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册封大典,甄嬛却为害过她的齐妃讨封?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册封大典,甄嬛却为害过她的齐妃讨封?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龙爱娱乐 访问量:4809 更新时间:2024/1/16 2:26:05

文/花不语

甄嬛传》后期,随着甄嬛回宫,她和皇后党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在经历了滴血认亲后,皇后不仅没能扳倒甄嬛,反而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被剥夺六宫管理权,眼看甄嬛胜利在望,可她不甘落败,授意安陵容有孕,并借机要皇帝封安氏为妃,以求壮大实力。

甄嬛见状,于是借花献佛,加封了自己一派的端妃、敬妃、欣常在一干人等,可除此之外,她却又破天荒要求追封迫害过她的齐妃,让人大跌眼镜、着实不解,这里头又有何玄机?

1)成功转嫁风险,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众所周知,皇后战略上虽不敌甄嬛,但仍根基深厚,不仅手握三阿哥,后宫太后做保,前朝亦有张廷玉等一众老臣拥护。

现在,随着甄嬛手上皇子数越来越多,加上皇帝对她独一无二的宠爱,她在后宫的地位早无人能及。

而早在立储一事上,老谋深算的大臣们看出犹豫不决的皇帝看不上老三,开口闭口都同意属甄嬛的六阿哥为太子。

在老臣们看来,三阿哥本就是合适人选,可因生母自戕实乃大罪,没有惩罚就不错了,更别提加封。妃嫔自戕极伤皇家声誉,大臣们讳莫如深,实在不敢公然提议册立老三,只有意来回打擦边球。

自古后宫前朝一体,因此,此时封妃早已不仅是后宫之事,更是与时政息息相关,任何一方都希望自己战队荣誉加身,加大筹码。

而此时,甄嬛却出人意料的提议让皇帝追封迫害过她的敌党齐妃,表面上看似礼仪周全、大度容人,可真正目的是在向老臣们传递一个信号:我确无打压异己、上位之心,你们看,我这不是特意为你们的候选人三阿哥生母讨封号,洗白身份了吗?

而皇上同意追封齐妃也让大臣看到了希望,认为他能为老三恢复生母名誉,就说明没有放弃老三,他们的三阿哥还是很有希望成为太子的。自此,他们才不再一味虎视眈眈地咬住甄嬛不放。

就这样,甄嬛一招移花接木消除了大臣对自己和六阿哥的敌意,立储风波暂时平息。

2)双重保险,消除皇帝顾虑

这和当年皇帝匡骗华妃,故意送去皇贵妃礼服测试华妃一个路数。

还好,此时的甄嬛早已洞悉了他那点小九九,才不轻易落入圈套。于是,先是义正言辞地表示拒绝,再好一番谦虚:自己的儿子太小,资质不足,而皇帝还有其他更出众的皇子,另外,重点来了—她才不要做皇贵妃呢,那只是个虚名,皇帝对她的爱就是最好的褒奖了!

男人果真都很吃这一套,皇帝听罢,嘿嘿笑出了声,很是受用,从此按下不提。

甄嬛此言一下就摆正了自己的立场,表明自己和在前朝到处拉票的皇后不同,自己言行低调,不求浮名,也不涉政干政,所有荣誉都归后宫姐妹,表示大封后宫才对前朝有所助益,字里行间都为社稷考虑,让皇帝直感叹她的可人懂事。

而甄嬛为曾敌对的齐妃追封时,则是很贴心站在皇帝和老三立场出声:眼见老三大了,现在几乎所有嫔妃也都升级了,如不理会齐妃,老三脸上则过不去,以后在朝也不好做人。

如果说前面言论是洗白自己没有野心的话,那么此番她真是设身处地为皇家、皇子声誉考虑,为其扫清生母自戕的不良声誉,保全老三在后宫和前朝的脸面。

这点真让皇帝对她刮目相看了:自己的嬛嬛多么懂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居然还能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着想,真心大公无私!从此,皇帝才疑虑尽消。

3)向老三示好,自己留条后路

结善缘、少树敌,一直是甄嬛做人处事的原则。

剧中可以看到,老三对甄嬛一向尊敬,对胧月也很是疼爱,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甄嬛对他频频释放的善意。

