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夫人本想揶揄下黛玉,不想黛玉回话中暴露其狠毒用心

王夫人本想揶揄下黛玉,不想黛玉回话中暴露其狠毒用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忘的历史 访问量:4972 更新时间:2024/4/16 22:48:28

贾母曾与宝钗道:“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多有趣啊,犹记刘姥姥在一进荣国府时,曾与她女婿狗儿道:“那王家二小姐当年也是响快人,不拿大”,谁料想一朝嫁入贾府,倒成了罕言寡语,一心吃斋念佛的“木头人”呢。

王夫人素日总是不苟言笑、慢条斯理的,但这种平静总令人觉得吊诡,毕竟王夫人不动则已,但凡一动,总能波及她人的性命。好比被其怒扇后跳井的贴身丫头金钏,再有病中被架起撵出大观园的晴雯

黛玉进府时,王夫人在贾母房里不言不语,不过礼貌性提点凤姐为这外甥女做两件衣裳,面上讨好贾母。而黛玉一进了贾政的房门,王夫人便一阵苦口婆心嘱咐:日后可得远着宝玉点。

对于黛玉这个外甥女,王夫人总显得客气又疏远。好比刘姥姥逛大观园,众人进入潇湘馆,黛玉给贾母端上茶来,王夫人便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看似怕黛玉受累,但一个“姑娘”就将黛玉拒之于千里之外。

在贾府,一个称呼就能辨别亲疏来,比如凤姐,在谈到黛玉和宝钗时,称道:“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凤姐亲谁疏谁大家有目共睹。而王夫人素日则称呼宝钗“宝丫头”。这样看来,王夫人对黛玉如何,不言而喻。

第二十八回,黛玉等人在王夫人房中时,王夫人见了黛玉便问:

“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对于之前的“姑娘”,这一处的“大姑娘”更显疏远,但此处重点却不在这称呼了,反而是王夫人问话的用意。黛玉进府时,众人度其不胜姿态,都已看出黛玉体质怯弱,先天不足。可王夫人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又再提及黛玉的病情,是否有揶揄黛玉是个病秧子呢?在王夫人眼里,自己儿子是个活龙,黛玉这药罐子如何配的?所以不惜于众人面前屡屡提及黛玉病情,想制造点舆论压力罢了。

而更重要的却在黛玉的回话中。黛玉果真是个心直口快、单纯爽利之人,未加思索便回:没怎样,老太太叫还是吃回原来的药。(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真是颦儿!)

这一处对话信息量很大,从黛玉所回的话来看,原先黛玉的药是王太医配的,这王太医是贾府的专用太医,每年贾府与其四节大趸送礼,王太医是贾府最信任的一位太医,这在贾母生病、宝玉犯痴病时都能看出,由后来王太医升官可见,其医术是值得信任的。

可是这王太医却被王夫人换成了鲍太医,作者行文字字斟酌,毫无废笔,为何这太医不是其他姓氏偏偏是鲍呢?鲍者,臭鱼也,在贾府,便有一鲍二家的与贾琏私通,腥臭之气四处弥漫。更有钱钟书所著《围城》一书中,有一鲍姓小姐轻浮风骚、云心水性,钱老亦称以鲍鱼腥臭所喻。所以鲍太医,终究不算正经的大夫。

在《红楼梦》里,太医与患者的性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方张友士谐音“张有事”,暗喻秦可卿将会有事,最后秦可卿死亡。太医胡君荣,姓胡,暗喻糊涂、胡作非为,他的糊涂在为晴雯开虎狼药可见一斑,而因为胡作非为,使得尤二姐腹中胎儿被堕,最后吞金自尽。

那么这腥臭难闻的鲍太医呢?不敢乱猜,但只知道对黛玉没有好处罢了。

原本王太医用得好好的,王夫人为何要将这不靠谱的鲍太医取而代之?宝玉在听到问黛玉病情后紧跟着说了一堆药方,并要用三百六十五两银子配药,王夫人便啐:什么药需得这么多钱?

