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是明朝第一位太子,而胤礽是大清第一位太子,两者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两位的父亲朱元璋和康熙,在历史上都是杰出的皇帝。朱元璋是大明开国皇帝,开创了洪武之治;而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更是被称为千古一帝。
但可惜的是两位最终都与皇位无缘,不过原因却大不相同。朱标是因为自己英年早逝,跟自己的兄弟们毫无关系,也没有人挑战他的地位;而胤礽却要倒霉很多,最终在这场政治风波当中折戟。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满清和汉人的继承制度不一样,满族并没有明确的皇位继承制度。但不管怎么样,胤礽可是康熙钦定的皇太子,如假包换。
尽管满清对于继承制度没有明确下来,但康熙爷的决定恐怕也不是这些小阿哥可以挑战的,更不至于发生残酷的“九子夺嫡”。
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怎么胤礽这么倒霉。
朱标生性聪颖,为人忠厚,一点都不像朱元璋。相反,老四朱棣倒是和朱元璋有点兴趣相投。但这丝毫不妨碍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
朱标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寄予厚望,虽然选择他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他是嫡长子,但不得不说,他还是让朱元璋非常满意,诸多皇子也是看在眼里。
朱标宽仁,大度,友爱,关键的是在诸多皇子中非常有威望。特别是朱元璋的心狠手辣,谁又敢去蹙这个眉头。
从这里不难看出,皇位对于朱标来说是唾手可得的事情,如果朱标能熬过朱元璋,顺利继承皇位不是问题。
胤礽显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本来他两岁便被立为皇太子,这说明康熙也是下了大决心培养。胤礽小时候即聪慧好学,作为继承人,他也不负众望,精通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这点即使是后来康熙帝对他失望透顶之时仍予以承认。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位置简直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胤礽在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贤德不再,毕竟康熙爷做了61年皇帝,而且满清皇帝是高度集权,换做谁在太子位置上也熬不了这么久的时间。
长此下去,太子与众兄弟矛盾加剧,与皇帝的矛盾不可避免,而且由于康熙对太子一废再废,这才给了众皇子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