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王熙凤当初没有接济刘姥姥,难道刘姥姥就不会搭救巧姐吗?

如果王熙凤当初没有接济刘姥姥,难道刘姥姥就不会搭救巧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味美乡里 访问量:4903 更新时间:2024/2/22 10:05:27

在一次游园会中,刘姥姥贾母他们讲了故事,刚说到柴薪贾府就着火了。接着讲了一家人的情况跟贾家差不多,还触动了贾母王夫人。最后是说那个头柴薪的妖精,引起了宝玉的好奇。这三件事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这三个故事暗喻巧姐的结局,会不会是这样呢?

——巧姐被家人“狠舅奸兄”卖到青楼,不甘屈辱趁火起而逃走。适逢大雪,逃出城外时,又累又饥,所以抽柴取火,谁知恰好是刘姥姥家的,刘姥姥听到动静救下了巧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扣“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中的“遇”字。所以,刘姥姥砸锅卖铁从妓院里把巧姐救出来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情节解释不了巧姐判词中的“遇”字。至于后来宝玉好奇,派茗烟寻找的事情,则印证了宝玉或者家人出狱后多方寻找巧姐的消息,但是,巧姐从此湮没乡村。

这个想法,确实有些大胆,大胆在——巧姐从青楼逃出来正好跑到刘姥姥家?太传奇太戏剧了。

凤姐曾经善待刘姥姥,接济刘姥姥,使刘姥姥铭记于心,时刻念着凤姐的好,但无以回报,被卖青楼的巧姐趁火灾逃出城外,天下大雪抽柴取暖,巧遇听到动静的刘姥姥。刘姥姥将其救下,对追查而来的人故意隐瞒,使巧姐躲过这一劫,这不是很自然吗?

所有的症结在于:“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那“因”呢?似乎这样的“遇”跟“济村妇”没有因果关系啊?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巧得遇恩人”是“巧遇”还是“巧得”?

我还是觉得太戏剧化了,中国古代的戏曲传奇里,常会遇到这样的情节,但应该不是《红楼梦》。我觉得还是“巧得”比“巧遇”更说得通。刘姥姥给巧姐起名那段,脂砚斋批语是——“应了这话固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神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我想后回巧姐流落在烟花巷,刘姥姥是主动去寻找去搭救,冒了很大的风险,费了很多周折,而不是巧姐逃出来恰巧撞到了刘姥姥家里。八七版电视剧,对这一段的演绎应该是比较接近雪芹原意的。

“只因娘亲当初偶然接济了一下刘氏,恰巧就得到了善报,被接济的刘氏日后就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曹雪芹在这里应该是讲了一个表面上的“因果报应”“善有善报”的故事,所以说“巧”,并不是巧姐恰巧与刘姥姥相遇的“巧”。

“巧得遇恩人”就跟前边的“偶因济刘氏”就没有了因果关联。假如巧姐逃到的不是刘姥姥家,而是什么张姥姥李姥姥家,我想也会得救的。再说,如果凤姐当初没有接济刘姥姥,难道刘姥姥就不会救巧姐吗?所以刘姥姥之救巧姐,应该是为了报凤姐的接济之恩,是一种仗义之举,她是主动去搭救,而不是恰巧遇见。

又想起来这回的回目,“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曹雪芹这一节的描写,除了刻画刘姥姥,更多的应该是为了表现宝玉的“情不情”性格特点,跟巧姐没什么关系。再说,刘姥姥讲的是两个故事,而不是三个。是讲到“雪下抽柴”时起了火,打住了。宝玉赶着她问后事如何,她才信口胡诌出来一个“茗玉”小姐的故事。这跟那个九十多岁的老婆婆因为积德行善又得了一个孙子的故事,不会有什么关联的。

标签: 刘姥姥

更多文章

  • 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也是应该,因为刘姥姥的行为无法让人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刘姥姥

    在小说《红楼梦》,有这么一段话: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她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她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哪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很多读者因此对林黛玉很不满,认为这是林

  • 爆笑校园:呆头课堂上“学蛙叫”?刘姥姥:我会让你后悔的!

