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雪岩临死前智斗盗墓贼:用了两招,真绝了,真不愧是大清首富

胡雪岩临死前智斗盗墓贼:用了两招,真绝了,真不愧是大清首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鉴知 访问量:4139 更新时间:2024/1/17 18:41:22

1883年下半年,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日中天的胡雪岩商业帝国渐渐显露出败象来。

胡雪岩是谁?

的书籍中大都乐于称他“清朝首富”,也有封他“商圣”的,将他与陶朱公相提并论。

胡雪岩还有一个头衔,颇为今人熟知,那就是:

红顶商人。

所谓红顶,是清代官帽的特有样式,上面有满铺的红缨,根据品级不同,顶珠的颜色也不一样,一品官员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光绪七年(1881年),胡雪岩因于国家有功,慈禧太后下旨,“特颁正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并准予骑马进出皇城”。正二品顶珠为红珊瑚,红顶即指此。

自此之后,红顶商人即成为半官半商、既是高官又是巨商的别称。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要戴红顶,也要面对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很多人都盼着胡雪岩倒下,他倒下了,大家才能吃饱。

离胡雪岩穿上黄马褂仅仅两年多时间,便风云突变。这时胡雪岩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不敢奢望每次都平安趟过风暴,自败象初露之时,便不得不对生前身后之事做一番谋划……

一、该认命的得认命

人生在世,最大的智慧是:在千金散尽之后还能好好活着,并且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1882年,胡雪岩杀进生丝行业。当时胡氏总资产约2000万两白银,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有40亿,他不惜拿出一半身家、也几乎是他全部的现金流,也就是1000万两白银到一线蚕农家里购买生丝。

到1882年夏天,胡雪岩囤积的生丝达两万包,约占江南地区总产值的1/3。于是他邀集生丝同行组成行业联盟,坚持对垄断了生丝行业的洋行高价出售,试图一举拿下定价权。

事实也所料。那些洋人发现照往年的价格已经买不到生丝了,无奈之下找人斡旋。最后同意加价,在市价之上再加1000万两白银,也就是2000万两白银收购胡雪岩囤积的生丝。

胡雪岩不同意,他要1200万两。

这下换洋人不同意了。

双方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对峙。

事情就在这九十天里起了复杂的变化。

首先,欧洲的蚕丝丰收了,中国的货源不再是唯一选择。其次,生丝囤积产生了一系列费用,比如租金、运输、保险、人工,以及对加盟丝商的价格补偿等,每天都在烧钱,胡雪岩的现金流越发吃紧。最后,暗里还有一个一心置他于死地的人。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在商场上的代理人盛宣怀。

李鸿章与盛宣怀,就像胡雪岩和左宗棠。朝中李、左不和,李决定向胡雪岩下手,目的是扳倒左宗棠。

盛宣怀用计,先压下了朝廷给胡雪岩当期还贷的80万两银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费,前后1800多万两白银都是胡雪岩以钱庄为抵押,向洋行和外资银行举的债),胡雪岩无奈只好抽出自己钱庄里的钱先行垫付上了。

盛宣怀等的就是他这样做。

他放出风去,说胡雪岩生丝赔本、又拖欠洋行贷款,现在只能私自挪用钱庄的钱——胡雪岩快不行了!这还不算,他好人做到底,命令一些人去围攻胡雪岩在上海的钱庄,要提款子。

钱庄就是银行,我们想想,如果有人说你存钱的银行马上就要倒闭,你明天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天不亮就去银行把钱取出来。但是这样想的人肯定不止你一个,还有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人都想去取钱。去取钱的人越多,造成的市场恐慌越大,接下来去取钱的人越多。

问题是,银行肯定不可能马上拿不出这么多钱来,那些钱一定比例的都拿去做投资了。

这就必然造成一个银行业术语“挤兑”。一旦挤兑发生,这家银行基本上离倒闭不远了。

盛宣怀欣喜地看到,胡雪岩的钱庄一倒就是哗啦啦一大片,京城、杭州、上海、镇江、宁波、福州、湖南、湖北等地的分号全部因挤兑倒闭。胡氏金融帝国倒塌。

都说胡雪岩三十年积累,破产只用了三天,正指此事。

该认命的得认命,胡雪岩只能断臂求生、全力还债,手中的生丝不但没赚到一分钱利润,反而让抄了个大底,血亏。

他的背字儿并没有走完,李鸿章这些大人物能够上位,靠的就是心狠手辣。他怕胡雪岩东山再起,要赶尽杀绝,他查出当年胡雪岩向洋人借款时吃了高额回扣,慈禧太后大发雷霆,下令抄了胡雪岩的家、了他的顶戴花翎。