细细一想,王夫人换掉王太医,应是介意王太医配药比较贵的缘故吧?毕竟在王夫人眼里,黛玉的病情是否减轻并不重要,重要是那配的药不贵。正因鲍太医的药少了关键药材,黛玉的病情才“也就那么着”吧。

当然,这事也被贾母知道,虽明面上不说,但心底大抵也明白,指望王夫人这个舅妈能诚心对待黛玉,是不能够的了。所以也没与王夫人提过半句,仍叫了黛玉服用之前的药。

标签: 王夫人

更多文章

  • 王夫人担忧之事儿,袭人巧妙化解了,贾宝玉也无语了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夫人

    袭人是否说晴雯的坏话,没有明确写。单就建议薛宝钗搬出大观园一事,我觉得不能全怪薛宝钗。现在人已经对早恋见怪不怪了,看动画片里,恨不得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谈恋爱才好。可实际上,如果大家能站在一个长辈的立场上,你要是听到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对同龄的女孩说什么“我为你得相思病了,做梦都想你”,你难道会放心?你

  • 跟《红楼梦》王夫人学职场高层智慧:出现重大失误后,如何移祸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王夫人

    《红楼梦》里的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人,她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有着非常高的管理智慧,和管人手腕。有一件事,可以体现王夫人的管理智慧,她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管理出现巨大纰漏的情况下,反败为胜。邢夫人虽然是王夫人的嫂子,但是没有当家权,属于王夫人的下属。邢夫人这个下属地位比较高,丈夫的官职比王夫

  • 谁害死了林黛玉?不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前八十回中有伏笔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王夫人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悲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第二十七回);妙玉在中秋联句中也提到,“木怪虎狼蹲”(第七十六回),因此,林黛玉在贾府中一定是受到了严重的迫害,并最终导致她夭亡,绝不像我们在风月宝鉴正面所看到的那样,林黛玉是为了注定无望的“木石前盟”流尽最后一滴眼泪。那么,贾府中,又是

  • 查检大观园的时候,薛宝钗才明白,王夫人托她管家,是提醒她离开

    历史人物编辑:姜子说书标签:王夫人

    题:查检大观园的时候,薛宝钗才明白,亲姨娘王夫人不是托她管家,是在敲打她,提醒她离开!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

  • 红楼梦:探春屋里发现一物,颠覆常识,难怪连王夫人都怕她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王夫人

    探春是金陵十二钗里极其特殊的存在。她是庶出,而且生母是活成一个笑柄的赵姨娘。她的亲弟弟贾环就受生母连累被上下人等不待见,而探春却能跳出三界外,不但丝毫没有受到生母连累,甚至还成了生母作妖胡闹最大的后盾和保障。探春的天分并不算太高,文采上她比不上黛玉、宝钗,和妙玉、湘云比也逊色,容貌上似乎也不占优。

  • 王夫人为何始终不接受林黛玉,她的考虑也并非不长远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王夫人

    王夫人为何自始至终不接受林黛玉?即便在贾元春死后,即便在贾母死后,即便在知道贾府早就托管了林家巨额财产之后。这是为什么?一般来讲,王夫人这个时候接纳林黛玉,对贾府是有大好处的。但是,王夫人为什么依然反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还是要力主早已经退出薛宝钗和贾宝玉成亲呢?不能用一句“短视”就简单的了结此案

  • 红楼梦:收拾小妾,贾母兵不血刃完胜,王夫人和凤姐都弱爆了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王夫人

    贾母的屋里是有几位老姨奶奶的,就是第二代荣国公的姬妾们,这几位老姨奶奶是生了孩子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到贾敏时,他讲道: “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东床如何呢?” 透露出贾敏这一辈共有四位小姐,贾敏最小,也死了,她的三个姐姐也全都没了,

  • 花袭人的“虚伪”:王夫人赏赐两碗菜,她为什么明知故问装无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不红标签:王夫人

    花袭人是《红楼梦》争论最严重的丫鬟之一,读者对她的争辩主要聚焦在人品方面,比如袭人有争荣夸耀之心,曾向王夫人告密,又在被王夫人内定为准姨娘后,明知故问似有无辜状,令不少读者对她心存怀疑。笔者近读张爱玲之《红楼梦魇》一书,细究红楼原著细节,尤其针对袭人的文字进行考据,愈是深究,愈发觉今之读者对袭人的误

  • 谁是《红楼梦》里最合格的父母?王夫人和薛姨妈不在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王夫人

    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很多父母,他们都不尽相同,从他们个孩子身上就能够看出他们的教育是不是成功,这个成功不是说孩子很成器,而是说他们都足够善良、勇敢和有担当。因为始终觉得成功不是一个可以被量化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出色却不懂做人、没有自我,不知道快乐和梦想是什么,那么这样的人生或许也并没有那么美好。所以

  • 王夫人私自换了黛玉的太医,薛宝钗暗中奚落,却惹恼了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王夫人

    林黛玉刚刚进府的时候,王夫人就对这个外甥女处处防备着,而且还带着些许算计。其实,这些行为倒也不稀奇,毕竟两个人毫无血缘,而且贾敏在当年又高过她一头。所以,王夫人不待见黛玉这个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贾母来说,黛玉可是自己心爱女儿的遗孤,她会在黛玉的身上寄托对女儿的思念,所以才会称呼黛玉为“心肝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