    历史人物编辑:幽默伟仔标签:刘姥姥

    爆笑校园:呆头课堂上“学蛙叫”?刘姥姥:我会让你后悔的!旺财看着呆头今天这么兴奋就问道,呆头呀,今天怎么这么开心呢,呆头说,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我捉到了一只小青蛙,现在装在我书包里呢,旺财说万一青蛙跳出来被刘姥姥看到的话,一定会被他踩死的哦,呆头说放心啦,我用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能让小青蛙不跳的喔!呆

  • 贾母、王夫人等人爱给人旧衣裳,别人会穿、配穿吗?刘姥姥穿吗?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刘姥姥

    本文共计2017字。欢迎阅读!《红楼梦》中,贾母经常将自己的衣裳赏人,王夫人也将自己的衣裳赏赐给下人,那么这些衣裳被赏赐者会穿吗?当然会穿,因为这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一种表示友好的态度。现代人是不穿别人的旧衣裳的,可是古代人不是。能得到别人的旧衣裳,是很光荣的事情。我们先说说,什么人可以赏赐别人旧

  • 红楼梦:宝玉和宝钗都不救巧姐,凭啥指望李纨去救?刘姥姥为啥会救巧姐儿

    历史人物编辑:姜子说书标签:刘姥姥

    红楼梦:宝玉和宝钗都不救巧姐,凭啥指望李纨去救?刘姥姥为啥会救巧姐儿?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

  • 林黛玉不喜欢刘姥姥是应该的,她没有喜欢刘姥姥的任何理由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刘姥姥

    小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看不起刘姥姥,还给刘姥姥起了一个外号叫“母蝗虫”,而且也没有给刘姥姥任何馈赠,因此有些红楼梦爱好者对林黛玉不满,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瞧不起穷人。林黛玉并非看不起刘姥姥,她只是不喜欢刘姥姥而已,林黛玉不喜欢刘姥姥是应该的,她没有喜欢刘姥姥的任何理由。刘姥姥本是王夫人八竿子找不着

  • 少时鄙夷刘姥姥蠢,中年方知刘姥姥勇

    历史人物编辑:张钒标签:刘姥姥

    初读红楼梦,完全被宝黛钗三人的爱恨纠葛所吸引,再读红楼梦,才发现大智若愚的刘姥姥最吸引人。在整本书中,看似她只是个无关痛痒的配角,在众多精致的人中,她给人的印象是又土又笨又能吃,少时看见她从心底里看不起她,认为她为了那么一点施舍便低声下气,渐渐长大之后才明了她才是活得最通透的那个人。若不是为了生计,

  • 刘姥姥从来没有嫉妒过贾母,这显示了刘姥姥的人生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刘姥姥

    小说《红楼梦》里,刘姥姥和贾母年纪相仿,刘姥姥还比贾母大两岁,可是她们两个过的日子却有天壤之别。贾母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使奴唤婢,儿孙满堂,两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而刘姥姥却只有一个独生女,没有儿子,也没有财富,只能在女婿家里寄人篱下,为了女婿家的生计,她低声下气地来到荣国府讨钱,还要当小丑出洋相逗

  • 爆笑校园;呆头的理解能力有些欠缺啊,刘姥姥还是高估了他的智商

    历史人物编辑:小雪爱搞笑标签:刘姥姥

    爆笑校园;最近天气好冷啊,糯米团流出的鼻涕都被冻在了嘴唇上,最后还是用钳子才把这根冰鼻涕给夹掉了,突然糯米团看到了呆头走来,于是糯米团问道呆头去哪里啊?呆头说他要去找一把锤子。他便便拉了一半的时候冻住了,他的找个锤子敲碎才行啊!看来这糯米团比呆头走运多了。这天呆头放学回家,呆头告诉老爸刘老师让他去学

  • 爆笑校园:呆头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刘姥姥误人子弟!

    历史人物编辑:小雪爱搞笑标签:刘姥姥

    话说这天下课之后,呆头火急火燎的往厕所方向跑去,话说这是干嘛呢?难带又是尿急么?原来不是,只见呆头对着水龙头不停的喝起水来,难道是口渴了么?看着呆头如此喝水的旺财很是不解,这尼玛都把自己撑成什么样子了,喝完水的呆头又立马往回跑去,这时的旺财问呆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呆头说了这么一句话,教室起火

  • 周末读红楼,且说刘姥姥

    历史人物编辑:佴仙媛标签:刘姥姥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是金陵十二钗之贾巧姐的判词。前两句是说贾家败亡后,作为公府千金的巧姐,再无往日之尊贵,并且被“狠舅奸兄”卖掉,是亲也不亲。后两句是说巧姐遭难后,当年贾家偶尔接济的刘氏,反倒成了她的恩人。这里的刘氏,是说刘姥姥。算来刘姥姥与贾府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