就此,胡雪岩彻底翻不了身。几十年打拼,原本两袖空空,又回到了两袖空空。

二、该留下的得留下

在处理债务和产业方面,胡雪岩的谋略也值得我们学习。

胡雪岩在破产之后没有选择自杀,而是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残局。

第一件事:遣散姨太太

胡雪岩一共娶了“十二金钗”,建造了豪华的庭院金屋藏娇。出事之后,他给予了她们一些银两,遣散了她们。最后只留下了自己的原配夫人和九姨太。这都是愿与他同甘苦的,他们一家搬出了豪宅,到杭州郊外,住在茅屋中。

第二件事:还账

胡雪岩把钱庄的储户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达官贵人,他们存在钱庄的银子连本带息全还。这些人都是得罪不起的,而且以后胡家人和胡家子孙还有仰仗之处。现在好聚好散,以后才有好言好语。

第二种是平民百姓,本息全部还清。这些人得是得罪得起,但不忍心得罪。人家存那点钱都是一家老小生少所系,你要贪了那是断人家后路,缺了大德。

第三种人非官非农,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中产阶级,这类人的钱只能缓一缓,最后基本都没还。这类人的抗风险能力强,存那点钱既不多也不少,他自己也不是很在乎,能退就退,不能退就算了。

第三件事:人活一世,要留下一些东西

胡雪岩一生最在意的产业,不是遍布南方各省的阜康钱庄,而是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位于杭州清河坊,是胡雪岩费了半生心血建起来的医药堂。它秉承“戒欺”和“真不二价”的祖训,悬壶济世,是真正的救济斯民之所。

钱财、功名犹如粪土,只有这所胡庆余堂才是胡雪岩唯一想保住的、想留下的。

阜康钱庄欠刑部尚书文煜60万两白银(以胡雪岩的精明,这笔钱应该第一时间就还了),文煜以此为借口,提出自己是胡雪岩的债主,现在胡没钱还他,他向朝廷请求以胡庆余堂作抵押。慈禧派人查访,果有此事,就同意了。

文煜派人强行登门去接管胡庆余堂,胡雪岩不给,两人打起了口舌官司,惊动了不少人。最后文煜无奈,不得不请出公文,胡雪岩才无奈签字。这个过程前后经历了数月,全天下都知道两人这番交恶。

但其实都是胡、文两人联手演的一出戏,他们本就是知交好友,只为了瞒过慈禧和那些债权人的耳目罢了。

胡雪岩死后,文煜让胡的后代入股,这自然是对胡雪岩后人的一种照顾。

胡庆余堂现在还存在。

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极端的往往一死了之,好一些的也会自怨自艾、方寸大乱,把残局处理得一塌糊涂。胡雪岩被抄家时已六十岁高龄,智力减退、身体垮掉,又承受了这样天崩地裂般的打击,仍旧能这样冷静和稳妥地处理这些事,不愧是一代商圣。

三、死后

在身后之事的安排上,胡雪岩依然充满了智慧,展示了对于人性的精准把握。

胡雪岩搬到杭州郊外后,他自己知道自家事,明白身体已经如风烛残年,很快就要油尽灯枯。

他开始经常性地逛祖坟。他风光时曾大修祖坟,也给自己挑了块寿地,建得非常豪华。他三不五时地过来看,对这块地方非常满意,别人都看在了眼里。

1885年11月,离一代名臣左宗棠逝世刚两月,胡雪岩就在自己的老屋中去世了。他去世之后,胡家上至太老夫人,下至胡氏子孙自然都悲痛,但有一拨人却喜出望外。

谁?