和皇后声色俱厉不同,甄嬛从不轻视、出言讥讽他,反而在他低谷时,还总安慰他好好保重身体,可以说甄嬛是除他生母外,唯一给他些许温暖的人。

一直以来,齐妃母子虽智商不足,可相依为命,感情一直很好。但假仁假义的皇后居然为了稳坐皇太后之位夺老三,不惜挖坑害齐妃,逼她自戕,事后更是让老三和生母划清界线,以她为尊。

古人极重声誉,皇子更是如此,身负一个自戕的母亲早让他抬不起头,而此次册封,皇后却不为齐妃争取荣誉,这又让老三心寒不已、郁闷至极。

可眼下他却看到:与心口不一的皇后相反,被生母害过甄嬛反过来帮她讨封,为自己和生母洗白,这怎不让老三对她感恩戴德,欠她一个大人情?

老三虽呆,却本性纯良,退一步说,即使他登位,基于过往种种恩惠,也不会过分为难甄嬛。

就这样,花花轿子众人抬,皇后要封安为妃,甄嬛就借力打力,壮大自己团队,同时找机会澄清自己,示好老三。

一场热闹下来,皇后忙活半天却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栽树,别人乘凉,甄嬛成最大获利者。

4)

其实,当时尊为贵妃的甄嬛处境很是微妙,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危机四伏。

在经历了滴血验亲事件后,皇后虽六宫管理权被夺,但是地位仍在,且还有太后撑腰,翻身只待时机。

皇帝看似打消顾虑,但怀疑的种子早已深埋,所以,他才会时不时试探甄嬛是否有上位之心;再则,朝中大臣对她一直心怀不满、怨声载道,而面对张廷玉提出的“去母留子”一说,皇上虽未首肯,但也不加否定,态度暧昧实在让人忧心。反观三阿哥虽然生母不齿,却背靠皇后,且年龄资历都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不论前朝后宫都有依靠,名正言顺,上位系数最高。

皇后在此时给安嫔加封,壮大自己,在这危机四伏、与己不利的形势下,甄嬛却敏锐捕捉到机会,顺势而为,既成全了他人,也洗白了自己。

危机、危机,危机实则也是转机,就看你懂不懂得把握。

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是机遇。别忘了危机也是一种能量,因为只有在危机中,人们才会主动重新审视现状、寻找解决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在无效的迷茫中原地踏步,没有更进机会,如此时出现危机,反而会激励你重新思考,倒逼之下极可能会出其不意,奇招频出。

历来危机与机遇并存,厉害之人就在于:在无法改变的不利情形下,发掘契机,加以引导利用,最终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标签: 齐妃

更多文章

  • 齐妃既不聪明也不受宠,却为何能身居妃位?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齐妃

    《甄嬛传》中,齐妃很不受宠,又两次实名制下毒害甄嬛和叶澜依,却为何能身居妃位?最主要的原因是齐妃生下了三阿哥。皇后的大阿哥和纯元皇后的二阿哥都夭折了,三阿哥就是皇上的长子,身为长子之母,齐妃的位分自然不会太低。况且皇帝只有三个儿子,四阿哥因为生母的原因,从不受皇帝待见,直接丢在圆明园自生自灭。五阿哥

  •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这样?竟然把纯惠皇贵妃和乌拉那拉氏葬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纯惠皇贵妃

    说起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大家也都熟悉了,但是她的结局还是很可怜的。虽然娴妃也是很早就进入王府了,也是雍正皇帝册立的侧福晋,可是乾隆一开始就不待见她,乾隆的挚爱只有是富察皇后。直到富察氏去世后,又开始宠幸令妃魏佳氏。她才是乾隆心里重要的女人。辉发那拉氏虽为皇后,那也是太后的意思,不是乾隆的本意。就算乾隆不

  • 考古专家意外发现一秘密,纯惠皇贵妃与皇后那拉氏皇后葬于一处?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纯惠皇贵妃

