军队最后的星星。僧格林沁一生辅佐了三朝皇帝:道光、咸丰、同治,堪为鹰獒之士,他身在清廷40年,膺亲王之爵,食双倍俸禄,多次挽狂澜于危机之时。但是,这位所谓的晚清第一大猛士、名将,却死在一个16岁少年的手中。在1865年,清朝在灭亡太平天国后,

  • 僧格林沁的死成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它与大清灭亡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僧格林沁

    人死有重如泰山,也有轻如鸿毛。对于任何一个沙场将士而言,能被称作“重如泰山”的死法必然是战死沙场了。从这点来看,晚清名将、被称作“国之柱石”的僧格林沁之死无疑可被称作:“其死重如泰山”了。同治四年,即1865年5月,清军与捻军战役中,僧格林沁被捻军诱至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市)高楼寨,随即他被一捻军士

  •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不能夜战近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僧格林沁

    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清军骑兵对英法联军从左翼到右翼的宽大正面发起集团冲锋。清军马队大声喊杀,奋不顾身,其勇气连敌人也为之动容。然而,最终,清军伤亡上千人,英法联军阵亡仅12人···清军惨败。战后,敌人虽称赞了蒙古骑兵的勇气,但也认为,这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显然,所

  •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死于一16岁少年刀下,近代争斗不断就跟他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僧格林沁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朝代,在晚清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历史上闻名的人物,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这个人是有名的将领,叫做僧格林沁,估计很多人都不熟悉他的名字,天津防务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失败,都和他有关系。慈禧的政变,也是他的帮助下成功的,曾经他打败过英法联军,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又被人家给打的全军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