李鸿章、盛宣怀当然高兴,但恐也会悲悼一番做做样子。另一些人肯定比李、盛更高兴,那就是盗墓贼。

历史上确曾出现过这个特殊的群体,很正常,人要活不下去就会铤而走险,跟死人打交道还算比较好的。

盗墓是活人与死人的斗法,更是活人与活人的斗法,那些天潢贵胄或富商大贾还活着时,就在盘算身后之事,为防死后财物被掘、尸身被毁,他们费尽心思、用遍机巧,哪有那么容易盗的?

所以胡雪岩这辈子最后一件事,就是和盗墓贼进行对决。

胡雪岩一死,可把盗墓贼给高兴坏了。胡雪岩这样的巨富,再怎么穷那也是“破船还有三千钉”,什么珍珠玛瑙珍奇宝贝,说不定陪葬了多少呢!

他们苦等着胡雪岩下葬到祖坟,好去取那些明器。结果左等也没出殡,右等也没出殡,过了几天去一打探,人家胡雪岩早就下葬了,至于葬到了哪里,谁也不知道。可怜一群盗墓贼为胡家看了十几天祖坟,结果胡雪岩玩了一手“曹操七十二疑冢”。

盗墓贼谋划如此之久,岂肯认输?

所谓“望、闻、问、切”,并不止是医生的专利,也是盗墓贼必修的功课。他们见天儿派人在胡家门前转悠,通过对胡家人说话、走动等蛛丝马迹进行汇总分析,马有失蹄人有失策,假以时日,难保胡家人没有口风松动的时候。

然而,胡雪岩再次算到了这一切。

话说盗墓贼因为经常下墓,顶上的沙土、石头掉下来容易伤到头,所以这个行当的人一般都带着铁帽子。就跟人心中的成见一样,习惯了就摘不下去了,即使脑袋上没有铁帽子,心里还戴着。胡雪岩临去之前吩咐家人,在他死后,家人一定要勤俭节约过日子,如果在大街上碰到戴铁帽子的人,一定要恭恭敬敬请到家中,剪一块自己寿衣上的布料给他。

胡家人按照吩咐,一看到铁帽子就请回来,铁帽子进得屋来扫视了一圈,又审视了一番递过来的布料,不动声色往怀里一揣,到胡雪岩的牌位前鞠了一躬,就拱拱手告辞而去。

从此胡家门前再无戴铁帽子之人。

有何玄机呢?原来那寿衣布料极差,乃是江南贫苦百姓入殓常穿之服。而胡家室中的情况,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有些东西是做不了假的,比如那些烟熏火燎的墙壁,比如积满新鲜污垢的桌椅,比如胡家人脸上的菜色,比如门前的泥泞小道……

那铁帽子想起这两年来胡雪岩还过的账、兑过的现银、百姓的怀念、世人的称赞、胡庆余堂的功德……

这样的人,掘他的坟会受天谴的吧!

在和盗墓贼的对决中,胡雪岩又赢了,一方面是靠智慧,但更多的是靠以德服人。先布疑冢,再让人心服口服,这两招无疑比曹操更高明,简直就是绝了。

而铁帽子鞠那一躬,敬的恐怕也不是胡雪岩的智慧,而是胡雪岩高尚的品德。

胡雪岩墓最终被发现是在百年之后。胡庆余堂的一个老员工,自幼崇拜胡雪岩,1991年开始自费寻找胡雪岩的墓地。花了接近两年时间才终于找到,这就是现在的胡雪岩墓。

胡雪岩一生,为人大度,谋略高超,他最后一战之败,实际上并非败给了盛宣怀的谋略,而是败给了贫弱的国家。财经作家宋鸿兵先生曾经总结:

胡雪岩至死也没搞明白,在丧失中央银行这一金融制高点的情况下,单单依靠囤积生丝施工图在贸易上与洋行一较高下是徒劳的,一旦银根被收紧,他的资金链将立刻陷入崩溃边缘……他陷入的是国外金融资本势力和国内金融买办势力的内外夹击,其失败在战略上早已无可挽回。

如此说来,胡雪岩之败,可以说是非战之罪。

标签: 胡雪岩

更多文章

  • 网友问:李鸿章为什么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胡雪岩

    “李鸿章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是非常不严谨的说法。第一,清朝首富不是胡雪岩,而是和珅——结合合种正史、野史材料进行统计,和珅坐拥近20亿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为2000亿!试问,这样的资产,谁能与之相匹敌?第二,胡雪岩是因为惨遭革职查抄家产,郁郁病终于家中的,没有被李鸿章砍头杀害。不过,从某个角度来说,