    1981年11月,考古专家和学者们在开启和探视裕陵妃园寝内的纯惠皇贵妃地宫的时候,发现纯惠皇贵妃內棺里有两个头颅骨和一堆白骨,遗骨杂乱无章,已经无法将两人进行区分。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考古专家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秘密,毕竟妃园寝内葬着的妃子都是各自为券,纯惠皇贵妃的地宫里却出现了两个人。不知情的

  • 辉发那拉氏为何会与纯惠皇贵妃合葬一处?只因乾隆对其恨到极点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纯惠皇贵妃

    这个事情与纯惠皇贵妃并无关系,问题主要出在了乾隆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身上,辉发那拉氏因“擅自断发”而触怒乾隆,最终被不废而废,其去世后虽名义上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上规格极低,甚至连普通嫔妃都不如,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地宫,由此可见乾隆对其恨到了什么地步。辉发那拉氏与乾隆决裂,乾隆对其恨极纯惠皇贵妃去世于

  • 乾隆皇帝的纯惠皇贵妃苏佳氏本是出身很低的汉女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纯惠皇贵妃

    乾隆皇帝是清代皇帝里最喜欢汉女的皇帝,他的很多妃子都姓什么佳氏,一般情况下,叫什么佳氏的妃子都是汉人,在姓氏后加一个佳就入了满洲旗了,比如说魏佳氏、苏佳氏。纯惠皇贵妃苏佳氏就是汉女,她是苏召南之女。史书上没有记载苏召南是什么人,连出身宫女的令妃都被记载是内管领清泰之女,,而苏佳氏的父亲的官职什么都不

  • 乾隆到底有多喜欢和珅,竟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嫁给丰绅殷德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丰绅殷德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崔说古谈今的百家号,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大清王朝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清廉官员,就肯定有贪官污吏,这是历朝历代亘古不变的规律,这种事情在清朝也不例外,我觉得在整个清王朝的统治过程中,最出名的贪官莫过于乾隆时期的和珅。和珅虽然是八旗子弟,但是家境清贫,在他很小的时候,其父母见背,他就跟

  • 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和珅死后他的结局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丰绅殷德

    和珅的嫡子原名当然不叫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其实是拜乾隆所赐。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乾隆有次见宠臣和珅的嫡子长得一表人才(正史评价“俊逸可喜”),便心生喜欢。于是指定其为和孝公主的驸马,并赐名“丰绅殷德”。那么和孝公主是谁呢?原来她就是乾隆的小女儿,那位被捧为乾隆“掌上明珠”的天之娇女。和孝公主

  • 二十岁的丰绅殷德,不把和珅和乾隆放在眼里,对公主也是假情假意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丰绅殷德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年),坐了六十年皇位,当了四年太上皇的乾隆以八十九岁高龄驾崩。乾隆一死,最倒霉自然是生前最宠幸的权臣和珅。往往老皇帝最宠幸的大臣即是新皇帝的眼中钉。康熙宠幸曹家,雍正抄了曹家,雍正宠幸张廷玉,乾隆数次无情地训斥老张。到了和珅,更倒霉了。乾隆生前有多么宠幸和珅,嘉庆就有多么恨和珅。和

  • 和珅被嘉庆赐死后,和珅儿子丰绅殷德是如何报复和孝固伦公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丰绅殷德

    其实也谈不上报复,因为丰绅殷德没那个实力,如果硬要有报复的话,那就是丰绅殷德在乾隆国丧期间与小妾混在一起,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和孝固伦公主,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自幼乾隆就对她百般宠爱,常常被赐予各种奇珍异宝,后来更是被乾隆破格晋封为“和孝固伦公主”。按照清朝传统,“固伦公主”这一名

  • 大贪官和珅明明姓和,可是他的儿子却不姓和,还起名叫做丰绅殷德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丰绅殷德

    和珅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这个人的一生都是充满了争议的。作为曾经乾隆皇帝最宠爱的臣子,可谓是富贵享尽。在刚刚当官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直到后来,权力和圣宠让他慢慢的变得贪婪,开始收受贿赂,开商户,办票号,一手成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据说在他被抄家时,被查封的总财产加起来能有8亿两白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