  • 红顶商人胡雪岩建豪宅遇上“钉子户”,为何要忍气吞声?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大名叫胡光墉,雪岩是他的字,安徽绩溪人,跟王老湿是老乡。他是晚清富可敌国的徽商,也是一名政治家。他一直在左宗棠手下当幕僚,是正二品官员。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他按照左宗棠的安排,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宗棠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

  • 胡雪岩炒作生丝失败,资金紧张,为什么不向山西乔家求救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胡雪岩

    说起胡雪岩的失败,很多人归咎于李鸿章。不过其实胡雪岩失败除了自己投资失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正面临一场金融风暴,此时包括山西乔家在内的各大小钱庄、票号都在苦苦求生,他根本借不到钱周转。胡雪岩的兴起,得益于两任浙江巡抚的帮助胡雪岩是晚清时候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出身贫寒,靠着勤学苦干逐步积累了一

  • 富豪-胡雪岩:39岁平步青云,秘诀:搞定人!方法有二

    历史人物编辑:时尚玉哥标签:胡雪岩

    #头条创作挑战赛#讲人物故事,分享职场法则;学古人智慧,思考处世哲学!——懒虫我们经常觉得钱难赚,事儿难办,其实都是因为没搞定人。搞定人就能搞定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搞定人除了必要的话术,该有的礼节,诚恳的态度,其实关键是给对方需要的个人价值。大家好,我是懒虫,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晚清首富——红顶商人

  • “为商必读”胡雪岩,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念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何许人也?他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清朝首富,人称“活财神”。在巅峰时期,其资产甚至达到了清朝国库的三分之二,称得上是富可敌国。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活财神”,在人生晚年却遭到惨败,使得最后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那么,在巅峰时期,已经集“财和权”于一身了,为何还会受到重创,导致最后血本无归呢?

  •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如何崩塌

    历史人物编辑:阿斗爱标签:胡雪岩

    成也官商,败也官商。胡雪岩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其商业帝国的崩塌,“商”的一面看是他在与西洋外商的生丝大战中失利,“官”的一面则是李鸿章和盛宣怀在背后捅刀子掐断了胡雪岩的资金链。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2岁开始孤身闯荡杭州当伙计、学徒。这段经历是胡雪岩经商生涯的

  • 胡雪岩临终遗言:“勿进白虎”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胡雪岩

    1885年11月,弥留之际的胡雪岩将儿孙们召到身边,在留下一句“勿进白虎”的遗言后,胡雪岩便撒手西去。由于胡雪岩生前并没有对白虎这个词做出特别的解释,胡雪岩的子孙也无法理解胡雪岩口中的白虎究竟是什么意思。胡雪岩留下的这句遗言,也成为了后世很多历史学者争相讨论的热点。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我们确实无法判断

  • 胡雪岩第一桶金,到底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胡雪岩

    简直不可思议,胡雪岩这样做到过大清首富的人,后来又死得这么难看,在全国人民面前大起大落,这样扣人心弦的人生,居然搞不清爽,他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可他才死了一百多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胡雪岩在钱庄里做销售员,整天在大街上业务,有一天,刚收了一笔死帐,兴高采烈地回钱庄交差。在西湖边吴山上,遇见一个愁眉

  • 胡雪岩去世前留下一句话,子孙谨遵遗嘱,纵人才辈出也不碰一行业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胡雪岩

    关于到底是胡雪岩比较有钱还是盛宣怀比较有钱这个问题,其实不太好评价。二者虽说都是华夏首富,但讲白了,不过是左宗棠跟李鸿章相斗的棋子。盛宣怀比起胡雪岩,优势在于他是切切实实的创办实业,拥有实权;胡雪岩不同,他是位红顶商人。红顶商人这个词估计大家听得比较多,但大部分不知道是啥意思。讲白了就是戴官帽,有官

  • 常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历史人物编辑:一帆体育标签:胡雪岩

    常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提起胡雪岩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红顶商人,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首先要对这个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好的全面的去评价他。胡雪岩经商期间正好是庚申之变,处变不惊趁机搭上军界这条线,大量的募兵费用存于阜康钱庄,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胡雪岩的另一个贵人就是